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颡鱼健康养殖放养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黄颡鱼池塘养殖进行不同放养密度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普通养鱼池塘,放养平均规格22.7g/尾的黄颡鱼冬片鱼种,放养密度以4.5万尾/hm2为宜,此时,黄颡鱼养殖成活率80%以上,平均出池规格150g/尾以上,池塘养殖平均产量4 5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2.
利用3口池塘开展黄颡鱼池塘健康养殖适宜放养密度试验,分别放养平均规格为18.1 g/尾的大规格黄颡鱼鱼种15.0万、13.5万、12.0万尾/hm2,同时搭配放养鲢、鳙鱼种分别为300、750尾/hm2进行对比试验。经过256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3口试验池塘黄颡鱼产量分别为3 627、3 759、3 665 kg;个体平均规格分别为139、153、166 g;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7%、91%、92%;平均产量分别为18 135、18 795、18 330 kg/hm2;3口试验池塘盈利分别为19 892、23 774、22 225元,合计盈利65 891元,平均盈利109 815元/hm2。  相似文献   

3.
利用3口池塘开展黄颡鱼池塘健康养殖适宜放养密度试验,分别放养平均规格为18.1 g/尾的大规格黄颡鱼鱼种15.0万、13.5万、12.0万尾/hm2,同时搭配放养鲢、鳙鱼种分别为300、750尾/hm2进行对比试验。经过256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3口试验池塘黄颡鱼产量分别为3 627、3 759、3 665 kg;个体平均规格分别为139、153、166 g;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7%、91%、92%;平均产量分别为18 135、18 795、18 330 kg/hm2;3口试验池塘盈利分别为19 892、23 774、22 225元,合计盈利65 891元,平均盈利109 815元/hm2。  相似文献   

4.
通过216d的池塘高效健康主养黄颡鱼试验,结果表明:池塘主养黄颡鱼在科学管理的前提下,合理放养和安全健康生产,可提高产量和效益。放养规格为18.5g/尾的黄颡鱼种9万~15万尾/hm2,搭养规格为80g/尾鲢鱼种3000尾/hm2、100g/尾鳙鱼种900尾/hm2、6g/尾泥鳅鱼种4500尾/hm2,试验获得较好的效益。通过主养鱼不同放养密度以及搭养鱼类相同的比例,均达到总体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池塘主养赣昌鲫垂钓养殖试验结果表明,主养250 g/尾的赣昌鲫10 500尾/hm2,混养250~500 g/尾的大规格草、鲢、鳙鱼种,一次放足,常规养殖,当年赣昌鲫、草鱼、鲢鱼、鳙鱼产量分别为10 400、1 040、14 00、3 650 kg/hm2,起水规格分别为0.45~2.00、1.00~3.00、1.20~2.00、1.60~2.50 kg/尾,垂钓与养殖结合,平均利润达45 780元/hm2。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桑基鱼塘”生物链,把几部分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连接起来,把池塘富营养通过水葫芦,转为桑基中培养蚯蚓的有机基质,利用桑基空地来繁殖蚯蚓,然后蚯蚓被甲鱼直接利用来提高桑基鱼塘系统综合效益。养殖甲鱼为中华鳖,养殖300只甲鱼,幼鳖规格250g/只;鲢鳙鱼种规格及密度放养:白鲢规格50~150g/尾,放养密度为225尾;鳙鱼规格200~500g/尾,放养密度为15尾。结果是甲鱼个体平均规格分别由每尾250g增至723g和801g,各增长1.892倍和2.204倍,日均各增4.73g和5.51g。养殖成活率分别为87.9%和91.2%。饲料系数由1.51减少到0.83。  相似文献   

7.
利用3口池塘开展了主养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搭配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的高效健康养殖试验,池塘面积均为0.6hm2,分别放养平均规格为1.0g/尾的黄颡鱼夏花15.0、22.5、30.0万尾/hm2,同时搭配放养规格为0.5kg/尾的白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鱼种6000尾/hm2,规格为0.25~0.50kg/尾的中华鳖2250只/hm2。采用一次放足、分批上市方式,经过319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3口试验塘黄颡鱼产量分别为9000、12800、14700kg,盈利分别为72300、92900、9630元,利润率分别为35.81%、36.11%、33.00%。  相似文献   

8.
湘江河网箱养殖黄颡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州湘江河地段设置四个网箱,设计不同的放养密度和不同的投饵次数进行交叉试验,试验结果为:在相同的投饵次数及投饵量及养殖相同时间情况下,放养密度为400尾的1,3号网箱,比放养密度为560尾的2,4号网箱规格平均高出19.8g/尾,21.2g/尾,产量平均高出2.17kg/m2,4.11kg/m2;在放养密度相同情况下...  相似文献   

