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大豆花叶病毒病 大豆病毒病(Soybean Mosaic Virus,SMV)是世界性病害之一。我国东北地区已鉴定的有5种,即大豆花叶病、顶枯病、蚕豆萎蔫病、南方菜豆花叶病、花生条纹病毒。其中大豆花叶病在全国大豆主要产区都有发生,十分常见。  相似文献   

2.
防治大豆菌核病的药剂筛选李勇,李静,江泽源(黑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绥化市农科所)1986、1987年,大豆菌核病在黑龙江省大面积发生,大豆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急需找出防治大豆菌核病的高效药剂。材料和方法(一)盆栽试验1.试验材料病原菌,1986...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抗大豆锈病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谈宇俊  常汝镇 《大豆科学》1997,16(3):205-209
1986-1995年我国南方14省8711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大豆锈病鉴定。其结果未见免疫和高抗资源,仅有大降色豆,古田岭黑白毛豆,马山仁峰黄豆,天等黑豆,宿89-1等74份中抗资源,占鉴定总数的0.85%;中感资源3846份,占鉴定总数的44.15%,高感资源4791份,占鉴定总数的55%。感病资源共占99.15%。  相似文献   

4.
转WYMV-Nib8基因抗黄花叶病小麦的鉴定及优良株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黄花叶病是我国冬麦区亟待解决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给应用病毒复制酶基因介导的转基因抗病小麦新品种(系)选育提供依据,对利用基因枪法将WYMV-Nib8基因和bar基因共转化扬麦158获得的15个T2代株系进行了黄花叶病抗性鉴定,筛选出4个高抗病株系和1个剔除bar基因的高抗病株系;连续多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5个株系不但抗病性优良而且可以稳定遗传。以转基因材料为亲本之一,通过常规杂交、回交获得1个兼抗小麦黄花叶病和白粉病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新品系BR1014。  相似文献   

5.
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红丰十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红丰十号胡国华,栾怀海,周顺启,于凤瑶,勇健康,程显伟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红兴降科研所(友谊县.156911)红丰10号是1986年用1500伦琴钴60射线处理杂交后代G7533.当时获得种子748粒。经南繁增代、鉴定试验、品比试验、...  相似文献   

6.
从1981—1986年对吉林、辽宁两省保存的大豆品种资源进行了抗大豆花叶病(SMV)、灰斑病(Cercospora sojina)和霜霉病(Peronospora manschurica)的抗性鉴定。结果在957个品种抗花叶病鉴定中,没有发现免疫品种,在1781个品种抗灰斑病鉴定中,对灰斑病免疫的品种81个,占4.5%;在1330个品种抗霜霉病鉴定中,对霜霉病免疫的品种有143个,占10.8%。所有参加鉴定的品种,没有对三种病同时免疫的。兼免疫灰斑病和霜霉病的品种7个,占0.5%,农家种灌水铁荚青在所有参加鉴定品种中表现抗花叶病、高抗灰斑病、免疫霜霉病,已收入大豆品种资源目录。可做为多抗性抗源,供抗病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大豆生产现状及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概述了安徽省大豆种植的分布及建国后50年的大豆生产发展概况,较详细地论述了安徽省大豆生产的九大特点:(1)大豆种植遍布全省;(2)以夏大豆生产为主;(3)以一年多熟制为主;(4)是我国高蛋白大豆主产区;(5)集约化种植水平较低,品种类型多;(6)加工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7)品种资源丰富;(8)大豆育种水平先进;(9)大豆栽培新技术的推广促进了生产发展。文中还指出了安徽省大豆生产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小麦抗梭条花叶病品种的田间筛选及抗性遗传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对3931份中间材料、163份品种(系)20份区试新品系进行了梭条花叶病的抗性鉴定,筛选出683份抗病中间材料、32份抗病品种(系)4份区试品系,说明目前生产上应用面积比较大的品种和发挥重要作用的骨干亲本中抗源比较丰富。初步研究了梭条花叶病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和抗性遗传。结果表明,小麦发生病害后,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株高一般发生降低或减少,产量损失10%-30%;抗病特性为细胞核遗传,抗性基因为显性,属多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9.
夏播菜用大豆感官品质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根据模糊数学理论结合理论食品感官分析技术。提出一套菜用大豆感官品质鉴定体系;(1)评价人员的选定与考核。(2)模糊综合感官评价分析。(3)主观偏差的检测。按此体系对154份夏播菜用大豆品种进行感官品质鉴定。发现感官品质较差品种14份,一般品种75份,较好品种60份,优良品种5份,其中南农大黄豆,台湾309,海系13,金湖大青豆,香水豆为优良品种,结果还表明;华南热带四季大豆区,长江中下游春夏豆区存在丰富的感官品质优良的品种资源。中南春夏秋豆区。西南高原春夏豆区,国外地区选择潜力较大,进行感官品质育种选择改进为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国家大豆试验参试品种的生育期组类型,2019-2020年以分属MGⅠ~MGⅦ的24份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为参照,分别将当年长江流域夏大豆晚熟组、鲜食大豆夏播组的区域试验和联合鉴定试验中的品种(系)在南充进行夏播种植。以北美标准品种的生育日数和相对生育期组值(RMG)建立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回归分析法对参试大豆品种(系)进行生育期组鉴定。结果表明: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从MGⅠ~MGⅦ组间生育日数呈不断递增趋势,但MGⅡ和MGⅢ之间、MGIV和MGV之间界限不明显。两年共鉴定47个品种(系),归属于MGII、MGⅢ、MGIV、MGV的品种(系)分别为4、4、11、5个,分别占总数的8.5%、8.5%、23.4%、10.6%;归属于MGⅥ~MGⅦ的品种共22个,占总数的46.8%。试验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夏大豆晚熟组、鲜食大豆夏播组试验中的大多数品种生育期组为MGIV~MGⅦ。结果可为四川大豆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参考,为国内不同区域间大豆引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豆品种间杂交后代在田间发病条件下的连续选择和鉴定,创新了可以抗10个灰斑病生理小种,兼抗花叶病1号株系的抗病种质东农9674。多年多点鉴定和多年接种鉴定表明,东在967必高抗灰斑病,抗性稳定,根系发达,固氮能力强、耐重迎茬。是大豆抗灰斑育种和多抗育种的优异种质资源和亲本材料。省内外育种单位作为亲本引用,已作了20个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2.
大豆疫霉菌与其它几种疫霉菌同工酶电泳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对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的15个菌株及其它7种疫霉的8个菌株进行了4种同工梅电泳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疫霉菌种内菌株间4种同工酶基本一致。疫霉属种间酯酶(E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谱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酶带的多少和Rf值的不同;淀粉酶(DIA)和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酶谱差异不很明显,与某些疫霉种酶谱相似,只表现为酶带强度上的差异。本首次报道了大豆疫霉菌的SOD、CAT和DIA同工酶,并指出EST和SOD同工酶在P.sojae种的鉴定上具有重要意义,在P.sojae种的鉴定提供一个辅助性手段。  相似文献   

