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小麦种子贮藏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谷蛋白亚基的分类、结构和编码位点,谷蛋白聚集体的结构、体积和粒度分布及其之间的关系,概述了醇溶蛋白的分类和编码位点,探讨了贮藏蛋白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趋势.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小麦种子的贮藏特性,介绍了小麦种子的贮藏技术,以期为小麦种子安全贮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种子贮藏蛋白的基因启动子及其应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简述种子贮藏蛋白组成的基础上,对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等主要谷类种子贮藏蛋白的基因启动子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特别是对调控种子贮藏蛋白基因种子特异性表达的重要顺式作用元件,如AACA基序、GCN4基序和醇溶蛋白框等的结构和功能给予了较详尽的介绍。同时,对种子贮藏蛋白基因启动子在生产目的基因产物、定向改良作物农艺性状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小麦种子的贮藏特性及贮藏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小麦种子的贮藏特性,从清理晒场、清仓与消毒、控水、密闭、防虫等方面介绍其贮藏技术,为种子贮藏单位及小麦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小麦种子贮藏特性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子是有生命的有机体,贮藏条件的优劣和贮藏期间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种子质量。所以,种子贮藏是搞好种子生产和营销的关键,是实现种子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小麦种子收获时正逢高温、多湿气候,即使经过充分干燥,人库后如管理不当,仍易吸湿回潮、生虫、发热、霉变,贮藏较为困难,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小麦收获时正逢高温多湿气候,即使经过充分干燥,入库后也会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管理不当,仍易吸湿回潮、生虫、发热、霉变,极易丧失活力,失去使用价值。为此,笔者浅谈一下小麦种子在贮藏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要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结合小麦生产的实践,分析小麦种子的贮藏特点,并从对入库贮藏前的水分严格控制、对贮藏的环境要求与管理、采取趁热贮藏的方式和小麦种子进行包装贮藏等方面提出了小麦种子管理及贮藏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1严格控制种子的入库水分 小麦种子贮藏期限的长短,取决于种子水分、温度及贮藏设备的防潮性能等.当种子水分不超过12%,又能防止吸湿回潮,种子可进行较长时间贮藏而不生虫、不发霉、不降低发芽率;如水分为13%,种温为30℃,则发芽率会随之有所下降;水分在14%~14.5%,种温升高到21℃~23℃,如管理不善,发霉可能性很大;水分在16%,种温即使在20℃,仍能造成发霉.因此,小麦种子的贮藏最好保证种子含水量在12%以下.  相似文献   

9.
小麦收获后正逢高温多湿气候,即使经过充分干燥,入库后如果管理不当,仍易吸湿回潮、生虫、发热、霉变,贮藏较困难,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小麦贮藏蛋白质的分类、命名及遗传特点等方面对近年研究进展作了一综述。并进一步综述了有关品质育种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份来自美国的小麦研究材料的高蛋白含量基因GPC-B1进行分子标记分析。通过引物筛选和标记研究,其SSR分子标记为Xuhw89122。为鉴定其分子标记分析结果,对所有的小麦研究材料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来自美国的4份研究材料之一的PI638740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0.41%,明显高于其他研究材料。田间观察结果显示,PI638740的成熟期比别的研究材料提前衰老一周左右。本研究将为转移控制小麦高蛋白质含量的基因到其他优良小麦品种(品系)中、推进小麦育种进程及改进小麦育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春小麦籽粒硬度puroindoline基因等位变异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中国不同麦区春小麦籽粒硬度基因型分布规律,为小麦品质改良和各麦区间资源交流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7个省、自治区的140份春小麦主栽品种、高代品系和主要亲本为材料,采用单籽粒谷物硬度测试仪、特异引物的PCR扩增、PCR产物的酶切(PvuII内切酶)和改进的SDS-PAGE凝胶电泳对其SKCS硬度及其基因型进行鉴定。【结果】中国春麦区以硬质类型为主,共有野生型、Pina-D1b、Pinb-D1b、Pinb-D1c(先前未曾在中国冬麦区发现)和Pinb-D1p共5种类型。其中,Pinb-D1b在硬质麦占据主导地位,为51.5%;其次是Pina-D1b,为37.9%;Pinb-D1c和Pinb-D1p类型分别为4.9%和5.8%。后二者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Pinb-D1c主要分布在青海,Pinb-D1p则主要分布在甘肃。各puroindoline突变型SKCS硬度值显著高于野生型,Pina-D1b和Pinb-D1c类型SKCS硬度值显著高于Pinb-D1b和Pinb-D1p类型。【结论】本试验明确了puroindoline基因在中国春麦区的分布规律,总体上虽然以Pinb-D1b类型为主,但Pina-D1b类型分布也较为广泛,尤其在黑龙江等地区,因其对品质加工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建议该类型分布比例较高的地区多引进一些其它相对优良的基因型,如Pinb-D1b类型等。  相似文献   

