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桉树立地指数表的编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富民县0.67万hm~2桉树造纸林立地类型调查,在滇中地区分别好、中、差不同立地条件的桉树人工林中,伐取平均优势木226株进行树干解析。拟合蓝桉logH=1.411731357-2.4119136/A,直干桉logH=1.408839157-1.78644397/A导向曲线模型。以培育造纸材为目标,7~10年达到工艺成熟期,标准年龄为8年,按2m划分指数级距,分别蓝桉、直干桉编制立地指数表,并确定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这几年、由于桉树的用材、造纸、烤油、制板等价值日趋显要,特别是桉叶油的出口销路顿开,使得蓝桉、直干桉等身价倍增。于是乎,这县几千亩,那县上万亩的营造;张家上千株,李家近万株的栽培。全省一片“桉树热”。然而,我省桉树的母树数量有限,种源贫乏,在“桉热”中籽种供求矛盾突出,于是蓝桉、直干按的种价也就暴涨起来。1983年蓝桉每千克14元,现300元;1983年直干桉每千克80元,现3000元。种价猛涨,使得做桉种生意象做黄金生意,有些不  相似文献   

3.
有关桉树幼林间伐的探讨保山地区林业局曹嘉相我区发展蓝桉、直干桉(以下简称桉树)的主要目的是培育6~8年便进行主伐的造纸原料林。从桉树生物学特性来看,这时还属不满两个龄级的幼林,但它已达到工艺成熟。在这一特殊情况下怎样来确定造林的初植密度、间伐时间、次...  相似文献   

4.
1973年和1974年,我所引种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直干桉(E.maideni)等34种桉树,定植后三年,生长正常。其中蓝桉、直干桉、野桉等三种生长迅速的占9%;004号桉,渐尖赤桉、大叶桉、柳叶桉等7种生长中等的占24%;其余生长较慢。但所有引种桉树,以第三年开始,高生长普遍加快。 1975年12月14、15日,昆明地区出现罕见的低温,这两天平均气温分别为-3.8℃和-1.6℃,最低气温分别为-5.4℃和-4.9℃。由于持续低温,造成引种桉树严重冻害,主干大部冻死,只有一种桉树未受冻害。  相似文献   

5.
蓝桉,直干桉子测林木材纤维长度的变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桉树种子园的后代测定林内,从蓝桉和直干桉中各抽3个家系,分别在立地条件不同的区组中按径价等距抽样,每家系32株。经分析发现,纤维长度的变异为:样品内〉家系内〉家系间。蓝桉纤维长度差异在径级和家系间均达到0.05水平,直干桉则不显著。区组间,两个树种的纤维长度差异都不显著。在立地条件好的区组中纤维长度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立地条件差的区组却不密切。但以全部样木按树种分析,纤维长度与树高、胸径等生长性  相似文献   

6.
在桉树种子园的后代测定林内,从蓝桉和直干桉中各抽3个家系,分别在立地条件不同的区组中按径阶等距抽样,每家系32株。经分析发现,纤维长度的变异为样品内>家系内>家系间。蓝桉纤维长度差异在径级和家系间均达到0.05水平,直干桉则不显著。区组间,两个树种的纤维长度差异都不显著。在立地条件好的区组中纤维长度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立地条件差的区组却不密切。但以全部样本按树种分析,纤维长度与树高、胸径等生长性状都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用关联度与层次分析(AHP)法选出不同桉树树种不同树龄的优质造纸用材树种,其结果是:在17年生的赤桉为最好;3年生邓恩桉列于第2,7年生直干桉排于第3,11年生直干桉排于第4,5年生山桉排于第5。  相似文献   

