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两种危险性病害,且枯萎病比黄萎病威胁更大.这两种病害一旦发生蔓延为害,轻者使棉花减产,重者绝收.省内外大量实践证明,种植抗病的棉花品种,是防治这两种病害的经济有效措施.我们从1971年开始进行了棉花抗病育种工作.八年的研究结果,选育出了抗病性强、品质好、产量高的棉花新品种7317(予抗一号),并于1980年荣获了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相似文献   

2.
用棉花黄萎病菌毒素快速检测棉花抗病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的主要病害之一,对生产的威胁很大。迄今,仍以选育抗病品种为主要防治措施。为了筛选抗病或耐病品种,采用人工接种或自然诱发的田间鉴定的常规方法需要的时间长,且工作量大。为寻找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棉花抗病性的方法,先在室内用黄萎病菌代谢物——毒素对大量棉花育种材料进行抗病性初选,然后将初选材料再参加田间抗病性鉴定。这样,既可节省田间的工作量,又可达到加快抗病育种进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黄萎病是棉花生长中的主要病害,严重制约着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不断提高。选育棉花抗黄萎病品种是克服这一难题最为经济、高效、环保的策略。植物抗病性遗传解析是抗病育种的基础。为了加快棉花抗黄萎病育种进程亟需开展棉花抗黄萎病遗传学研究,本研究归纳了棉花黄萎病抗性遗传规律、抗性QTL定位和抗病基因挖掘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目前对于棉花抗黄萎病遗传学研究还远不能满足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的需求。与此同时,在棉花抗黄萎病育种材料选择、遗传群体构建和定位技术手段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离、培养新疆南疆、北疆若干地点采集棉株中的黄萎病菌,对不同抗病性的棉花有效接种黄萎病菌,采用鉴别寄主法和特异性引物PCR检测技术来确定棉花黄萎病菌的类型。得出菌株44-138在30个棉花品种上均表现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5.
棉花枯萎、黄萎病,是新疆棉区的两大主要病害,随着病区的扩大和病情的加重,抗病品种已成为棉花生产发展的迫切需求.防治枯、黄萎病经济、有效的方法是轮作倒茬,但轮作倒茬,受生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方式、经济增长因素等诸多影响,收效甚微,培育和选用抗病品种是目前的主要措施.现对125团棉花主栽品种的抗病性调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棉花多抗病性鉴定筛选技术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准确、可操作的多抗病性鉴定筛选技术,有效地鉴定评价了棉花品种的抗黄萎病性、抗枯萎病性。在育种实践中,利用该技术可定向改良提高棉花品种的抗病性,并选育出我国第一套棉花抗黄萎病多菌系、高抗枯萎病的抗源种质川737,川2802,以及系列抗黄萎病、抗枯萎病品种川棉243,川棉239和川棉65,显示了该多抗病性鉴定筛选技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棉花病害主要是棉花枯萎病、黄萎病,这两种病害往往交叉感染、混合发生,防治时的防治方法也基本一样,所以统称为棉花枯黄萎病。严重年份会给棉花生产带来毁灭性打击,被棉农称为棉花的“癌症”,具有传播迅速,暴发性强,损失严重,防治困难等特点,而且近几年有逐年加重、发生提前的趋势,加强防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陕西棉花区试品种抗枯黄萎病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陕西省2003-2007年79个棉花区试品种(系)抗病性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品种呈高抗枯萎病,近年枯萎病总体抗性水平有下降趋势.高抗黄萎病棉花品种很少,黄萎病总体抗性水平呈增强趋势.筛选出17个对枯、黄萎病表现较好的兼抗性品种(系).  相似文献   

9.
沿海棉区枯黄萎病比较严重,进行棉花品比试验,进一步探讨棉花品种的抗病性、丰产性。  相似文献   

10.
<正>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北疆以早熟品种为主,南疆以中早熟品种为主。随着种植面积增大和单产水平的提高,棉花生产成为广大农民致富的途径之一。但是,由于多年连作,导致大部分棉区棉花受到黄萎病危害,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品质。因此,推广抗病高产的优良棉花品种是保证新疆棉花稳产的关键。为了寻找适合南疆种植的抗黄萎病棉花品种,采用人工病圃鉴定法对南疆16个棉花主栽品种进行黄萎病抗病性鉴定,期望对南疆抗黄萎  相似文献   

