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口蹄疫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口蹄疫是一种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的急性传染病,防制口蹄疫的重要环节是要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随着对口蹄疫研究的不断深入,口蹄疫诊断技术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为此,对传统的病毒分离、ELISA方法、核酸探针技术、RT-PCR方法以及目前的免疫动物和自然感染动物的鉴别诊断技术以及合成肽ELISA技术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口蹄疫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口蹄疫(FMD)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偶蹄动物疾病,包括牛、猪、羊和许多野生物种。该病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引起的,是一种小核糖核酸病毒。目前已鉴定出七种不同的FMDV血清型和许多变种。一些血清型在地理上分布有限,例如Asia1型,而另一些血清型,特别是O型,出现在许多不同的地区。当FMDV入侵没有发生过该疾病的国家或地区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由于动物生产力下降和对动物产品国际贸易的限制,它还会对流行该病的国家产生长期影响。因此,准确诊断和确定正在流行的病毒对于口蹄疫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建立可持续的口蹄疫控制策略是必不可少的。文章概括了目前诊断口蹄疫的三类主要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简要概述了侵染甘薯的羽状斑驳病毒(SPFMV)、潜隐病毒(SPLV)、轻斑驳病毒(SPFMMV)、退绿矮缩病毒(SPCSV)、脉花叶病毒(SPVMV)等10余种病毒种类;着重综述了检测甘薯病毒常用的生物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几种主要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生物学方法是依据病毒侵染后在甘薯或指示植物上的外观症状进行识别,但检测速度慢,易受季节限制;血清学技术是利用病毒外壳蛋白的抗原性,据特异性的抗体抗原免疫学反应检测病毒存在,但制备抗血清需时间长,对含量少和无蛋白外壳的病毒无法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是以核酸为基础,通过检测病毒核酸来证实病毒的存在,该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应范围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口蹄疫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的现状及其疫苗的研究应用,重点综述了各种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新城疫的7种常规诊断方法和3种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6.
我国禽流感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被国际兽医局定为A类传染病,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AIV)引起的一种禽类疾病综合症。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分为高致病禽流感(HPAI)和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LPAI表现为亚临床到轻度的呼吸系统疾病,产蛋下降;HPAI以突然死亡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标准鉴别HPAIV,美国动物保健协会传染病禽病分会建议以如下的标准定义HPAI(WebsterRG,个人通讯,1999):第一,任何分离到的A型AIV,用0.2mL1:10稀释的无菌尿囊液静脉和肌肉注射8只4-8周龄易感鸡,10d内的死…  相似文献   

7.
徐良旭 《农技服务》2008,25(12):94-94
阐述了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9.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并可快速远距离传播传染的疾病。做好诊断,及时处理.对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以及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镇雄县地处云贵高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易于发展畜牧养殖业,其中,生猪养殖由于其市场广阔,消费群体广大且稳定,养殖技术发展成熟等条件,成为了我县畜牧养殖的主体力量。而与之相伴的动物免疫控制与防治工作,就成了我们工作的重点关心对象。在本文中,作者通过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对于猪口蹄疫这一传播迅速、危害程度高的烈性传染病发病机理及后续无害化处理工作作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数条操作性较强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对本县畜牧工作的持续健康开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抗猪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生物学特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口蹄疫病毒毒株(FMDV-B,FMDB-D,FMDV-G,FMDV-S)经乳鼠和PK15传代细胞适应传代,通过差速离心和蒸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和SP2/O在PEG4000作用下融合,经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有限稀释法克隆,筛选得到6株能特异分泌抗FMDV的单克隆抗体(McAb),其中McAb-B43,McAb-B62属IgM,BcAb-D16,McAb-D16,McAb-G17属IgG1,McAb-G52,McAb-S25属IgG2b,在液氮中保存6个月,单抗效价基本保持不变,McAb0G17,McAb-G52有很强的中和特性。  相似文献   

