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玉米整秆覆盖技术存在的早春地温低、不利于幼苗的生长等问题,因地制宜试验示范出了玉米整秸秆沟埋技术,并总结出其基本操作程序及配套技术措施。1技术优势试验、示范地陵川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尾部最高峰,县域内山大坡广,沟壑纵横。全县海拔628~1791m。试验示范点选择在陵川县的秦家庄、潞城、扬  相似文献   

2.
针对春玉米整秆覆盖技术存在的早春地温低,不利于幼苗的生长等问题,因地制宜试验示范成功了整秸秆沟埋技术的操作程序及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旱地玉米整秆地膜覆盖技术李改香(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长治046011)旱地玉米整秆、地膜二元双层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适应高寒山区种植玉米的栽培模式。在海拔1200m以上,年平均气温8℃以下,年有效积温2500℃以下,无霜期120天以下,在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4.
旱地玉米整秆沟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陵川县地处太行山南端 ,境内平均海拔130 0m ,最高 1791m ,最低 6 2 7m ,相对高差 116 4m ,年平均气温 7.9℃ ,无霜期 130天 , 10℃积温 2 755℃ ,年降水 6 50mm ,是一个典型的石质丘陵山区。自1991年推广玉米整秆覆盖技术以来 ,有效地缓解了土壤干旱 ,促使地力不  相似文献   

5.
以耐密玉米郑单958为试材,设24、18、12、6、0t/hm2(CK)的5种用量整秆深还,探讨了对耐密玉米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单株干物重和产量影响。结果表明:12t/hm2处理的玉米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产量最高达12 756kg/hm2。  相似文献   

6.
旱地玉米免耕整秸秆半覆盖耕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旱地玉米免耕整秸秆半覆盖三年多点试验的结果表明:免耕覆盖的比传统耕作增产13.5%—190.9%,平均增产30.9%。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秸秆覆盖。免耕覆盖主要配套技术是:整秸秆半覆盖,每亩覆盖干秸秆500—1000公斤,化学除草,采用免耕覆盖播种机,免耕3—4年。免耕覆盖可提高土壤含水量1—4个百分点,提高水分利用率0.13—0.5kg/mm·亩;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钾含量;可改善土壤结构;可减少水土流失60%左右;由于土壤温度下降,玉米前期生长慢后期生长快,生育期推迟,但后期地下、地上生长量均超过传统耕作。伏、秋干旱时叶片萎蔫和枯黄期推迟,每亩增产和节能省工可增加经济效益65—76元。此项技术适于在年平均气温8℃以上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玉米和高粱两种作物秸秆有余的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玉米免耕整秸秆覆盖增产效界丁玉川,王笳,王树楼(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太原030031)山西省玉米播种面积66.7万hm2左右,其中旱地玉米约占70%,旱位地占57%左右。年降雨量400~600mm,且年际间与季节间分布很不平均,主要集中在7...  相似文献   

8.
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热状况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探讨晋东南地区最优玉米覆盖栽培形式,设整秆与普通地膜组合覆盖(ZP)、碎秆与普通地膜组合覆盖(SP)、整秆与生物降解膜组合覆盖(ZJ)、整秆与渗水地膜组合覆盖(ZS)、整秆与微孔地膜组合覆盖(ZW)、整秆与液态地膜组合覆盖(ZY)、整秆覆盖(ZG)、对照(CK)8个处理,比较研究了不同处理的土壤水热状况、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各覆盖处理均对土壤水分具有保持作用,较对照土壤重量含水率提高0.4~3.9个百分点;不同处理中除却整秆覆盖(ZG)外都能提高地温,较对照提高1.6~2.5℃;各覆盖处理均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2年平均较对照增产32.8%~56.6%;覆盖处理可以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减少生育期耗水量,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提高32.0%~58.9%。  相似文献   

9.
不同农田管理措施旱地玉米土壤水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农田管理措施下旱地玉米的土壤水分特征。结果表明,秸秆整秆全覆盖、微孔地膜覆盖较秸秆粉碎还田和常规种植能提高土壤水分,增加降水的入渗深度,减少土壤耗水量,其顺序为秸秆整秆全覆盖>微孔地膜覆盖>秸秆粉碎还田>常规种植。受基础土壤水分不同和降雨较少的影响,玉米生育前期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土壤水分差异不大,8月份充足的降水后,各措施充分显示了其蓄水保墒的作用,其中,9月份秸秆整秆全覆盖0~120 cm土壤贮水量为248.2 mm,较常规种植增加32.1 mm;降水入渗深度为120 cm,较常规种植增加25 cm。  相似文献   

