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鄂伦春旗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空环流形势、地面气旋演变和物理量配置等方面,分析内蒙古鄂伦春旗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形成原因,此次强降雪出现在500 h Pa西南气流中,850 h Pa低涡中心附近、低层切变线附近靠近暖区一侧以及两支低空急流的左侧交互区,降雪最强时处在地面气旋顶后部。降雪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整层为正涡度区,高低层一致的上升气流有利于强降雪的产生和维持。下暖上冷的温度平流差异,使中低层对流不稳定,在动力抬升的触发下,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是此次强降雪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农技服务》2017,(14):60-61
本文利用遵义市区域自动站资料、高空实况资料及物理量场资料分析了2012年7月11日到12日遵义市区域性大暴雨天气。结果表明:500h Pa高空槽东移带动低层700h Pa低涡和850h Pa切变线东移为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过程期间地面辐合线在南部至东北一带维持;中低层及以下为高温高湿区,为过程提供充足的潜在不稳定能量。对所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此次暴雨产生和维持的重要因素是全市受低压控制,无冷空气影响,副高稳定维持,致使低层低涡在川东与重庆西部交界区域稳定维持,造成区域性强降水。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NCAR 1°×1°的6 h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1月20-21日山东潍坊局地暴雪过程进行动力学、热力学诊断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院此次潍坊暴雪是由西风槽、低涡切变线及地面倒槽等共同影响产生的;低空西南和东南两支急流为暴雨区提供了充足水汽;强上升运动区与强降水落区非常吻合。强降雪正位于高能舌后部的兹se密集带上,兹se的大值区与暴雪落区比较一致。强降雪发生在700 h Pa急流轴前方,850 h Pa暖切变北侧、经向切变东侧的东南风气流及地面的东北风一侧的叠置区域。地面辐合线对应着强降雪中心,强降水发生在地面东北风一侧,西北风区域降水弱。因此分析地面自动站风场,对于暴雪预报中确定降水落区、起止时间等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空实况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及物理量场资料分析2017年6月4日夜间到5日白天遵义市中东部的暴雨天气。结果表明:副高基本维持,500h Pa高空槽发展东移带动低层700、850hpa的低涡、切变线东移,同时低层南风急流建立,是这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对2017年2月21日~2月22日沈阳地区出现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受高空槽和蒙古气旋共同影响,850 h Pa南北两支切变线同位相叠加,切变线南侧西南风急流为暴雪过程提供水汽条件。降雪前,以3500 m为冷暖平流边界,冷平流叠加在暖平流之上。高空大风速带和垂直风切变提前降雪10 h出现,并在降雪开始前2 h出现高空动量下传现象。降雪主要时段内,大气整层风向为西南风,大风速带扩展至近地面,中低空垂直风切变、垂直速度和大气折射率常数出现大值区。整层大气的垂直速度都为正时对应的降雪强度最大。降雪结束后,整层风向转为西北风。  相似文献   

6.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风云卫星资料以及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5年8月16~18日发生在南充的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进行分析,探讨强降水发生发展的机制。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主要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低空切变线及前期不稳定能量释放引发强对流天气;第2阶段为西南低涡影响,影响时间较长。此次西南低涡生成属于高原切变类,低涡首先出现在500 h Pa切变线南侧下层的850 h Pa,后垂直发展到700 h Pa,深厚阶段正涡度柱伸展至400 h Pa,呈自下而上的近垂直结构。在西南低涡维持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云团是这次暴雨产生的重要系统。南充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加之低层辐合中心与西南低涡伴随的低空急流耦合发展,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和维持,为暴雨提供了有利的动力作用。南充受西太平洋副高西侧持续的西南低空急流带来孟加拉湾的充沛水汽,且中低层南充一直处在水汽辐合上升区域,有利于水汽的垂直输送。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FY-2E卫星云图及欧洲中心(ECMWF)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对2015年8月2—4日抚顺地区一次东北冷涡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东北冷涡降水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大尺度环流形势演变,也要考虑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中尺度系统的触发条件。8月2日抚顺降水预报偏大原因主要是EC形势场对850 h Pa切变线的位置和500 h Pa等高线的位置预报存在误差,而3日抚顺西北部的预报误差是因为忽视了低层切变线的触发作用。4日抚顺大雨到暴雨降水过程是在东北低涡冷空气南下,与加强的850 h Pa切变线、地面气旋合并等有利的高低空配置下产生。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加密自动站观测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11月23—24日菏泽地区一次冬季回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中低层的暖湿气流在东北平原回流下来的冷空气上爬升造成的,是菏泽地区出现暴雪的主要原因。