11.
棉花黄萎病是我省棉花生产上仅次于枯萎病的第二大病害。近10年,此病已蔓延及徐州、盐城、南通和苏州等市的30个县(市),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纤维品质。“六五”期间,全省组织了协作攻关研究,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病区的蔓延速度。但由于棉花黄萎病寄主范围广,传播途径多,因此仍有扩大蔓延的趋势。了解并掌握黄萎病蔓延扩展趋势,对于调整抗病育种目标,进一步加强综合防治措施均具有指导意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以经验为基础的判断,同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棉花黄萎病蔓延扩展趋势作出定量的预测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由镰刀菌和大丽轮枝菌感染引起的维管束病害,对这两种病害目前还没有高效的防治药剂,而且土壤一旦染病很难根治,被称为"棉花的癌症"。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技术是以选择抗病品种为基础,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及诱导棉株抗病性相结合控制棉花枯萎病、黄萎病危害,对环境友好、叮持续的新型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同一块棉田中种植不同抗病性的转基因抗虫棉,利用不同抗性的棉花品种对棉花黄萎病菌的选择作用,从不同品种上分离获得不同的黄萎病菌系,并在温室中采用2个抗病性差异明显的品种对其致病力进行测定,以确定同一块棉田中是否存在不同致病力菌系。结果表明,不同抗病性品种上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块棉田中存在各种致病力菌系。  相似文献   

14.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的重大病害,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气候因子、栽培制度、品种更新和黄萎病菌菌源大量积累等因素,棉花黄萎病持续在全国范围内大爆发,其发病范围广,危害严重,并且难以防治。为此,我们于1996年开始探讨利用生物防治措施控制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和为害。3年来,从河北省(博野县、高阳县、定州市、台县、定兴县、安国市、衡水县、威县、南宫市、成安县、植保所试验田等地)、内蒙古自治区(昭和县、土右旗、呼和浩特市)、新疆自治区(和田县、叶城县、莎车县、巴楚县、石河子等)的多种作物(棉花、小麦、玉米、高粱、向…  相似文献   

15.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危害严重的两种土传病害,药剂防治难于有效.实践证明,选育抗病丰产品种是防治两种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阐述棉花黄萎病的发生与危害特点,分析其在射阳县的发病因素,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选用抗耐病品种、实行轮作、病区处理、无病土育苗移栽、加强棉田管理、药剂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棉农防治棉花黄萎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棉花枯黄萎病特别是黄萎病发生现象日趋严重,2005,2006年个别重病地块,棉花死棵一半左右。8月下旬-9月初,田中已无生机,棉农束手无策,棉花产量损失严重。针对这一情况,经过反复研究,笔者总结出“综合预防”+“穿刺药签法”的方法,取得了防治棉花黄萎病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棉花黄萎病频繁重发原因分析及可持续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苏大丰地区棉花黄萎病的发病现状分析,指出近10 a来棉花黄萎病发病范围和面积呈不断扩大上升趋势,发病程度和急性暴发频率加大;对棉花黄萎病的发病原因从植棉老区、气候条件、感病品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若干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博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过对适应机采的棉花品种、株行距的配置以及其它农艺性状的不断摸索和总结,制定出机采棉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一、品种选择选择早熟品种,生育期120~130天;抗病性好,要求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前期生长势强,中后期生长稳健;株型紧凑,叶片大小适中,茎秆硬;中上部结  相似文献   

20.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危及棉花生产的世界性棉花病害,100多年前最早在美国发现,现已遍及世界各产棉国,成为了棉花的最主要病害。枯萎病和黄萎病经常混合发生,防控难度比较大,有人将其称为棉花“癌症”。现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