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余悦 《农业考古》2002,(2):300-303
“酒壮英雄胆,茶引文人思。”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与酒作伴;多少文人墨客,与茶结缘。“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此为茶诗;“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此为茶联;更有茶匾,如“陆羽遗风”;茶碑,如“龙井问茶”。以茶为题材……  相似文献   

2.
宁波茶文化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从史籍最早有记载的晋代到当代,茶事凡1900多年,留下了诸多体现人情之美的优美茶事,本文以数位与宁波茶事相关的古今人物为研究对象,论述茶事活动蕴含的人情之美。  相似文献   

3.
元曲作为元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是元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体现,囊括了元代社会生活与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文对元曲作家创作的特点与倾向做了论述,包括元曲作家民族构成,以及元曲中参与茶文化创作作家的地域分布以及生活和创作时期的特点。文章分析了元曲中茶元素塑造的人物形象,并与前代茶文化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相比较,重点总结元曲中的茶文化元素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还与中国古代商人形象作对比。本文试图对元曲中的茶文化创作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概括,同时论述了前代的"茶酒之争"在元曲茶文化创作的表现,尤其是在文人和百姓生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郑建新  郑毅 《农业考古》2006,(5):237-237
徽州怪怪的。 青山如黛,绿水萦绕,白墙黑瓦,村庄隐约,不说; 徽商显赫,珠光宝气,奢侈豪华,富可敌国,不说; 徽学繁盛,流派纷呈,引人注目,成为显学,不说; 人才辈出,为贾为儒,为官为宦,无与伦比,不说; 黄山绝景,声震遐迩,徽州神秘,贯古通今,不说。  相似文献   

5.
潮龙起 《农业考古》2006,(2):229-231
星州,即现时新加坡之简称。星州地处南洋中心,是东西方交通孔道,扼太平洋与印度洋之咽喉。自英国殖民者莱佛士于1819年开埠以后,星州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长飞快。中国与南洋诸国很早就有交通和贸易往来,当莱佛士占领新加坡时,即有华人跟随迁入,并在其后的几十年中不断增长。据清人李钟珏的《新加坡风土记》所载,“光绪七年(1881)英人所刊户口册云,福建男女二万四千九百八十一人,广州一万四千八百五十三人,潮州二万二千六百四十四人,嘉应州六千一百七十人,琼州八千三百十九人,三州府生长之华人九千五百二十七人,不列籍之华人二百七十二名,统计八万六千(七百)六十六人”。到五十年后的1931年,新加坡人口已增至567,453人,1941年已达769,216人。在上述两个年份的人口统计中,华人人数为各族人数之首,分别为421,821人和599,659人。随着华人大量移届星州,他们也将中国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生活习惯带到移居地,其中包括饮茶。本文根据1940年出版的《星州十年》中有关1929—1938年新加坡茶事的记载,分别对此期间新加坡的茶叶生产、茶叶贸易、华侨茶商和茶馆的一些情况予以论述。论述的范围以星州为主,兼涉马来亚联邦及属邦。  相似文献   

6.
据史料记载,徽州商帮始于明代成化、弘治年间。茶叶贸易是徽州商人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地区的茶文化资源伴随着茶叶外销而传播至世界。徽商文化深受儒学影响,其中讲道义、重诚信、行善缘等方面都与茶文化有着共通之处,促进徽商精神与茶文化的交融。茶和天下,徽茶千年,徽茶的优良品质得益于当地的气候、环境,徽茶文化的传播光大得益于徽商的诚信和拼博精神。  相似文献   

7.
黄清敏 《农业考古》2004,(2):282-283
张之洞是洋务运动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政治生涯始于宦游京师,继而视学浙、鄂、川,抚督山西、两广、湖广、两江,终于跻身军机枢要。他活跃于政治舞台之际,正是晚清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过渡时代。作为“身系朝局疆寄之重者四十年”的封疆大吏,他的事业主要在湖北地区。督鄂期间,他兴实业、练新军、办学堂,在湖北经济模式由传统向近代化转变的过程中有着重大影响。茶叶生产是当时湖北农政的一个重要部门,自然也是他施政的重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茶的发源地,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古徽州是传统的产茶区,徽州茶文化历史悠久,名茶资源众多,茶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彩,具备发展茶文化遗产旅游的资源基础、市场基础和产业基础,可以从以保护为前提、制定开发规划、完善产品体系、健全保障机制等方面推动徽州茶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9.
顾晓宏 《农业考古》2005,(2):358-359
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之地的山区,境内高山纵横,峰峦叠嶂,其所辖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与绩溪等一府(州)六县行政格局,自唐宋以来即以形成,徽州旧属六县均产茶,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名茶重点产区之一,其中之婺源便素有“绿茶之乡”的美誉。光绪《婺源乡土志·婺源风俗》中便讲到,婺源县“物产,茶为大宗”。因此徽州茶商中,婺源茶商更是倍受瞩目的一族。《通商各关洋贸易总册》卷下《光绪十七年九江华洋贸易情形略记》中便讲到“绿茶生意者,系徽州婺源人居多”。此张茶商会馆《通告》长31.2厘米,宽17.5厘米,得来于婺北第一大镇清华…  相似文献   

10.
寇丹 《农业考古》2006,(5):236-236
徽州是碗永远清芬的茶。徽州是坛永远醇香的酒。《徽州茶》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写了古徽州今黄山的茶,而是作者在徐徐展开着一件历史长卷,让我们细细读出了其源其流,看到了人文习俗,品到了水甘茶香。在字里行间,还闪出些做学问的课题,可以让你撷取其中一点去深究探索,恢宏成篇。从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2月27日上午,一对中年男女气呼呼地吵着来到湖北英山县茶叶产业化办公室,女的手里拿着一丛没有叶子的枯枝,男的恼着脸,一脸怒气。请问你们有什么事吗?正在办公室上班以为是夫妻吵架找错地方的生产技术科科长安哲疑惑地问。女的把枯枝扔在办公桌上就开始诉说,男的也不甘示弱,不时在旁边插话。  相似文献   

