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是“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重要发展目标之一,是我国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村人才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具有逻辑一致的可能,但地方本科高校人才供给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存在失调现象,两者之间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供需数量不匹配,学生就业能力与乡村基层实际需求错位,无法有效满足未来乡村人才振兴需求。地方本科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实现路径体现为构建“三融三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地方政府、企业要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厚植人才发展“土壤”;地方本科高校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乡村人力资本整体水平;提升地方本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激发产业新活力。  相似文献   

2.
以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为例,分析当前新区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毕业生结构与就业意向,以及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新区人才需求间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由此,提出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动态对接的若干策略,包括高校人才培养如何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地方如何改善人才就业环境,高校和地方如何形成联动协作等.  相似文献   

3.
乡村人才振兴视域下农业高校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重点是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是破解乡村发展不充分的有效举措。农业高校是农科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具有独特优势,也是使命所在,应为乡村人才振兴发挥好人才培育功能。农业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冲突、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不契合等问题。结合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农业高校亟需主动对接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调整培养结构;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完善保障措施;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促进思想转变;促进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机能共生,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集聚与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产业集聚指标测度了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集聚水平,借助引力模型及断裂点公式揭示了中药材各产区彼此联动演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产业空间集聚的综合影响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甘肃省中药材产业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党参、当归和黄芪三类最主要的大宗中药材产业地理集聚特征极为显著,并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2)定西市凭借雄厚的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区域质量(41 051.784)和强大的吸引力(42.890),成为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极,并向周边区域辐射带动,连同天水、兰州、白银和临夏四市(州)形成强大的中药材产业集聚区。陇南、甘南两区域因较远的经济距离而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集聚区。未来有望实现以酒泉为中心的河西中药材产业集聚区和以庆阳为中心的陇东中药材产业集聚区。3)中药材产业集聚是知识溢出、资源环境禀赋、社会需求以及产业加工与监管等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9):280-282
湖北自贸试验区建设将会对国际经贸人才产生大量需求,为地方高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也为地方高校进行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契机;同时,湖北自贸试验区建设需要的是高端的、服务型、综合性和创新性国际经贸人才,自贸试验区内人才需求也存在差异,这些对地方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地方高校应抓住机遇,利用近水楼台优势,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实现与自贸试验区人才需求紧密对接。  相似文献   

6.
郭永 《河南农业》2023,(12):8-10
针对当前开封市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集群发展中普遍存在创新驱动力不足的问题,提出由政府主导并整合集聚区企业资源和高职教育资源,成立食品科技产业学院,探索构建新时代产教融合机制,源源不断地为集聚区创新与发展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助推开封经济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改革的深入,新的产业发展对跨专业的新型人才及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大.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跨专业人才上面临新专业设置难、岗位对接效果不佳、跨专业人才培养滞后及跨专业选修课程实际效果差等制约因素.为提升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立足自身发展,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从教师授课、学生选课、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形成校内资源共享、学生自主学习的培训机制,实现与市场实际需求的对接.  相似文献   

8.
从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的关联性分析出发,指出了产业集聚区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技术创新为载体,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辽宁省产业集群现状及人才需求情况的分析,研究辽宁省产业发展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需求现状,提出辽宁高等教育发展建议.研究并提出了产业集群发展的环境模型及高等教育对接产业集群的模型和对接策略,为产业集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及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企业人才需求与大学生就业供给错位的问题长期存在,传授知识与应用能力的"被"割裂,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进一步加剧。该文以应用型本科商洛学院为例,针对现阶段经管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基于企业用人需求,从加强高校的师资储备、完善课堂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人才培养方向探索提高人才培养效率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聚区是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双载体,是加快工业化、城乡一体化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极.为弄清陕县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今年7月16日,我们党校几位教师对陕县的产业集聚区(工业生产组团)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2.
产业学院建设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高职院校提升竞争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产业学院从探索到发展,对职业教育发展意义重大,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应厘清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权责关系,根据产业发展,满足企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产业学院建设必须有清晰的办学定位、育人目标和建设逻辑,适应职业教育发展,学校专业建设与产业对接,多方协作,制定建设方案,推进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科人才培养以服务乡村为主要目标,以满足农户科技需求为基本导向。论文在探讨高校农科人才培养与农户科技需求对接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依托3所院校农科学生及3个省份抽样调查数据,以描述性统计分析探寻对接现状,并运用logistic分析影响对接的基本因素。研究表明,农科人才服务乡村意识比较薄弱、农户科技需求偏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供需对接,迟滞了乡村产业振兴步伐。为此,建议通过改进农科人才培养体制、提高农户科技需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举措来化解矛盾,实现供需对接、促进乡村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面对我国畜禽种业振兴的紧迫需求和高等农业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文章致力于解析农业院校畜牧学专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瓶颈和挑战,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高效对接。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与畜禽种业创新人才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阐述现有教育模式在育种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研究进一步提出与畜牧产业高度融合的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并构建了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师资队伍结构多元化、专业化建设方案。研究结果旨在培养具备强大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双强人才”,为我国畜禽种业的持续发展和全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动漫产业快速发展,亟需解决人才需求问题。已有的高校动漫人才培养存在观念相对落后、结构性不足、培养层次较低等方面原因;为适应产业调整和快速发展,本文认为需要改革培养体制,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产学研合作,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并实施双导师制等举措,培养符合产业发展的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内普遍存在的产业集聚现象,探索和分析了伊宁市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方法及模式,以确定该市正确的调整方向和应对策略。提出以产业集聚现状为基础,运用多样化系数、集中化指数和组合类型等模型综合分析伊宁市土地利用结构,并对伊宁市进行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产业集聚现状,定量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确定了伊宁市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生产力以及服务行业发展的需求。尤其在经济社会飞速进步的今天,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更需要以突出社会适应能力为主,所设置的课程以及能够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操作机会,都需要与专业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并有效对接,提升人才培养效率的同时,为产业经济的发展以及附加行业的有效升级提供坚实的保障。以重庆市为例,分析产业经济发展下高职专业布局现状以及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毕业生就业是高校发展之根本,也是倍受国民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着就业机制不完善、求职岗位信息不畅通、社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向信息不对称、企业人才需求和毕业生人才结构信息不畅通等问题。随着新的商业模式的兴起,企业岗位对人才能力需求也相应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以就业信息平台为载体,搭建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网络和毕业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及高校毕业生就业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提高同吉林省生物产业需求对接,分析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存在问题、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规划课程配置、修改授课内容、进行校企合作、打造双师型教师,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地方高校对地方经济的服务能力,促进吉林省生物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实现高校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缘起与重要目标,是科技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是高校特色办学的内在需求.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构建高校与市场对接的组织机构,开展开放式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对接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