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潛山县梅城公社利民大队,1965年用矮脚南特作双季晚稻栽培二百六十六点五亩,占双季晚稻面积的21.5%,部分田获得较好收成,亩产五百多斤,比小红稻增产五成甚至一倍多,一般亩产三百五十至四百斤,比小红稻增产二三成;但也有部分田产量很低,只收二百来斤。为了总结这一经验教训,在矮脚南特收刈前后,我们曾经进行了田间调查,并召开社员座谈会。现将其结果,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矮脚南特号是个早熟性良种,1958年引入我省,1962年起各地开始扩大试种,由于没有普遍掌握其栽培特性,增产表现不一致,因而1964年1月在全省水稻品种审定会议上,认为这个品种还缺乏系统而有力的增产数据,建议科研单位继续试验。实际上,矮脚南特号几年来在浙江省大面积推广之后,带来大幅度增产,当前已成为该省早稻“王牌”品种。我们一认为,对待这个品种,不是什么能否增产问题,而是如何掌握其丰产特性问题。因此,本所在1963年早稻品种区域试验矮脚南特号占首位的技术基础上,1964年进行了矮脚南特号丰产栽培试验,着重从苗、密、肥、水的联合反应中,探讨这个品种的生产潜力,以便为制订矮脚南特号丰产栽培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早秈矮脚南特于1959年由广东引入浙江,经过试种示范推广,栽培面积逐年扩大。1963年全省种植115万亩,1964年发展到431万亩,约占早稻总面积的28%。矮脚南特品种具有秆矮,耐肥,抗倒,适应性广等特性,一般亩产600—700斤,高的可达1,000斤。据嘉兴、绍兴、诸暨、余杭、  相似文献   

4.
今年柳州专区各县,组织社员群众和干部六千七百多人,分别到融安浮石公社、来宾合隆公社、象州礼教公社和大苗山新国公社,参观了广东潮汕技术能手的早稻高产样板田。这四个地方潮汕能手栽培的矮脚南特,都于六月底七月初收割,平均亩产都达到七八百斤,大大超过当地同品种的产量水平。通过参观,讨论,大家认为,当地栽培矮脚南特的技术,与潮汕能手的先进经验比较差距很大,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一我县今年推广八千一百一十一亩矮脚南特号,普遍获得增产,一般亩产在六百斤到八百斤,高的千斤以上,比其他早稻品种增产一到三成。根据我們調查和各地汇报,矮脚南特插到那里,那里增产。早稻一向高产的圩区白果公社双圩大队占圩生产队,今年插十亩三分,亩产平均高达一千零二十斤。天林公社金山大队胜利生产队,今年插十二亩三分,亩产九百五十六斤六两。丘陵地区  相似文献   

6.
1965年黄冈专区早稻获得了丰收,尤以矮秆型品种中的矮脚南特产量更为突出。全区种矮脚南特9.3万亩,平均单产在800斤左右,比全区早稻平均单产增产3—4成,并出现了大量的千斤高产典型。如浠水十月大队1,101亩,单产1,010斤;鄂城新庙公社鷹山大队第七生产队19.63亩,单产1,034斤;新洲县农科所12.2亩,单产1,001.2斤;黄冈农校16.14亩,单产1,016.4斤;专区农科所51.63亩,单产1,079.9斤,最  相似文献   

7.
矮脚南特亩产千斤的经验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5年我所在鄂城县新庙公社鷹山大队梁家湾生产队办了水稻高产样板田,种植早籼矮衔南特33.8亩(市亩,下同),平均单产933斤,其中亩产千斤以上的有19.63亩,平均单产达1,034斤。通过一年的生产实践,取得如下几点初步的经验和体会。 一、矮脚南特的高产特性  相似文献   

8.
黄冈农校的耕作区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历年来双季早稻单产没有突破700斤关,1965年种植早稻样板田16.14亩,全部选用矮杆型品种,实收总产16,404斤,平均单产1,016.4斤,其中矮脚南特14亩,平均单产1,019.3斤,珍珠矮2.14亩,单产997斤,并出了1,156.6斤的田块。 矮脚南特千斤高产的栽培技术是围绕着苗、蘖、穗、粒、重五个因素进行的。其中  相似文献   

9.
一 早籼矮脚南特品种系广东省潮阳县农民育种家洪群英、洪春利二人在1956年于南特16号田内,单株选育而来。经试种繁殖,增产显著。1959年引入福建、浙江等省试种,表现良好。1961年开始,各地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964年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市共种植500多万亩。1965年长江流域以南各省种植面积发展到1,100多万亩,其中浙江省种植达670万亩,蕭山、余杭等县双季早稻中70%左右种了矮脚南特。  相似文献   

