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于2005年至2006年,以无限生长型番茄品种卡特琳娜为试材,在三个不同栽培密度下,研究了日光温室内不同部位长季节栽培的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定植密度对番茄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非常大,并且对冬春季果实的坐果率和单果重影响也很大。不同的部位对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构成影响很大。在本实验条件下,北方地区番茄长季节栽培在日光温室内不同部位的最适定植密度是不同的。综合比较产量、果实单果重、产值等方面,整个温室最适宜的平均栽培密度为80 cm×50 cm×46cm,其中温室南部最适宜的栽培密度为80 cm×50 cm×40 cm。  相似文献   

2.
雾培对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土壤栽培为对照,采用山崎番茄营养液配方研究了雾培对番茄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雾培番茄植株长势旺盛,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增加,每穗果的单果重和单株产量提高。而茎粗和单株结果数变化不大。此外,果实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与有机酸含量,以及糖酸比均下降,风味降低。这说明雾培可促进植株叶片光合作用的提高,并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转,增加番茄果实产量,但不利于果实的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树皮堆肥施用方法对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树皮堆肥对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普通有机肥相比,施用树皮堆肥可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和净光合速率,增加产量,改善果实营养品质和风味,尤可增加V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减少果实硝酸盐含量,其中666.7m2穴施5000kg树皮堆肥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以有限生长型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品种合作906与无限生长型番茄品种合作908为试材,采用遮光、基质控水等方法获得不同质量的番茄幼苗,研究幼苗质量对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徒长苗与老化苗定植后,对植株生长发育有着显著的后效应,与对照相比,徒长苗与老化苗均延迟了初花期,降低了花芽质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进而造成了果实产量与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番茄品种酸甜果101为材料,选用红蓝光比例为5∶1的组合光质LED灯,设置100、200、300μmol/(m2·s)共3个光照强度,于冬季日光温室开棚前3 h和闭棚后3 h进行补光处理,研究其对温室越冬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LED光强补光处理对番茄株高、茎粗、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果实产量品质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随着补光时间增加和光照强度增大,番茄茎粗和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b)含量逐渐升高,而株高、叶绿素b含量逐渐降低;不同处理番茄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均有增强,表明弱光条件下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有利于光合作用;补光处理番茄产量比不补光提高7.20%~19.86%,其对番茄果实VC、番茄红素、有机酸含量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且随着光强增加,糖酸比逐渐提高,改善效果也越明显。整体上看,300μmol/(m2·s)光强处理最有利于番茄的越冬生产。  相似文献   

6.
不同谷子品种形态特征和光合生理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4个常规谷子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其主要形态特征指标、光合生理特性指标和产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参试品种的形态特征指标、净光合速率和产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品种间净光合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抽穗期和灌浆期间的净光合速率差异大于品种间的净光合速率差异。并对形成产量的主要性状指标与产量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谷子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且灌浆期的显著性水平高于抽穗期;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呈正相关,单穗重、穗粒重、出谷率和千粒重与产量呈负相关,但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千粒重与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绿素含量的相关系数均不高,且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抽穗期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系数(0.492)灌浆期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系数(0.232),在叶片叶绿素含量较低时增加叶绿素含量可以提高谷子的净光合速率,但当叶片叶绿素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叶绿素含量,谷子的净光合速率不一定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7.
日光温室不同季节的弱光环境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季节日光温室内的生态环境差异很大.通过遮光处理比较不同番茄品种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遮光处理导致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及PSⅡ光化学活性提高,但净光合速率降低;碳同化活性也降低.不同番茄品种对弱光逆境的适应性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
不同配方营养液对设施番茄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配方营养液对温室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土壤养分、果实品质与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合温室番茄栽培的最优营养液滴灌配方。结果表明,不同配方营养液处理均能促进番茄生长发育、改善果实品质、提高产量及水肥利用率。其中,园试配方处理较对照茎粗提高了7.56%,显著增加叶面积10.41%,利于果实中糖分的积累,硝酸盐含量降低了29.10%,番茄红色素增加50.00%,产量提高16.40%,施肥总量降低38.12%,苗期EC值与速效钾含量增加;结果末期山东番茄配方处理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39.93%、33.83%。综上,温室番茄栽培中,前期采用园试配方营养液处理效果最佳,后期调配山东番茄配方,不但可促进番茄的营养生长,还有利于提高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栽培密度对黄瓜不同叶位叶片光合系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究栽培密度对四川盆地黄瓜光合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黄瓜"川绿11号"为材料,设置5个栽培密度,测定分析不同密度下黄瓜上、中、下不同叶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指标。【结果】栽培密度对黄瓜不同部位叶片光合机构的影响也是不同,黄瓜植株从下至上,叶片净光合速率的降低是分别是非气孔因素、非气孔和气孔因素共同作用、气孔因素作用所导致;不同叶位叶片可能存在一种光合补偿机制;随着黄瓜密度的下降,单株产量逐渐增加,但每667 m~2产量逐渐下降。【结论】揭示不同栽培密度对黄瓜不同叶位叶片的影响,为四川盆地春季黄瓜设施栽培密度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设施番茄盛果期叶面喷施光合细菌叶面肥对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设施番茄高效生产及叶面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中研868番茄品种为研究对象,选择3个设施大棚,设置光合细菌组、鱼蛋白组、清水对照(CK,不施叶面肥)共3个处理,于番茄盛果期开始每7 d叶面喷施1次,共计喷施4次,测定各处理前和处理后不同时间段内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片病害指数,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叶绿素含量持续下降趋势相比,喷施光合细菌和鱼蛋白后7~14 d均能提高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之后叶绿素含量均有所下降,但光合细菌组下降幅度最低;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与番茄叶片的病害指数呈现出显著正相关性,光合细菌组叶面白粉病全程发病指数最低,而鱼蛋白组在前14 d发病指数相对较低,而14 d之后发病指数较高,对照组发病最为严重。光合细菌组和鱼蛋白组净光合速率前14 d显著增加,之后有所降低,其中光合细菌组增加幅度最大并且下降幅度最小,对照组呈现出线性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光合细菌组番茄品质最佳,其中可溶性糖增加了62.5%,抗坏血酸提高了81.7%,平均单株产量增产率达到了33%,而鱼蛋白组仅在总...  相似文献   

