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山东省1978~2014年自然灾害及粮食生产的数据资料为依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山东省粮食总产量年际变化主要由粮食单产变化和播种面积变化决定,而单产的提高是对粮食总产量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第二,在影响单产的因素中,自然因素影响最为显著,其影响度占45%~53%;第三,在山东省常发的几种自然灾害中,旱灾成灾率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关联度最大,达0.7106,之后依次是水灾受灾未成灾率、其他灾害成灾率、旱灾受灾未成灾率和其他灾害受灾未成灾率,其关联度分别为0.6983、0.6935、0.6812和0.6714,而水灾成灾率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关联度最小,为0.6341。之后,通过构建抗灾能力评估的动态二维博弈模型对山东省粮食生产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进行了分析,发现:第一,1978~2014年山东省粮食生产对旱灾的抵抗能力总体是增强的,对水灾的抵抗能力总体有所减弱,而对其他灾害的抵抗能力适中;第二,粮食生产抵御旱灾和其他灾害的能力整体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周期性,而抵御水灾能力周期性不明显。据此研究,认为要稳定山东省粮食生产,必须重视农业防灾,尤其是要增强抗旱防汛能力,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加快完善农业自然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优化灾害防治思路,提升灾害保险能力,探索筹建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基金等。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农业生产风险因素分析与粮食产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风险是指由于多种灾害因子造成的农作物区域产量低于预期正常产量所产生的随机不确定性。根据山东省统计资料,在山东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各类风险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了全省粮食生产情况、各种自然灾害的受灾面积以及农田成灾率与粮食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对粮食总产量影响最大.且发生频率最高。山东省粮食单产是影响粮食总量变化的首要因素,粮食总产量的变化趋势与粮食单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在小麦、玉米两大作物中,玉米产量的波动影响着粮食作物总产量的变化趋势。农田成灾率对粮食总产量具有明显影响,二者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自然灾害是山东省目前主要的粮食风险影响因素,对山东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显著影响。未来几年,山东粮食总产量应该稳中有升。  相似文献   

3.
隐性灾害是对农业生产危害巨大的自然灾害,这造成农作物减产、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绝收等,对农业发展起到很大的制约作用。本文主要论述农业隐性灾害对于小麦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其内容与形式,探讨相关的应对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小麦产量,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气象灾害定量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49—2012年中国农业气象灾害资料,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计算干旱、洪涝、风雹和低温冷害等气象灾害的成灾率,并对各类气象灾害分级赋值;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各类气象灾害与总灾害的关联度,进而确定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权重和影响程度,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64年来,中国农业气象灾害平均成灾率、各类灾害平均成灾率均呈增加趋势,以干旱平均成灾率增长最快,达0.98%/10年;干旱占气象灾害影响权重最高,并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农业气象灾害总体以Ⅲ级灾害为主;特别是近10年,Ⅴ级灾害发生频率升高。研究结果为分析农业气象灾害时空演变、农业防灾减灾、粮食生产稳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1949-2008年以来干旱灾害和粮食生产数据,分析云南省农业旱灾变化规律和粮食产能安全态势,并探讨农业干早灾害对粮食产能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干旱灾害呈现周期性波动和干旱同步性的特点,干旱轻重灾情交替出现;近10年来,干早灾害对粮食生产的致灾强度越来越大;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的年变化率均与干旱受灾率、成灾率和灾害强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以受灾率和成灾率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建立和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应对农业自然灾害的能力对保证云南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贵州省粮食气候减产量与灾情程度的关系,为贵州省防范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和科学预测粮食单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2010—2020年贵州省粮食灾情统计数据,计算干旱、洪涝、风雹、低温的受灾率、成灾率及绝收率,并用灰色关联法评价各灾种及灾害程度对全年粮食及水稻、玉米、马铃薯气候单产的影响,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粮食气候减产量与灾情的关系,构建基于灾情的粮食单产灾损估算模型。【结果】从发生频率看,干旱为贵州省2010—2013年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2014年起逐步由旱转涝;发生程度中等、范围较广的干旱及程度较重、局地性强的低温灾害是造成贵州省粮食作物减产的主要灾害。构建了粮食气候减产量(ΔYw)与总受灾率(Kts)、总成灾率(Ktc)、总绝收率(Ktj)的灾损评估模型:ΔYw=189.2Kts+4 490.6Ktc+50.0Ktj+85.2(R2=0.760,P<0.01),通过模型估算得到的模拟单产与实际单产的相关性极显著(P<0.01),且误差在合理范围内。【结论】贵州省粮食总受灾率、总成灾率和总绝收...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邯郸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为代表,通过分析三种农作物产量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对农业生产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价,针对全球变暖趋势下小麦、玉米、棉花生产存在的脆弱性问题,提出了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和时间,以充分利用热量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抵御气象灾害;建立完善的应对气象灾害的预警机制;选择适应性强的新的农作物的品种的适应对策,加强农作物对气象灾害的抵御能力,提高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稳定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谈论了农业气象自然灾害对河南小麦生产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旱涝灾害,干热风与青枯雨灾害与晚霜冻灾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希望得出有用的规律,有效地减少小麦减产。  相似文献   

9.
