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简析中国花生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一种高产作物,价格也高于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经济效益好。加入WTO后,其它作物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下降,花生的比较效益优势却更加明显。发展花生种植及加工。提高花生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花生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随之而来也出现了很多严重的病虫害问题。当前,花生病虫害问题已经成为人们非常重视的问题,为了保障花生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需要对花生病虫害发生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并加强综合防治技术的科学应用,避免病虫害对花生作物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重点对花生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卢居勐  陈晏  沈一  何港辉  李世文  孙波 《土壤》2023,55(6):1237-1243
为探明间作体系中光照条件对矮杆作物产量及根际微生物群落影响的因果关系,本研究依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玉米/花生间作长期试验平台,通过带状间作行朝向设置低光(LL)与高光(HL)条件,利用同位素标记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光照条件下矮杆花生根际光合碳分泌对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提高花生冠层光截获增加了花生根际光合碳分配;②光照条件差异引起了花生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关键细菌类群变化;③高光照条件通过改变间作花生根际功能细菌群落提升花生产量。研究结果为优化间作种植管理措施,增加高矮作物间作体系产量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花生-甘薯轮作制平衡施肥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花生、甘薯是南安市重要的旱地作物,年种植面积都在1.67万hm2以上,随着作物结构调整,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而花生、甘薯轮作是主要耕作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两年四茬作物,施肥总量相同的条件下,重施前茬粮食作物肥的冬小麦、夏玉米和夏花生,比常规施肥分别增产8.06%、6.49%和10.48%;比重施后茬花生肥依次增产19.46%、25.03%和18.76%.重视前茬肥的粮油总产量和产值纯效益,比常规施肥增加8.19%和9.65%;比重施后茬肥增加18.63%和20.49%.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木薯–花生间作与木薯净作、花生净作之间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差异,揭示木薯–花生间作模式的间作优势和最优模式,以期为木薯–花生合理间作和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15和2016年,设计施氮 (180 kg/hm2)、不施氮两个水平和木薯净作、花生净作、木薯间作1行花生、木薯间作2行花生及木薯间作3行花生五种模式,研究了施氮和不同木薯–花生间作对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果】 施氮显著增加净作和间作木薯的单株薯数、鲜薯产量和鲜生物产量;施氮显著提高花生净作的荚果产量和生物产量,显著降低三种间作模式的荚果产量和生物产量;施氮显著提高木薯的氮素积累总量、各时期氮素积累量以及净作花生的氮素积累总量,但降低了三种间作模式花生的氮素积累总量;施氮提高五种种植模式的总产值和经济效益。三种间作模式木薯的鲜薯产量和氮素积累总量显著低于木薯净作,花生的氮素积累总量、荚果产量和生物产量显著低于花生净作,总产值和经济效益显著高于木薯和花生净作。系统氮素积累总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木薯间作3行花生、木薯间作2行花生、花生净作、木薯间作1行花生和木薯净作。三种间作模式的产投比大于花生净作,而小于木薯净作。随着花生行数的增加,木薯氮素积累总量随之降低,花生氮素积累总量、荚果产量和生物产量随之显著增加,间作优势和土地当量比随之显著提升,总产值和经济效益随之增加。 【结论】 与净作相比,木薯间作2行和3行花生模式间作优势明显,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系统氮素积累总量显著增加,土地利用率提高31%~62%。   相似文献   

7.
麦田套种花生栽培技术的应用,能够利用花生的生茬这一特性,科学合理地调节土壤中的养分余缺,从而提升作物的产量与质量,降低作物感染病虫害的概率.以麦田套种花生栽培技术为中心,从轮作倒茬、增施肥料、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粒选分级、分级播种、合理密植、巧用肥水、中耕培土及除虫防病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不同比例玉米花生间作对花生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置玉米和花生10:10间作(T1)、8:16间作(T2)和花生单作(CK1)、玉米单作(CK2)4个处理,在减轻花生田土壤风蚀程度的同时,研究不同间作比例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下花生主茎高、第一对侧枝长和第二对侧枝长均表现为T1>T2>CK1,单株叶面积为CK1>T2 >T1,叶绿素a+b总量为CK1> T2> T1.花生的经济系数、单株总果数、出仁率和百仁重均表现为CK1>T2> T1,蛋白质含量为CK1>T2> T1,脂肪含量T1>T2> CK1;玉米的经济产量、生物产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均表现为T2 >T1>CK2;LER表现为T2 >T1,差异显著.由试验结果可知,T2间作处理的花生生长发育及作物产量品质均优于T1处理.  相似文献   

