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观音山油茶场,于1958年建场,面积5,050亩。建场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通过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在千古荒山上栽植油茶3,000亩。目前,有800亩已开花结实,产量由1966年产茶果11个,到1974年产茶籽8万斤,单产茶油25斤,1975年是小年,平均单产茶油仍达22斤。其中有6分妇女试验地,产果654斤,打油60.5斤,折合亩产油101斤。另外,有4.8亩青年试验林,1973年产果1,360斤,1974年产果2,227斤,1975年产果1,897斤,亩产茶油42斤。为油茶高额丰产,克服大小年,闯出了新路。  相似文献   

2.
我们梅东大队林场创办于1963年。十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树立为革命种树,为战备绿化的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群众性的林业科学实验活动,使林场越办越好。目前已营造海防林1500亩,用材林250亩,全大队平均每人达一亩林。由于林业的发展,促进了农牧副业的发展,粮食由平均亩产450斤增加到695斤,猪平均每人1.38头,牛平均每人0.6头,羊和三鸟也比以前有较大  相似文献   

3.
我们油茶林场是1975年3月建立的,共20人,经营油茶林5,000亩。一年多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大力开展油茶培育管理的科研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高标准垦复油茶林2,000亩;修枝整形、改造林相500亩;油粮、油油间作140亩,其中三油间作40亩,收花生6,540斤,折油945斤;收茶果14,300斤,折油730斤;茶油、花生油、菜油合计平均亩产91斤。5亩“三油”丰产试验地亩产121斤。油粮间作100亩,收黄豆4,868斤,红薯4,491斤,折合粮食10,636斤,人均531斤。间作总产值4,599元。通过抚育间作,油茶显著增产,一般亩产茶油13斤,最高达25斤。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相似文献   

4.
我们大队地处戴云山区,一九六四年,我们坚决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油茶生产。油茶山一千多亩,平均每人一亩。一九七一年共采茶籽十四万斤,平均亩产一百七十一斤,售给国家一万五千多斤,平均每户交售七十二斤。而且,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肥料(茶饼)、资金,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遵照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的教导,从1969年起,我们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加强了对全大队970亩油茶林的培育管理,通过垦复、间种作物等措施,既培育了油茶、增产了茶油,又增加了粮食生产。茶油产量由1969年的8,900多斤提高到1972年的17,000多斤。增加了集体收入,巩固了集体经济,对国家的贡献也不断增多。贫下中农感慨地说:  相似文献   

6.
我社地处雪峰山区,主产油茶。有油茶林2万多亩、稻田5千多亩,茶油收入占总收入的50%左右。近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英明领袖华主席的领导下,排除“四人帮”的干扰,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获得了粮油双丰收。粮食亩产跨“纲要”,由吃返销粮到年年有贡献,茶油亩产平均12斤以上,最高达18斤。五年来向国家提供商品油66万多斤,每户每年平均72斤。  相似文献   

7.
我场共有油茶林2100多亩。近几年来,通过学习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发动职工,反复实践,不断摸索油茶增产规律,使油茶产量逐年得到提高。今年1800亩收获面积,产茶油43,000多斤,平均每亩24斤多。党支部试验山120亩,亩产茶油由1960年的1斤,一跃而达到53斤9两,高额丰产油茶林30亩,亩产茶油达到73斤。我们在培育管理上的作法是:  相似文献   

8.
一、合理垦复。油茶垦复得好,当年就可起到保花保果,促进增产的作用,二、三年产量可成倍增加。桃源县泥头山大队第一生产队的莫家塔,二十亩油茶林,一九六七年平均亩产茶油只有八斤,冬季垦复后,一九六八年平均亩产茶油十斤,一九六九年十五斤,一九七○年二十三斤,一九七一年二十七斤,一九七二年三十五斤。金星大队的羊肠弯一百亩油茶林,一九六六年垦复后产量也是逐步上升,一九六六年亩产油五点四斤,一九六七年六点二斤,一九六八年十四点四斤。  相似文献   

9.
我们大队有8,100多亩油茶山,被人们誉为“油茶之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随着“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不断深入,我们大队开展了群众性的油茶科学实验活动,使油茶产量不断提高。1971年全大队产油16.4万多斤,亩产20斤;1972年产油18.5万多斤,亩产22.8斤,创历史最高产量;1973年,虽然是油茶生产上的“小年”,仍产油13万斤,比文化大革命运动以前的常年产量还高3—4万斤。三年内,全大队每人平均为国家提供商品油180多斤。贫下中农高兴地说:科学实验结硕果,增产增收增贡献。  相似文献   

10.
我县龙岗公社龙江大队素有“油桐之乡”的称号,一九六三年达到了每户千株桐,被评为全国林业先进单位。十余年来,这个大队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油桐生产又有了新发展,与一九六三年相比新栽桐树十万多株,株数增加了122%,桐籽产量增长了239.12%。做到了连年稳产丰产,今年在684亩粮桐间作的土地上,又获得了桐粮双丰收,共收粮食37万斤,桐籽22万斤,平均亩产粮食640斤,桐籽321斤,仅桐籽收入一项达到506OO元,占至大队的总收入48.5%多,每户平均收入398.42元,他们夺得油桐稳  相似文献   