本文所述的天气形势为典型的回流暴雪,500 h Pa上河套地区有低槽东移,低层有切变线影响,地面蒙古冷高压东移到东北地区南下。回流暴雪过程中高低空急流的影响较大,冷空气自850 h Pa以下回流到菏泽地区,暖湿气流在700 h Pa输送到菏泽地区叠加在冷垫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使上升运动加强,也是造成这次回流暴雪的垂直环流机制(与夏季暴雨的垂直环流机制基本相同,但范围较大)。700 h Pa强劲的西南气流为此次天气过程输送了充足的水汽,为回流暴雪提供了重要条件。降雪时间与上升速度区维持时间以及降雪强度与上升速度大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菏泽地区在降雪之前,850 h Pa以下到地面明显存在逆温,逆温强度可以指示冷暖交汇程度,从而与降雪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卫星云图及物理量场资料,对于孟加拉湾风暴影响形成的2008年10月26—28日玉树地区的大范围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高空图上中高纬地区呈两槽一脊型,低纬地区孟加拉湾风暴发展旺盛并不断北上高原,玉树地区受巴尔喀什湖槽底西北气流与南支槽前西南气流形成的高原切变线影响;高低空散度、涡度场配置为低空辐合、高空辐散,有利于降水天气过程的出现;造成此次强降雪天气的水汽来源于孟加拉湾地区;假相当位温的大值区对应暴雪区,对于暴雪天气的预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2016年5月19—20日北流市大暴雨天气成因以及天气预报中心对相关物理场的模拟与实况的误差。结果表明,影响2016年5月19—20日北流市暴雨过程的系统有200 h Pa高空辐散、高空槽东移、低层切变辐合以及地面倒槽发展;在北流市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前,暖平流抬升,凝结的高度不高,低层表现为偏东风,热力明显的不稳定。850 h Pa水汽量比较大,湿度高,水汽条件良好。850 h Pa的垂直速度大,北流市处于正涡度区内,动力抬升充足;天气预报中心模拟出的风场和高度场与实况基本一致,对暴雨预报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高空探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资料,分析了2017年2月21日多伦县的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及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雪发生时500 hPa中纬度主要表现为两槽一脊型,且处于稳定少动态势,贝加尔湖主要处于高压脊区;伴随着高空槽不断东移,多伦县主要受西南气流控制,大气层结特别不稳定,为暴雪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可靠条件。多伦县位于槽前脊上,主要受高压脊的作用;700 hPa和850 hPa多伦县主要处于槽前脊上,受低涡与上方切变线的共同作用,进而产生强降雪天气。在降雪天气发生时,多伦县的各个高度层的相对湿度场后方都分布着高湿度值中心,相对湿度均>80%,比湿值处于2.0~2.5 g/kg之间。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场存在着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这些为此次强降雪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850 hPa形势场分布着1个负涡度中心,这种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对于垂直运动的发展十分有利,进而促进了强降雪天气的产生。此次多伦县强降雪天气的发生对农业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MICAPS资料、EC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银川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17年6月4—5日发生在吴忠地区的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水汽条件、动力条件、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200 h Pa急流,500 h Pa西风槽、冷涡,700 h Pa切变线、低涡,850 h Pa偏东风以及地面鞍型场是此次降水的有利背景;此次降水以大尺度降水为主,并伴有对流性降水,无雷暴发生。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诊断、模式预报产品检验等方面,对2015年4月11—12日朝阳地区小到中雨转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和预报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是在东北冷涡和华北气旋共同影响下,2系统前部偏南气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850h Pa的切变过境、地面气旋辐合线作为低层触发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抽吸作用,低涡位置相对稳定,冷锋云系旋转少动,利于降水的维持。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表明了其稳定性降水的性质,也为由前期以降雨为主转为降雪提供了条件。此外,本次过程850h Pa温度和2m气温预报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降水相态转变时间及预报量级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18年2月28日辽宁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急流对辽宁地区的降雪有很重要的作用,为其提供动力以及冷暖气团,是南方的暖湿气流进一步进入辽宁省的关键,而此次过程还出现了南、北2支高空槽以及2个地面低值中心,与强的高空急流有密切关系;此次降雪的中心位于辽宁省中东部,这与850 h Pa与700 h Pa之间垂直上升运动中心由下到上的投影落区基本吻合。分析结果可以为预报员在今后的暴雪预报工作中提供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15.