10.
谷子掐穗整秆收割机,包括拖拉机主机,拖拉机主机的前部安装有割台机架,割台机架的底部装有由输送装置和切割装置组成的前置割晒机,还包括纵臂、主轴、锯片切割装置和接穗出穗箱,纵臂设于割台机架的顶部两端,主轴安装在两纵臂之间,若干组锯片切割装置安装在主轴上,接穗出穗箱安装在割台机架上且位于锯片切割装置的下方,接穗出穗箱的前舌箱壁为斜面设置并且其上还开设有若干个位置分别与其上方各组锯片切割装置位置相对齐的V形叉口。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谷子优质高产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谷子具有四大突出优点:抗旱、耐瘠、适应性强、稳产性好,因此人们亲切地称其为"草田庄稼""铁秆庄稼"。但实际上谷子却是喜水(关键生育阶段最不耐旱)、喜肥(对施肥反应极敏感)、喜光的高产作物,是既抗旱又喜水、既耐瘠又喜肥的矛盾统一体。笔者根据吉林省中部地区31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认为:高温少雨的年份常为丰年,低温多雨的年份多为歉年。谷子也有较强的耐雹能力,叶片被冰  相似文献   

12.
万石山思劳竹和中岩茶秆竹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石山 竹和中岩茶秆竹是新近发现命名并已正式发表的2个竹类新分类群。笔者采用盆栽试验法,通过不同盐度梯度试验研究其耐盐性,并在其模式标本地分别采集土壤和叶片样本,研究其主要内含物成分、主要营养元素成分含量、叶片质膜透性(RPMP)、组织含水量(RWC)和水分饱和亏缺(WSD)、根系、叶片内部结构形态等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将对2个竹类新分类群今后的产业开发,特别是在滨海盐碱地的推广应用,以及理论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柳林属半干旱地区 ,历年平均降雨量 4 97.3mm,且多集中在 7、8、9三个月。春天制种玉米下种的 4、5两个月正值旱季 ,两个月历年平均降雨量仅 4 0 mm左右。干旱一直是困扰我县制种玉米下种的主要因素。近年来 ,我们应用五种抗旱新技术 ,年年一次下种捉全苗。1 秸秆、地膜二元覆盖具体办法是 :玉米收获后 ,一边割秆一边硬茬顺垅覆盖 ,盖 67cm,空 67cm。盖的时候玉米秆排放的顺序是 :下一排根压住上一排梢 ,秸秆上还要适量压土 ,防止被风刮乱。第二年春天 ,在空档处翻耕、整地施肥、覆盖地膜 ,然后在膜上打孔种 2行玉米。采用这种方式 ,玉米秆…  相似文献   

14.
<正>一、在多雨地区,1季允许使用2次左右;在干旱地区(平均年降雨量600毫升左右,最高年份为800毫升,最低年份为300毫升),以1熟1次为  相似文献   

15.
以常规(单秆)移栽棉为对照,研究双秆棉产量品质优势及其形成机理。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在大田生长期缩减40天左右的情况下,双秆棉子棉产量2002年较CK增加12.72%,2004年较CKI和CKII分别增加17.04%、20.99%,均达显著水平;2004年双秆棉优质铃率较CKI和CKII分别高出21.46、2.75个百分点,据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法评价,双秆棉总体纤维品质优于CKI和CKII,具有显著的产量品质优势,突出表现为开花结铃盛期与最佳光热季节同步期内的成铃的聚载效应和成铃的时空效应。双秆棉在最佳光热季节成铃强度达3.65万个·(hm2·d)1的同步期为24天,同步期间成铃强度比对照高1万个·(hm2·d)1左右,伏桃、早秋桃较对照多25.63万~36.00万个·(hm2·d)1,中下部内围铃较对照多17万个·hm2以上。  相似文献   

