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首先介绍了生物灾害及生物灾害管理的概念,对生物灾害管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然后从灾害学角度,根据林业生物灾害特点,提出了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林多属于纯林,系统稳定性差,健康水平较低,病害发生频繁,严重影响了经济林的经济收益。该文从森林健康理论和生物灾害管理理论着手,探讨经济林病害管理的技术措施:通过营林措施和选育抗病品种,提高经济林健康水平;加强检疫拦截,严防危险性经济林病害入侵;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林病害,综合采取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积极防治,将损失降到经济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对于林业生物灾害管理而言,时间管理、空间管理、生态调控等措施以及精确管理措施的综合运用,是实行重大林业生物灾害宏观管理的重要措施。我国当前重大林业生物灾害的宏观管理,在防治、检疫与生态调控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从加强防治管理,压低重大林业生物灾害高发态势;强化产地检疫拦截,逐渐弱化直至取代现有公路调运检疫,严密拦截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扩散蔓延;认清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自然属性,扭转"剿灭"式防治思维,着重生态调控培育健康森林;整合基层应急处置资源;强化责任追溯与损失赔偿,实行疫情实时发布;研发新技术尤其是推广使用移动式切片机进行现场处理疫木等方面着手,遏制我国重大林业生物灾害高发频发态势。 相似文献
4.
生物灾害管理理论研究与生物灾害精确管理 总被引:1,自引:15,他引:1
总结了生物灾害管理理论的研究进展,包括其主要理论、标准化原理、模式、理念、策略等内容,介绍了生物灾害精量管理的基本原理、措施、实现途径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森林生态系统失衡,少数生物抢占生态位,森林资源遭到破坏,从而发生林业生物灾害。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标准化是对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活动中实际与潜在的问题做出统一规定,供共同和重复使用,以获得最佳的管理活动秩序,提高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促进并维护森林生态健康。在论述林业生物灾害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林业生物灾害管理工作特点和标准化建设基本原理,分析了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论述了我省粮食作物上的主要生物灾害发生现状,80年代以后为害加重。分析了病虫种群变动与猖獗的主要原因有:耕作制度和种植业结构的变动、品种因素、栽培条件的影响以及植保体系不健全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植保工作的若干建议:健全植保体系,加强植保研究,调整作物和品种布局,合理施肥、改善土壤营养,逐步发展集中、统一、规模经营,统筹实施植保措施,促进我省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7.
根据应急管理,构建了外来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平台的总体架构,分析了外来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信息结构,采用C++作为开发语言,设计实现了外来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系统平台,为外来生物灾害应急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8.
在多点、多年、系统调查研究基础上,得出农作物生物灾害是超过水旱灾的第一大农业自然灾害,并具有常发性、暴发性、迁飞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分析了农作物生物灾害发生的原因,提出了“机制 投入 综合控防”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模式与森林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林业生物灾害GCSP管理策略,即分级管理、分类管理、分区管理和分期管理,以为规范森林健康和灾害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11.
13.
14.
介绍生物灾害的精确管理和时间管理,阐述了节气在农业生产和生物灾害管理中的重要性,根据生物灾害时间管理原理,提出了生物灾害防治历的编制原理与方法,并据此编制了潜山县板栗园生物灾害防治历,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潜山县林业生物灾害发生、防治现状和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具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为该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林业生物灾害不论是在发生面积还是在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上均已远远超过了同期的森林火灾,给我国林业发展及生态安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本文从改变林分结构,努力回避生物灾害;依靠科学技术,综合控制生物灾害等方面阐述了林业生物灾害需要综合防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方国飞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1(4):14-18
认清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的形势和任务,把握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的基本属性,是做好新形势下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做好新形势下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科学治理,坚持依法监管,强化责任落实,深化改革,创新防治机制。 相似文献
20.
秦巴山区魔芋生物灾害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芋的生物灾害较多,危害最大的为软腐病和白绢病。采取农业措施、生态措施、物理措施、生物措施和化学防治措施相结合,可将以病虫草害为重点的生物灾害发生数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和绿色、无公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