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利用1986—2016年三穗县地面气象观测站出现暴雨的降水资料,分析暴雨和大暴雨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分布特征,结合运用小波分析三穗县暴雨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三穗县暴雨的成因。结果表明,近31年三穗县暴雨总日数为67 d,年平均暴雨总日数为2.23 d;三穗县共出现暴雨日数64 d、大暴雨3 d。近31年三穗县暴雨日数出现了低→高→低→低的波动变化,20世纪90年代暴雨日数出现最多,20世纪80年代和2010年后暴雨日数持平。三穗县暴雨多出现在4—9月,约占总暴雨日数的92.5%,集中出现在5—8月,7月份出现次数最多,暴雨出现最少的为11月;三穗县出现大暴雨次数偏少,其中夏季出现频率较高。三穗县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有利于暴雨天气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暴雨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为高空槽、低涡、急流、中低空切变、地面冷锋等。  相似文献   

2.
统计漳平市1958—2017年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文件中逐日降雨资料,分析该市暴雨的时间分布、强度特征。结果表明,漳平市暴雨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雨季和台风季是暴雨的多发期,暴雨发生次数占全年的74.1%。暴雨日数存在明显的年代变化,20世纪暴雨日数最多,无论是暴雨次数、强度都明显增加,尤其是大暴雨日数明显增多,进入21世纪后,年暴雨日数时多时少,干旱和洪涝交替呈现,极端气候事件明显。不同等级的暴雨出现频率差异大,暴雨占91.1%,大暴雨占8.9%。研究暴雨的变化特征可为漳平市城市防洪排涝及城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当地暴雨预报、决策气象服务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统计咸宁市近50年(1960—2007年)气温和降水数据,对两者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等基本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0—2007年,咸宁市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上升尤为明显,最高、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上升趋势更加明显。降水量在20世纪60—90年代呈增加趋势,90年代达到峰值,21世纪初的8年明显减少,且这8年,春、夏、秋3季均减少;暴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呈减少趋势,21世纪初的8年减少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周凤芸  陈星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4,(5):1388+1430-1388,1430
利用烟台市1981—2010年雷暴日数据,从雷暴日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烟台雷暴的时空分布差异明显,南部和北部沿海地区及中部丘陵地带相对较多,海岛长岛地区最少;20世纪80年代开始,雷暴日的年代际变化呈现减少趋势,到21世纪初开始呈现增多现象;近30年年均雷暴日为21.37d,属于多雷暴区。  相似文献   

5.
利用华北地区1961~2005年逐日降水数据资料,统计分析了华北地区作物生长期暴雨强度和暴雨过程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作物生长期暴雨强度和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年际波动和年代变化特征;华北地区虽然年年都发生暴雨和大暴雨,但年际变化较大,变异系数分别高达36.9%和53.1%;特大暴雨每4~5年发生1次,暴雨过程则平均11年一遇,特大暴雨和暴雨过程虽然只发生在较少的年份,但年际间波动更加明显;20世纪60年代是暴雨强度较大和暴雨过程多发期的峰值区,而1999年以后暴雨强度和暴雨过程则处于1961~2005年历史阶段的低值区;70~90年代则处于两者之间,期间不同强度暴雨发生并不同步。此外,华北地区年均暴雨日数空间分布呈现从西北向东南明显增加的趋势,暴雨日数变异系数则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的趋势。一般地,年均暴雨日数越多,变异系数越小,反之亦然。统计还表明,华北地区降水量与暴雨日数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周小云  李娜  吴珍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208-14209,14223
利用清远市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清远市暴雨出现次数和强度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用年暴雨极值序列,通过皮尔逊Ⅲ型概率分布函数,进行异常气候重现期计算。结果表明,近50年清远市暴雨主要集中出现在4~9月,暴雨日数的月际分布具有单峰特征,年际分布线性倾向率呈减少趋势,但减少趋势不明显,年代变化有2个上升和1个下降阶段,21世纪以来暴雨(大暴雨以上)日数明显偏多(偏少)。暴雨日数具有明显的4~7年左右的年际周期变化和40年左右的年代际周期变化。历年日暴雨极值普遍低于20年一遇的暴雨强度,但1982年的日暴雨极值超过了500年一遇。  相似文献   

