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调节光周期促进虹鳟早产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17β-E_2(雌二醇)和睾酮两种激素含量的测定,研究在人工控制光周期的情况下,两种激素的动态变化,以及与正常鱼激素含量的比较.进一步研究光周期对虹鳟性腺成熟促进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光色对虹鳟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激素含量的影响,对体质量(42.0±1.5)g的虹鳟进行了 28h的持续光照及注射褪黑素处理.实验设置白、红、绿、蓝4种光色,注射和不注射褪黑素两种处理方法,共8个处理组,分别在实验开始后的4、8、12、16、20、24和28h取样,检测血清SOD和头肾CAT的活性以及血清皮质醇和褪黑...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了应用外源性类固醇激素:甲基睾酮和雌酮投喂虹鳟稚鱼对其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影响的光显观察结果。利用激素诱导性反转,培育全雌虹鳟种群的研究,对虹鳟鱼养殖生产有一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激素、人工雌核发育在虹鳟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叙述了从开始研究激素对虹鳟鱼性分化的影响到现在国内外学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手段,以及各国学运用激素和人工雌核发育技术在虹鳟养殖和育种中所取得的成果,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不同动植物蛋白比饲料对虹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是一种名贵的鲑科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小骨刺、无需刮鳞,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其他鱼类.虹鳟苗种的密养技术和商品鱼的高产养殖技术已在全国推广,目前已遍布全国20多个省.近几年来,虹鳟养殖在我省各县逐渐兴起,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虹鳟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对它的营养需要已做了较详细的研究,在国外虹鳟配合饲料的使用已较普及,配方技术也较成熟,但是我国目前虹鳟饲料的配制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6.
应用17α-甲基睾丸酮促进虹鳟稚鱼生长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5~10毫克17α—甲基睾丸酮投喂虹鳟稚鱼,能有效地促进其生长。该激素还对虹鳟稚鱼烂鳍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复方中草药对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感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后其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在虹鳟饲料中分别添加两种复方中草药(复方1组、复方2组),持续投喂28 d。在第28天感染鲁氏耶尔森菌,检测感染后72 h的血清生化指标,并统计各组存活率。结果显示:复方中草药组对虹鳟增重无抑制作用。添加复方中草药可提高虹鳟感染鲁氏耶尔森菌后的存活率,其中复方2组的保护效果最好。感染72 h后,复方2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复方2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低于对照组,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复方1组和复方2组尿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复方中草药组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和血糖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添加复方中草药能提高鲁氏耶尔森菌感染后虹鳟的存活率,其中复方2组的保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从开始研究激素对虹鳟鱼性分化的影响到现在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手段,以及各国学者运用激素和人工雌核发育技术在虹鳟养殖和育种中所取得的成果,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二、三倍体虹鳟肌肉组织结构及营养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相同养殖条件下3个不同体质量组的二倍体虹鳟和三倍体虹鳟,其中每组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各10尾,分析其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肌纤维密度及直径,以比较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的肌肉品质特性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体质量的增加,二倍体、三倍体虹鳟肌纤维密度均降低,而肌纤维直径增大;二倍体虹鳟肌纤维直径小于三倍体,密度大于三倍体(P0.05)。随着体质量的增加,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肌肉水分含量和粗灰分含量减少,而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三倍体虹鳟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同组二倍体(P0.05),水分和粗灰分含量略低于二倍体,均差异不显著(P0.05)。