酒泉市强降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6年3月8—9日,位于河西走廊西部的酒泉市出现较强的降雪天气,其中玉门和肃州区达到大雪标准,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欧洲数值预报中心分析场等资料,对此次强降雪天气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此次酒泉市强降雪的环流形势为横槽南压型,在500 h Pa高空,中亚存在发展的高压脊,脊前冷槽位于贝加尔湖附近;700 h Pa高湿区位于北疆沿天山一带,地面系统冷高中心均位于萨彦岭地区,高空地面系统配合较好。涡度场和垂直速度场的演变表明,强降雪天气出现时段区域内有较强的上升运动,大气层结处在不稳定状态下,为产生降水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水汽通量散度的演变可以看出,在酒泉上空水汽聚积,为强降雪天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micaps 3.2数值模式产品剖面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2年4月24—25日发生在德州市的一次春季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是在西风槽和低涡切变线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低涡切变线是强降水产生的直接影响系统,700 hPa和850 hPa的低空急流为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地面倒槽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探空图、水汽通量、垂直速度和假相当位温等物理量对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micaps 3.2数值模式产品剖面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2年4月24—25日发生在德州市的一次春季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是在西风槽和低涡切变线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低涡切变线是强降水产生的直接影响系统,700 hPa和850 hPa的低空急流为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地面倒槽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探空图、水汽通量、垂直速度和假相当位温等物理量对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天气图资料、自动站气象观测资料、Micaps资料,对2011年11月18—19日莆田市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欧洲中心850 h Pa流场进行天气形势分析,从涡度、垂直速度和比湿3个方面对这次过程进行物理量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是冷空气的不断汇入为强降水的持续产生提供了条件,低空切变线上的气旋式环流的形成使得切变线附近的辐合上升运动加强,从而加强了降水的强度。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一次暴雪天气过程检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267-26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2月4—7日河南省一次大范围暴雪过程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大尺度环流形势有利于冷暖气团交锋,从而产生次级环流和锋生强迫,由于锋后的冷空气垫阻挡,导致来自低纬的暖湿气流北上爬升,在锋区上界形成很强的辐合上升运动,促进暖湿空气的抬升和凝结,是河南省大范围暴雪天气持续的主要原因;豫北地区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产生的"抽吸"机制,有利于次级环流的形成,加强了强降雪产生的动力作用。冷锋在河南的合并、锢囚,黄河以北700 h Pa切变线的存在,为豫北暴雪天气提供了良好的辐合抬升动力条件。前期边界层925 h Pa的水汽辐合是豫北超历史极值的降雪的一个有利条件;大气中的可降水量与降雪的量级有很好的对应关系。850 h Pa温度的-4℃线对预报降水相态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17年2月20—21日宁夏大到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雷达资料和ECMWF_THIN、T639及宁夏WRF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对2017年2月20—21日宁夏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空短波槽、低空低涡切变线、地面回流及河套锢囚锋等的共同存在为暴雪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流型配置;200 hPa西风急流、500 hPa西南急流、700 hPa偏南急流和850 hPa偏东气流为此次暴雪天气提供了较强的水汽输送和补充;雷达回波呈现层状云结构,径向速度图上较好地反应出降雪区流场的辐合、冷暖平流分布,VWP清楚地展示了强降雪风场的垂直结构及高低空急流的演变过程;对各家数值预报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在对中低层影响系统、水汽条件及降水量预报能力方面,欧洲细网格预报与此次实况最为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