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孙海印 《河南农业》2019,(22):12-12
河南蚕区一年一般饲养4次蚕,主要以春蚕、夏蚕、中秋蚕和晚秋蚕为主。其中,晚秋蚕蚕期气温由高逐渐向低发展,正好适应了小蚕要高温、大蚕需低温的特点,是4次养蚕时期中最适合蚕儿生长发育的时期。因此,我们更应做好晚秋蚕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4、防止蚕病发生 蚕病会使蚕茧减产,茧丝质量下降.严重时会造成颗粒无收。蚕病的发生规律是春蚕期较少,夏蚕期增多,秋蚕期最盛。夏秋蚕期气温高,湿度大,病原物繁殖快.同时,从春天到夏秋蚕随着养蚕次数的增加,病原物积累多.致病力强。夏秋季桑树病虫害严重,桑叶质量不如春季好,蚕儿往往营养不良,抗病能力差,因此防治夏秋蚕病害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养过蚕的人都知道,晚秋蚕比夏蚕、秋蚕难养,这是因为秋季气温下降,早晚温差大,桑叶逐渐硬化,叶质变差,再加之春、夏、秋多次连续养蚕和高温多湿,病源积累较多,容易传染蚕病,造成农户少收或绝收,严重打击了蚕农的养蚕积极性和经济收益。究其原因,是饲养晚秋蚕的技术要点没有把握好。根据我们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养蚕实用技术的普及应用,广大蚕农生产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是控制蚕病的发生。蚕病发生的轻重直接影响养蚕的收益。基于此,分析几种蚕病发生的病症、病源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养蚕过程中,影响蚕茧优质、高产、高效的因素很多,如桑叶质量的优劣、饲育管理水平的高低、蚕病的发生与防治等,其中蚕病的发生多是当前影响蚕茧生产的主要因素。有的农民反映,这几年蚕越来越难养了,特别是夏秋蚕,蚕病多、单产低、收入少。为此,笔者就浙江省兰溪市农村蚕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综合防治蚕病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华东 《新农村》2003,(9):16-16
夏秋季气温高、雨水多,加之前批蚕的病原积累,是养蚕的不利时节.但只要管理到位,防病措施落实,照样可以控制蚕病,取得好的经济效益.饲养夏秋蚕关键要做到以下6点.  相似文献   

7.
蚕病是养蚕的大敌,直接影响蚕茧的产量及质量。蚕病分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而以传染性蚕病危害更重。  相似文献   

8.
为养好春蚕,必须全面彻底对养蚕用房及所有养蚕用具进行彻底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杜绝病源。蚕病以预防为主,着重在防。养蚕前对蚕室蚕具的消毒方法步骤概括为“六”个字。  相似文献   

9.
夏秋气温高、雨水多,天气多变,加之前批蚕的病原积累,给养蚕造成不利因素.但只要技术处理好,防病措施实,照样可以控制蚕病,取得好的经济效益.饲养夏、秋蚕关键要做好以下6点:  相似文献   

10.
张是  侍行 《新农村》2004,(6):17-17
早秋蚕期气温高,蚕病多,桑树虫害繁殖快,农药污染较重。因此,饲养早秋蚕必须抓好“五防”。  相似文献   

11.
桑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慢性病.还是一种可由母体经卵传到下一代的病害。我国有的养蚕重点省份.曾因该病的发生而导致蚕业生产遭到重大损失.因此对该病不可掉以轻心。蚕、蛹、蛾、卵都会遭到微粒子病原的侵染而表现出特有的病症。病蚕体躯瘦小.发育缓慢。经卵传染的蚁蚕.重的一龄中死亡.轻的可活至二、三龄。蚁蚕期感染的.出现迟眠蚕和不眠蚕。大蚕期病蚕表现出体壁发皱、体呈锈色.有的体壁上出现黑褐色病斑.还有的呈半蜕皮和不蜕皮蚕。病蚕不结茧或仅吐少量丝.做个薄皮茧。病蛹表皮无光泽.环节松弛.脂肪上有黑褐色渣点。不羽化或羽化较迟。病蛾翅膀不伸展成拳翅.鳞毛不丰满.蛾肚松弛.卵少且小。病卵孵化率低.孵化不齐.孵化的蚁蚕常在小蚕期死亡。  相似文献   