12.
王学铭 《农业考古》2006,(5):314-314
夏日的淡远怡人的荷风清香已远去,代之而来的“天街月色凉如水”的金秋莅临津门,2006·津门金秋多茶事,请看:“国粹紫砂”精品展第二届国粹紫砂大师精品展,九月一日在天津博物馆开幕。天津市人大副主任陈洪江,中国文联副主席,作家冯骥才,及参展的13位来自陶都宜兴的紫砂艺术家出席开幕式。在开幕式上鲍志强,曹婉芬大师等,向天津博物馆捐赠12件紫砂壶作品,作为天津博物馆的馆藏品,供长期展出。在为期3天的展出中,受到紫砂壶爱好者好评,认为本届精品展的300多件展品既有传统,又有创新,量多质优,品类齐全,看得出是壶艺家们的近期力作。展览的主…  相似文献   

13.
梁子  谢莉 《农业考古》2004,(2):322-326,335
至迟到汉时,茶叶已作为饮品进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武阳买茶,烹茶净具”被视为有关饮茶生活的最早记载。而南朝的饮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饮茶已开始进入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杜育的《荈赋》,左思的《娇女诗》、张孟阳《登成都楼诗》都有饮茶描述。而到了唐代,饮茶作为一种风尚,不论在人数规模和影响上都得  相似文献   

14.
暇豫之时,偶有余兴,便濡墨挥毫,作一二楹联,聊以遣怀。细细回忆起来,近年来我为结识的茶文化界的旧雨新朋颇撰写了几副嵌字联,想起这些的楹联,一些濡沾着茗茶清芬的温馨往事,萦萦于心,使我久久不能忘情。  相似文献   

15.
林蒲田 《农业考古》2004,(2):272-281
古往今来,在文人雅士的生活中,饮茶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他们往往通过饮茶来品味生活,借茶遣兴;又往往通过饮茶来到达一种生命的境界,以茶抒怀。在悠然玄远的意绪之中,茶的清香和淡泊与他们的心神融会一体,茶与文人有着难解难分的姻缘。尤其在现代和当代文人中,由于在生活中的种种反差和顺逆,生活环境变化多端,因而茶事、茶趣更多。  相似文献   

16.
韩星海 《农业考古》2003,(4):89-90,88
2003年11月14日,节令进入小雪,对于我国北方来说,正是秋风扫着落叶,给人一种朔风扑面的感觉。然而,在闻名于世的天涯海角,四季长青的椰城海口却是另一番景象。海内外400多名茶人代表,云集此地,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分别参加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举办的第十九届全国茶叶经济信息网年会暨海南省首  相似文献   

17.
陕南是西北最大的产茶区 ,早在唐朝就已成为全国七大茶区之一 ,陆羽在《茶经》中所说的“山南区” ,指的就是秦岭以南 ,巴山之北的陕南地区。陕南的茶为绿茶 ,茶叶翠绿 ,所以通称陕西青茶。紫阳青茶紫阳位于巴山北坡 ,汉水流经其境 ,气候温和 ,为陕西茶叶之乡。唐时所产贡茶叫“’茶芽” ,清代叫毛尖 ,俗称“皇茶” ,尤以“宦姑毛尖”为最。据《西乡县志》载 :“至清代 ,陕西惟紫阳茶有名。”清代中叶 ,陕西各县茶叶总产量为 1 50万公斤 ,紫阳茶就占了 1 0 0万公斤。现在全县茶园面积占全省茶区的 33.3% ,产量占 6 0 %。茶农摘取嫩叶 ,经过…  相似文献   

18.
自从香与茶进入中国古人生活,茶事、香事开始成为古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香的养生保健功效是人们嗜好茶与香的基础,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则使茶事、香事有了形而上的意义。茶与香又有本质上的区别,茶浸润口舌与鼻观,香则付诸鼻观。这也使得茶事、香事既可各自造化,又可相辅相成,在相互交会时相得益彰。明代之前,人们制作茶叶,将茶叶制作成龙团凤饼,并在其中掺杂香料。茶事、香事都是文人生活雅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僧人有日常茶事香事与茶会香事,仪式中香、茶不可或缺,日常生活中更是助其禅思。茶事与香事的交会在古代文学经典和日本茶道、香道中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19.
刘德清 《农业考古》2007,(2):114-117
咏茶诗是中国诗坛的一朵奇葩,它题咏茶事,抒写茶趣茶兴,是茶文化与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国茶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兴于唐而盛于宋。宋朝素来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龙凤盛世”,反映文人幽情雅致的咏茶诗,勃然盛行于宋代诗坛。一代文宗欧阳修,生活在茶文化兴盛的北宋中期,在他的传世作品中,就有一些咏茶诗。  相似文献   

20.
信阳产茶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八大茶区之一。但在什么时候开始植茶生产,无正史可考,如从旁稽考,大约始于二世纪以前,众所周知,我国茶叶生产是从云、贵、川向东南各省传播发展的。茶叶生产的传播也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气候、土质等条件有关,据史料记载:四川省是茶树原产地的边缘,最早传入四川。陈椽《茶业通史》:“陕西是西周的政治中心,物产不及四川丰饶,必须开辟川陕交通路线,以便交流物产。因此,川陕大道自古就有栈道之称。茶树随交通的方便而(由四川)移入陕西。秦岭山脉为屏障,抵御寒流,故陕南气候温和,茶树就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