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及常规观测资料分析2014年台风"威马逊"造成云南文山州强降天气,结果表明:受台风西侧螺旋云带的影响,文山州发生强降雨天气;大暴雨发生时雷达反射率因子≥55d Bz,径向速度图上存在显著辐合,对应该区域短时强降雨时段。风廓线上高空大风区域位置延伸及收缩同雨强变化有较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资料等,分析1011号超强台风"凡亚比"对福建省漳州市所造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变化是影响"凡亚比"移动路径的主要原因,低空正涡度中心有利于该地区上空形成强的上升运动,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强降水的落区与较强回波及较高的回波顶高的对应关系较好,台风螺旋雨带中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的演变情况主要表现在地形抬升作用所造成的强降水。  相似文献   

3.
褚昭利  李宏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633-1636,1727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及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11年6月25~27日台风"米雷"影响威海期间的环流形势、暴雨形成的水汽和动力热力条件及其他相关要素场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的强降水及大风是由强热带风暴北上直接影响山东半岛地区造成的;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米雷"东部和北部以及副高边缘的低空急流;东北高压同副高合并加强,对阻挡"米雷"东移,引导其北上起重要作用;由于此次过程没有伴随明显的冷空气入侵,整个降水过程主要以层状云降水为主,并未产生较强的对流活动;"米雷"中心靠近时存在风速减弱的"台风眼效应"。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动站常规观测资料、EC数值预报、雷达资料等对2014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路径及海南岛中西部特大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副高西南侧强劲东南气流影响,"威马逊"稳定移向西北方;西南季风向"威马逊"输送大量水汽,使其登陆后仍具备较高强度;"逆风区"呈"列车效应",正对应中西部地区大降水地区,由"逆风区"可推断强降水的发生;地形在暴雨强度上起增大作用,山地地形促使降水加强。  相似文献   

5.
2018年影响辽宁的台风具有数量多、强度大、降水量大的特征,其中台风"安比"在其强度维持与减弱期间影响辽宁,7月24—26日辽宁省西部及环渤海地区出现大暴雨天气。本文利用局地分析预报系统(LAPS)融合全球预报模式1°×1°预报场、卫星、多普勒雷达、GPS遥感水汽及常规观测、加密自动站等资料,分析了1810号台风"安比"移动路径和降水特点。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外围引导气流的强弱,决定了台风的移动路径与转向时间。暖湿空气的输送与抬升、干冷空气从西侧侵入或卷入台风内部是影响台风强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安比"影响辽宁前期,主要受台风外围水汽影响;后期台风残余云系及副热带高压后部新生暖湿气流。变性台风"安比"后部冷空气与西风带冷空气结合,与副高后部的暖湿气流交汇,形成有利于强降水的环流形势。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耦合作用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强烈发展。此外,通过分析大气可降水量(PWV)与降水的对应关系,揭示了高降水效率能够提前预示强降水的发生;分析雷达、卫星反映的中尺度切变、干侵入、低质心等现象,揭示了对流系统发展对强降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及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对丹东地区2014年7月25日凌晨至26日早晨台风影响下的强降水天气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台风"麦德姆"在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外围引导气流的共同作用下向北偏东方向移动,副高的稳定维持及西风带短波槽的发展东移对台风东移北上并在丹东地区产生暴雨起了重要作用;此次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台风本身携带的水汽,台风位置决定了降水的强度,这也是造成此次降水雨量梯度较大且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主要原因;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有利于上升运动的维持和发展,为此次暴雨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能量锋暖区一侧具有高温高湿的特点,存在较高的不稳定能量,为此次暴雨提供了良好的热力条件。  相似文献   