9.
棉花间作能够解决棉花与粮食作物和蔬菜作物争地的矛盾,但是否有间作优势以及间作优势的作物营养基础是众所关心的问题。本研究在新疆石河子大学试验站设置棉花与花生、大豆、鹰嘴豆、洋葱、萝卜、线辣椒间作以及各个作物单作的田间试验,以期揭示以棉花为基础的间作体系的间作优势以及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对间作优势的贡献。结果表明,棉花与鹰嘴豆、花生、洋葱、萝卜间作体系作物的吸氮量明显高于单作18%~74%,棉花与大豆和线辣椒间作体系作物的吸氮量低于单作10%和34%;棉花与大豆、鹰嘴豆、花生、洋葱、萝卜间作体系中作物吸磷量比单作增加5%~104%,棉花与线辣椒间作体系作物的吸磷量低于单作6%;棉花与花生、洋葱、萝卜间作体系中作物吸钾量高于单作20%~58%,棉花与大豆、鹰嘴豆和线辣椒间作作物吸钾量低于间作19%~22%。棉花与鹰嘴豆、花生、洋葱、萝卜间作以后土地当量比(LER)分别为1.02、1.30、1.12、1.68,都大于1,说明具有间作优势;棉花与大豆、线辣椒间作后LER分别为0.91和0.99,小于1,没有间作优势。棉花与花生、洋葱和萝卜间作体系氮磷钾吸收效率对LER的贡献分别为0.41~0.82、0.25~1.04和0.15~0.59,利用效率的贡献分别为0.35~0.04、0.03~0.14和0.16~0.01。结果表明,棉花与其他作物的间作优势在营养方面的基础主要来自于间作相对于单作吸收效率的增加,而不是利用效率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径流小区试验,进行了苎麻与花生水土保持效果的对比试验,重点分析降雨量、作物覆盖度、叶面积指数等农艺性状及冠层截留量与地表径流量的关系。试验从4月份作物种植后开始测定,7月底作物收获结束。结果表明,无论是地表拦蓄径流量,还是泥沙侵蚀量,苎麻处理都优于花生处理;与花生处理相比,苎麻处理的冠层截留量提高了22.9%~908.3%(p<0.01),土壤入渗率增加了16.2%~157.7%;红壤坡耕地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呈显著对数或指数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春花生施用钙镁硼肥效应函数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花生是莆田县沿海旱地主栽作物之一,常年栽培面积在3000hm2以上.该地区耕地土壤多为赤沙土,干旱脊薄,以大小麦-花生(大豆)-甘薯多熟轮作栽培,农家肥缺乏,习惯偏施化肥,作物缺素症状如花生缺钙"水泡籽"等现象日趋严重.为摸索花生施用钙镁硼肥料的实际效应,采用二次回归均匀设计进行试验,以期模拟花生平衡施用钙镁硼肥料的效应函数, 为花生科学施肥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选取花生(Arachis hypogaea)、大豆(Glycine max)、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蓖麻(Ricinus communis)4种油料作物,采用不同浓度的Cr3+、Pb2+水培处理,研究了4种油料作物对Cr3+、Pb2+的耐受能力和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Cr3+、Pb2+处理浓度的升高,4种油料作物株高、根长、地上部与根部生物量和耐受指数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花生、向日葵地上部生物量降幅较小。4种作物地上部Cr、Pb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升高呈增加趋势,200mg.L-1 Cr3+处理下大豆地上部Cr含量最高(5322mg.kg-1),400mg.L-1 Pb2+处理下向日葵地上部Pb含量最高(1439mg.kg-1)。4种作物地上部对重金属的富集量随着Cr3+、Pb2+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并且大部分重金属积累在根部。其中,花生Cr、Pb积累量和迁移率均较高,100mg.L-1 Cr3+、200mg.L-1 Pb2+处理下地上部Cr、Pb积累量分别为420.5、492.4μg.株-1,迁移率分别为23.1%、11.7%。综合分析表明,花生对Cr3+、Pb2+具有较强的耐受和积累能力,可作为Cr3+、Pb2+污染环境中植物修复的油料作物。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土壤钾素供应状况与钾肥效应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刘枫  王允清  刘英  钱国平 《土壤通报》2003,34(3):205-208
本文对安徽省1985年以来在淮北地区、江淮之间和沿江江南(包括皖南山区)三大农业区域的主要土壤和作物的140个钾肥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省由北向南土壤速效钾含量逐渐降低,而钾肥肥效逐渐增加。施钾肥有效率以花生、紫云英、烟草和红麻最高,其次是水稻、玉米、麦类和油菜,而棉花和大豆较低。全省土壤有效钾临界值为80mg/kg,淮北地区土壤有效钾低于120mg/kg时施钾有效。随着钾肥用量增加,作物产量出现报酬递减现象,作物施钾的增产潜力以烟草、紫云英、红麻和麦类作物较大,花生、油菜、玉米和棉花等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我国花生育种研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收集国内外花生种质近8000份,通过人工改良的花生品种达300多个,国家863计划中又培育出了一批优质专用型品种,包括含油量超过55%的高油品种和抗黄曲霉花生新品种。由于花生价格稳中有升,花生种植的单位面积收益明显高于其他多数作物,是主产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提高作物叶面养分吸收的复合型助剂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研究了含有黄腐酸在内的复合型表面活性剂对白菜和花生叶片硼、锰吸收的影响。复合表面活性剂通过降低喷施液的表面张力,明显增加了供试作物叶片对硼、锰的吸收。单一黄腐酸对喷施液的表面张力影响不大,可通过络合作用促进硼、锰的吸收。黄腐酸与表面活性剂结合使用表现出明显的复合效应,使喷施液的表面张力低于作物叶片临界表面张力,显著促进了白菜和花生叶片对硼、锰的吸收效果,可以用复合型助剂提高作物叶面对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安化县是粮油作物高效生产大县,主要农作物有稻谷、红薯、花生、玉米、茶叶等。粮油作物是安化县的主要农业生产作物,如何实现粮油作物增收、高效生产成为安化县第一产业发展的关键。基于此,从粮油作物生产体系、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层次进行分析,以促进粮油作物高效生产,实现农村地区增收。  相似文献   

