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烟草品种抗青枯病鉴定中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烟草青枯病t1菌株对G3、红花大金元等品种分别作不同接种方法、不同菌量、不同年份和不同生育期接种试验以及与黄瓜花叶病(CMV)交叉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在烟株旺长初期,用切根灌菌液接种与病区自然鉴定之间对青枯病抗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55),接种体浓度以10^8scfu/ml为宜,不同抗感品种在不同年份重复鉴定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波动,用相对抗病指数评价品种抗性,可减少误差。参试18个品种不同生育期与t1菌株的互作反应,分为苗感成株期抗病型和全期感病型两类。烟株生长初期交叉接种黄瓜花叶病毒(CMV)与青枯病菌明显减轻青枯病病情,但干扰了抗病性鉴定,查清了上述影响因素后,可以组装一套规范化的烟草品种抗青枯病筛选鉴定模式。  相似文献   

2.
玉米抗青枯病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2亲本1145和Y331、杂交F1以及F2群体进行玉米青枯病单一致病菌(肿囊腐霉菌)的接种鉴定,统计F2群体中抗病、感病植株分离情况,并作了初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单一肿囊腐霉菌也能引起玉米青枯病;玉米对肿囊腐霉菌引起青枯病的抗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3.
黄标 《广西植保》1994,(2):37-38
扶绥县昌平乡玉米青枯病发生为害情况及其原因分析扶绥县昌平乡是一个生产玉米之乡。1988~1991年年平均种植春玉米19356亩,秋玉米5167亩。但玉米青枯病在春玉米发生年平均为7825亩,在秋玉米发生年平均为2762.5亩。玉米青枯病对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玉米灰斑病抗性机制中活性氧代谢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玉米灰斑病菌侵染四个抗病和感病的玉米品种时,叶片内部活性氧代谢酶及细胞过氧化产物含量的动力学变化。结果表明,抗、感病品种的SOD、CAT及POD酶活性在病茵侵染后都变化显著,抗病品种各酶活性变化幅度比感病品种大。叶片内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则相反,抗病品种沈试29在接种第13天时叶片MDA含量只为18.46nmol/g,而感病品种铁单9为23.14nmol/g,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增加幅度小。说明活性氧代谢在植物抗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抗病品种对活性氧代谢的酶调节能力强,病菌侵染后细胞过氧化程度低,在痛菌侵染时活性氧清除酶活性最大增加值与发病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玉米青枯病发生调查与病原鉴定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青枯病在广西、广东、湖南、海南等省(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病率一般20%~30%,严重的达80%以上。其症状分为急性型和普通型。病害的发生与品种、气候、土壤、栽培技术等关系密切,病害导致的损失与病级成正相关。病原菌分离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腐霉菌是本地区玉米青枯病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6.
对河北省26个主推玉米品种进行抗玉米粗缩病性鉴定,并对其发病率及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目前玉米生产上主推品种中没有免疫和抗病品种,但感病后品种之间的病情严重度有显著差异,病情指数分布在35.37~80.05,产量损失率为15.55%~74.01%。以邢抗2号、费玉2号、费玉4号、沈玉17和农大108的病情严重度较轻,病情指数低于40,表现为感病,其他品种病情指数都在40以上表现为高感。产量损失率与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呈显著相关,且产量损失率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R=0.982)比产量损失率与病株率的相关性(R=0.756)更强。  相似文献   

7.
农作物良种在推动农业生产中愈来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人们长期对农作物种子管理法观念的淡薄,常给粮食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近几年来玉米杂交种生产数量一直不足,一方面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另一方面宏观控制不够,群众自某些不法分子处购买伪劣种子,因此玉米病害特别是大、小斑病大面积流行。河北省1990年气候适于病害流行,加之种植感病品种,大部分玉米减产在三成以上。5月份玉米拔节期即布满病  相似文献   

8.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粗缩病是危害玉米生产的一种重要病毒病,历史上曾有几次大发生,近几年又呈上升趋势。引起该病害的病毒属于呼肠孤科斐济属。主要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毒源、介体、品种是病害发生的必要条件,三者都达到一定的程度、数量则会引起病害流行。影响这三个条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气象因素、耕作栽培措施、栽培感病品种等。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压低毒源、虫口密度并种植抗耐病品种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玉米感病品种的增多和玉米连年栽培,玉米丝黑穗病不断蔓延、加重,局部地区已成为当前玉米生产上的严重病害,给部分农户生产带来很大损失。介绍玉米丝黑穗病在田间的发病症状,并提出栽培抗病品种、减少田间菌量、改进栽培管理和种子药剂处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烟叶生产中感病特色品种的持续种植,原有抗病品种抗性丧失,加之烟苗移栽苗龄小、抗病性弱,烟草黑胫病在局部地区严重发生,但其田间诊断技术难以适应防控需求。本文辨析了烟草黑胫病、根黑腐病和青枯病的区别,提出了还苗期至伸根期黑胫病与青枯病的诊断和处置方法,分析了整株系统性叶片局部枯斑枯焦的病因以及"黑杆"病症剖析等实例,提出田间症状识别等传统诊断技术与免疫学诊断技术、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等专项检测相结合,比对与排除获得诊断结论是烟草黑胫病诊断的关键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培坤 《广西植保》2001,14(2):19-20
玉米青枯病 ,又名玉米茎腐病、茎基腐病等。国外早有发生 ,2 0世纪初便开始有研究报道 ,在美国、加拿大、法国、南斯拉夫、日本、印度等发生较严重 ,其中美国因此病减产 2 0 %~ 30 % ,局部地区50 %以上 ,被称为玉米的头号病害。在我国 ,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各玉米产区也相继发生 ,一般病株率 1 0 %~ 30 % ,严重的达 80 %以上 ,遂引起各省、市、自治区生产和科研部门的极大关注 ,并予以研究 ,现将研究进展概述如下。1 症状  玉米青枯病是典型的土传根病 ,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 ,乳熟期到蜡熟期为发病高峰期。玉米发病后 ,叶片出现青…  相似文献   

