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对浙鲜豆8号鲜荚产量的影响试验,初步明确浙鲜豆8号在低肥低密条件下产量最高,达5 937.45 kg/hm2,其次是高肥低密。其适宜种植密度为9万穴/hm2,纯氮用量为56.25kg/hm2,P2O5、K2O均为78.76 kg/hm2。在高肥条件下虽也能取得较高产量,但经济效益欠佳。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合衢州市免耕栽培的鲜食大豆品种,有效降低鲜食大豆种植成本,增加种植效益,以早熟春季鲜食大豆品种沪宁95-1、浙鲜12及中迟熟品种衢春豆1号、浙鲜9号、浙鲜16号、青酥2号、交大133、辽鲜1号为试验材料,开展了适宜衢州市春季免耕栽培的鲜食大豆筛选试验。试验地选择连续2年免耕栽培春季、秋季鲜食大豆的田块,采用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施肥量为三元复合肥(17∶17∶17)750 kg/hm2,密度为18万株/hm2。试验结果表明,早熟品种浙鲜12及中迟熟品种浙鲜16和衢春豆1号较适合在衢州地区免耕栽培。  相似文献   

3.
以鲜食春大豆辽鲜1号为材料,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布置田间参数试验,建立辽鲜1号鲜荚产量回归数学模型,研究了播种期、种植密度、氮肥用量对鲜荚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辽鲜1号的播种期为4月中旬;种植密度不低于30万株/hm2;追肥尿素用量不少于12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刘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8931-8932,8935
[目的]为发挥菏豆19号大豆品种的高产潜力,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方法]开展菏豆19号播期及种植密度试验.播期分别为5月19、30日和6月10、20、30日;种植密度分别为12.00万、17.25万、22.50万、27.75万、33.00万株/hm2.[结果]不同播期对菏豆19号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和百粒重的影响较小,但随着播期的推迟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结荚高度逐渐降低.不同种植密度对菏豆19号百粒重的影响较小,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结荚高度逐渐增加,而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逐渐降低.5月19日播种且种植密度为12.00万株/hm2时菏豆19号产量最高,随着播期逐渐推后产量逐渐降低.[结论]要想菏豆19号夺高产应遵循“早播宜稀、晚播宜密”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以'青酥五号'为试材,在崇明东部垦区对菜用大豆早熟覆盖栽培的播种适期、种植密度、基肥和追肥施用量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播种期为2月上中旬,最佳种植密度为每穴定苗2株,穴距20~22 cm,行距30 cm,保苗21.0万~22.5万株/hm2,基肥施用量以复合肥675 kg/hm2+有机肥22 500 kg/hm2为宜.在植株的开花结荚期,叶面喷施2~3次0.5%的磷酸二氢钾,可显著增加植株的结荚数,同时增施60~75 kg/hm2氮肥,可使荚型增大,籽粒饱满,显著提高鲜荚的商品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播期与种植密度对浙秋豆3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实现浙秋豆3号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通过在横街农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播期与种植密度对浙秋豆3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7月5日、7月20日和8月4日播种的浙秋豆3号的全生育期分别为94、87和77d。2种种植密度及密度与播期的互作对浙秋豆3号的株高、主茎节数和有效分枝数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播期的株高、主茎节数和有效分枝数差异极显著。同一种植密度下,早播浙秋豆3号的产量高于晚播的;同一播期下,密植浙秋豆3号的产量极显著地高于稀植的。早播密植处理A182的产量最高,达3416.7kg/hm^2;处理A1B1的产量次之,为2983.35kg/hm^2,迟播稀植处理A3B1的产量最低,仅1383.30kg/hm^2。[结论]早播密植能极显著地提高浙秋豆3号的产量和收益。  相似文献   