10.
1965年我所矮脚南特栽培面积45.73亩,占早稻总面积的94%,平均亩产906.8斤。其中塑料薄膜育秧的本田面积12.2亩,平均亩产1,001.2斤,产量最高的2.15亩,单产达1,077.6斤。现在初步分析总结如下: 一、叶色变化规律与产量及形态结构的关系 水稻叶色变化,与植株内部营养状态有关,是氮碳活动机能转化的外部反映。从  相似文献   

11.
一、种植情况早秈矮脚南特在我省种植已有四年历史。由于各級党政領导的重視,栽培面积逐年扩大,1965年已发展到二十五万二千亩。从几年种植情况看,矮脚南特不仅产量高,而且适应性广。在沿江及江南地区,作双季早、晚稻及間作早稻,在江淮丘陵地区作一季早稻或早中稻,在沿淮地区作一季春稻或麦茬稻栽培,增产效果均极显著。一般亩产六百至八百斤,高的达千斤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东至县樟树公社东山大队的社員习慣在麦地里套种“五月暴”早黄豆,在不影响当季麦子和下茬玉米产量的情况下,以少量的工增收了一季黃豆;同时由于一年插种了一季豆科作物,对培养地力也有好处。他們的經驗主要是: 1.土质条件:一般都选择地势較高、土层深厚的沙壤土进行套种,有夜潮更好。馬肝土、沙土、黄土和土脚浅的山脚地,因为不經干,出苗差,生长不旺,产量低;低洼地,易受涝,致使黃豆根部发育不良,容易死棵或形成癟豆粒,收成不好。2.套种时間:套种黄豆过早,气溫低,难保苗,套种过迟,推迟了成熟期,影响到下茬玉米产量。他們的經驗是:社前社后,鋤草点豆,大約在2月中旬至下旬套种最为合适。这样在“小滿”后收麦子,“小暑”边就可收黄豆,边收边犁,边  相似文献   

13.
一舒城县小麦品种的純度在1962年以前只有60—70%,通过近二、三年来群众选种和穗选建立种子田,純度才提高到80%左右。为了彻底解决品种混杂退化和提高純度的問題,1964年秋种时,在古城公社古城大队建立了一批小麦单本田。这个大队共有十二个生产队,队队都建立了单本田,共計四点三三亩,其中当地大面积栽培而已經混杂退化的矮粒多一点九亩,准备大面积扩种的吉利麦二点四三亩。在加强管理的情况下,单本田的产量并不比一般大田低。傅圩和古埂两个生产队的吉利麦单本田,因为用的是县良种場供給的純种,去杂少,每分单本田平均收麦种五十三至五十五斤,有的队因为去杂去劣狠,产量受些影响,但十二个生产队实收的四点三一亩单本田,共收获麦种一千二百斤,平均每亩产量仍达二百七十九斤,比一般大田亩产二百至二百二十斤,还增产三成左右;而純度則由原釆的80—95%提高到95—99%以上。单本田在群众中已經初步扎下了根,群众都要求繼續搞。  相似文献   

14.
太湖县是一个气候溫和的山区,頗宜生姜生长。农民除了种粮以外,都把生姜作为一种經济栽培。姜为襄荷科宿根性植物。根茎各部大小不規則,呈分枝状,根茎顶部有潜伏芽。地上茎叶由姜块上的芽长出,在芽的基部,向下长出须状根,茎为叶鞘所包合,叶片呈披針状。姜块貯藏适温为摄氏五至十度,零度以下常  相似文献   

15.
小白菜在合肥地区自“立春”到“白露”随时都可播种,其中“夏至”至“大暑”播种的叫热水白菜或湯白菜;“大暑”至“立秋”播种的通称为火菜或伏水菜。热水白菜(包括伏水菜,下同)生长快、时間短,适于間作套种,增加复种指数,能解决当时市場缺乏綠叶蔬菜的供应問題。但据1952—1961年十年气象資料,这时(6月下旬至8月上旬)旬平均溫度达摄氏二十七点七度,地面温度达三十点七度,而且多雷陣性暴雨,降雨速度快、冲击力大,空气相对湿度高达81%,为全年最高峰。在这样高溫多湿的恶劣气候条件下,生产柔嫩的热水白菜,常因一場热暴雨前功尽弃虼?如何提高栽培技术,生产又多又好的热水白菜供应市場,就成为蔬菜生产中的一个突出問題。当地菜农經多年的摸索,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少的經驗,現作如下介紹。  相似文献   