11.
喷施化学打顶剂对棉花冠层结构及群体光合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选用氟节胺复配型、缩节胺复配型2种化学打顶剂,研究田间喷施化学打顶剂对棉花株型特征、冠层结构、群体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分析冠层结构变化对群体光合生产和产量的影响,为棉花化学打顶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北疆棉区主栽品种(新陆早45号)和主推品种(系)(中棉所50、45-21)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以常规人工打顶的棉花为对照,分别测定不同棉花品种(系)株高、株宽、叶面积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冠层不同部位透光率、群体光合速率及产量构成等指标。研究化学打顶技术对棉花叶面积指数、冠层透光率、群体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人工打顶的棉花相比,化学打顶的棉花株高显著高于人工打顶处理,且喷药后生长量较大;株宽显著小于人工打顶处理,喷药后横向生长被明显抑制。化学打顶的棉花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且高值持续期长,至初絮期(出苗后115 d)仍维持较高的值,与人工打顶的棉花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冠层上、中部透光率较高,生育后期冠层下部漏光损失较小。化学打顶的棉花群体光合速率显著高于人工打顶,且高值持续期长,至初絮期仍维持在16.04 μmol·m-2·s-1以上,较人工打顶的棉花高出14.35%-36.35%,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群体呼吸速率在达到峰值前显著高于人工打顶的棉花,峰值后与人工打顶的棉花无显著差异;群体呼吸速率占群体总光合速率的比率高于人工打顶的棉花。化学打顶的棉花单株结铃多,其中氟节胺处理棉花产量高于人工打顶。【结论】棉花化学打顶技术具有塑造株型、调节棉花冠层结构形成的重要作用;同时棉花冠层上、中部透光率大,改善了冠层中下部光环境,保证了冠层各部位均匀的光分布。化学打顶的棉花叶面积指数高且高值持续期长,增加了光合面积。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且高值持续时间长,延长了光合时间,保证了较高的群体光合能力及长的光合功能持续期。  相似文献   

12.
以3年生齿叶铁线莲和褐毛铁线莲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遮阴条件(全光照CK,遮阴40%±3%、70%±3%和90%±3%)对2种铁线莲的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阴度的增加,褐毛铁线莲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表观量子效率随之降低,相对含水量逐渐升高,叶绿素质量分数和叶面积先升高后降低;齿叶铁线莲净光合速率逐渐降低,暗呼吸速率逐渐降低、光量子效率先升高后降低,相对含水量和叶面积逐渐增加,叶绿素质量分数先增加后降低。随着遮阴度的增加,齿叶铁线莲受影响较小,褐毛铁线莲受影响显著,齿叶铁线莲较褐毛铁线莲具更强的耐阴性。褐毛铁线莲适合在全光下栽植,齿叶铁线莲可作为林下种植材料。  相似文献   