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肌肉中谷氨酸含量均最高,三倍体虹鳟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二倍体;根据营养价值评价结果,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均为蛋氨酸和胱氨酸总量最高,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苯丙氨酸。整体上来说,二倍体虹鳟和三倍体虹鳟均为优质蛋白源,二倍体虹鳟嫩度优于三倍体,但随着体质量的增加,三倍体虹鳟肌肉在营养成分上较均衡,且鲜美度要优于二倍体,有更好的食用价值及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雄性三倍体虹鳟(Oncorhyncus mykiss)可以发育至生理成熟并表现出较强的雄性副性征,性腺发育基本正常;雌性三倍体虹鳟性腺几乎不发育,并且存在着类雄性化的发育趋势.本研究拟通过对虹鳟杂交胚胎(2n♀×3n♂)发育状况及其DNA倍性的分析,进而确认三倍体虹鳟是否具有与二倍体虹鳟类似的生育能力并分析其原因.选取经两个世代家系选育的虹鳟优良品系二倍体雌性虹鳟作为母本,以热休克方法人工诱导的优质雄性三倍体虹鳟为父本,常规人工采集精卵授精,获得三倍体雄性与二倍体雌性杂交胚胎,观察杂交胚胎的发育进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杂交胚胎的DNA含量,进而与二倍体雌雄交配获得的胚胎对照确定杂交胚胎的倍性.结果表明,杂交胚胎的受精率、发眼率和孵化率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杂交胚胎多数在发眼期之前死亡,破膜的胚胎在仔鱼期上浮前全部死亡.杂交胚胎的DNA含量分布范围较大,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水平,接近84%的胚胎的DNA含量介于二倍体与三倍体之间,约为对照组DNA含量的2.5倍;约有16%的胚胎的DNA含量在三倍体和四倍体之间.本研究认为,染色体非整倍体化可能会引起杂交胚胎细胞核质不相容,进而导致基因表达调控紊乱,从而使杂交胚胎不能正常发育,无法完成由母体卵黄供给的内源营养向外源营养的转换,成为导致杂交胚胎发育过程中大量死亡,以及杂交仔鱼在破膜之后开始进食之前全部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饲料中蛋白质,必需脂肪酸和锌含量对虹鳟白细胞杀伤力的影响。共进行3个实验(Ⅰ、Ⅱ和Ⅲ),分别用蛋白质,必须脂肪酸和锌含量不同的饲料喂虹鳟。然后,以潜伏8h后的P815鼠肿瘤细胞作靶细胞,以从试验前肾分离的白细胞作效应细胞,来检验虹鳟白细胞的杀伤力。结果表明,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对白细胞的天然杀伤力无任何影响。当饲料中缺乏必需脂肪酸和锌时,白细胞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12.
对虹鳟、溪红点鲑及其杂交三倍体F1(虹鳟♀×溪红点鲑♂)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比较,旨在为虹鳟、溪红点鲑杂交育种时的性状选择提供参考。结果显示:F1的水分、粗脂肪含量与虹鳟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溪红点鲑(P0.05);F1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双亲(P0.05);灰分含量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F1的钾、铜离子含量与虹鳟差异不显著,钾离子含量显著高于溪红点鲑,铜离子含量显著低于溪红点鲑(P0.05);F1的铁、锌、磷离子含量与溪红点鲑差异不显著,二者的铁离子含量显著高于虹鳟,锌、磷离子含量显著低于虹鳟(P0.05);F1的钙离子含量与双亲差异显著,其中虹鳟含量最高,溪红点鲑含量最低(P0.05);三者的钠、镁、锰离子含量差异不显著。F1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及半必需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双亲(P0.05),亲本间差异不显著;F1多数氨基酸含量高于鸡蛋全卵蛋白标准,而两亲本只有赖氨酸含量高于该标准,其它氨基酸含量均低于该标准;F1所有的氨基酸含量高于WHO/FAO标准,两亲本仅部分指标高于该标准;F1的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ω-3和ω-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显著低于溪红点鲑(P0.05),而与虹鳟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F1与其双亲相比,氨基酸含量更丰富,脂肪含量较少,味觉更鲜美。  相似文献   

13.
虹鳟鱼的营养与饲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虹鳟是一种名贵的鲑科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小骨刺、无需刮鳞,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胆固醇含量几乎等于零,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其他鱼类数倍以上。虹鳟苗种的高密度养殖技术和商品鱼的高产养殖技术已在全国推广普及,目前已遍布全国20多个省。近几年来,虹鳟养殖在我省山区县逐渐兴起,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设计7个水温(12℃、14℃、16℃、18℃、20℃、22℃、24℃)组,根据虹鳟幼鱼初始体重细分3个体重组(0.6g、1g、2g),共计105尾鱼苗,研究水温对虹鳟幼苗血糖值与存活率。