11.
我县龙岗公社龙江大队素有“油桐之乡”的称号,1963年达到了每户千株桐,被评为全国林业先进单位。近十年来,这个大队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油桐生产又有了新发展,与1963年相比新栽桐树两万多株,株数增加了22%,桐籽产量增长了58%,做到了连年稳产丰产。1973年在684亩粮桐间作的土地上,又获得了粮桐双丰收,共收粮食32万斤,桐籽10.5万斤,平均亩产粮食467斤,桐籽154斤。仅桐籽收入一项达24,150元,占全大队总收入的40%多,每户平均收入210元。他们夺得油桐稳产丰产的主要技术经验是:  相似文献   

12.
我们溪后大队有10个生产队,一个耕山队,一个采伐队,377户,1,812人,432个劳力。土地总面积25,900亩,其中森林面积22,400亩,耕地2,783亩,平均每个劳力耕地6.5亩,耕山52亩。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指引下,我们大队农、林、牧业得到了发展。粮食产量逐年上升,1959年-1970年平均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27万斤,1971年粮食总产186万斤,提供商品粮达36万斤;20年来共造林12,692亩(不包括国营造林4,500亩),基本上实现了没有荒山迹地,造一片,成一片。森林覆盖率达83.4%,木材蓄积量达30万立方米。为国家提供经济用材16万多立方米(其中大队自采6万多立方米),平均每个劳力为国家生产木材140多立方米,每年提供商品粮800多斤。牧副业也有较大的发展,全大队生猪存栏数达729头,生产队发展田头养猪,增加有机肥料。社员收入逐年增加,1971年平均每人收入119元。“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在发展林业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广宁县洲仔大队的贫下中农,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战15年,大力发展油茶生产,使原来靠国家供应食油,变成食油自给有余,1970年还向国家提供4,000多斤茶油,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洲仔大队地处山区,山多田少,每人只有3分水田。解放后贫下中农翻身做了主人,开始了改天换地的战斗。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的教导,以老愚公  相似文献   

14.
根据毛主席:“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教导,我们自一九六三年以来进行了油桐良种选择和栽培试验。一九七一年开始进行较大面积的选种生产效果试验。初步得出:五爪桐、丛生球桐、小葫芦、小扁球、桃形桐、葡萄桐等六个结果早、丰产性强的品种是目前桐杉、桐茶间种中可以推广的。几年来,我们向有关生产单位提供三万余斤种子,经较大面积的生产鉴定:出苗和幼苗生长普遍良好。在一九七四年十月上、中旬桐果采收前,我们在临安县青云公社佃村、青云大队,东天目公社上阴大队进行了一次选  相似文献   

15.
我们美新大队是个矮丘区。全大队有1,715亩耕地,1,520亩山地,有油茶纯林700亩,混交林190亩(折合纯林40亩)。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我们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认真贯彻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垦复培育油茶林,并在油茶林中长期进行间作,油料大增产,粮食获丰收。茶油产量由  相似文献   

16.
汉寿县军山铺公社聚宝油茶林场,1977平建立后即对270亩油茶进行了全面垦复,这年共产茶果71500斤,亩产茶油12.7斤。由于全垦对根系有些影响,1978年只产鲜茶果44500斤,亩产茶油7.9斤。1979年产鲜茶果12500斤,亩产茶油12.4斤。1980年产鲜茶果67500斤,亩产茶油  相似文献   

17.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近几年来,各地种植了不少千年桐林,但大部分采用直播造林,而千年桐属于雌雄异株树种,直播桐林通常有一半是不结果的雄树。如我站1966年直播造林的180亩千年桐林,平均亩产桐子只有29斤,而同年用嫁接苗种植的1,000多亩千年桐,1971年平均亩产桐子251斤,最高的亩产379斤,产量竟相差10倍。另外,据太平、濑湍两个公社的调查,1964年直播千年桐10,000多亩,已郁闭成林,雄树占53%,有的达70%,平均亩产桐子20斤,高的亩产28斤,低的只有12斤。直播千年桐雄树多,产量低,浪费人力、物力和土地。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萍乡桐木乡源泉社现有已经垦复的油茶林600亩。几年来,这些茶林产油量上升极快,三年增产四倍以上。1957年平均亩产茶油高达27.8斤,其中有50亩平均亩产80斤。其增产速度是:  相似文献   

19.
我社地处雪峰山腰,山林面积占全公社总面积百分之九十。全社广大干部群众,遵照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教导,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毛主席革命路线,充分发动群众,切实做好护林防火工作,已二十四年没有发生山林火灾,有力地保护和发展了森林资源。近几年来,每年向国家贡献木材四千立方米,松脂一百多吨,还有大量的林副产品。1972年向国家交售茶油十二万余斤,超额完成任务三倍多,每人平均十五斤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怎样才能杜绝山林火灾,我们的体会是:一、加强党的领导,掌握规律——防  相似文献   

20.
<正> 葡萄桐是一个丛生性强、结实量高的三年桐(Aleurites fordii Hemsl.)品种,原产湖南泸溪,近年来引种范围极广,面积达百万亩之多。该品种在各地虽显示了丛生性强、早期结实量高的特性,然而大量枯果造成的丰产不丰收,是葡萄桐引种区面临的严重问题。福建沙县高乔公社林场500亩葡萄桐丰产林,1981年7月估计亩产90-100斤油,而最后实收则不足10斤。据1983年9月27日调查20株感病株,枯果率竟高达96.88%。浙江富阳县执中亭大队100亩葡萄桐丰产种子园,1983年10月中旬调查12块标准地,葡萄桐的平均枯果率为64.75%。湖南常德地区引种的葡萄桐,因果实黑斑病而每亩减收桐油5-7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