9.
石殿军 《农技服务》2012,29(9):1061-1062
在养殖异育银鲫"中科3号"池塘中,放养规格为5~6 cm异育银鲫"中科3号"18 000尾/hm2、规格为1.5~2.0 cm青虾300 000尾/hm2、规格为11 cm细鳞斜颌鲴300尾及一定数量的鲢鳙鱼,经过6个月养殖,收获异育银鲫"中科3号"商品鱼5 449 kg/hm2,最大个体307 kg/hm2,最小个体159 g/hm2,平均规格216 g/hm2,成活率81.4%,收获青虾336 kg/hm2,利润32 220元/hm2。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福瑞鲤养殖结构的调整提供帮助,对池塘主养福瑞鲤商品鱼的3种主要养殖模式,即放养规格61.6 g/尾福瑞鲤15 000尾/hm2、98.7 g/尾花鲢1 500尾/hm2、85.6 g/尾白鲢3 000尾/hm2(模式Ⅰ),放养规格67.8 g/尾福瑞鲤9 000尾/hm2、98.7 g/尾花鲢1 500尾/hm2、85.6 g/尾白鲢3 000尾/hm2(模式Ⅱ),放养规格108.5 g/尾福瑞鲤3 000尾/hm2、98.7 g/尾花鲢1 500尾/hm2、85.6 g/尾白鲢3 000尾/hm2(模式Ⅲ)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投入和鱼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模式Ⅰ模式Ⅱ模式Ⅲ,经济效益由高到低依次为模式Ⅱ模式Ⅰ模式Ⅲ,投入产出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模式Ⅲ模式Ⅱ模式Ⅰ。对鲤鱼价格与利润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鲤鱼价格在16.51元/kg以下时,模式Ⅱ经济效益好于模式Ⅰ,在16.51元/kg以上时,模式Ⅰ经济效益好于模式Ⅱ。当鲤鱼价格为8.92元/kg时,模式Ⅰ达到利润盈亏平衡点,当鲤鱼价格为7.47元/kg时,模式Ⅱ达到利润盈亏平衡点。建议鲤鱼价格在16.51元/kg以下时,采取模式Ⅱ的养殖模式。认为在近年鲤鱼价格较低的情况下,超高产的养殖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发展要求,提出福瑞鲤在不同的价格区间应采取不同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1.
鱼池套养胭脂鱼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养殖条件较为完善的精养鱼池套养胭脂鱼,成鱼池一般选择10~15 cm/尾(60~200 g/尾)春片鱼种进行套养,套放鱼种密度为750~825尾/hm2;鱼种池一般配套放养3~5 cm/尾的胭脂鱼鱼种1 500~2 250尾/hm2。成鱼池胭脂鱼鱼种经240 d的生长,平均产量达697.5 kg/hm2,出池规格在1.1 kg/尾以上,新增纯利润3.15万元/hm2以上;鱼种池胭脂鱼经180 d左右饲养管理,个体规格均达到0.46 kg/尾,平均产量达588.0 kg/hm2,新增纯利润2.1万元/hm2。  相似文献   

12.
在江苏扬州地区池塘养殖条件下,虾苗平均初体重为2.01 g/尾,放养密度为6190尾/667 m2,经过130 d的养殖,平均体重达到52.91 g/尾。克氏原螯虾的体重增长呈典型"S型"曲线,符合Boltzmann模型,根据养殖时间和虾体重拟合其生长方程为:W=(-1.80-52.91)/[1+e(t-40.48)/14.90]+52.91,其生长拐点为在养殖40.48 d时,体重为25.56 g,养殖60 d时,体重可达40 g/尾以上。大规格克氏原螯虾生态养殖的成本投入为1652元/667 m2,产量可达96 kg/667 m2,净效益达3303元/667 m2。适当降低克氏原螯虾苗种放养密度,提高养成规格,可以降低成本投入和养殖风险,大规格成虾生态养殖是未来克氏原螯虾规模化养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高淳池塘生态养殖河蟹放养密度对平均育成规格、产量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河蟹平均育成规格(Y)与放养密度(x)的关系为:Y=215.15-0.007x(R2=0.962)(P<0.05);河蟹产量(Z)与放养密度(x)的关系为:Z=270.97 0.079x(R2=0.960)(P<0.05);河蟹成活率与放养密度的关系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根据市场对河蟹规格的需求,调整放养密度,达到养殖效益最大化。在幼蟹规格为120~140只/kg,成活率为75%左右,平均育成规格达到170 g/只以上,高淳河蟹池塘生态养殖目前最佳放养密度不宜超过6 000只/hm2。  相似文献   