12.
兔病防治歌     
夏秋季是一年中养蚕的重要季节.我省夏秋蚕一般可分夏蚕、早秋蚕、中秋蚕和晚秋蚕4个蚕期.每年6月~10月都适宜养蚕,时间长,批次多,养蚕数量大,产蚕量约占全年总量的60%.因此,养好夏秋蚕是取得全年蚕茧丰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传统养蚕法劳动强度大,投入大,风险大,是制约蚕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无蚕具养蚕法改变传统观念,以低投入,高产出为宗旨,实现了养蚕科学化,作在攀西地区进行了连续两年的无蚕具养蚕法鉴定。结果表明:该法在桑蚕生理性状及经济性状上的传统养蚕法无显差异,其中一些性状还优于传统养蚕法,且可节省养蚕时蚕箔,蚕架及部分蚕网,蚕药的投入,每张种约可节约人民币300元左右。因此,可在攀西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蚕病是造成蚕农养蚕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蚕病只能提前预防。笔者根据云南农村养蚕的实际情况及多年养蚕技术推广的经验,从蚕室﹑桑叶﹑养蚕技术3个方面论述了蚕病预防的方法,以期为云南蚕农养好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1秋季蚕病发生重的原因1.1养蚕环境中病源数量多在春夏两季蚕的饲养过程中,蚕沙在蚕室周围乱堆乱放,甚至是大量随意晾晒,病死蚕的尸体不经过漂白粉液处理就乱丢或投喂鸡鸭等,使得各种蚕病病源不断累积,严重污染了养蚕大环境,给秋季蚕病的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秋蚕期蚕病流行的原因,如蚕农消毒防病意识淡薄、秋期桑虫交叉感染、秋叶质量差、饲养管理跟不上、恶劣的气候诱发蚕病。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一要重视养蚕前的蚕室蚕具消毒,努力提高消毒质量;二要加强蚕体蚕座消毒,防止蚕座感染;三要加强桑园肥培管理,提高秋叶质量;四要注重蚕药质量,防止盲目用药;五要选用抗病高产的优质蚕品种。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2000,(8)
南方初秋一般高温多湿,不太适宜蚕儿的生长发育,而且桑叶叶质较差,加之春夏两季蚕病原物积累较多且致病力较强,故秋蚕比较难养,易发病,单张产茧量低茧质差。只有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夺取丰收。1.三防:防蚕病、防饥饿、防闷热(1)秋蚕易发生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消毒药品以新鲜石灰、漂白粉、福尔马林为主。要认真搞好养蚕前、  相似文献   

18.
田时铭 《农家科技》2006,(10):29-29
大蚕期,特别是五龄蚕,用桑量占全龄期85%左右,除沙、给桑、捉熟蚕等大量用工都集中在五龄期。据调查,传统的蚕箔养蚕。不但用工量大,而且养蚕人员十分辛苦,劳动效率低。采用大蚕固定蚕台育与自动上蔟,不除沙、不捉熟蚕、不上下端箔,给桑、上蔟方便,与传统的蚕箔育相比,可节省劳  相似文献   

19.
中秋蚕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秋蚕是蚕农一年中饲养较多、产量较高、茧质较好的一期蚕。中秋蚕期,气温高,桑叶质量差,蚕儿极易发病和农药中毒。为确保中秋蚕稳产高产,必须抓好"一消、二早、三防"工作。"一消":消毒。养蚕前(蚕种到前7日)进行一次环境、蚕室、蚕具消毒。(1)环境消毒。清除蚕室、贮叶室、上蔟室等周围的杂草、垃圾和  相似文献   

20.
怎样养好中秋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秋蚕是蚕农一年中饲养较多、产量较高、蚕茧质量较好的一期蚕。中秋蚕期,气温较高,桑叶质量较差,蚕儿极易发病和产生农药中毒。为确保中秋蚕稳产高产,必须抓好“一消二早三防”工作。1一消(消毒)养蚕前(蚕种到前1周左右)进行一次环境、蚕室、蚕具消毒。1.1环境消毒清除蚕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