7.
近52年湘西自治州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9—2010年湘西自治州8县(市)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法对近52年该州暴雨的年代际、月际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揭示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湘西自治州暴雨期长,暴雨的平均初日是4月11日,平均终日是9月27日;暴雨年际变化明显,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中后期、90年代中后期分别出现3次峰值,80年代及2000年后变化较为平缓;暴雨最多的是1996年的62站次,最少的是1961年的7站次;2—11月均有暴雨发生,4月暴雨开始明显增多,主要集中于5—8月,其中以6月最多,7月次之,其他月份依次下降;暴雨具有明显的双峰态特点,按旬统计也大致可分5月下旬—6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中旬2个峰值,2个时段分别占全年暴雨和区域暴雨总数的39.9%和44.3%。暴雨中心和大暴雨中心基本保持一致,出现频次由东部向西南部递减,永顺、古丈、泸溪县是暴雨中心,凤凰暴雨出现频次是州内最少的。影响湘西自治州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切变线、低空西南急流、高空槽、冷锋和西南涡。  相似文献   

8.
东疆地区暴雨天气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东疆地区1961~2000年日降水量资料,分析了东疆地区暴雨天气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东疆暴雨日数主要集中在夏季,巴里坤最多;20世纪90年代暴雨日数明显增多,暴雨日数山区多于平原,山区北坡多于南坡;暴雨由700 hPa上的西北气流、西南气流和偏东急流共同造成,水汽向暴雨区的输送路径有南方、西方、西南3条路径,低空偏东急流出口区的左侧对应暴雨的落区。  相似文献   

9.
统计吉林省四平市1961-2012年夏季逐日降水资料,找出区域大雨以上量级降水的个例进行气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明显降水平均每年发生4次,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发生明显降水的次数较多;2)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发生在7月中旬-8月中旬,7月份最多;3)大雨和暴雨四平市东南部多,而大暴雨西北部多,双辽地区虽然大雨和暴雨发生次数最少,但大暴雨的次数却是最多的;4)明显降水日数存在8 a和16 a的周期。  相似文献   

10.
呼伦贝尔市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971-2010年40年的降水资料,对呼伦贝尔市16个测站暴雨日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兴安岭东侧暴雨日明显多于西侧,且大暴雨日仅出现在岭东的测站(不包括区域自动站),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暴雨集中出现在6-8月,7月份为峰值,大兴安岭东侧在5月和9月也有暴雨出现;年代际变化呈波浪形特点,基本上是呈少-多-多-更少的变化规律;年暴雨日数与年降水量呈很好的正相关;呼伦贝尔市产生暴雨主要有三种天气类型。  相似文献   

11.
对宝鸡地区不同地貌区农村居民的灾害感知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宝鸡农村居民的居住地貌类型区差异与灾害感知指数显著相关。居住在不同地貌区环境下的人群所担心的灾害类型与当地的真实自然灾害类型基本一致。就宝鸡地区渭河平原、黄土台塬和基岩山地3个主要地貌类型区居民而言,总体灾害感知和旱情感知以山区最强,平原最弱;旱灾因素感知以平原最强,台塬最弱;旱灾防治态度感知以台塬区最强,山区最弱;旱灾防治行为感知以山区最强,黄土台塬区最弱;旱灾承受力感知以黄土台塬区最强,平原最弱。  相似文献   

12.
南靖县汛期暴雨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危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雨是最重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对1960-2005年南靖县汛期暴雨气候分析表明,前汛期暴雨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6月中旬,后汛期暴雨主要出现在8月上旬、8月下旬和9月上旬。汛期暴雨日数的年际变化呈现出3年周期,前汛期与后汛期暴雨日数存在反位相关系,大暴雨日数月际分布呈现双峰型,从20世纪90年代起出现大暴雨的几率明显增大。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前汛期主要是低层切变线,后汛期主要是热带气旋。针对南靖县暴雨特征提出了减轻汛期暴雨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256-259
利用鲁南58024站1971—2015年汛期逐日降水资料,运用线性回归、相关分析、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鲁南地区汛期暴雨及以上量级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振荡周期及突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汛期暴雨日数、暴雨量和贡献率都具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演变特征;汛期暴雨日数、暴雨量和暴雨贡献率的多年平均值分别为2.6 d、202.5 mm和36.0%,趋势系数分别为0.016 d/10年、-4.44 mm/10年、-0.009%/10年,长期变化趋势不明显,都没有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前期为少雨期,90年代末至2009年为多雨时段;汛期暴雨日数没有发生突变,汛期暴雨量和暴雨贡献率都发生了增大和减少的2次突变;汛期暴雨日数、暴雨量和暴雨贡献率大多存在2~3年、6~8年、10~15年和25~30年的多时间尺度周期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呼伦贝尔市16个台站1960—2012年高温日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温日地理分布不均匀,西南部最多,中部和东南部次之,北部最少;高温天气出现在5—9月,集中在6—8月,6月最多、9月最少。高温年代际变化最多的是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前10年;次多是20世纪80年代初,然后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高温日数特别少。呼伦贝尔市近53年极端最高气温是42.5℃,出现在2004年7月21日的新巴尔虎右旗。  相似文献   