13.
采用A-PAGE和SDS-PAGE方法,对四川省49份小麦新品种(系)的醇溶蛋白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在醇溶蛋白位点上存在广泛的变异,49个品种(系)具有48种醇溶蛋白带型,共分离出38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谱带,其中35条具有多态性,占92.1%,每个品种(系)可分离出11~23条带。15个品种(系)具有1BL/1RS易位系标记位点Glid1B3,占供试品种(系)的30.6%。在Glu-1位点上,供试材料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共检测到11种不同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18种亚基组合类型,品质得分在5~10分之间,平均6.9分。49个品种(系)中,21个具有5+10优质亚基,3个具有2亚基。新品种(系)中5+10亚基比率较高,反映了四川省强筋小麦育种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从整体来看,优质亚基和优质亚基组合的频率仍然偏低,因此在四川小麦品质育种中应进一步加强优质谷蛋白亲本材料的引进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优化SDS法提取链霉菌(Streptomyces spiramyceticus)和2株由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离获得的放线菌D8和D18基因组DNA,同时应用降落PCR和普通PCR扩增酮基合酶基因(ketosynthase,KS)。结果表明,扩增出的特异性条带与目的基因片段长度一致,降落PCR法较普通PCR法扩增KS基因特异性更高。使用普通Taq酶,降落PCR程序能明显提高PCR的特异性,它可用于扩增普通PCR难以扩增的基因片段,或在假阳性难以去除的情况下提高PCR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60)Co诱变晋大78后代贮藏蛋白亚基相对含量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晋大78号种子进行60Co辐射处理,以后代M3代为材料,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晋大78及诱变后代贮藏蛋白亚基的组成基本相同,但是各亚基相对含量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均大于10%,变异类型丰富;11S/7S与11S球蛋白呈极显著正相关,11S与7S球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0.109,P<0.05),根据11S/7S的比值将诱变后代群体分为比值高(>2.6)、比值较高(2.0~2.6)、比值中等(1.0~2.0)以及比值低等(<1.0)4类,为选育11S/7S高的大豆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转Bcl和Rip基因小麦的鉴定和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转Bcl、Rip基因小麦的T1、T2和T3代植株进行了分子检测和抗病性鉴定,并根据检测结果对其遗传行为做了探讨与分析。T1代检测结果表明,选择标记基因nptⅡ的分离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功能基因Rip的分离比2.62∶1,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功能基因Bcl的分离比为4.50∶1,偏离了孟德尔遗传规律。T1代植株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功能基因Bcl和Rip已经稳定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上,多数植株为单拷贝整合。T2代纯合稳定植株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功能基因Bcl和Rip在小麦染色体上多为双拷贝整合。白粉病和全蚀病鉴定结果表明,功能基因对白粉病和全蚀病均有一定的抗性。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除了株高外转基因植株其它农艺性状与受体品种一致。  相似文献   

17.
应用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法,对陕西4个黄牛群体6个血液蛋白位点估测的基因频率进行遗传变异分析。证实黄牛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由系统内血液蛋白质的多态现象所造成,系统间的遗传差异仅在5.28%以下。不同的群体遗传变异程度亦有差异,基因分化程度与备总群育种水平呈明显的反变关系。同时研究表明,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是进行黄牛群体遗传变异分析的最适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18.
A hundred winter wheat and 41 spring wheat cultivars and advanced lin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grain hardness in Chinese wheats and correlations between grain hardness and other kernel traits. P1, P2, F1, F2 and F3 from three crosses, i. e. , Liken2/Yumai2, 85Zhong33/Wenmai6 and 85Zhong33/95Zhong459 were sown to study the genetics of grain hardnes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hardness measured by Single Kernel Characteristic System 4100 (SKCS 4100) and Near Infrared (NIR) Spectroscopy, r ranging from 0. 85 to 0.94. Chinese wheat is a mixed population in terms of hardness, ranging from very soft to very hard. For autumn-sown wheat, on average, grain hardness decreases from north to south and spring-sown wheat is dominant with hard type. Hardness i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flour color, and its associations with flour yield and ash content differ in winter and spring wheats. Grain hardness is controlled by a major gene and several minor genes with additive effect mostly, but dominant effect is also observed, with heritability of 0.78.  相似文献   

19.
蔡岳 《北京农业》2011,(36):20-21
选取杂交组合(晋麦13×晋农190)通过A-PAGE技术并结合统计分析,分析了单个醇溶蛋白谱带在杂交后代中的遗传规律。醇溶蛋白谱带遗传在F2代表现为:6条谱带的分离(出现/缺失的比率)符合一对基因的分离规律,它们分别是13.9、23.2、26.0、40.2、50.0和71.5;5条谱带的分离符合两对有互补作用的基因的分离规律,它们分别是12.9、15.7、17.8、32.2、76.8,另外有2条谱带的分离符合两对独立基因的分离规律,它们分别是16.5、1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