17.
磷锌配施对花生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协调磷-锌配比是作物达到最佳产量和质量的保障。采用大田试验,在豫南花生主产区高磷低锌的砂姜黑土上,研究了不同磷、锌配比对花生抗氧化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锌配施对花生生理特性产生一定影响,相同磷用量下,施锌比不施锌显著提高了花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生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花生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相同锌用量下,随磷用量的增加,花生叶片的SOD和POD活性先增高后降低,MDA含量先降低后增加,生长素含量无显著变化,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表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处理间差异呈显著或不显著。对花生产量和品质来讲,与不施肥相比,磷锌单独或配施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花生产量、粗脂肪及脂肪酸组分,且磷锌配施效果优于二者单独施用,其中90 kg/hm~2磷肥与60 kg/hm~2锌肥配施处理的产量最高,增产率达24.1%,增产原因可能是提高了花生的抗氧化能力,增加了单株饱果数和饱果重。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磷对花生株高、侧枝长、单株饱果数、单株饱果重和产量影响显著;锌仅对单株饱果数和饱果重及产量影响显著;磷-锌交互作用对花生株高影响显著,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影响不显著。综上,磷锌配施可以改善花生的生理特性,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但高量磷与锌肥配施却不利于花生抗氧化能力、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在豫南花生主产区,建议多补充锌肥,少用磷肥。  相似文献   

18.
AM 真菌对花生与甘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大田条件下试验研究了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Glomus versiforme Berch及混合菌种[Glomus mosseae Nicolson&Gedermann+Sclerocystis smuosa(Gerd.Bakshi)Almeida & Schenck]对花生与甘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AM真菌能显著促进花生植株生长健壮,增加单株果数,单位面积产量比对照增加21.3%.接种Glomus versiforme处理的甘薯植株高度和茎叶质量均低于对照,未增加植株生长量和产量;混合菌种处理则提高甘薯的生长量和增加单株薯块数,其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对照的1.6和1.4倍,表明大田应用时不同作物应采用不同AM真菌.  相似文献   

19.
以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为研究平台,采用微区试验,设置不同种植模式(玉米单作、花生单作和玉米‖花生间作)及不同施氮量(0、100和200 kg/hm2),研究不同供氮水平下玉米‖花生系统对花生根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辽西风沙半干旱区玉米‖花生系统可显著增加各个生育时期的花生根瘤数,与单作花生相比,间作花生在不施氮条件下的根瘤增幅为1.79倍,施氮条件下平均增幅为4.81倍,即间作可明显促进花生根瘤形成,且在施氮条件下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研究还发现,玉米‖花生体系对花生根瘤形成的影响存在边行效应,靠近玉米的花生行根瘤增幅大于远离玉米的花生行。此外,单作及间作花生都存在"氮阻遏"现象,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花生根瘤形成受到抑制,玉米‖花生系统作物相互作用可对花生"氮阻遏"起到减缓作用。  相似文献   

20.
花生是砂壤土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也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麦套夏花生面积持续扩大。基于此,总结花生种子处理技术以及麦后初花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的重点管理技术和方法,为同类适用地区提供简化、高效的麦套花生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