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广东紫珠繁殖及栽培技术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东紫珠(Cauicarpea Kwangtungensis Chum)又称紫珠草、紫珠柴,属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有分布。海拔100—850m之间,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炎生肌、抗癌等作用。 我们自1985—1989年对广东紫珠生态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栽培技术及栽培效益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为开发利用东平县青石山区梯田地堰土地资源,研究探讨了各项丰产栽培技术措施对在该地栽植的香椿造林成活率,产菜数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 a 生香椿百米地堰可增产35-5 kg,增加收入177-5 元。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永定红柿丰产栽培试验,为永这红柿的丰产栽培提供了配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丰产栽培配套技术,能提高红柿产量14.25%;柿果质量好,平均单价提高14.29%;经济效益提高20.37%。 相似文献
10.
11.
广东紫珠药材的总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不同栽培和采收方式、不同栽培环境条件的广东紫珠药材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了解广东紫珠黄酮类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广东紫珠药材总黄酮含量随着生长期增长,采收期宜在即将落叶时;植株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高低为:叶〉小茎枝〉果〉根〉主干茎,而又主要分布在叶片中,茎干的总黄酮含量非常低,因此可采取留干采收方式以利于来年枝叶萌发;野生广东紫珠药材的总黄酮含量略高于栽培,但差异不大;施肥是药材增产的重要措施,试验中施用沼气肥与不施肥的广东紫珠药材总黄酮含量差异不明显,因此选择沼气肥等肥料类型较好。 相似文献
12.
13.
以广东紫珠药材粉末为原料,探讨其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作用,并筛选其有效部位。对广东紫珠药材用不同极性大小溶剂(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醇、70%乙醇、水)回流提取,获得广东紫珠粗提物,用滤纸片法测定其抑菌圈大小(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对抑菌活性明显的提取部位进行梯度萃取,并分别测定其抑菌圈大小,得到广东紫珠抑菌有效部位,并测定其有抑菌作用的有效部位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显示广东紫珠70%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均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初步判定为广东紫珠的抑菌活性部位,70%广东紫珠提取物经过萃取后,石油醚萃取物及二氯甲烷萃取物没有抑菌作用,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及剩余的水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70%乙醇广东紫珠提取物通过二氯甲烷萃取除去部分脂溶性杂质,即得到广东紫珠抑菌部位,可以此为基础寻找广东紫珠抑菌活性成分,为后期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珍贵树种人工林下不同套种密度对广东紫珠 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 生长的影响,
于 7 a 生降香黄檀 Dalbergia odorifera- 檀香 Santalum album 混交林下设置 3 个密度处理种植广东紫珠,即
在行间套种 1 行、2 行、3 行,株距为 0.8 m,分别于定植后 6、12 和 18 个月调查其地径、树高和生物
量。结果表明:3 个套种密度处理间广东紫珠地径差异不显著 (P ≥ 0.05),而高生长在各时间段均差异显
著 (P < 0.05),单株生物量差异极显著 (P < 0.01),表现出随密度增加而升高的趋势。本研究筛选出降香
黄檀 - 檀香混交林下套种广东紫珠的适宜密度为行间栽种 3 行 (12 500 株 · hm-2),6 个月收获 1 次,每年
可采收广东紫珠 1 479.08 kg · hm-2( 鲜重 ),收入可达 5 916.33 元 · hm-2,可显著增加林农短期收益,为珍
贵树种规模发展提供了一种实用可行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