8.
经过近100年的引种历史,四川共收集了130余种桉树,目前仍保留有近40种桉树。这些树种在四川省的林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四川具有发展前途的桉树有:巨桉、直干兰桉、柳桉、史密斯桉、邓恩桉、迪恩桉、亮果桉、赤桉、大花序桉、尤曼桉等。根据桉树生物学特性以及四川多年来桉树栽培情况,将四川桉树栽培地区划分为盆地、攀西河谷阶地和干热河谷等三个栽培区。针对不同的栽培区,提出相应的适宜桉树种,并对巨桉、直干蓝桉、赤桉树种不同培育目标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桉树冻害后恢复能成林成材姜景峰,姜晓装(江西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南昌330046)熊卫东(南昌市林业局)关键词:桉树,恢复生长我省普遍引种栽培了赤桉、大叶桉、细叶桉、窿缘桉、柠檬桉、蓝桉和直干蓝桉等100多种,历时92年。其中有10多种在赣南赣北都能长...  相似文献   

10.
由云南省澄江县14年生桉树实生种子园保留的育种群体4个区组内,从蓝桉和直干桉中各抽30个家系对它们的纤维长度、木材密度、树高和胸径4个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遗传增益作了估算。蓝桉纤维长度和木材密度的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6745±0.0746和0.3546±0.1010;直干桉两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3416±0.1011和0.0670±0.0850。两树种的纤维长度与其余3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均为正值,而木材密度与树高和胸径的遗传相关系数均是负数。提出以纤维长度和树高作为蓝桉、直干桉的主要选择性状,并提出了选择方法和标准。蓝桉的选择指数方程为I1=Fr+9.9146H;直干桉的为I2=Fr+0.9809H。为下一步高世代育种应注意的事项作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云南主要桉树害虫名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我省桉树主要造林地区部分市县的调查资料,整理出蓝桉、直干桉、大叶桉、赤桉、柠檬桉等常见桉树上的害虫名录32种。旨在摸清我省主要桉树害虫的种类和分布。为防治桉树的虫害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云南栽培的材油兼用型桉树的桉叶油产油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直干桉为代表,对云南栽培的材油兼用型桉树进行了(1)林木不同修叶量与其生长量关系的研究;(2)不同栽培型的林木桉叶产量及不同坡向种植的林木桉叶出油率;(3)不同采叶季节的桉叶出油率;(4)鲜叶及自然风干叶的桉叶出油率等的桉叶油产油性能研究.其系列研究结果表明:桉树林木的修叶量以修叶高度占植株树冠长度1/3为标准进行,此修叶标准不影响桉树的生长;桉叶产量与种植地的立地条件和栽培型密切相关,只有在种植地立地条件较好,经营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才能使所栽培的桉树林木获得较高的桉叶产量;生长在阳坡的桉树其桉叶的出油率较阴坡高,但差异不显著;在桉树生长缓慢的季节,其林木桉叶的出油率较生长迅速季节高,但差异不显著;自然风干叶较鲜叶出油率高,但差异不显著.此外,对云南栽培的几种材油兼用型桉树的桉叶油产油性能比较的研究结果则表明:直干桉、蓝桉、史密斯桉单位面积的产叶量、桉叶产油量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著.桉叶油中所含的桉叶素以史密斯桉最高,为81.6 %,其次是直干桉,为71.1 %,蓝桉为69.2 %.  相似文献   

13.
昆明和玉溪直干桉,蓝桉无性系的生长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在昆明、玉溪两试验点营造的直干桉和蓝桉无性系测定林,根据1999年的生长数据分析后看出:两地的测定林都是直干桉比蓝桉生长好,玉溪两个树种的生长都比昆明好。在直干桉无性系中两试验点的生长性状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蓝桉无性系在两试验点都不显著。在昆明试验点测定林保存完好的无性系中,直干按有5个、蓝桉有3个无性系的材积超过对照(实生木),其中超过30%有6个(直干按4个,蓝桉2个)。玉溪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直杆蓝桉 6个种源 57个家系对比试验 ,其树高、胸径、成年态叶转化率差异不显著 ;但直干蓝桉树高胸径生长与土壤A层相关密切 ,相关系数达 0 .82 0 9以上 ,与B层、C层相关不密切 ;而成年态叶转化率与A层土壤相关不密切 ,与B层、C层土壤厚度相关密切。综合得出直干蓝桉在土层厚度 10 0cm以上 ,其中A层应在 4 0cm以上 ,树高的生长量达 2m以上、胸径生长量达 2cm以上。  相似文献   

