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合成广谱抗菌药,尤其是近年来合成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因其使用剂量低、抗菌谱广、疗效好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随着临床用量的增加和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细菌耐药性问题也随之出现,并且发展迅速。国际社会也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本文介绍了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发展现状及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对其耐药性产生的机制,即基因突变、细菌的主动排药系统及细菌的获得耐药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喹诺酮类药物(quinolones,QLs)是一类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曾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临床细菌病的治疗。其作用靶点为细菌DNA螺旋酶和拓扑异构酶,形成药-酶-DNA三元复合体,阻止蛋白质合成,从而达到抑菌效果。目前,通过对许多三元复合体的晶体结构解析,以及非催化镁离子模型的建立,进一步合理地解释了喹诺酮类药物活性受到影响的现象。临床常见致病菌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现象的机理研究较多,主要是基因突变、膜对药物的通透性改变及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性(PMQR)3个方面。文章主要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细菌耐药机理进行综述,以期为后期喹诺酮类药物结构优化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3.
从 2 0世纪 70年代起 ,空肠弯曲杆菌 (Campy-lobacter jejuni)在全世界就被普遍认为是肠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造成人类的感染。大部分空肠弯曲杆菌肠炎的病例并不需要抗生素治疗 ,因为大多数空肠弯曲杆菌肠炎是自限性感染 ,临床症状较轻。但是严重的感染和被拖延了的肠炎病例、败血症都需要抗生素治疗。喹诺酮类药物是治疗空肠弯曲杆菌肠炎中使用最普遍的药。随着喹诺酮类抗性菌种造成感染数量的增多 ,人类感染空肠弯曲杆菌病例也越来越多。人们在肉用动物生产中使用了大量的喹诺酮类药物 ,使喹诺酮类药物在食物链中出… 相似文献
4.
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FQs)在兽医和人医临床上的广泛使用,细菌对该类药物的耐药性日趋严重,这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本文就FQs耐药性的研究进展,包括耐药性的发展,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即靶酶的改变,药物在菌体内蓄积浓度下降,以及由质粒介导的耐药等机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氟喹诺酮类药物(FQs)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对该类药物产生耐药性日趋严重,这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本文就FQs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即药靶的改变,药物在菌体内蓄积浓度下降及由质粒介导的耐药等机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7.
8.
9.
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喹诺酮类药物为一类化学合成的广谱、高效、低毒的抗微生物药。自 1 962年萘啶酸问世以来 ,经过 3 0余年的发展 ,已有数以千计的喹诺酮类化合物得以合成 ,特别是氟喹诺酮类的兴起 ,使喹诺酮类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巨大发展。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已成为很多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物。在医院治疗中 ,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频率仅次于青霉素类。2 0世纪 90年代共有 1 1个喹诺酮类原料药上市 ,第 4代喹诺酮类药物已经进入临床应用 ,目前尚有 50余个产品在临床研究阶段。近年来 ,日本、美国、瑞士等国家对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0.
鸡源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多重耐药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药敏试验监测系统分析了71株鸡源大肠杆菌临床分离菌株对9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结果表明临床分离菌株对沙拉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二氯沙星、单诺沙星、奥比沙星和萘定酸呈现很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69%、69%、55%、76%、69%、76%和99%;对盖特沙星和左氟沙星有轻度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11%和13%。在71株分离菌株中,只有1株没有耐药性,对3种以上药物有耐药性的菌株占74%(52/70),对6种以上药物有耐药性的菌株占70%(49/70),呈现出多重耐药性。对耐药菌株GyrA基因QRDR氨基酸变异分析表明70株耐药菌株的第83位氨基酸均发生了变异,由丝氨酸(Serine)变为亮氨酸(Leucine)。对6种以上氟喹诺酮类药物有耐药性的49株分离株除了83位氨基酸发生变异外,其87位氨基酸也发生了变异,41株87位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D)变为天冬酰胺(N),6株87位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D)变为酪氨酸(Y),由天冬氨酸(D)变为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各1株;对3种以下氟喹诺酮类药物有耐药性的21株87位的氨基酸没有发生变异。由此表明鸡源大肠杆菌GyrA基因QRDR区的变异与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程度密切相关,83位的氨基酸变异是大肠杆菌呈现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关键氨基酸。 相似文献
11.
细菌多重耐药泵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细菌主要通过药物代谢酶将药物失活、靶向改造药物作用部位、降低细胞膜通透性和通过耐药泵主动将胞内药物泵出胞外4种方式抵抗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的毒性作用,其中细菌通过耐药泵将药物排出胞外是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之一,尤其是多重耐药泵,可以外排结构迥异的多种药物或对细菌有毒的代谢产物。由于细胞膜结构的不同,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所具有的耐药泵种类和结构也有所不同。革兰氏阴性菌中,目前发现的细菌耐药泵种类主要包括ATP结合盒超家族(ATP-binding cassette family,ABC)、耐药节结化细胞分化(resistancenodulation division,RND)家族、主要易化子超家族(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MFS)、小多重耐药(small multi-drug resistance,SMR)家族和多药及毒性化合物外排家族(multidrug and toxic-compound extrusion family,MA-TE)。革兰氏阳性菌中,目前发现的细菌耐药泵种类主要包括ABC、MFS、SMR和MATE家族。近年来,诸多学者开展了细菌耐药泵的结构及其耐药机制的... 相似文献
12.
