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中国林业文摘”(1990~1999)有关杉木文献,选择有一定代表性、超前性的近350篇学术论文加以综述,包括杉木的生物学、生理、生态学、土壤、良种选育、造林、营林、经理计测、病虫害及材性加工利用等,指出90年代杉木研究文献量多、质量较高,研究深度、广度都有很大发展,特别是基础研究大大加强并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内容不断向纵深发展,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和计测手段,研究出多种生长模  相似文献   

2.
综述 90年代杉木研究在病虫害、材性及加工利用方面的进展情况 .并对今后杉木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进行了探讨 :包括杉木林的可持续经营、栽培制度、杉木人工林的生产潜力、多目标选育种、杉木木材的利用开发及基础研究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林业的逐渐发展,人们对林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也有了更多的关注,但是传统的杉木营林模式对自然和环境的破坏都比较严重,它对人工杉木营林的可持续性经营是十分不利的。而通化市作为杉木栽培的大市,更应该寻找新的营林技术以便更好的发展我市的人工杉木。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从少耕法栽培杉木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傻更发栽培杉木营林模式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会同杉木人工林成熟阶段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为了定量研究杉木人工林成熟阶段的生物量特征和生产力特性,以改进营林技术措施,提高杉木人工林的生产力,为合理经营成熟阶段的杉木人工林提供依据,根据湖南会同生态定位站31年生杉木林的定位实测数据,采用分级取样测定法,对杉木人工林成熟阶段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综述(2000-2005)杉木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经营、计测及木材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6.
中国杉木研究   总被引:38,自引:8,他引:38  
根据作者长期研究及大量的有关文献,综述了建国以来我国杉木研究的动态和进展。指出近期以来,杉木研究特点是基础学科的理论及其基础性研究均有所加强并取得一批成果,研究方法逐步从定性走向定量,造林、营林技术开始配套形成系列和标准化,今后研究宜着重于提高现有中、幼林的单产,选育适应于不同立地、不同培育目标的高产品系,抗性育种,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林地的持续利用及建立新的栽培体系等。同时建议加强研究协作,成立全国的杉木研究中心或研究协会。  相似文献   

7.
以湖南省国有林场杉木中龄林为研究对象,利用For Stat(统计之林)软件进行Weibull函数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湖南省国有林场杉木中龄林材积结构服从Weibull函数分布,并采用数量化方法 I建立了林分蓄积量预估模型,为科学营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经营模式下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种类和生物量.[方法]选择福建农林大学莘口教学林场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近自然经营模式Ⅰ、近自然经营模式Ⅱ、常规经营和封育对照4个不同经营模式处理,对不同经营模式杉木林林下植被种类和生物量进行了2年的定位观测.[结果]近自然经营方式相比常规经营方式在增加林地植被丰富度和生物量上有较大的优势.在近自然经营9个月后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均较之前有所增加,而常规经营9个月后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分别降低了0.06和0.02.[结论]在杉木人工林实施近自然经营是更贴近自然规律且优于常规经营的营林方式.  相似文献   

9.
综述 90年代杉木研究在造林和经营、经理方面的进展 ,包括种苗、造林地条件、整地、造林密度、混交、幼林抚育、栽培模式、密度管理、间伐、主伐年龄、生长模型、经营系统、施肥及农林复合经营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杉木90年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综述90年代杉木研究在造林和经营、经理方面的进展,包括种苗、造林地条件、整地、造林密度、混交、幼林抚育、栽培模式、密度管理、间伐、主伐年龄、生长模型、经营系统、施肥及农林复合经营等.  相似文献   

11.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基础数据,对维护全球森林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分析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测定方法,在论述不同立地类型、连载代数、林分密度和营林措施对杉木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影响的基础上,总结了杉木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生长方程及预测模型研究进展,提出了杉木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的燃烧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森林燃烧环为理论基础,采用常规方法,分别于1988年、1989年对福建省尤溪县林科所6年生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的燃烧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的林内日均湿度、地被物平均含水量,林分贮水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3%,7.66%,46.87%;易燃危险可燃物的数量和能量占林分生物量和总潜在能量的比率分别比杉木纯林小8.5%,3.96%。杉木火力楠混交林能够降低林分的燃烧性,为营林防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杉木不同造林密度生长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置5种不同的造林密度试验来研究密度对杉木生长的影响,并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来建立在不同造林密度条件下杉木生长模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的胸径生长模型,树高生长模型和材积生长模型的模拟精度都很高,分别达96.68%、97.92%和98.53%,因此,利用已建立的3个生长模型就可以对杉木的生长动态进行预测,这可为杉木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28个杉木采用不同营林措施径流小区的定位观测材料,利用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对影响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进行排序研究,建立了南方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的预测模型,首次利用定量数据确定了杉木不同营林措施对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程度,这对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治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解决杉木连栽地力衰退,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杉木不同地理种源种子几种同工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研究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变化,胚和胚乳物质与能量代谢是种子生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们对杉木地理种源及杉木种子作了许多研究,但有关杉木地理种源种子胚、胚乳在萌发过程中的同工酶研究尚未见报导。本文试图对杉木不同种源种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α—淀粉酶同工酶进行研究,为杉木种子及种源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杉木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也成为当前杉木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初步调查,杉木常见的病害有较多种,下文中会逐一介绍。笔者通过对杉木常见病虫害进行介绍分析,并提供有效防止杉木病虫害的一些措施,希望对杉木营林或造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背景下,林业经营中的营林生产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经验积累的方法分析了林业经营中营林生产技术存在的问题,包括育苗技术滞后、林木数量和质量不均衡、营林生产技术水平低等,提出了需强化幼林的抚育管理、强化混交林的营造、提升营林生产技术等应用手段,以期为营林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科学经营森林,合理规划利用森林,是实现森林永续利用,发展林业生产的重要条件。要做到这一点,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提高林业经营管理水平,实行定量管理。因此,就要有实现这一管理的林业经营数表。近年来,各省都先后编制了主要树种的地位指数表、密度管理图、经营密度表等林业经、营数表。为评定和预测林地生产力,实行定量管理、专业技术承包,检查、考核、评定经营效果提供了数量指标,为制订林业经营利用规划及科学营林提供了依据;促进了林业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杉木人工林自疏过程密度变化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建立了影响杉木自疏的海拔、坡位及林分平均胸径与杉木人工林自疏过程密度变化关系的数学模型 ,结果表明林分平均胸径对杉木人工林自然稀疏存在极显著影响 ,坡位与林分平均胸径的交互作用对自疏存在显著影响 .运用遗传算法优化了模型参数 ,在检验模型适应性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 ,分析了杉木人工林自疏过程密度变化随坡位及林分平均胸径变化的内在规律 ,为杉木人工林密度定量管理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实施背景下,林业经营中营林生产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因此文章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林业经营中营林生产技术面临问题及应用,通过文献研究、经验积累的方法得出林业经营中营林生产技术面临着育苗技术滞后、林木数量和质量不均衡、营林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得出需强化幼林的抚育管理、强化混交林的建造、提升营林生产技术等应用手段。因此对于林业经营中营林生产技术面临问题及应用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