15.
襄阳地区降水多年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襄阳地区7个观测站1960—2012年共53年的降水资料分析降水多年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1襄阳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881.6 mm,最大值为1 247.5 mm,最小值为553.9 mm。降水随时间具有阶段性的增加、减少变化,但持续变化不超过4年。总体呈下降趋势。2各月平均降水量图呈两边少中间多分布,最大降水出现在7月,最小降水出现在12月;夏季降水最多,冬季最少。春、秋2季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冬、夏2季降水总体呈增多趋势。3汛期降水波动较大,出现3个较明显峰值、2个较明显谷值。年际间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4年平均暴雨日数2 d左右,每年的暴雨日数较少,最大每年8场暴雨,80%以上的年份都有暴雨天气出现。年平均大暴雨日数不足1d,最大的大暴雨日数每年只有3场,且大暴雨出现的年份大部分都在20%以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统计册亨国家一般气象站1970~2015年的暴雨日数观测资料,对册亨县暴雨日数的日、月、季、年代际、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6年册亨县暴雨日数绝大多数出现在夜间;以6月份出现次数最多,7月份次之,6~7月暴雨次数约占年总暴雨次数的53%;四季中,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春季(3~5月)次之;册亨县暴雨年代际变化明显,总体呈高、低波动循环状态,以20世纪90年代为最多,最少是20世纪80年代;年暴雨总日数出现最多的是1997年,为11 d。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玉环市国家基本气象站1958—2015年梅雨资料及台州市其它6个县(市、区)国家基本气象站梅雨量数据,分析梅雨特征量的基本统计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玉环市梅雨时空分布不均,梅雨特征量存在一定的年际、年代际周期性变化特;梅雨特征量年代际变化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或正相关关系。梅雨量在台州地区呈现北多南少的分布,玉环在台州最南端,梅雨量最少,梅汛期暴雨次数和暴雨量亦偏少,但强度较强。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左权县降水变化规律,笔者利用左权县1961—2015年逐月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5年滑动平均、M-K检验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左权县年及季节降水量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左权县年降水量总体以-12.6 mm/10 a速率下降,20世纪60—90年代呈减少趋势,21世纪以来呈增加趋势,且在1968年发生了减少突变;季节降水量变化,春、夏、秋季呈减少趋势,冬季则呈微弱增加趋势,夏、秋季降水年代际变化与年降水变化趋势一致,冬、春季降水年代际变化起伏较大,秋季在1970年发生了减少突变,春季在2005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跃变,冬季在1976年和2003年分别发生了由多到少和由少到多的转变;干旱和暴雨是影响当地农业生产主要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19.
郝玲  赵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662-8664,8713
通过对淮河流域18个站点近50年的历史降水资料分析,阐述其暴雨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58~2007年淮河流域暴雨日数和暴雨量的年际变化幅度均较剧烈,尤其20世纪90年代末,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均明显增加;且淮河流域暴雨呈准2年周期振荡。从空间角度分析,暴雨中心主要集中在淮河流域西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0.
选取周口市10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和霜观测资料,应用气候线性倾向率法、相关分析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周口市冬小麦生育期内主要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近54年冬小麦生育期内≥0℃积温显著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加趋势更加显著,1993年为突变年;生育期内降水量年际和年代际波动明显,空间上从南至北递减;参考作物蒸散量有明显减少趋势,年际和年代际波动比较剧烈,空间上呈东西递减趋势;生育期内日照时数有明显减少趋势,21世纪初以来减少趋势更为显著,突变年为2005年,空间上东多西少;初霜冻日期呈推迟趋势,终霜冻日期呈提前趋势,导致霜期缩短,且三者的年际波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