16.
无胶烟秆刨花板喷蒸热压自胶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无胶烟秆刨花板喷蒸热压自胶合机理,通过喷蒸热压工艺制备无胶烟秆刨花板。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热重分析(TG)、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以及比表面积分析(BET)等分析手段,分析了无胶烟秆刨花板自胶合机制。结果表明:喷蒸热压过程的水、热协同作用使纤维素分子的活性羟基数量增加,活性羟基间可以形成氢键(O-H…H),在烟秆刨花间可以形成范德华力;喷蒸热压过程的水、热协同作用使烟秆刨花中的部分半纤维素水解,水解产物可以进行缩聚反应,生成类似于胶黏剂的缩聚呋喃树脂,也可以直接与具有酚羟基结构的木素发生缩聚反应,形成类似于酚醛树脂胶黏剂的缩合物。另外,烟秆刨花中的木质素受水热作用而充分流展并均匀分布在烟秆刨花间,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无胶烟秆刨花板物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苗带深松条件下秸秆覆盖对春玉米土壤水温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静静  李从锋  李连禄  丁在松  赵明 《作物学报》2014,40(10):1787-1796
免耕秸秆覆盖是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一种重要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为明确宽行覆盖窄行深松交错种植条件下覆盖带适宜的秸秆覆盖量和覆盖方式, 2012–2013年在河北省廊坊市进行了春玉米的田间试验。选用郑单958为试验材料, 采用80 cm+40 cm宽窄行种植, 宽行间覆盖秸秆, 窄行间进行苗带深松, 设置8.42 t hm-2覆盖量下粉碎覆盖(100SC)、整秆覆盖(100SP)、4.21 t hm-2覆盖量下粉碎覆盖(50SC)、整秆覆盖(50SP)和不覆盖(CK)处理, 测定土壤水分和温度、出苗状况、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 秸秆覆盖与深松结合条件下, 4种覆盖处理与对照相比均提高了土壤含水量, 其中50SC处理在花前0~15 cm土壤降温幅度最小, 其他覆盖处理显著降低花前土壤温度。各覆盖处理明显提高了苗期整齐度, 秸秆覆盖对苗期的生育期天数略有推迟。与CK相比, 50SC提高了春玉米地上部生物量, 促进花后干物质积累, 千粒重和穗粒重分别提高10.9% (P<0.05)和6.5% (P<0.05), 产量提高4.78%, 达12 243 kg hm-2。50SC条件下产量与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DMA)、花后/花前DMA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宽行覆盖窄行深松交错种植有利于缓和秸秆覆盖对出苗的物理阻碍, 其中秸秆以4.21 t hm-2的覆盖量粉碎覆盖效果最好, 该处理可为玉米提供稳定有利的土壤水分和温度条件, 提高了生育后期的物质积累以及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8.
夏玉米的渍害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是淮北地区夏玉米主产县之一,渍害是影响这一地区夏玉米产量的主要灾害。夏玉米因受到涝渍危害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直至失收。特别是1991年多雨年份,夏玉米的渍害尤其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县40万亩夏玉米受涝渍危害面积达15.35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39.3%,受渍减产30%以上的面积达8.72万亩,其中绝收面积占0.69  相似文献   

19.
壮秆剂及用量对水稻产量和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2640、超级稻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设置壮秆剂A(壮秧剂∶速效硅∶生物炭=1.0∶0.5∶1.0)5个处理(A-1:18.75 kg hm~(–2)、A-2:37.5 kg hm~(–2)、A-3:56.25 kg hm~(–2)、A-4:75 kg hm~(–2)、A-5:93.75 kg hm~(–2)),壮秆剂B("杰伟"牌水稻生长调节剂)5个处理(B-1:7.5 kg hm~(–2)、B-2:15 kg hm~(–2)、B-3:22.5 kg hm~(–2)、B-4:30 kg hm~(–2)、B-5:37.5 kg hm~(–2))。在齐穗后30 d观测水稻基部第1节间(N1)、第2节间(N2)、第3节间(N3)、第4节间(N4)抗倒伏能力和主要物理性状,比较研究壮秆剂不同用量对水稻产量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壮秆剂A对水稻产量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要优于壮秆剂B,随着壮秆剂用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A-3处理产量最高,其原因在于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有所增加,壮秆剂B中B-3产量最高,壮秆剂A增产效果优于B的原因在于千粒重的增加。随着壮秆剂用量的增加,各节间倒伏指数呈现先减后增趋势,其中A-3、A-4处理的N_2、N_3倒伏指数显著小于对照。进一步分析壮秆剂A与B抗倒伏能力增强的原因在于抗折力的增加,壮秆剂A主要是通过增加N_1、N_2、N_3节间茎秆粗度、茎壁厚度和节间充实度增强了抗倒伏能力,壮秆剂B主要是增加N_1、N_2、N_3节间茎壁厚度来增强抗倒伏能力,两者比较壮秆剂A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日前从甘肃农业大学获悉,运用农学院教授柴守玺主持研发的玉米整秆覆盖技术,小麦亩产达到361.3kg,比无覆盖露地栽培增产97.5kg,增产率达37%。这项技术还有助于减少地膜使用,减少“白色污染”,降低成本,促进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