16.
韭荣(Allinm tuberosum)属百合科,叶质柔嫩,气味芳香,是广大城乡人民最喜爱的一种宿根性蔬菜。安庆市韭菜的栽培面积約五百余亩,占郊区蔬菜生产总面积的6%,栽培历史达百年之久。在长期精心栽培的过程中,菜农选育了适应本地风土的优良品种,創造了許多精巧的栽培方式,获得了种类繁多、质地不同的韭菜产品。其中韭白的总产量在秋季和初冬仅次于青韭,但品質的优良則为青韭所不及。它的栽培,是在一定的时期內,将韭菜进行培土軟化而成。現将其栽培經驗介紹如下。1.培养时期:培养韭白一般都在秋季和初冬。这时本地区气候凉爽,不仅适宜韭菜的生长,而且經培土后,根部不致因气温过高而腐烂。在栽培韭白较多的几个蔬菜大队,都在9月中旬至下旬进行培土软化工作。  相似文献   

17.
芹芽,質地脆嫩、营养丰富、气味芳香,以之佐餐,能增进食欲,是春节前后最受广大人民喜爱的蔬菜之一。芹芽在安庆市的宜光、菱湖、龙獅、蓮漁各蔬菜大队均有栽培。其中以宜光大队生产的数量最多,品質也最好。在栽培技术上积累了丰富的經驗,現作如下介紹。一、品种性状簡介:作为芹芽栽培的是繖形科水芹属多年生宿根性植物。它有发达的匍匐茎,俗称“芹藤”。安庆市栽培的品种为蒲芹,既能旱栽也能水生。株高八十厘米,腋芽发达,茎上有节,节上有明显的根环。叶柄上部圓形,基部横断面月牙形,表面有稜。叶为二回羽状复叶。叶柄亮綠色,基部較深,小叶柄基部为白色,小叶暗綠色,背面有光泽。叶长五十九厘米,叶緣呈不規则的鋸齿状。这个品种的香味比香芹略淡。  相似文献   

18.
苧麻是一种最好的多年生高級纖維作物。它的纖維长,富弹性,拉力强,抗水,耐腐,抗霉,保暖,滤汗,有光泽,易染色。因此,它不仅产量高(一年能收三次),經济价值大,而且用途广,是紡織工业、橡胶工业、漁业、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貴池县苧麻栽培历史悠久,群众有着丰富的經驗。为了尽快地发展苧麻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我們通过重点社队座談訪問,并参考历年資料,总結了貴池县苧麻栽培經驗。一、冬季中耕,肥土培蔸麻农說:“麻地不仅要上粪,一年还要高一寸”“合理中耕,保芽过冬”,充分說明了加强冬季麻园管理是夺取年收三季的第一关。因为苧麻是宿根性作物,合理中耕,肥土培蔸,不仅創造了疏松、肥沃、溫暖的  相似文献   

19.
桐城县是安徽省种双季稻面积最大的一县。1957——1960年四年中每年种双季稻三十一、二万么,占水田面积的60%,而所产稻谷則占粮食总产量的60——70%。在推广双季稻以前,全县平均粮食么产量在五百斤以下;在羣众逐漸掌握双季稻栽培技朮,普遍种植以  相似文献   

20.
四叶椒是一个早熟的辣椒品种,因放四片真叶即可开花結果而得名,在合肥种植有三十多年了,郊区菜农們又叫它“矮稭大椒”。目前在杏花村、板桥、东方紅、永青等近郊老菜区种植較多。四叶椒株高二十五至三十厘米,主干高只有六至九厘米。植株开展,分枝多而細弱。叶綠色,尖卵形,长四点五至六厘米、寬二厘米,全緣,叶柄长二至二点五厘米。花白色,結果多,果型小,略园具四稜,长六厘米、横径二点五至三厘米,尖端稍細,嫩熟时亮綠色、老熟后鮮紅色,表面有光泽。臍部凹陷,蕚部平整,果柄长四点五厘米,单果重十六克,果肉厚零点一五至零点二厘米。味不辣而稍甜,性耐寒又抗热,露地生长期一百二十天,从定植到第一次采收需时二十九天。上市早,占地时間短,可增加复种次数,增加春夏間淡季的供应。現将合肥市郊区菜农的栽培經驗作如下介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