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不同抗性辣椒品种根系分泌物对疫霉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辣椒根系分泌物与抗疫病的相关性,测定了4 个不同抗性辣椒品种的根系分泌物对辣椒疫霉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辣椒疫病表现抗病的PRMND 和DNP56 的根系分泌物对疫霉菌的菌丝生长、游动孢子囊形成、游动孢子释放和休止孢子萌发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辣椒疫病表现高度感病的科星6 号和新机遇的根系分泌物对疫霉菌的菌丝生长没有明显影响,科星6 号根系分泌物对游动孢子囊的形成没有明显的影响,而新机遇根系分泌物对游动孢子囊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科星6 号和新机遇的根系分泌物对游动孢子释放和处理8 h 后对休止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其抑制效果显著低于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2.
以来自青海省7个主要辣椒种植区域的43株辣椒病样为试材,采用离体叶片法及形态学观察,对辣椒疫霉菌的生理小种进行划分,并研究了生理小种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青海省辣椒疫霉菌生理小种划分为2号和3号,没有发现1号生理小种,发生频率分别为32.6%和67.4%;初步确定3号生理小种为青海省辣椒疫霉菌的优势小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安徽省各地辣椒疫霉菌对甲霜灵抗性进行监测和室内抗性诱导, 结果发现: 野生辣椒疫霉菌株中敏感、中抗和抗性菌株分别占 63.2%、30.4% 和 6.4%, 说明敏感菌株是安徽省辣椒疫霉菌的优势种群, 但 EC50 测定结果表明安徽的辣椒疫霉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群体水平上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 室内药剂直接诱变容易获得抗性突变株, 且抗性水平可较其敏感亲本高近 1 000 倍, 说明辣椒疫霉菌对甲霜灵存在较大的抗药性风险, 据此, 讨论了相应的抗药性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6个不同种(Trichoderma hamatum、T.virens、T.citrinoviride、T.longibrachiatum、T.afroharzianum和T.asperelloides)的30株木霉菌株为试材,采用室内平板拮抗、温室盆栽和田间接种生防木霉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木霉菌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木霉菌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不同木霉菌株间抑制率差异显著(P0.05),平板拮抗抑制率在60.00%以上的菌株占总数的70%;木霉菌株T10(T.hamatum)的防控效果显著高于其它木霉菌株,在温室接种辣椒疫霉菌30d后防控效果达到71.60%;在田间,木霉菌株T10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8.02%,与对照药剂烯酰吗啉的防治效果相当,且能够显著增加辣椒果实的产量,单株增产率达到14.30%,高于烯酰吗啉。  相似文献   

5.
用辣椒疫病菌生理小种ph3人工接种抗疫病的辣椒品系A5、A3和感病品系EC,并用生理小种ph1接种抗病品系A3,接种后分别测定和分析植株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和几丁质酶(Chitinas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疫霉菌后,抗病品系与感病品系体内4种酶的活性有明显差异,并显示出辣椒品系的抗病性与植株体内的多酚氧化酶活性、苯丙氨酸裂解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土壤稀释液培养法、埋茎法和叶饵诱集法检测土壤中辣椒疫霉菌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用植物叶片诱集土壤中的疫霉菌,诱集速度快,可直接判断土壤内的存活菌量,并可根据诱集的土壤菌量判断当年辣椒幼苗疫病的病情。从11种植物叶片对辣椒疫霉菌的诱集能力和检测的准确性中选出以灰绿藜叶饵的诱集效果最好,叶饵着生孢子囊量多。  相似文献   

7.
三种杀菌剂防治辣椒疫霉菌毒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培养皿滤纸抑菌圈法测定三种杀菌剂对辣椒疫霉菌抑菌能力的大小。试验选用了72%克露WP,50%速克灵WP和50%利得WP,它们的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克=-3.6459+2.744x(r=0.9144);y速=-3.4225+2.6722(r=0.8886);y利=-3.1838+2.5099x(r=0.8832)y与x呈正相关,其ED50分别为1415.25(10^-6)、1418.90(10  相似文献   

8.
辣椒疫霉菌的分离纯化及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张家口市辣椒疫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和形态观察,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该菌的毒力.结果表明:经鉴定该菌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抑菌效果最好的是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抑制率为71.38%;其次是嘧菌·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和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抑制率分别为66.89%和62.35%;抑制效果最差的是66.6%霜霉威盐酸盐水剂500倍液,抑制率为22.67%.  相似文献   

9.
19种药剂对辣椒疫霉菌防效的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培养基加药测定法,测定19种药剂对辣椒疫霉菌的防效。结果表明:19种药剂中有12种药剂对疫霉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经过反接对其生活力测定,甲霜灵、硫酸铜等8种药剂可直接杀死病原,为高效类型杀菌剂。  相似文献   

10.
以10种瓜类蔬菜幼苗为材料,在其2片真叶展平时,分别以孢子浓度为2×103、2×104、2×105个.mL-1的辣椒疫霉菌游动孢子悬浮液进行了人工灌根接种和苗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瓜类蔬菜品种幼苗对辣椒疫霉菌的抗病性表现完全不同,其中早熟1号肉丝瓜和新秀丝瓜幼苗未感染辣椒疫霉菌;其余9种瓜类蔬菜幼苗随着接种辣椒疫霉菌游动孢子浓度的提高而抗病性降低,在接种辣椒疫霉菌游动孢子浓度为2×104个.mL-1时,蜜本南瓜和新广优节瓜幼苗抗病性较强,早优苦瓜和碧峰黄瓜中度抗病,特大新红宝西瓜、秀美青筋白瓜、银辉薄皮甜瓜、台优蒲瓜和晶莹1号西葫芦高度感病。  相似文献   