7.
苏加前  王青影  章萍 《农技服务》2010,27(2):176-176,178
安排了中浙优8号不同播种期与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中浙优8号适宜在苍南山区半山区作单季种植,播种时间可适当提早,并宜适当增加密度,以插18万丛/hm2左右为佳。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有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辽豆14号为试材,在三种不同种植密度(165000株/hm~2、222 000株/hm~2、330 000株/hm~2)下研究其株型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密度不同,大豆植株经济性状也不同。不同种植密度下各处理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种植密度222 000株/hm2的处理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花生新品种泰花8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新品种泰花8号具有株型紧凑、结荚集中、抗逆性强、高产优质、食味好、适应性广等特点。根据泰花8号的特征特性,研究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及肥料用量对泰花8号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泰花8号在沙土、高沙土地区种植,适宜密度为135 000穴/hm2,肥料用量为N∶P2O5∶K2O(15∶15∶15)复合肥450~600 kg/hm2,同时配以75.0~112.5 kg/hm2尿素作基肥;中后期视苗情进行人工化学防控,并及时做好叶斑病、蛴螬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最佳种植密度。[方法]设置6万、9万、12万、1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通过调查株高、单株荚数、主茎分枝数、单荚粒数及产量,研究种植密度对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生长的影响。[结果]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株高和单株荚数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密度为15万株/hm2时达到最大值;主茎分枝数和单荚粒数分别在种植密度为9万、12万株/hm2时出现最大值;产量刚开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为12万株/hm2时最高,为1255.6 kg/hm2,随后开始下降。[结论]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最佳种植密度是12万~1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品种中薯3号不同种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了中薯3号种植密度试验以对该品种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在80 010穴/hm2种植密度下,植株茎叶生长较快;而在88005穴/hm2的种植密度下,鲜薯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春油菜青杂2号在湟中县川水地区种植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青海省湟中县川水地区进行的优质油菜青杂2号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15.53万株/hm2时,油菜经济性状优良,折合产量最高,为4 300.0 kg/hm2,较对照增产23.6%;种植密度降低为3.50万株/hm2时,油菜减产8.6%;种植密度达到22.10万株/hm2时,油菜增产3.4%,说明种植密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油菜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合理的矮杆密植大豆群体结构,为实现大豆超高产育种目标奠定理论基础。以4个不同基因型矮杆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了8个不同的密度梯度,调查分析产量相关性状,筛选最适宜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递增,株高表现为逐渐增加;单株荚数及粒数则表现为逐渐下降;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倒伏率在达到一定密度时出现急剧上升。‘吉密豆1号’、‘吉密豆2号’、‘吉密豆3号’、‘吉密豆4号’的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40万株/hm 2、37.5万株/hm 2、40万株/hm 2和56万株/hm 2,产量分别可达4199.2 kg/hm 2、3282.3 kg/hm 2、3410.1 kg/hm 2和3313.4 kg/hm 2。因此,合理的增加种植密度,可进一步挖掘矮杆耐密型大豆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甜玉米"浙凤甜2号"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明确以鲜食和籽粒为不同产量目标的最佳种植密度,提高种植效益,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单从鲜穗或籽粒产量角度考虑,"浙凤甜2号"最佳栽培密度为60000株/hm2;而从种植效益角度考虑,最佳种植密度为52500株/hm2。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凉山州高海拔地区是春马铃薯主产区,传统种植密度在6.00万穴/hm2以上,为研究抗旱耐寒抗病新品种青薯9号在该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在喜德县高海拔地区以青薯9号脱毒原种为材料,进行4个不同播种密度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5.25万~7.50万穴/hm2密度范围内,青薯9号的出苗率、株高、病株率差异不显著,而单穴块茎重、商品薯率和鲜薯产量随密度的升高而降低,5.25万穴/hm2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密度处理。综合考虑,四川高海拔地区青薯9号适宜种植密度为5.25万穴/hm2。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大豆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杂交大豆新品种杂交豆2号,设置5种密度试验,通过对其产量、产量因素、叶面积变化及干物质积累的研究,探讨杂交大豆的合理群体结构。研究表明:杂交豆2号在吉林省中部地区以17万~22万株/hm2为宜,结荚期最大叶面积系数达6.06~6.47,光合生产率达8.80~9.90 g/m2·d,鼓粒期叶面积系数仍维持在4.70~5.96,平均光合生产率达5.10~6.40 g/m2·d,此群体下的产量达到3319.40~3416.70 kg/hm2。  相似文献   

17.
以浙秋豆2号为试材,分析了不同播种期与种植密度对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稀植可极显著增加浙秋豆2号的单株有效荚数、单株实粒数和干籽百粒重.随着播期推迟,种植密度对单株实粒数的影响不显著;适当的早播密植能够极显著提高浙秋豆2号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曹雄 《农学学报》2015,5(9):12-16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成穗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确定酿造高粱品种在旱地的合理种植密度,[方法]本试验以酿造高粱‘晋杂23号’为试验材料,在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试验田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6.00万株/hm2、8..25 万株/hm2、10.50 万株/hm2、12.75 万株/hm2、15.00 万株/hm2)对高粱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成穗数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高粱株高、茎粗、穗长、最大叶面积、穗粒重、千粒重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在6.00万株/hm2~10.50万株/hm2的密度范围内,籽粒产量随密度增加呈大幅度增加;当密度超过10.50万株/hm2时,籽粒产量趋于平稳。回归分析表明,高粱种植密度与成穗数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26866.222+0.555x。[结论]综合分析,酿造高粱‘晋杂23号’的种植密度以10.50万株/hm2为宜。该研究为酿造高粱在该地区种植获得高产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甜豌豆越冬露地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荣浩  宋德宝  马坤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61-5863
[目的]提高甜脆3号的种植效益,加速其推广。[方法]以甜脆3号为材料,通过播期、种植密度、基肥用量、追肥种类等试验,研究上海地区甜豌豆露地越冬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甜脆3号的鲜荚产量呈先上升后急剧下降趋势。当种植密度为18万株/hm2,基肥用量为有机肥6 000 kg/hm2+复合肥600 kg/hm2时,甜脆3号的鲜荚产量达15 181.50 kg/hm2。在花荚期增施钾肥可以明显减少落花落荚,增施氮肥可以明显提高豆荚的商品性。使用防虫网可有效减轻蚜虫和夜蛾类虫害的危害。[结论]上海地区甜豌豆的最佳播期是11月上中旬,适宜种植密度为15万~18万株/hm2,基肥用量以有机肥6 000 kg/hm2+复合肥600 kg/hm2为宜,追肥以氮、钾肥配施为佳。  相似文献   

20.
孙伟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594-2595,2597
[目的]探讨高蛋白夏大豆涡豆5号的适宜播期密度组合。[方法]以涡豆5号为供试材料,设4个播期,5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涡豆5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涡豆5号产量减小;而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产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种植密度对其单株荚数及产量的影响大于播期对单株荚数及产量的影响。在6月5日播种,种植密度为2.55×105株/hm2时,产量最高为3 173.7 kg/hm2。[结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涡豆5号应尽量早播,适宜播期为6月5~12日,最佳种植密度为2.25×105~2.55×105株/hm2。若迟播,应适应增加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