结果表明:虹鳟幼苗血清血糖含量随水温升高而升高,在水温20℃时血糖含量最高,2g组虹鳟幼苗血糖含量最高;当水温处于12℃~20℃时,虹鳟幼苗成活率随着水温升高而升高,而水温达22℃~24℃时,其成活率有所下降,并于20℃、24℃时各有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中草药复合添加剂“富康163”对水库网箱养殖靬金鳟和虹鳟生长效果的影响,分别设置了两个试验箱和对照箱。试验箱添加2%“富康163”,在水温13℃~20℃条件下,经42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含量的“富康163”对不同饲养密度的网箱养殖靬金鳟和虹鳟的增重倍数、日平均增长率、饲料系数和成活率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放养密度高的虹鳟试验箱增产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了解海水工厂化养殖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肌肉组织的营养成分和品质,采用国标等方法,分别对海水工厂化养殖和淡水养殖虹鳟肌肉组织的各项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海水工厂化养殖虹鳟肌肉组织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营养水平和脂肪酸含量均低于淡水养殖虹鳟。海水工厂化养殖虹鳟肌肉组织的氨基酸营养价值和化学平均得分分别为0.82、0.62,低于淡水养殖虹鳟(1.04、0.78)。海水工厂化养殖虹鳟肌肉组织的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3.83g/100g、12.60g/100g)低于淡水养殖虹鳟(4.07g/100g、12.79g/100g)。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向赛里木湖放流不同规格虹鳟42.76万尾,通过两年的监测,虹鳟能适应赛里木湖生态条件,生长迅速,0^+龄即可达到477g。在该湖虹鳟主要以钩虾为食,对其他鱼类影响不大。虹鳟可在湖中性腺发育成熟,但自然繁殖困难。通过增殖放流,现已获得了商业捕捞产量,这为开发利用赛里木湖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虹鳟排卵前后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浓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维信 《水产学报》1987,11(3):205-213
对虹鳟(Salmo gairdneri)排卵前后血清17β-雌二醇(17β-E_2),睾酮(T)和17α-羟-20β-双氢孕酮(17α20βP)的含量进行了测定。17β-E_2从排卵前15天的18.1ng/ml急骤下降到排卵前3—6天的2ng/ml,并继续下降,至排卵时仅为0.9ng/ml。睾酮在虹鳟雌鱼血清中的含量很高,血清浓度从排卵前9天的峰值水平143.3ng/ml缓慢下降,排卵时为24.3ng/ml。17α20βP的血清浓度变化明显,排卵前15天,该激素浓度接近于基线水平或甚至低得不能被检测,排卵前9天开始迅速上升,到排卵前3天达到峰值350.6ng/ml,排卵时为302.2ng/ml。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17α20βP在鲑鳟鱼类卵母细胞最后成熟过程中的生理作用,是一种诱发卵母细胞成熟的类固醇激素。临排卵前,血清17β-E_2浓度的下降,可能调节了17α20βP大量分泌的时间;17α20βP的大量分泌是卵母细胞达到最后成熟和排卵不可缺少的一环。注射合成的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s-GnRH)及其类似物(s-GnRH-A),诱发虹鳟血清类固醇激素17β-E_2,睾酮和17α20βP的变化趋势与自然排卵时的变化相类似。经注射药物诱发排卵的鱼,较对照组提早一周排卵,而且排卵较同步和集中。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光周期和红光照射对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性腺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不同光周期(12L∶12D和16L∶8D)和光色(白色和红色)设计两因素两水平交互实验,比较了雌性光唇鱼的性腺指数(GSI)、各期卵母细胞比例、血浆褪黑素(MT)含量、肌肉和肝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红光(626 nm)长光照组雌性光唇鱼GSI和Ⅲ期卵母细胞比例最大,而白光短光照组最小(P0.05);红光长光照组夜间血浆MT水平最高,而白光短光照组最低(P0.05);光周期和光色对肌肉组织MDA含量和组织SOD酶活力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长光照和红光均可显著增加肝组织MDA含量(P0.05);光周期和光色在多个指标中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总之,红光结合长光周期可协同加速雌性光唇鱼的卵巢发育并提高血浆MT水平,这暗示MT在繁殖调控方面可能充当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0.
调节光照周期控制虹鳟产卵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根据我国目前养鳟生产的实际条件。采用三种光控方法进行生产规模试验。结果表明,后期短日照处理,虹鳟产卵高峰期提前4周;前期长日照处理,产卵高峰期提前5周以上;长日照后短日照处理,产卵高峰期提前12周。研究发现,在长日照处理期间,雌鱼血液中17β-雌二醇和睾酮的含量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不同 ,亲鱼的性腺成熟度系数也如此。而受试鱼腹腔内残余卵在此期间的吸收速度加快。笔认为:前期长日照的作用是促进性腺的休整,加速性腺再发育的启动。这一作用与所测两种激素相关,其含量变化与性腺成熟度系数呈正相关。试验结果还表明:用经产过的亲鱼作光处理对象,其生产效果优于经产过的鱼;经光处理早产的鱼重复光处理,下年度可再提早产卵,如不再进行光处理亲鱼将恢复到自然产卵期产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