细菌耐药拮抗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介绍了具有拮抗细菌耐药性作用的物质的研究进展情况,包括灭活酶抑制剂、药物渗透促进剂、外输泵抑制剂、细菌生物被膜抑制剂、抗菌药物增强剂、耐药质粒消除剂等。 相似文献
13.
为调查四川省某规模化豪猪养殖场中豪猪大面积腹泻死亡的原因,本研究采集病死豪猪的肠道内容物和肺脏等病料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通过培养特性观察、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的克隆测序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耐药性分析,对其喹诺酮类耐药基因进行PCR检测并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得到1株革兰阴性菌,该分离株符合福氏志贺菌的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并且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福氏志贺菌该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对小鼠具有较强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具有多重耐药性,仅对丁胺卡那敏感,对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和氯霉素类药物均表现为耐药;分离株的DNA促旋酶Ⅱ和拓扑异构酶Ⅳ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均有突变,且携带有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qnr A和qnr S。本研究是国内首次关于豪猪源福氏志贺菌病的报道,为豪猪养殖中该细菌性疾病的诊断防治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高渗对多重耐药菌外排泵和外膜孔道蛋白基因表达及其生长的影响,试验应用生长曲线和相对适应性测定,对比考察不同盐胁迫条件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QL15和敏感大肠杆菌ATCC 25922的生长差异,采用RT-PCR方法考察2种盐胁迫条件下外排泵与外膜孔道蛋白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大肠杆菌QL15为高水平多重耐药菌,其中对大观霉素和恩诺沙星耐药最为严重,可达耐药标准MIC的32倍;独立培养时大肠杆菌QL15对NaCl胁迫的敏感性大于大肠杆菌ATCC 25922,并且在6.0% NaCl胁迫下,大肠杆菌QL15在10 h内生长缓慢,但是在24 h细菌峰值浓度更高;混合培养时大肠杆菌QL15在6.0% NaCl胁迫时具有更高的适应性,在体外培养中更具竞争优势。大肠杆菌QL15共携带5大类、15种耐药相关基因,其中含8种外排泵基因和3种外膜孔道蛋白基因;大肠杆菌ATCC 25922在6.0% NaCl浓度下的5种基因表达量较3.5% NaCl均出现约50%的显著下调(P<0.05),大肠杆菌QL15在6.0% NaCl浓度下除acrB、ompF基因下调外,其余3种外排泵与外膜孔道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则显著上调(P<0.05)。推测大肠杆菌QL15对盐胁迫具有更高的适应性的原因可能与细胞膜相关蛋白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5.
Aspects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to antimicrobials used in veterinary dermatological practi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spects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to the major classes of antimicrobials used in veterinary dermatology are presented in this review. Resistance of gram-positive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to tetracyclines, macrolide-lincosamide-streptogramin antibiotics, chloramphenicol, mupirocin, sulphonamides, trimethoprim, aminoglycosides, fluoroquinolones and β-lactam antibiotics are depicted with respect to the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acquired and intrinsic resistance. Examples are given for the three major resistance mechanisms, enzymatic inactivation, decreased intracellular drug accumulation and target modification. In addition,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mobile genetic elements which carry resistance genes, such as plasmids, transposons and gene cassettes, and their modes of spreading via transduction, conjugation, mobil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s provided. 相似文献
16.
用EDTA—溶菌酶系统处理无荚膜的5:A型禽多杀性巴氏菌,得到无粘肽层的细胞膜.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将细胞膜分成3部分.琥珀酸脱氢酶、还原型辅酶I-2,6 二氯酚靛酚(NADH-DICP)氧化还原酶和NADH氧化酶的活性以及脂多糖含量测定表明,这3部分分别是细胞内膜、细胞外膜和混合膜.用高压液相色谱法从分离的外膜中提纯外膜蛋白,获得2个主要成分P_1和P_2.将P_1和P_2分别免疫小鼠,其保护率分别为20%和90%.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P_2是一种主要的外膜蛋白,分子量为52000.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解猪肠道正常菌群的耐药性及其临床意义,从健康猪新鲜粪便中,分别采用麦康凯琼脂、MRS增菌液与HYA琼脂、MRS增菌液与TYP琼脂分离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并挑取单个菌落进行形态染色观察、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发现,大肠杆菌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有较强耐药性,乳酸杆菌对诺氟沙星有较强耐药性,而双歧杆菌对诺氟沙星、氯霉素有较强耐药性,提示正常菌群的耐药性可能是影响肠道病原菌感染及其治疗效果的不可忽视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国家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的探讨和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国外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的情况及目标,对我国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需考虑的许多因素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包括动物品种、食品、采样方法、样本的收集、细菌品种、抗菌药物、标准药敏试验法、质控、结果记录和数据库设计、报告和结果分析等,并对今后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