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1、菇棚处理。以往所用菇棚,大多为单坡斜面式简易大棚,或半地下简易棚,低温季节难以利用日光增温,故使得栽培生产进入11月份以后,棚温随气温下降,最低棚温达8℃时,不再出菇,只有等到翌年3月份气温再度回升后,才能重新出菇,这样势必延长了出菇期。将菇棚改建为仿冬暖式或日光增温(冬暖式)式后,可充分利用12月中旬至2月下旬两个多月的低温时间进行出菇。  相似文献   

2.
菇棚处理以往所用菇棚,大多为单坡斜面式简易大棚,或半地下简易棚,低温季节难以利用日光增温,故使得栽培生产进入11月份以后,棚温随气温下降,最低棚温达8℃时,不再出菇,只有等到翌年3月份气温再度回升后,才能重新出菇,这样势必延长了出菇期。将菇棚改建为仿冬暖式或日光增温(冬暖式)式后,可充分利用12月中旬至2月下旬两个多月的低温时间进行出菇,延长了出菇时间。  相似文献   

3.
薛玉霞 《新农业》2011,(11):55-55
冬季气温低,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缓慢,呼吸强度低,出菇量少,但菇肉厚、品质好。菇农应抓住春节期间市场需求量大、冬菇售价高的时机,加强管理,争取多出菇、出好菇,获得较好经济效益。1.提高菇床温度,创造出菇条件冬季寒冷,需要人为调节提高温度。香菇大棚揭去棚上遮盖物,菇床上的薄膜除采菇时需揭开外,其余时间应罩紧;平菇大棚把棚上遮盖物薄薄覆盖;双孢菇大棚在棚上再覆盖一层薄膜,  相似文献   

4.
<正>仿野生鸡腿菇的生长温度在10~24℃之间,春季3~6月、秋季9~11月出菇。若采用塑料大棚仿野生栽培,从当年10月到来年3月均可播种,从当年11月到来年的6月均能出菇,每年可生产2次。每个栽培周期可产菇5~6茬,生物效率可达300%以上。其生产过程为:建造菇棚一配制培养料一培养料建堆发酵一装袋播种一发菌管理一菌袋覆土一出菇管理一适期采收。1.建造菇棚。空地、荒地、林荫下均可作为建菇棚的场地。菇棚的建造与蔬菜大棚一样,也可利用闲置的冬暖式  相似文献   

5.
白灵菇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栽培原料及菇房的处理 栽培白灵菇所用菇房一般用蔬菜保护地设施,如日光温室、大棚等,种菇前最好能揭膜晒棚两周,料进棚前再用药剂熏蒸1次,一般房屋需整理粉刷后才可作为白灵菇出菇场所,进料前还要用药剂处理1次。  相似文献   

6.
<正>1菇棚准备选用半地下式大棚,可以保证冬暖夏凉,控制湿度也比较容易,但应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防止雨季棚内积水。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正阳县兰青乡胡塘村食用菌专业户高建林,落榜不落志,刻苦钻研菇棚栽培蘑菇技术,自筹资金1.6万元,建立蘑菇大棚示范园。在4座菇棚内引进试验示范白灵菇、金针菇、双孢菇、香菇、平菇等菌种10多  相似文献   

8.
着重阐述了绩溪县食用菌产业生产基本现状,并介绍了利用大棚多层架子生产香菇的主要技术,包括场地选择与菇棚设置、品种选择、棚内温湿度管理、科学催蕾、出菇管理、采收、转潮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场地选择、材料准备、搭建菇棚、堆制培养料、菇棚消毒、生长期管理、收菇等方面总结了在建水县官厅镇大棚种植巴西菇的栽培技术,以为巴西菇在当地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福建农业科技》2009,(6):41-41
在目前栽培的食用菌种类中,栽培的适宜温度为10-15℃,但冬季气温时常降到10℃以下,食用菌生产最大的问题是菌包和子实体结冰,影响后续生产。据悉,荔城区新度镇的许多菇农在防寒防冻服务队的帮助下,给大棚再穿一套保暖的“冬衣”,并在中午前后高温时,打开通风口进行通风换气,还在菇棚里安装空调设备控温,将烧灭菌锅蒸汽发生炉的蒸汽送到菇棚,既起到提高棚内温度,又有保湿的作用,确保蘑菇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1.
通过莲都区香菇大棚栽培的多年实践,从中摸索总结出一套香菇大棚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与季节安排、菌种选择、场地环境、菇棚构造、菌种生产与管理工艺规程、出菇管理技术及病虫防治。  相似文献   

