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池塘情况、鱼种选择、饵料投喂、日常管理、鱼病防治、轮捕轮放等方面介绍池塘养鱼技术,以期指导池塘养鱼生产。  相似文献   

2.
兰天 《农家顾问》2004,(11):47-48
抓好轮捕轮放,是充分发挥水体生产潜力,减少发病和泛池死鱼,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水 《现代种业》2006,(6):45-45,43
抓好轮捕轮放,是充分发挥水体生产潜力,减少发病和泛池死鱼,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草鱼池塘养殖产量和效益,通过调整放养模式,进行免疫生态防控,实行轮捕轮放、投喂高效环保饲料、改造养殖设施等技术综合运用,结果表明:商品鱼销售收入36.00万元/hm2,鱼种销售收入5.85万元/hm2,利润约9.55万元/hm2。  相似文献   

5.
<正>所谓轮捕轮放,是指在密养的鱼塘中,根据鱼类的生长情况,到一定时间捕出一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食用鱼,再适当补放一些鱼种,简而言之就是分期扦捕,捕大留小或捕大补小。轮捕轮放同混养密放一样,是提高养鱼产量的重要措施,混养密放是从空间上保持鱼池较高而合理的密度,而轮捕轮放是从时间上始终保持鱼池较高而合理的密度,而且,两者又是互为条件的,混养密放是轮捕轮放的实施前提,轮捕轮放能进一步发挥混养密放的增产作  相似文献   

6.
草鱼生物学特点及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草鱼的生物学特点,并从鱼种放养、施肥与投料、池塘管理、鱼病防治、轮捕轮放等方面介绍了草鱼池塘成鱼养殖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克氏螯虾(龙虾)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池塘整理、防逃设置、池塘消毒施肥、培草投螺、苗种放养、投喂、日常管理、病害预防和轮捕轮放等方面介绍了克氏螯虾(龙虾)池塘养殖技术,以供龙虾养殖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福建连城县是养鱼大县,近年来, 县城郊各村一部分池塘养殖形式改为一年二茬,即春放秋收、秋放春收:一部分池塘则一次放养多次捕大留小,即轮捕轮放。经过4-6个月的养殖,草鱼规格达到1千克以上即捕捞上市,而后需补放大规格鱼种。因此,草鱼秋片大规格鱼种供求矛盾十分明显。为此,2004 年进行水库较大规格网箱培育草鱼秋片鱼种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相似文献   