11.
 根据已克隆抗病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 对9 个不同抗、感疫病的辣椒种质材料基因组DNA 进行抗病基因同源性序列的特异PCR 扩增, 经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发现14 个抗病基因同源性序列(RGAs) 与辣椒抗疫病作用相关, 其中B 引物扩增的8 个RGAs 与烟草抗花叶病基因N 、拟南芥抗丁香假单菌基因RPS2 和亚麻抗锈病基因L6 的同源性较高, 属于广谱(细菌、病毒、真菌)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C 引物扩增的6 个RGAs 与番茄抗叶霉病基因Cf2 和Cf9 有较高的同源性, 与抗疫病作用密切相关。研究还发现, 高感疫病的辣椒基因组中也存在抗疫病相关RGAs , 这与已报道的辣椒抗疫病微效QTLs 位点则来于感病亲本基因组的研究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低温胁迫对辣椒植株体内与抗寒性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提高辣椒 抗寒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对辣椒的抗寒性机理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以蜜枚西瓜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不同倍性的西瓜幼苗叶片超微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与二倍体相比,三倍体和四倍体西瓜的叶片内,维管束组织较强,细胞较大,单个细胞内的叶绿体、线粒体、基粒以及基粒片层数增加,细胞活性增强,表现出基因的剂量效应和多倍体的抗性优势。  相似文献   

14.
68%金雷多米尔-锰锌WG是辣椒疫病较为理想的防治药剂。于辣椒疫病发病前或初期极少数病株出现开始施药,施药次数以施药三次为宜,每次施药间隔期为7~10d(视气候条件和发病情况而定),使用剂量为100g~120g/667m2(a.i.为1020g/hm2)。每667m2喷施药液60kg时,其对辣椒疫病的防效为80.38%~85.44%,辣椒增产率为17.76%~27.12%。施药方法采用常规喷雾法,将药液均匀喷施于辣椒植株靠近地面的茎基部。  相似文献   

15.
辣椒抗疫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近年辣椒疫病病原、辣椒对疫病的抗性变化、抗性遗传、抗病性鉴定和抗病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辣椒抗疫病育种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郑玉艳 《北方园艺》2011,(22):124-125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测试了不同浓度苦参提取物、黄酮类化合物及生物碱对辣椒枯萎病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苦参提取物对辣椒枯萎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供试质量浓度40 g/L时,对辣椒枯萎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达到94.48%、89.01%;并且黄酮类化合物抑菌活性显著高于生物碱.  相似文献   

17.
四川主要辣椒栽培品种对疫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准确地评价四川省主栽辣椒品种对疫病的抗性水平,采用室内苗期接种(6~8 片真叶期)、移栽大田后接种(分枝期)和病圃试验(结果期)3 种方法对四川省主栽的56 个辣椒品种进行疫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5 个辣椒品种采用3 种鉴定方法均对疫病具有抗性,18 个品种均表现为感病,其余品种由于接种时期和栽培环境不同抗性类型发生变化;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室内苗期人工接种能更准确地反映辣椒在田间的真实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8.
辣椒叶浸提液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长120d的辣椒植株上采集叶子,经风干后制成20g/L、40g/L和80g/L浓度的水浸提液,处理2叶1心的辣椒根系土壤,30d后测定辣椒根区土壤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群落数量以及土壤脲酶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辣椒叶浸提液处理后的辣椒根区土壤的脲酶活性与过氧化氢酶活性之间相关性不明显:土壤细菌与真菌数量呈正相关、与放线菌数量呈负相关,土壤真菌数量与放线菌数量呈负相关;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放线菌数量呈负相关。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呈负相关、与土壤放线菌数量呈正相关。在辣椒叶浸提液作用下,土壤中细菌、真菌有所增加,而放线菌有所减少,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9.
涮辣与辣椒属5 个栽培种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金贵  张卿哲  王硕  张应华 《园艺学报》2012,39(8):1589-1595
 利用筛选出的11 对ISSR 引物对涮辣(Capsicum frutescens L. var. shuanlaense)和辣椒属5个栽培种[一年生辣椒(Capsicum annuum)、灌木状辣椒(C. frutescens)、中国辣椒(C. chinense)、浆果状辣椒(C. baccatum)和绒毛辣椒(C. pubescens)]共计71 份种质的DNA 进行PCR 扩增,共扩增出 112 条谱带,多态性平均为90.17%,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049 ~ 0.875 之间。在相似系数为0.31 时,涮辣与C. frutescens 聚在一组,说明涮辣属于C. frutescens。Capsicum frutescens var. shuanlaense 与C.annuum 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C. chinense,与C. baccatum 亲缘关系较远,与C. pubescens 亲缘关系最远。相似系数为0.397 时,供试的66 份C. annuum 材料进一步分为7 个亚组,个旧皱壳辣、建水樱桃椒各自单独聚在一起,其它基本按长角椒(var. longum)、指形椒(var. dactylus)+ 短锥椒(var. breviconoideum)、灯笼椒(var. grossum)、樱桃椒(var. cerasiforme)和簇生椒(var. fascicutatum)聚类,与辣椒植物形态学分类结果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