13.
钾素对荔枝光合性能,碳水化合物积累及座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钾对叶片单位面积的叶绿素含量增加虽无显著效应,但在氮磷营养配合下,施钾能明显增强光合效能;提高净光合速率,降低暗呼吸速率、光呼吸/净光合比值及光补偿点和CO_2补偿点。 结果树雄钾能明显促进荔枝秋梢叶片中钾和碳水化合物积累,提高开花座果期间叶片的钾和淀粉水平,降低相对落果率.花后叶片中钾和淀粉含量显著减少.试验认为,荔枝花后树体钾素营养的不足和果实中钾浓度的下降可能与第一次生理落果有密切关系,而果实发育中后期的碳水化合物的不足则成为影响荔枝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采取不同光强与水分处理,比较分析盆栽芒萁的光合和荧光参数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芒萁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 潜在活性(Fv/Fo)、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 Chl b)、类胡萝卜素(Car)和总的叶绿素(Ct)呈现增加趋势,而胞间CO2浓度(Ci)则呈现下降趋势.相同的遮荫条件下,浇水处理的参数值均高于不浇水的,且80%遮荫下Fv和Fm在浇水和不浇水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因此,遮荫和浇水条件下,芒萁通过增加净光合速率、色素含量、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及潜在活性,形成适应遮荫和土壤水分条件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5.
半干旱区玉米不同种植密度下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合理调整半干旱区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田间管理手段,以提高高种植密度下玉米植株群体产量及群体光能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个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农华101、吉单198)为试验材料,在吉林省半干旱区,针对种植密度(3.0万、4.5万、6.0万、7.5万、9.0万株/hm2)与灌浆期各光合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试验,对灌浆期各时间段主要限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灌浆期内不同时间段,种植密度对蒸腾速率、CO2气孔导度、叶绿素、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不同。在抽雄期至吐丝后45 d,种植密度与叶片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雌穗干重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LAI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在吉林省半干旱区,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有利于调节各光合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光、温、气等资源的利用,有助于提高净光合速率和增加光合物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种植密度对烤烟K326生长发育和经济性状的影响,为永川烟草的田间栽培提供参考。[方法]测定并比较不同种植密度处理下烤烟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和经济性状。[结果]各处理农艺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相对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时期的相对叶绿素含量以16 500和18 180株/hm2密度处理较高,不同处理均表现为打顶期旺长期成熟期。22 725株/hm2密度处理各项经济性状指标较差,18 180株/hm2密度处理各项经济性状指标较高。[结论]总体比较,以种植密度18 180株/hm2较适宜烤烟生长。  相似文献   

17.
错株增密种植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增密是玉米增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但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往往会造成群体郁闭,光能利用率下降。因此,本研究探索通过改变种植模式削弱增密后对植株产生的负面效应。【方法】试验于2018和2019年,以登海605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67 500株/hm2、82 500株/hm22种密度,以常规对株种植为对照,研究错株种植和密度对夏玉米产量与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探明错株种植与密度的互作机理,提出高产夏玉米适宜的种植模式。【结果】增密降低了群体整齐度,穗位叶净光合速率(Pn)、光合关键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有所下降;光合关键酶活性在高密度下随生育期推进降幅更大,表明增密会使叶片衰老速率增大,不利于植株的光合作用。错株种植模式下群体整齐度提高,茎叶夹角增大,叶片更为平展,光能截获率增大,Pn、光合关键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提高,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及干物质向籽粒中的分配比例增大,进而显著提高了产量,错株种植较对株种植2个品种平均增产3.8%—6.1%。错株种植在保证群体数量的前提下削弱了群体内个体植株间对光温资源的竞争,保证玉米个体发育潜力的充分发挥,使玉米群体与个体协调发展。【结论】错株种植能显著改善群体冠层结构,优化群体的光照条件,增强其光合性能及物质生产能力,提高玉米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分析认为,82 500株/hm2密度条件下错株种植的模式表现最好,可为创建玉米高产栽培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对生长在普通大棚内的18份青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Makino.)材料进行了光合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材料的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a/b比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等5项指标差异显著。叶绿素总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成负相关,夏季和春季栽培材料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高于秋季材料,其余指标间无明显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8份材料划分成3大分支,分别属于春季、夏季、秋季栽培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女贞光合作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751分光光度计测定女贞树冠的阳面、阴面、上面和下面4个方位在不同生长季节叶绿素a,b和叶绿素总量.应用LI-6400红外气体分析仪测定女贞4个不同树冠部位,不同生长季节中净光合速率日进程和季节变化.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得出净光合速率与光强、温度和相对湿度等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找出不同条件下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导因子,分析了不同方位及冠层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钾肥对直播密植枣园幼龄骏枣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阿拉尔垦区典型的直播密植栽培模式下的骏枣为试材,研究钾肥施用量、施用时期以及施肥方式等对骏枣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钾肥整体上提高骏枣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和瞬时水分利用率(WUE),且以果实膨大期追施30 kg/667m和叶面肥喷施w=0.6%的钾肥处理效果较好。坐果期施钾肥显著提高WUE,但降低叶片蒸腾速率(Tr),其他参数指标差异不显著。说明施肥时期对骏枣叶片的光合特性影响较小。同时,骏枣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其光合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