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莉 《甘肃农业》2013,(23):5-6
坡改梯工程是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在甘肃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分析坡改梯工程与农业机械化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到坡改梯工程是甘肃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旱区农业实现农业机械化、保障粮食稳产高产的基础,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夺取农业丰收、提高土地产出率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沟道系统是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侵蚀产沙区,也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部位.以南小河沟流域为例,在概括黄土高塬沟壑区沟道系统地貌特征的基础上,以坡度与海拔因素为关键特征,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开发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沟道提取系统,实现对黄土高原沟壑区目标沟道系统DEM的自动提取.提取的沟道系统与原始图像比较非常吻合,结果满意.该系统为黄土高原地区沟道系统的提取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实践证明,淤地坝建设在黄土高原地区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意义.榆中县属黄土高原沟壑区,今后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应以沟道工程,淤地坝建设为主,为全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新农村发展和生态建设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实践证明,淤地坝建设在黄土高原地区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意义。榆中县属黄土高原沟壑区,今后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应以沟道工程,淤地坝建设为主,为全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新农村发展和生态建设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土壤机械组成和速效养分的测定,论述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土壤机械组成和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的在两个土层速效养分含量差别不大,而其他土地利用模式0~20cm土层的速效养分含量均高于20~40cm土层。关中土壤的速效养分明显高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草地的速效养分都低于其它土地利用模式。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机械组成分布大致为:粉粒>细砂粒>粗砂粒≈粘粒。速效养分只与0~20cm的粘粒含量承显著正相关。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肥力结构不协调,尤其是氮磷比失衡,磷肥施用量过度。各种经济模式应调整施肥结构及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6.
宜君县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是连接关中和陕北的咽喉,地理位置独特,区域优势明显。全县总土地面积1531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人。其中有林地面积达到83.9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8.6%。县内地形地貌复杂,动植物种类丰富,是渭河以北黄土高原地区地带性植被保存较完整的区域之一,生态地位十分突出,是一个宝贵的天然基因库。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黄土高原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难点,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可以通过争取生态补偿,启动水土保持工程;通过明确各级政府职能,区域整体规划、整体推进,结合各项农村改革,把新农村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植被承载力与植被生态恢复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植被承载力是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水分与植物生长关系调控、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和生态植被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分析了土地植被承载力对植被结构的影响,认为在大气降雨量为唯一土壤水分输入量的黄土高原,土地植被承载力决定了植物群落密度,直接影响植被结构.从植被地带和群落适应性原理、缓解土壤干旱、控制植被生产力三个方面探讨了生态恢复与土地植被承载力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建设必须优先考虑土地植被承载力,根据土地植被承载力进行植被生态恢复建设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和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流域从1986年 2006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较大变化,土地利用动态指数分别为:耕地3.21%,园地.36.11%,林地4.05%,牧草地4.24%,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0.62%,交通运输用地-12.27%,未利用地1.85%;变化趋势是:耕地逐年向园地流转,园地变化烈度较大,其他各类用地变化不太显著.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社会、经济、技术以及政策因素.结合这一变化,针对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实际情况,在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地利用经营与管理方面,应重视土地产出效益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西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为例,重点分析了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以期为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沟壑区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区域的水土流失直接导致黄河下游河道的淤积、抬升,严重威胁下游河道沿岸广大平原地区的安全。做好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建设美丽乡村,振兴乡村战略的前提。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式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本文介绍了黄土高原沟壑区主要水土流失问题,并以西峰南小河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成功案例为例,分析了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黄土高原沟壑区荒山荒坡进行人工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已经实施了60多年,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退耕还林等工程的进一步开展,黄土高原沟壑区荒山、荒坡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工植树造林对治理水土流失具有很大的作用,本文通过调查黄土高原沟壑区4种人工造林树种选择及生长情况,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总结出黄土高原沟壑区荒山荒坡抗旱造林技术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及沙尘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全球变暖现象日益严重,保护性耕作技 术因其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而在黄土高原地区得到大力推广与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初,经过近 半个世纪的发展,黄土高原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已转变为特色鲜明、因地制宜的一种系统科学的特定性保护性耕作 技术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黄土高原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减少温室气体在农田阶段的排放及吸收方面的作用逐渐 凸显,有效地防止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保护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及水分,保护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经济效益的科 学化发展。本文立足于生态保护的背景下,探讨保护性耕作在黄土高原地区存在主要问题,并指出如何在黄土高原地 区推广及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指出黄土高原地区未来农业发展的思路,为黄土高原的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系统 性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通过治沟造地,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总结治沟造地工程的优化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粮食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为例,研究土地整治中新增耕地的土壤养分特征,为判别新增耕地能否实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位于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白水、蒲城和富平3县新增耕地为研究对象,每20 ha新增耕地作为一个采样单元,采集0~30 cm耕层土壤,共采集土样30个,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及土样质地等指标,分析土壤养分状况。【结果】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新增耕地土壤质地均为粉壤土,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6.69 g/kg、0.67 g/kg、15.79 mg/kg和173.28 mg/kg;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表现为白水县>富平县>蒲城县;全氮含量表现为蒲城县>白水县=富平县;有效磷含量表现为白水县>蒲城县>富平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有效磷含量与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除全氮外,其他土壤养分含量与砂粒含量呈正相关,与黏粒和粉粒含量呈负相关。参照黄土高原养分分级指标对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新增耕地的土壤养分进行分级评价,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全氮含量较低,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结论】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采样县新增耕地土壤养分存在地区差异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沟壑区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不同品种产量结构的遗传改良和品质性状演变规律,为旱区优良小麦品种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世纪40年代至今黄土高原沟壑区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代表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灌浆特性和蛋白质含量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随品种的更替,黄土高原沟壑区小麦产量呈上升趋势,年平均遗传改良进度为1.96%;随着株高的降低,不同年代小麦品种各茎节长度呈下降趋势;不同时期小麦品种的平均灌浆速率呈逐步提高趋势,长旱58最大,达1.09mg/(粒.d);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年代小麦品种总蛋白质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但20世纪60年代至今,小麦蛋白质遗传改良研究进展不大。【结论】黄土高原沟壑区今后应将高产作为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同时兼顾品质改良。  相似文献   

17.
榆林市以长城为界,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风沙滩地区,南部为占地面积58%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处毛乌素沙漠的边缘。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结合榆林市土地整治规划,对榆林市耕地数量变化,以及陕西省耕地质量与榆林地区耕地质量对比分析,研究沙区土地生态整治模式、水土流失整治模式与砒砂岩造地模式,提出了切实合理的土地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黄土高原沟壑区——陕西省长武县的土地资源与耕地利用现状、结构及动态变化规律的深入调查与分析,阐述了当前耕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促进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提出了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庄浪县位于甘肃省中东部,六盘山西麓,黄土高原的东缘,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县总土地面积1 553.14 km2,其中耕地面积6.11万hm2,目前已建成梯田5.68万hm2,占耕地面积的93%。但随着农业机械化、集约化水平的提高,梯田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20.
王鑫 《甘肃农业》2004,(5):42-43
正宁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子午岭西侧,东与陕西省黄陵县为界,南于陕西旬邑、彬县接壤,西邻陕西长武县,西北部和甘肃省宁县毗邻。地理位置东经1 0 7°56′~1 0 8°38′,北纬35°1 4′~35°36′之间。东西最长约63 .5 ,南北最宽约40 .2 ,土地总面积1 32 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