9.
根据青虾生长快、养殖周期短、易繁殖等生物学特点,针对传统青虾池塘单养模式的弊端,改"一次引种、自繁自育、捕大留小"的方式为"批次放苗、分茬养殖与轮捕技术相结合"的养殖模式,能将传统单养青虾粗放的低效模式提升为人工可控度高、管理措施精准到位的高效模式,使青虾单养技术更趋精准化。现将该养殖模式进行总结和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兰天 《新农村》2005,(2):21-21
轮捕轮放是充分发挥水体生产潜力,减少发病和泛池死鱼,提高养鱼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甘肃池塘养鱼的多种模式,确定了一整套切合甘肃实际的池塘养鱼新技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池塘养鱼的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河流众多,降水丰富,加之特殊的山地丘陵地貌,造成了贵州省拥有大量的山塘。山塘不仅可以蓄水灌田,发展种植业,还是重要的养殖资源,可以大力发展养鱼业,根据这些特点,对如何提高山塘养鱼的效率做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静水池塘主养鲤食用鱼放养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对2户的池塘设备、放养品种构成、产量收益进行了投资构成、养鱼品种、池塘、资金、劳动(人力)等5项生产力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养鱼投资饲料是主体。按总利润和投资比折算,A、B户每吨饲料赢利分别为1 779元、1 813元(含辅鱼利润),饲料系数分别为1.7、1.6。在放养密度(尾数)近似的情况下,大规格鱼种对增加池塘生产力资金增益率有显著作用。草鱼是淡水养鱼品种调整的主养鱼。草鱼的市场价格、消费者喜爱程度、群体产量以及成熟年龄都高于鲤鱼。辅养鱼(鲢、鳙)的产量比重和规格是提高资金效益的重要部分。辅鱼产量B是A的2.17倍,产值B是A的3.35倍。利润B占24.1%,A占8.5%。施肥不仅能提高辅鱼产量比重和规格,而且能调节水质,维持浮游藻类消长平衡,促进主鱼正常生长,增加综合效益。人力生产力与单位产量、效益和经营规模呈正相关。养鱼专业户要有0.67hm2以上的适宜规模。人力管理不单是喂鱼、加水、防病,而是把池塘、鱼种、饲料等物化技术、养鱼技术、资金在时空上恰当地融合在一起的管理技术。这样才能凝聚成高产、低耗、高规格、高价位、高效益,达到养鱼盈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从池塘修建、河蟹放养规格、时间、密度、生产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探讨了宁夏银川地区池塘养殖河蟹技术,试验养殖的河蟹产量达6 393.0 kg/hm2、平均135.3 g/只,经济效益达18 840元/hm2,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2004年7月28日-10月28日在浙江省诸暨市淡水珍珠业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枫桥实验基地通过围隔实验研究了不同放养和管理模式对1龄和2龄三角帆蚌生长与养殖产量的影响。实验中采用三种放养模式:三角帆蚌单养,三角帆蚌与鲢、鳙混养,三角帆蚌与异育银鲫混养。每种放养模式采用施肥、施肥结合投喂鱼或蚌配合饲料两种管理措施。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测量三角帆蚌壳长、蚌壳宽、蚌重和鱼体重,根据蚌、鱼成活率和生长计算产量。实验结果表明:1龄和2龄三角帆蚌生长和养殖产量因放养模式而异,鱼蚌混养不仅额外获得鱼产量,同时也提高了蚌产量。两种鱼蚌混养模式相比,混养异育银鲫对1龄三角帆蚌生长较有利,混养鲢和鳙对2龄三角帆蚌生长较有利。在施肥、施肥结合投喂鱼或蚌配合饲料两种管理措施下,三角帆蚌生长和产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不同放养和管理模式对三角帆蚌生长与养殖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4年7月28日-10月28日在浙江省诸暨市淡水珍珠业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枫桥实验基地通过围隔实验研究了不同放养和管理模式对1龄和2龄三角帆蚌生长与养殖产量的影响。实验中采用三种放养模式:三角帆蚌单养,三角帆蚌与鲢、鳙混养,三角帆蚌与异育银鲫混养。每种放养模式采用施肥、施肥结合投喂鱼或蚌配合饲料两种管理措施。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测量三角帆蚌壳长、蚌壳宽、蚌重和鱼体重,根据蚌、鱼成活率和生长计算产量。实验结果表明:1龄和2龄三角帆蚌生长和养殖产量因放养模式而异,鱼蚌混养不仅额外获得鱼产量,同时也提高了蚌产量。两种鱼蚌混养模式相比,混养异育银鲫对1龄三角帆蚌生长较有利,混养鲢和鳙对2龄三角帆蚌生长较有利。在施肥、施肥结合投喂鱼或蚌配合饲料两种管理措施下,三角帆蚌生长和产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对水深1.2-1.5m,渗水量7-11m~3/h·亩的低产渗水池塘,采取调整主配养鱼的种类结构和比例、强化投饲、适时注水和轮捕轮放等综合技术措施,使每亩鱼产量从150—200kg提高到500kg,亩增经济收入达800-1000元.该技术为提高渗水池塘鱼产量和经济效益提供成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团头鲂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中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并初步阐明其生态学机理,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为养殖品种,设置高、低两个养殖密度(300、200 ind./m~2),采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评价了系统中6个试验分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各试验区共鉴定出浮游动物25种、无节幼体1类,其中轮虫14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3种,分别占总种数的56%、32%、12%;种类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依次均表现为进水区、净化区、循环区、循回区低密度养殖区高密度养殖区排水区;枝角类、桡足类、轮虫丰度依次表现为进水区、净化区、循环区、循回区排水区低密度养殖区高密度养殖区;枝角类、桡足类比例表现为养殖区低于其他各区,而轮虫类比例则相反,表现为养殖区高于其他各区。研究表明:鱼类对浮游动物进行了摄食,且相对于轮虫而言,枝角类和桡足类等较大型浮游动物更易于被鱼类摄食;从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的水质状况看,排水区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养殖区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其余各区处于清洁状态;除排水区外,其余各试验分区均水质较好,系统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