14.
在江苏扬州地区池塘养殖条件下,虾苗平均初体重为2.01 g/尾,放养密度为6190尾/667 m2,经过130 d的养殖,平均体重达到52.91 g/尾。克氏原螯虾的体重增长呈典型"S型"曲线,符合Boltzmann模型,根据养殖时间和虾体重拟合其生长方程为:W=(-1.80-52.91)/[1+e(t-40.48)/14.90]+52.91,其生长拐点为在养殖40.48 d时,体重为25.56 g,养殖60 d时,体重可达40 g/尾以上。大规格克氏原螯虾生态养殖的成本投入为1652元/667 m2,产量可达96 kg/667 m2,净效益达3303元/667 m2。适当降低克氏原螯虾苗种放养密度,提高养成规格,可以降低成本投入和养殖风险,大规格成虾生态养殖是未来克氏原螯虾规模化养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采取80∶20科学养殖模式与红田鱼无公害稻田养殖技术,于稻田内投放4~6 g/尾的红田鱼鱼种160尾,经155~160 d精心饲养,红田鱼平均规格达到609 g/尾,取得产量1 350.0 kg/hm2、净增144.2倍、成活率92.3%、投入产出比1∶4.07的显著成绩,宜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利用3口池塘,面积分别为1 667、2 600、2 000 m2,主养黄颡鱼,放养的鱼种规格为17.5 g/尾,平均密度为12.72万尾/hm2,投喂黄颡鱼浮性专用饲料,采用微孔增氧和泼洒微生物制剂等技术措施,试验自3月开始至11月干塘出鱼,结果表明:6#、7#和8#池塘产量分别为17 958.6、18 098.8、18 369.0 kg/hm2,商品规格均超过150 g/尾,养殖成活率达到90%以上,养殖总产量为11 373.2 kg,产值272 956.8元,扣除总成本194 069元,利润为78 887.8元,平均盈利125 878.1元/hm2。  相似文献   

17.
2012—2013年,在安徽蓝田特种龟鳖有限公司采用龟二级快速养殖方式养殖乌龟,将当年繁殖的稚龟进行温室培育,1年后进行室外池塘生态养殖,结果表明:当年繁殖的体重5 g左右的稚龟,温室放养密度100只/m2,经过12个月温室培育,出池规格达到350 g左右,成活率82.51%;室外池塘生态养殖池面积0.33 hm2,放养密度1.5万只/hm2,10月底起捕上市,成活率94.56%。平均规格550 g/只,销售乌龟2 600.4 kg,价格110元/kg,收入286 044元,生产成本125 000元,实现利润161 044元,平均483 132元/hm2。  相似文献   

18.
于2005~2006年在天津市天祥水产有限责任公司养殖基地,采用循环节水和池塘覆膜生态养殖技术,在覆膜试验区和土池对照区中进行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技术研究和水质监测。结果表明:2005、2006年覆膜试验区的放养密度均为97.5万尾/hm2,产量分别为13700、16500 kg/hm2;土池对照区的放养密度分别为60、30万尾/hm2,产量分别为7 800、5250 kg/hm2。覆膜试验区在虾类密度较大的情况下,水质一直良好,溶氧的平均值、最低值均高于土池对照区,平均水温比土池对照区高1~2℃,水质理化指标覆膜试验区与土池对照区没有显著差异,浮游植物年均生物量分别为110.03、97.36mg/L,浮游动物年均生物量分别为61.45、53.80 mg/L;土池对照区浮游植物年均生物量分别为48.20、43.16 mg/L,浮游动物年均生物量分别为36.48、57.34 mg/L。池水流经循环系统处理后得到改善,整个养殖期间不需外部补水。  相似文献   

19.
2012~2013年安徽蓝田特种龟鳖养殖有限公司采用乌龟二级快速养殖技术试验,将当年繁殖的稚龟温室培育,1年后进行室外池塘生态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当年繁殖的体重5g左右的稚龟,温室放养密度100只/m2,经过12个月温室培育,出池规格达到350g左右,成活率82.51%;室外生态养殖池面积0.33hm2,放养密度15 000只/hm2,10月底起捕上市,成活率94.56%。平均规格550g/只,销售乌龟2 600.4kg,价格110元/kg,收入286 044元,生产成本125 000元,利润161 044元,平均利润为483 132元/hm2。  相似文献   

20.
摘要:2012-2013年安徽蓝田特种龟鳖养殖有限公司采用乌龟二级快速养殖技术试验,将当年繁殖的稚龟温室培育,1年后进行室外池塘生态养殖,结果表明:当年繁殖的体重5g左右的稚龟,温室放养密度100只/m2,经过12个月温室培育,出池规格达到350g左右,成活率82.51%;室外生态养殖池面积0.33hm2,放养密度1.5万只hm2,10月底起捕上市,成活率94.56%。平均规格550g/只,销售乌龟2600.4kg,价格110元/ kg,收入286044元,生产成本125000元实现利润161044元,平均483132元/ 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