7.
2009年桂林市高温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51-2009年桂林市地面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和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桂林市高温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历年变化来看,桂林高温有增多的趋势,而且有显著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具有较强的2 a和14 a周期震荡信号。2009年桂林市发生的高温天气过程是历史少见的,具有温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主要发生在6、7、8、9月,出现时段为14:30-16:30。台风外围环流的下沉气流影响、亚洲大陆的中低纬度地区高度场维持着较强正距平以及副热带高压控制,是造成桂林市出现持续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高温天气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及旅游业,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奉贤区金冠蜜梨种植园2001—2015年黄花梨关键生育期和1959—2015年影响奉贤地区的台风资料,得到黄花梨的生育期特征及台风对其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黄花梨开花始期为3月30日、开花盛期为4月4日、果实采摘期为8月26日。2005年开始进入盛果期,坐果数基本为80~100个/株。2005—2015年共有20个台风对黄花梨造成影响,每年台风影响日数为3~6d;大风是对坐果数影响的主要因子,强降水基本无影响;当极大风速达到9级、10级时,台风分别带来巨大破坏、毁灭性破坏。1959—2015年奉贤区共受到116个台风影响,台风极大风速集中在7~9级,影响月份集中在7—9月。台风影响呈现"多—少"相间的年代际变化。基于台风极大风速等级建立黄花梨膨大收获期影响致灾概率公式,得出奉贤每隔6~7年、3~4年黄花梨坐果数将受到台风造成的毁灭性致灾、损坏性致灾。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地面、高空、卫星、雷达等基础观测资料,对1513号台风"苏迪罗"暴雨进行分析,并对灾害作出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苏迪罗"台风登陆路径为Ⅳ西偏北(闽)型路径,台风暴雨为单一台风环流型造成;强降雨区呈现出明显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且垂直上升速度由小变大再变小,低层水汽强烈辐合,为此次降水提供了动力和水汽条件;六安台风暴雨主要受台风外围云系影响,对应TBB低值区,预示云系发展非常旺盛;反射率因子呈现为低质心结构,平均强度25~35 dBZ;径向速度图上零速度线呈明显的"S"型,存在暖平流。霍山县仙人冲乡出现的108 mm小时雨强达到六安地区各流域15年一遇的小时致洪面雨量均值;通过统计分析建立的暴雨事件评估模型,对此次暴雨过程的评估结果属于一级特大暴雨灾害。  相似文献   

10.
"苏力"和"潭美"是2013年登陆福建省的2个相似台风,但其对泉州造成的影响迥异,究其原因在于其登陆后的路径,生命史,台风结构和尾流影响均有不同,因此在分析相似台风的时候,应注重对直接影响系统演变,尾流和对非常规资料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雷达资料,对2018年7月秦皇岛发生的"安比"台风天气过程及其成因进行分析,以期为台风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探空、加密地面资料、卫星云图和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资料,对2012年8月4~5日"苏拉"台风倒槽形成的大暴雨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副热带高压和华北高压对峙造成了这次大暴雨过程,是典型的中低纬系统相互作用过程;倒槽东侧东南低空急流从低纬海上为大暴雨区输送了丰富的热量和水汽,同时,在它的左前方成为强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的源地;海上新生成台风西移逼近,台风外围气流的叠加,暴雨增幅;卫星云图上,团状的、密实的强中β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和维持是造成短时强暴雨的直接原因;高层反气旋的增强,加强了高空的抽气效应,使辐合上升加强,暴雨增幅。  相似文献   