12.
玉溪地区玉米穗粒腐病发生与危害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1992~1995年对玉米穗粒腐病的室内病原菌分离、田间调查结果表明,玉溪地区玉米穗粒腐病主要由禾谷镰刀菌所致,分离率为90.6%,其发生与海拔高度、玉米品种、栽培管理措施密切相关。田间损失率为10%~20%,感病品种掖单13号高达65%。  相似文献   

13.
根保防治玉米茎腐病初步研究徐作李林(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济南250100)王登甲惠祥海张广义孙明海张广学(山东省邹城市农业局植保站)(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玉米茎腐病(青枯病)是我国玉米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1]。1995年茎腐病在我...  相似文献   

14.
1995年山东河北陕西等省部分市县玉米青枯病大发生玉米青枯病(有些单位暂定名为玉米茎腐病),它可能是由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及瓜果腐霉菌等真菌中的一种或几种侵染而引起的。据德州、夏津、阳谷、莘县、在平、高唐、邯郸市县植保站及河北、陕西省植保总站报道,...  相似文献   

15.
鞘腐病发生程度与玉米倒伏及产量损失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深入探讨鞘腐病的发生对玉米倒伏及产量的影响,通过温室接种法测定了玉米不同发育阶段鞘腐病的发病程度及相关防御酶活性,以确定玉米鞘腐病的易感时期;并通过田间接种不同浓度的层出镰孢菌获得不同发病级别的玉米鞘腐病病株,于乳熟期调查病害发生程度,利用YYD-1B数显植物茎秆强度检测仪测定每株玉米茎秆的抗倒伏能力,收获后测定其产量。结果显示,玉米鞘腐病的易感时期为开花期,郑单958和浚单20在此时期鞘腐病的发病率分别为64.36%和40.22%;病情指数分别达42.73和19.58,均高于其它时期;玉米自交系OH43Ht1、郑58和杂交品种郑单958的茎秆抗倒伏能力均随着玉米鞘腐病发病级别的升高而降低;郑58和郑单958的产量随玉米鞘腐病发病级别的升高而降低,每公顷产量损失郑58从13.84%增加到29.53%、郑单958从3.99%增加到16.72%。表明玉米鞘腐病严重发生时能够降低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和产量,且对自交系的影响大于杂交品种,生产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玉米生产品种和部分自交系对鞘腐病的抗性筛选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鞘腐病[Fusarium proliferatum(Mats.)Nirenberg]常在玉米生育中、后期发生,近年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对玉米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为明确目前生产上推广的玉米品种对鞘腐病的抗性能力,预测该病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华北和东北玉米产区生产上主推的玉米材料进行了鞘腐病抗病资源筛选。筛选结果表明,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大多数玉米品种对鞘腐病均具有较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17.
玉米灰斑病发生流行规律及品种抗病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玉米灰斑病近年来发生严重,对玉米生产造成很大危害。玉米灰斑病病原菌主要在病残体上越冬,病残体上的分生孢子在7月中下旬有较高的萌发率。玉米灰斑病于7月上旬开始发病,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为发病盛期。田间温度、相对湿度和7月份降雨量都影响病害的发生和发展。降雨量大、相对湿度高、气温较低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玉米杂交品种和自交系对玉米灰斑病表现的抗性差异较大,感病的杂交品种有掖单13、丹605和丹2181,抗病杂交品种有丹中试61、辽9505、沈9728、辽306、丹3079、丹3034;抗病的自交系有9046、冲72、J599-2、齐319、丹黄25、79532、598,凡具有热带血缘的自交系都是抗病的。  相似文献   

18.
不同营养元素与玉米青枯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青枯病,又称茎腐病、茎基腐病,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土传病害,国内外学者先后对病原菌种类、发病规律、病原菌接种技术与抗病性、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1]。近年来该病在我国一些地区又有加重的趋势,严重地块发病率高达80%~90%,已对玉米的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9.
用浸根接种法测定了国内外622个水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Erwinia chrysanthemiBurkholder et al.)的抗性。结果表明,高抗品种有127个,中抗品种210个,中感品种189个,高感品种96个。粳稻发病重于籼稻,国际水稻(IR系统)品种较为抗病,而斯里兰卡水稻(BG系统)品种较为感病。用来自四个省的10个水稻菌株和2个玉米菌株(E.chrysanthemi pv.zeae)在20个水稻品种上人工接种测定,资料经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地区的水稻菌株并无致病性分化现象;但不同水稻品种间的抗性差异显著,玉米菌株对水稻的致病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20.
玉米纹枯病近几年已发展成为我县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防治该病要做到正确识别病症,掌握病菌侵染发生规律,推广抗病品种。对连作田,种植感病品种的田块要在抓好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在抽雄前7d~10d用药防治,防治重点保护基部1~2基节的叶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