13.
用对大豆花叶病抗性强度不同的7个大豆品种,配置6个杂交组合。杂种后代采用系谱法、混选法、摘荚法和综合法进行选择,至第5代各选优良单株25株。于1988年播种600个(6个组合×4种选择法×25个单株)株行,从四个方面进行抗病性鉴定,探讨不同杂交组合方式和不同选择方法对抗大豆花叶病的选育效果。结果表明:用高抗材料作亲本能使后代分离出较多的抗病材料,高抗×中感的选配方式可能优于中抗×中抗的组合。大豆杂交后代,在抗大豆花叶病方面可能发生正负两个方向的超亲遗传。不同选择方法的效果顺序为:系谱法>综合法>混选法>摘荚法。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了不同大豆品种对紫斑病的抗性,旨在建立大豆对紫斑病抗性鉴定方法,为大豆品种资源抗性筛选创造条件。对不同成熟期的37个大豆品种在自然条件下对紫斑病的抗性调查结果表明,大豆紫斑病的发生受气候条件、大豆成熟期和品种抗性的影响,由于避免了病害发生的有利时期,晚熟大豆品种紫斑病发生很轻或不发病。1998年和1999年,分别在防虫网室和温室人工接种鉴定45份大豆种质,两次的鉴定结果均表明大豆品种间对紫斑病的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温室条件下大豆紫斑病平均病情指数显著低于网室条件下的试验结果。为提高大豆对紫斑病抗性鉴定的准确性,建议不同成熟期的品种同期鉴定时可对早熟品种进行摘花,保证接种时接种荚荚龄一致;对接种荚进行标记;设立高感对照;鉴定为抗病的材料进行重复鉴定。  相似文献   

15.
抓紧大豆生育中后期田间管理 促熟、防病保丰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分析了生育前期气象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大豆生育中后期田间管理的三项生产建议:(1)促早熟,防止贪青倒伏;(2)防治灰斑病,疫霉病和菌核病;(3)叶面喷肥,保荚、增粒重。  相似文献   

16.
巴西四个大豆灰斑病鉴定寄主对中国灰斑病菌生理小种的反应李海英,杨庆凯,颜世文(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哈尔滨市种子公司)大豆发斑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现象十分明显,国内外均有报道。美国采用16个鉴别品种,鉴定出12个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1]。巴西采用1...  相似文献   

17.
豫豆15号选育简报李迎廷,杨青春,张保亮(河南省周口地区农科所)大豆新品种豫豆15号是河南省周口地区农科所于1986年育成,1993年4月通过审定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是1983年以郑77249为母本。遗7914-3-1为父本进行人工有性杂交,当年冬季...  相似文献   

18.
大豆抗花叶病毒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抗花叶病毒育种研究吉林省农科院大豆所·公主岭,136100廖林刘玉芝大豆花叶病为世界性大豆病害,流行广、危害重。1974年朝鲜南部出现了大豆花叶病毒坏死株系,由于没有抗病品种,造成全国性病害流行。1978年中国皖北阜阳地区大豆花叶病猖獗,150万...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固相抗源(体)型酶联免疫测定方法(ELISA),对接种灰斑病1、7号生理小种后,不同抗性大豆品种(系)的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抗病类型大豆品种(系)叶片内IAA含量较高,品种抵抗病菌能力增强;感病品种IAA含量较低,GA含量降低,IPA含量升高;大豆叶片内的内源激素含量的诱导表达与病原菌有关,灰斑病7号生理小种对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中国大麦种质资源有13237份.其中栽培大麦11791份、野生大麦1446份(含多年生野大麦121份).国家组织了大麦种质资源的综合鉴定,包括农艺性状 ,抗三病一黄花叶病、黄矮病、赤霉病,抗三这一早、湿、盐,以及品质鉴定.有些单位还开展了其它签定,如耐酸铝等.初步筛选出一批具有抗性强、质佳、农艺性状好的优异种质资源.为促进种质资源的交流,益于在种和遗传等研究,特将鉴定结果整理综述如下.大麦种质资设抗病性往走一、抗大£黄花叶病鉴定大麦黄花叶病是由病毒诱发、病土传染、禾谷多粘菌为传天介体、主要危害各大麦区大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