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现状,从细胞质雄性不育、化学杂交剂、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等方面阐述不同模式杂交小麦的利弊,以及杂交小麦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等问题,并对小麦杂种优势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3.
4.
5.
6.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开辟了两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的新途径。由于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性是一种典型的生态敏感型遗传现象,其遗传行为既受内部基因控制,又受外部光、温等环境因子的调节,遗传机制非常复杂。因此,加强小麦光温敏不育系遗传机制的研究,明确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控制的方式,将为光温敏不育系的选育、鉴定,以及充分利用两系杂交小麦的杂种优势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对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类型与理论、不育性遗传机制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不育系的选育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7.
普通核雄性不育性能够满足对理想不育系选育的要求,是水稻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理想遗传元件。只要能解决其不育系繁殖问题,是理想的杂种优势利用方式。通过普通核雄性不育性的可育基因质体转化,将可育基因转移到存在于细胞质中的质体基因组中,可创造普通核雄性不育系的保持系,繁殖出普通核雄性不育系,从而实现三系法利用杂种优势;利用可产生雄性不育性的基因如TA29-barnase通过质体转化,向质体基因组中转移,产生由细胞质中转基因雄性不育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系,任何常规品种都能作为其保持系,转barstar可育基因系(或常规品种)作为恢复系(或父本),可同样实现三系法利用杂种优势。上述两种途径都是创造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回顾了小麦化学杂交技术的发展过程。从小麦CHA的研究利用、CHA杂种小麦的优势表现和CHA杂交制种技术三个方面介绍了CHA杂种小麦研究的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介绍了国内外对小麦F2代杂种优势的研究和利用状况,并对F2代杂种优势存在的原因和小麦F2代利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认为小麦杂种F2代的利用可促进杂种小麦在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籼粳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0年代,我国成功地培育出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并迅速大面积推广。但是,因籼型“三系”利用籼亚种品种间的杂交优势,亲缘关系较近,杂交优势(尤其在产量性状上)很有限。近年来,育种家们开始寻找新的、更有效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11.
作物雄性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质雄性不育,即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是细胞质与细胞核相互作用产生的,是作物三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自本世纪初,随着多种作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发现以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开展,人们对于雄性不育细胞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在这个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主要综述水稻和小麦雄性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温光型核不育两系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1998年度全国温光型C49S两系杂交小麦联试资料表明,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极地较对照增产。平均增产11.10 ̄21.62%。其产量的超标优势主要来源于穗粒数和有效穗优势,并以穗粒数优势起主导作用。其中,MS1每667m^2疸可达655kg,比对照绵阳26号增产66.4%,比常规小麦平均增产21.62%。 相似文献
13.
14.
温光型核不育两系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8年度全国温光型C49S两系杂交小麦联试等资料,对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优势的利用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常规小麦品种都是C49S的恢复系,但恢复度的高低与父本耐冷性的强弱关系密切。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极显著地较对照增产,一般平均增11.10%-21.62%。最好的两系杂交小麦MS1比常规小麦(对照)平均增产21.62%,每667m^2产量可达655公斤,比绵阳26号增产66.4%。初步展示出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5.
16.
抗除草剂基因在作物杂种优势中的利用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除草剂除草已成为当今农田有效地控制杂草,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项基本措施。近年来随育种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育种与常规育种的结合,使一些对除草剂敏感的作物有了抗除草剂的特性,进一步扩大了除草剂的使用范围,除草剂的使用与现……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新疆AL型三系杂交小麦亲本间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关系,利用稳定不育系8份,恢复力强的恢复系9份,按照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8×9)设计配制72个F1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组合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效应和杂种优势分析,再根据亲本性状和一般配合力划分杂种优势类群。结果表明,三系小麦杂交组合中普遍存在产量和产量性状杂种优势,针对强优势组合的亲本选择,双亲之一一般配合力(GCA)或双亲GCA之和为正值且相对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中亲优势与父本和母本GCA值之和呈极显著正相关,父本和母本的GCA相关性大于特殊配合力(SCA)相关性。针对6个性状的GCA效应值和性状表型值分别进行聚类分析表明,配合力距离远的亲本组配可能出现强优势杂交组合的几率较大,性状表型值距离较远的两个亲本同一性状之间的优势互补也可以在后代中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将17个亲本划分为4个和5个类群,为后续AL型杂交小麦强优势杂交组合的配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20.
粮、棉、油作物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基础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水稻、甘蓝型油菜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列居世界领先地位。玉米杂交种的推广面积已达到全国玉米总面积的80%以上,杂交小麦和杂交棉的研究历经20~30年,至今不衰。但有关的基础研究还处于萌芽状态,需急起直追才能适应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国内外对这5种怍物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的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