15.
云南桉树引种历史、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论述了云南桉树引种历史、发展情况及在科学试验中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云南桉树发展提出了建议。云南约1896年首次引种蓝桉于昆明,至2005年云南引种保存桉树100种左右,面积达23.6万hm2。目前,在生产中种植较多的有直干桉、蓝桉、史密斯桉、双肋桉、巨桉、尾叶桉等10多种,选出优树348株,优良种源28个,家系176个,无性系21个,提出了工业原料林集成培育技术,对桉材、桉油的利用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据不完全统计,至2005年,发表论文109篇,获得部省级以上研究成果奖14项,对云南桉树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桉树在我国有上百个品种,常见的也有数十种。这数十种中有种粒细小、肉眼难辨的赤桉、大叶桉、窿缘桉等;有种粒大小、颜色、形状相似的蓝桉、直干按、双肋桉等。这些种子由于细小难辨,形状、大小相似,  相似文献   

17.
蓝桉、直干桉种源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8次重复。经对生长量、保存率、抗性等的观测、分析,采用综合评定法进行评定,结果表明,蓝桉、直干桉存在种源差异。筛选出蓝桉T、L、G种源,直干桉12132、12125种源为表现较好的种源。最佳种源蓄积量与最差种源相比,蓝桉大125%,直干桉大55%,上述优良种源可在我省蓝桉、直干桉种植区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蓝桉、直干桉子测林中各抽3个家系,从不同的区组按径阶等距抽样测定木材的密度,研究家系内木材密度的变异;在种子园中抽取蓝桉30株、直干桉36株作试材研究木材密度株内变异。结果表明蓝桉家系内不同径阶的木材密度差异不显著,直干桉极显著;蓝桉的木材密度在区组和家系间的差异都显著,而直干桉都不显著。株内不同方向的木材密度差异两树种均不显著,而不同高度和不同年龄的木材密度差异都极显著;在亲缘关系混杂的群体中两树种的树高和胸径与木材密度均呈负相关,而在3个蓝桉家系内,胸径与密度呈正相关,直干桉3个家系中两个呈正相关,1个呈负相关,但都不显著。为将这两个树种纸浆材的主伐年龄定为6年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且在2年生时对蓝桉、直干桉作早期选择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对直干桉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我国耐寒桉树的种质资源及其遗传改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罗建中 《桉树科技》2006,23(1):24-31
本文概述了中澳合作“耐寒桉树”研究项目在良种筛选与遗传改良方面的主要工作。通过对我国耐寒桉树目标推广区气候特点的认识,及对20年来这些区域桉树引种试验的重新评估,项目筛选出一批耐寒能力在-5℃至-10℃的优良桉树,并它们把分为2类,一类为适生于高海拔地区树种,主要有:蓝桉、直干桉、史密斯桉和亮果桉;一类为适生于低海拔地区树种,包括:邓恩桉、赤桉、巨桉、柳桉。在耐寒桉树的遗传改良方面,该项目通过改建、新建等方式,在全国各地建立以上树种的种子园19个,并制定了各树种的详细改良计划。为获得更多优良耐寒树种,我国近年已建立了一大批耐寒桉树筛选试验,可望在耐寒能力的提高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20.
蓝桉、直干桉木材密度在家系内和株内的变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蓝桉、直干桉子测林中各抽3个家系,从不同的区组按径阶等距抽样测定木材的密度,研究纱内木材密度的变异;在种子园中抽取蓝桉30株、直干桉36株作试验研究木材密度株内变异。结果表明:蓝桉家系内不同径阶的木材密度差异不显著,直干桉极显著;蓝桉的木材密度在区组和家系间的差异都显著,而直干胺都不显著。株内不同方向的木材密度差异两种树均不显著,而不同高度和不同年龄的木材密度差异都极显著;在亲缘关系混杂的群体中两树种的树高和胸径与木材密度均呈负相关,而在3个蓝桉家系内,胸径与密度呈正相关,直干桉3个家系中两个呈正相关,1个呈负相关,但都不显著。为将这两个树种纸浆材的主伐年龄定为6年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且在2年生时对蓝桉、直干桉作早期选择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对直干桉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