邯郸农业气象灾情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邯郸市统计年鉴》1994-2007年有关数据统计资料,对邯郸市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综合灾情进行统计分析,并就气象灾害对粮油棉产量影响做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1994-2007年邯郸农业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总受灾率和总成灾率呈现出波动性下降趋势,灾损严重年份农业总产基本也呈减产趋势,灾害性天气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干旱造成的农业受灾面积最大,风雹造成的灾害次之。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风雹灾对邯郸粮油棉产量造成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旱灾和水灾;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业受(成)灾面积与农业产量之间无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阜阳市小麦生长期间发生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预防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阳市气候复杂多变,灾害频繁,在小麦生育期经常会遇到干旱、洪涝、冻害以及干热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对小麦生产影响很大,为有效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将损失降到最低,要提早预防,提早谋划,防患于未然,灾害发生后要及时补救,根据小麦生育特点,确定主攻目标,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提高农户对极端气温灾害的风险感知对提高农业生产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48份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和ISM模型分析了种粮大户对极端气温灾害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及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和层级结构。结果显示农户的风险感知受到参加技能培训的频率、水稻种植规模、与其他村民关系、所在村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经常关注与气象灾害相关的新闻信息、政府出资购买水稻险、抗灾信息发布服务评价七个因素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以提高农户对极端气温灾害的风险感知和提高农业的生产产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1949—2016年中国干旱灾害长时间序列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为我国农业干旱灾害预警体系和保障粮食产量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Python语言获取1949年以来中国各省、市农业自然灾害和粮食生产数据,然后利用Pearson相关性统计分析、回归分析、自然断点分级法、GIS平台和R语言定性和定量地探讨干旱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阐述我国农业旱灾变化规律和粮食安全态势,探讨农业旱灾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 ①农业干旱灾害呈现明显周期性波动,干旱轻重灾情交替出现,1949—1970年为波动阶段,1971—2000年为波动上升阶段,2001—2016年为波动下降阶段,发生特大干旱和严重干旱的年份所占比重较大;②农业干旱在空间上呈“北重南轻、中东部重西部轻”的格局。山东受灾最重,灾损高达208.2万hm2,西藏最轻,灾损为2163.53 hm2;③粮食产量和粮食单产总体呈稳步增长态势,波动幅度较平缓,二者受旱灾影响程度较大,粮食产量和粮食单产的年变化率均与干旱受灾率、成灾率、灾害强度指数、受灾率异常指数和成灾率异常指数等指标显著负相关,其中以受灾率异常指数和成灾率异常指数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更为显著,且受灾率异常指数的影响最为显著;④粮食产量的多少和受灾面积的大小在空间上具有相关性,粮食单产与干旱受灾面积呈负相关。结论 干旱灾害制约我国粮食生产,各农业干旱灾害指标对粮食灾损的解释力较强,对粮食产量估测具有参考作用。建立和完善农业灾害预警体系,可以提高应对农业干旱灾害的能力,进一步为粮食进出口提供指导意见。此外,干旱灾害仅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一个方面,农业科技水平、社会经济制度、农业政策等也对其具有不容小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气象灾害对拜城县小麦种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气象灾害对拜城县小麦种植的影响,提出了防御对策,并总结了气象为农服务的措施,以期为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对小麦种植造成的损失、有效促进拜城县气象部门为农业生产服务、提高小麦的品质和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国际贸易与自然灾害是影响农产品供需的重要因素。通过python语言程序获取1978—2017年中国小麦、玉米、大豆3种主要农作物的年产量和近年来的国际贸易数据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受灾、成灾、绝收面积,整合这些资料计算灾害强度指数,并分析其与粮食产量的相关关系,阐明了贸易战与自然灾害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挑战的措施。分析表明,贸易战对中国不同农产品的影响程度不同,但都处于可控范围,大豆产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但可以通过其他措施予以缓冲和应对;自然灾害对中国农作物产量一直影响较大,加强灾害预警、保护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农业保险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贵州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和同类研究提供参考,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影响贵州省农业保险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然灾害成灾率、赔付率、农业增加值、政府农林水利支出及政府的补贴政策是影响贵州省农业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研究结果,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为前提,以保险公司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工作、加强管理和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为基础,以优化政府的农业保险支持体系为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发展贵州农业保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C 