13.
台风经常影响我国沿海地区,严重影响时常带来狂风暴雨,大风破坏力大,而暴雨常造成洪涝灾害,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201307号"苏力"台风影响,福清市出现大暴雨天气过程。本文将从暴雨分布、环流形势背景,物理量以及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等方面对此次过程及降水预报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的台风降雨,特别是台风进入江西,其后部西南季风加强造成的强降雨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MICAPS4观测资料、常规自动站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总结了2004号台风"黑格比"的基本情况、对舟山的风雨影响实况和路径变化情况,重点研究了该台风近海增强的成因,并与1909号台风"利奇马"所致舟山大风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台风路径主要受副高引导气流控制而西北向登陆;在较高的海温、合适的高低空配置等有利条件下,低层的正涡度平流输入和来自西南、东南2个方向的水汽输入是该台风近海迅速增强的主要原因;该台风结构受外部系统影响小,舟山地区大风由台风本身均匀的气压梯度引起,起风时间符合预期,而2019年台风"利奇马"则由于东侧台风"罗莎"的能量输入,北部结构得到扩大和加强,因而起风时间大幅提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福建省各气象台站提供气象要素资料,通过对1312号台风"潭美"台风的高空背景场及云图的分析,揭示影响台风移动路径的物理因子及对福建省造成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在此次台风的过程中,17日-19日,副高对台风的引导作用很小,从20日开始,在副高的引导作用下,台风往西北方向移,由于副高的南部边缘大概稳定在北纬30°附近,台风越往北,偏北的分量越小,趋于偏西方向移动;2)台风风场结构中的不对称强风区的转移,会造成台风移动合力方向的改变,从而导致台风移动方向的改变;3)700hPa正涡度中心、假相当位温、垂直风切变对此次台风"潭美"的移动有一定的影响。700hPa正涡度中心对台风的移动有吸引和牵制作用。台风移动的时候有往假相当位温高值区移动的趋势,"潭美"有往垂直风切变小值区移动的趋势;4)台湾地形摩擦加压和稳定副高造成的不稳定结构使台风产生一个向南移动的增量,促使台风在21日20时绕过台湾岛之后向南偏。  相似文献   

16.
应对“莫拉克”台风的农业气象服务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亚云  潘娅英 《农技服务》2009,26(9):140-141
台风灾害是浙江省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莫拉克"为2009年第一个影响浙江省的台风,其路径和强度变化有2个特点:一是移速多变,在台湾海峡滞留时间长;二是云系范围较广,台风强度维持时间长。"莫拉克"台风给浙江省造成了严重的风雨影响,造成的灾情程度为较重等级。其综合影响强度历史上排在第15位,约4年一遇。针对该台风提出了农业气象服务方面的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T213、ECMWF数值预报资料和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对1117号强台风"纳沙"造成广西持续大范围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广西大范围暴雨的主要原因是:"纳沙"登陆后,副热带高压强大,台风环流与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梯度增大,其右侧辐合加强,深厚偏东气流给台风输送了大量的水汽和能量,西南风急流与副高西侧强东南气流形成辐合,北方冷空气从低层南下,东北风与台风后部的东南风形成切变产生对流降水;加上台风自身带来的降水、急流降水以及冷空气入侵降水三部分相接,组成了"纳沙"影响期间的持续性强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卫星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和物理量诊断分析,对2013年8月15日第11号台风"尤特"减弱为低压后造成永州市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的时空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环流形势演变、天气尺度以及地形分析,探讨了持续性强降水的原因。结果表明,此次台风暴雨过程发生在热带辐合带北上,低压环流长时间徘徊少动,横切变线长时间控制南岭一线,触发了不稳定能量释放,加上地形的作用,加强了局部产生特大暴雨的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远超  梁祥毅  林宝亭  陈明璐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19-13022,13166
利用T213、ECMWF数值预报资料和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对1117号强台风"纳沙"造成广西持续大范围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广西大范围暴雨的主要原因是:"纳沙"登陆后,副热带高压强大,台风环流与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梯度增大,其右侧辐合加强,深厚偏东气流给台风输送了大量的水汽和能量,西南风急流与副高西侧强东南气流形成辐合,北方冷空气从低层南下,东北风与台风后部的东南风形成切变产生对流降水;加上台风自身带来的降水、急流降水以及冷空气入侵降水三部分相接,组成了"纳沙"影响期间的持续性强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高空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资料和swan雷达资料等,对2012年8月3—4日锦州地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和数值预报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8月3—4日锦州地区区域性暴雨受台风"达维"、副热带高压、高空槽3种天气系统共同影响。良好的水汽条件是此次台风暴雨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低空急流作为纽带,输送大量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锦州暴雨产生提供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