12.
用猪抗口蹄疫病毒IgG制备荧光抗体,检测口蹄疫病毒感染BHK-21细胞中的病毒抗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检出口蹄疫病毒感染BHK-21细胞中的病毒抗原,荧光抗体的工作浓度确定为1:40,且这种荧光能被FMDV阳性血清特异性地抑制。用制备的荧光抗体检测感染口蹄疫病毒CS株和LB株的BHK~21细胞抹片和飞片,结果均为阳性,空白对照均为阴性。对于低代次的分离毒,即使感染细胞产生明显的CPE,采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也不能检出收获细胞液中的病毒抗原,本试验弥补了这一缺陷。采用直接荧光抗体法可确定病毒在感染细胞中增殖的位置,可作为兽医临床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用三因素、三水平、双重复正交试验筛选出对口蹄疫病毒(FMDV)抗原保护效果较好的4号保护剂配方,该保护剂保存的病毒在37 ℃静置40 h和50 h后毒价TCID50分别为4.5和2.0,而对照组病毒则分别降至1.5和0.通过方差分析4号保护剂保存病毒测得TCID50极显著的高于1、3、5、6、7、8号,显著高于2、9号.保护剂配方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加该保护剂的病毒,分别于-20 ℃和4 ℃下保存90 d、120 d、150 d,其㏒TCID50分别为6.0、6.0、5.8和5.3、5.0、4.5,而未加保护剂的对照病毒则为5.8、5.3、5.0和5.0、4.5、4.3;FMDV 146 s抗原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分别于-20 ℃和4 ℃下保存150 d,37 ℃下保存40 h,测得结果分别为1.116 μg·mL-1、0.896 μg·mL-1、0.888 μg·mL-1,而未加保护剂的对照病毒则为0.846 μg·mL-1、0.802 μg·mL-1、0.307 μg·mL-1;反复冻融试验表明对照组冻融6次即为临界点, 病毒保护剂组达10次;通过对主要保护性抗原VP1基因,试验病毒株(O/NX/99/1)、对照病毒株(O/NX/99/2)测序比对,结果表明保护剂不会使病毒产生基因突变.试验结果说明该保护剂对FMDV有效抗原确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鸡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鸡业发展最严重的疫病之一.NDV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是一种有囊膜的负链RNA病毒[1].  相似文献   

15.
腺病毒在动物口蹄疫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腺病毒载体转导目的基因具有高效率、低致病性、高滴度以及在体内不整合到动物宿主细胞染色体等优点,已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转基因载体之一,成为重组疫苗和基因治疗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腺病毒载体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及在口蹄疫防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仔猪口蹄疫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贵阳某规模化养猪场,随机选取20头仔猪,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液相阻斯ELISA(LPB—ELISA)两种血清学方法,对O型口蹄疫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3日龄左右抗体效价最高。IHA、LPB—ELISA监测的抗体平均效价分别是2.76、2.74,母源抗体免疫合格率分别为90%、85%,在23日龄左右平均效价均为为2.45,母源抗体免疫合格率均为75%,大部分仔猪仍被母源抗体保护,随着日龄的增加,抗体效价呈明显的线性下降,到36日龄左右抗体平均效价分别是1.98、1.95,母源抗体免疫合格率均为55%。45%的仔猪抗体效价低于保护临界值。因此,36日龄确定为仔猪首次免疫时间。两种方法监测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对22份盲样采用RIHA、RT—PCR、LB—ELISA和3ABC—I—ELISA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RIHA试验中,X079、X100、X232盲样分别为口蹄疫A型、O型和Asia I型抗原阳性;X136为猪传染性水泡病抗原阳性;X141、X165为阴性样本。在LB—ELISA中,L222、L271、L323、L431、L502盲样为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L283、L307、L457、L550、L557为阴性样本。在3ABC—I—ELISA中,Y067、Y123盲样为口蹄疫感染抗体阳性;Y167为阴性样本。在RT—PCR检测中,Z075盲样扩增出分子长为634bp、483bp和278bp3条特异性的DNA片段,Z126盲样扩增出分子长为634bp和278bp2条特异性的DNA片段,确定为口蹄疫病毒;Z087为阴性样本。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口蹄疫病毒Asia1/JS/2005毒株的全基因组进行了分段扩增并测序。结果表明,该毒株的基因组全长为8 174 nt,其中 5’UTR 为1 092 nt;ORF为6 990 nt;3’UTR为92 nt。利用DNAstar软件对该毒株和Asia1型其他24毒株基因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表明,该毒株的非结构蛋白和5’UTR比较保守。研究还发现了可能与生物学功能相关的新的保守和变异区域。系统树分析表明Asia1/JS/2005, Asia1/1/YZ/2006,Asia1/WHN/2006,Asia1/HN/2006和Asia1/YS/2005属于同一分支,表明这些毒株间有着紧密的遗传关系,其中与其亲缘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sia1/YS/2005。  相似文献   

19.
为了应用免疫层析试纸评价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的免疫效果,对50头试验仔猪进行免疫注射,并在首次免疫后28 d及2次免疫后20 d采血,通过试纸定量测定结果来监测试验猪抗体水平变化,同时对比猪口蹄疫病毒VP1结构蛋白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试剂盒的检测结果.结果表明,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能快速诱导产生高水平的抗体,首次免疫抗体阳性率达88%,2次免疫抗体阳性率高达100%.试纸定量测定结果表明,2次免疫后猪群免疫抗体水平整体显著提升,并保持在较高水平.与ELISA试剂盒比较二者具有相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符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大豆体细胞胚为受体。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全长基因P1导入大豆基因组中.获得了抗性植株。经GUS染色、PCR及PCR-southern杂交等分子检测。证明目的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为利用大豆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口蹄疫新型口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