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1995-2011年生产要素投入和农业技术进步等对主要油料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对油料作物产量的增长贡献明显,其技术进步增长率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油菜籽技术进步增长率高于花生和大豆;扩大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对于提高其产量的贡献较为明显,成灾率、农产品价格指数对主要油料作物产量增长的影响为负,要素投入对油料作物产量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霞霞  苏伟  谢佰承  陆魁东  高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2-1123,1147
利用湖南省1971~2006年的气象观测资料,综合全省98个县市的自然灾害等要素,采用受灾率、成灾率、降水变率、脆弱度、灾害损失率等数据和GIS技术,得出了湖南省洪涝灾害农业风险评估模型,并绘制出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湖南省洪涝灾害发生地域由北向南转移,风险度概率呈增加之势。最后根据洪涝灾害农业风险度时空分布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防御和减轻洪涝灾害,以期能为实现湖南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佟远明 《农业展望》2006,2(10):8-12
分析了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对农业影响程度的差异,指出,中国干旱受灾面积远大于洪涝受灾面积;干旱发生的次数多于洪涝发生的次数;干旱灾害是影响农业产量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对今年气象变化复杂总体偏差的特点及对稻谷生产的影响作了分析,指出,受低温影响,春播整体推迟;台风频繁登陆,稻谷生产受损;灾害存在关联,导致连锁反应.分析了自然灾害累积对今年稻米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灾害影响显著,稻谷产量调减;川渝遭遇大旱,局部供需失衡;闽粤早稻减产,周边地区受益;中稻预期减产,收购价格高走.最后对气象灾害对中国未来稻谷市场影响的趋势作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玉米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面临着一种以上气象灾害的威胁。目前,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普遍是以单一灾种对承灾体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无法反映真实气象条件下农业生产面临的综合风险;作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或发育阶段遭受气象灾害对最终产量的影响有所不同。本文以东北地区玉米为例,研究基于作物不同发育阶段多种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与技术体系。【方法】将东北玉米生育期划分为播种-七叶、七叶-抽雄、抽雄-乳熟、乳熟-成熟4个发育阶段,把冷害、干旱、涝害作为3种主要气象灾害,利用玉米发育期、气象、土壤、作物面积和产量等多元资料,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以一定区域自然灾害风险由自然灾害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和脆弱性及人类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素综合作用的“自然灾害风险四要素说”为理论依据,在全面分析东北玉米发育阶段冷害、干旱、涝害的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和脆弱性、人类防灾减灾能力四要素的基础上,从风险四要素的内涵出发选取风险评价指标。采用孕灾环境多指标法,从气象、作物、自然地理等方面选取指标全面反映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的危险性;从承灾体暴露性、脆弱性的内涵出发选取评估指标;鉴于防灾减灾能力比较滞后的研究现状,选用产量变异系数综合反映防灾减灾能力,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农业气象灾害成因的多要素性、复杂性,影响要素之间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四要素及危险性指标的权重。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构建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利用加权综合评分法构建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发育阶段3种主要气象灾害频率之比作为权重系数反映不同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的相对严重程度。【结果】在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加权综合评分法构建作物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根据作物减产率与4个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指数的相关性调试确定各发育阶段风险指数的权重系数,建立比较完备的基于发育阶段的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及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进而初步建立了东北玉米基于发育阶段的多种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技术体系。【结论】对东北典型全域灾害年份及代表站点主要气象灾害典型年份关键发育阶段主要危险性指标与减产率的分析表明,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指标的选取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农业旱涝灾害协同防治体制创新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基于对中国农业旱涝灾害风险演变趋势的历史考察,透视中国农业旱涝防治措施失灵的现实;通过对农业旱涝防治措施失灵的制度成因分析,指出现行农业旱涝灾害防治制度造成了灾害防治行为分散、防灾投入短缺、农业脆弱性加大等问题,进而导致农业旱涝灾害成灾率居高不下;提出中国应从农业旱涝灾害防治组织体系、灾害防治投入激励机制、防灾协商机制、灾害响应体系等方面,健全农业旱涝灾害协同防治体制,为提高农业灾害防治行为的协同性与有效性提供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