12.
<正>长根菇属于中温偏高型高档珍稀食用菌,商品名为黑皮鸡枞,经济价值很高,适宜在晚春至秋季大棚出菇,为了提高效益,山东省一些地方菇农在临近冬季时才将长根菇菌棒进棚栽培,采用燃炉加热以提高棚温和地温,使其反季节出菇。食用菌产业创新团队提出了长根菇简易大棚地栽冬季高效生产技术要点。一、长根菇需要达到的出菇条件出菇前棚温控制在15~30℃,地温18~26℃,才利于菇蕾分化,空气相对湿度60%以上,晴天每天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从莲都区香菇大棚栽培的多年实践,从中摸索总结出一套香菇大棚高效栽培技术,主要是品种选择与季节安排、菌种选择、场地环境、菇棚构造、菌种生产与管理工艺规程、出菇管理技术及病虫防治。  相似文献   

14.
广西田阳县那满镇菜农周群,采用蘑菇、西芹同棚混种互补模式,使蘑菇每棚增加效益1000元,西芹每棚增收300元以上。去年。周群在1个蘑菇大棚内,偶然种上667平方米西芹,发现棚内的蘑菇不但长得好,西芹也比其它棚的芹菜棵大,份量重。他便查阅资料并找到了答案:混种的蘑菇在大棚内大量吸收芹菜“吐”出的氧气,芹菜大量吸收蘑菇“吐”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所致。周群便在3个大棚内全部种植蘑菇、西芹。迄今他已销售蘑菇1.5万千克,西芹2000余千克。周群高兴地告诉笔者:“这种套种互补种菇栽芹的模式,蘑菇每棚能增产30%,芹菜能增产1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双孢菇一年两作栽培技术 传统的双孢菇种植模式,一般为每年一批,以山东为例,一般于9月上中旬播种,翌年5月底清棚,时间长达9个月之多,长时间占用菇棚、占用劳动力,不适合产业化发展要求。运用一年两作栽培技术,在同一菇棚中实现一年两作,一个生产年度内投料2批,在提高菇棚复种指数的基础上,同步大幅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6.
蘑菇栽培可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减少农村环境污染,菌渣还是高效生物肥料,可用来生产有机食品,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优良资源。大棚栽培蘑菇,空气、湿度、温度易于控制,极易夺得高产,实践证明,采用下述菇棚设计与栽培工艺,每平方米秋冬两季可产鲜蘑菇11~13千克。  相似文献   

17.
<正>进入冬季,食用菌生产中的虫害仍是一大威胁,菇蚊、菇蝇、跳虫等能在短时间内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要想对食用菌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必须坚持"防则下工夫、杀则需彻底"的原则,具体方法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一、物理预防法修建菇棚应远离村庄、厩厕、垃圾场、粪堆等地,使出菇环境远离虫源。原辅材料需经日光暴晒,不要直接进行生料播种,最好采用熟料栽培。转接前严格检查菌种是否带虫,菇棚通风口及进出口等必须封  相似文献   

18.
怎样防治大棚内蘑菇常见的病虫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棚内蘑菇的主要病害有:①“白腐病”又称褐腐病、疣孢霉病,是棚菇病害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真菌病害。②“鬼伞菌”又名野蘑菇。虫害主要有菇蝇、蚊、线虫、螨虫等。怎样防治这些病虫害呢?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生产中,除不断扩建新菇棚作为栽培场外,每年都要沿用原有的老菇棚.由于老菇棚在以前的生产中或轻或重地发生过某些病虫害,因此,应针对原有问题并结合当时情况采取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鲍鱼菇栽培以大棚袋栽规模化生产的方式为宜。在气温较高时,可利用温差刺激出菇,即将制冷机直接移到菇棚内进行制冷,使菇棚温度降至20℃左右进行低温剌激8~12小时,这样有利于小菇蕾的发育整齐。出菇期间棚内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棚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结合出菇量及气候变化科学管理,达到生物转化率高且稳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