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以灭幼脲3号为代表的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是昆虫生长调节剂中的几丁质抑制剂,它的杀虫机理也是通过抑制昆虫的几丁质合成酶,而导致害虫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作用方式为胃毒和触杀。此类农药品种包括灭幼脲3号、杀铃脲、除虫脲(灭幼脲1号)、氟玲脲、苯氧威等。  相似文献   

2.
灭幼脲类杀虫剂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引起高度的重视。这类杀虫剂是以改进脲类除草剂的化学结构为基础,在以合成新除草剂为目标的过程中发现的。这是一类具有选择性的新型杀虫剂,主要通过干扰昆虫几丁质的合成和沉积,使幼虫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有些脲类还具有杀卵和化学不育作用。由于灭幼脲类杀虫剂具有独特的杀虫机制,对虫种有专一性作用,对益虫无害,而且目前尚未发现害虫对这类杀虫剂产生显著的抗性,因此它是取代有机氯杀虫剂的很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3.
无公害新型杀虫剂──灭幼脲3号北京市林保站张俊楼灭幼脲3号杀虫剂,是一种高效、安全、无公害、无污染的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这种农药对防治危害林木、果树、蔬菜、农作物的鳞翅目害虫均有特效。一、灭幼脲3号的杀虫机理及特性灭幼脲3号是新发现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它...  相似文献   

4.
抗蜕皮激素是破坏昆虫几丁质的合成,使昆虫幼虫在变态过程中新皮不能形成,造成昆虫死亡的新型杀虫剂。为探索这类杀虫剂的应用范围,1979年5—6月间,我们用江苏省金坛昆虫激素研究所合成的“灭幼脲1号(TH6040)”、“灭幼脲Ⅱ号(TH6038)”、“灭幼脲Ⅲ号”和江苏师范学院化学系合成的“苏  相似文献   

5.
灭幼脲Ⅲ号是取代苯甲酰苯基脲类化合物,又称昆虫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高效、安全的杀虫剂,对多种鳞翅目害虫有特效。不溶于水,在绝大多数有机溶剂里溶解度极低,很难将其加工成乳油或超低量油剂,因此大面积快速  相似文献   

6.
新型、高效、安全杀虫剂——灭幼脲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昆虫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是一类干扰昆虫表皮几丁质合成的苯基苯酰基脲类衍生物。因为只对幼虫具有阻止蜕皮的生物活性,所以是一类新的干扰几丁质沉积的杀幼虫剂。1970年荷兰菲利普—道费尔公司从除草剂的筛选中发现,由美国汤姆森—哈迈德公司对该药进行了发展,并对作用机理和作为害虫控制剂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类新型的害虫防治剂,它们的杀虫机理不同于有机磷和有机氯杀虫剂。它是抑制几丁质合成酶和干扰几丁质在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 ,使用灭幼脲、杀蛉脲防治美国白蛾、松毛虫以及果树害虫 ,收到了理想效果。现在脲类农药已在河北省 1 1个市大面积推广应用。由于它药效好、无残毒、持效期长 ,对人、畜、鸟、鱼无毒害 ,对害虫天敌不杀伤 ,又无特殊气味 ,不污染环境 ,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是河北省目前防治森林害虫的首选药剂。因此 ,充分了解和掌握该药剂的性能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对于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灭幼脲类杀虫剂的杀虫机理 ,是抑制昆虫表皮的几丁质合成 ,使害虫的幼虫取食后 ,不能形成新表皮 ,蜕不下皮而死亡。主要是胃毒作用 ,也能侵入昆虫和卵的…  相似文献   

8.
灭幼脲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低毒新型的杀虫剂,它能抑制昆虫几丁质的合成,使昆虫不能脱皮而死亡。近几年来,在防治农林害虫方面已逐步推广应用。为探讨灭幼脲对马尾松毛虫防治效果,于85、86年,对马尾松毛虫越冬代、第一代、第二代幼虫进行了大田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灭幼脲是当今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选择性、无公害新型激素类特异杀虫剂,对鳞翅目害虫具有特效,对同翅目、双翅目害虫亦具有较高的杀灭效果.灭幼脲的杀虫机理与众不同,它是通过害虫取食后对其体内的几丁质合成酶产生强烈抑制作用,从而影响昆虫体壁的形成,导致害虫在蜕皮过程中体壁变软或呈各种畸型而死亡,因而中毒后的幼虫常死于蜕皮前后一两天。灭幼脲采用了水悬浮剂新剂型,降低了用药成本使药剂可以进行常量、低量和超低量喷雾,喷洒更均匀使用和储运更安全,且耐雨水冲涮,特效期更长,防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灭幼脲抗蜕皮激素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取代苯基苯甲酰基脲类化合物,简称灭幼脲类。国外称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具有抗蜕皮激素的生物活性,是一类作用机制特殊的新型杀虫剂,它通过干扰昆虫蜕皮生理过程,破坏或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的合成,使昆虫在蜕皮过程中,发育受阻而死亡。灭幼脲类不但具有高效、低毒、低残  相似文献   

11.
<正> 苏脲I号胶悬剂具有干扰昆虫体内几丁质正常转化、聚合作用,最终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对人畜安全,不杀伤天敌。近几年,我区泡桐受大袋蛾(Cryptothetea varie gata Snellen)为害相当严重,为了克服已往用敌百虫等化学农药防治中出现的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等弊病,1985年在沈丘县用不同浓度的苏脲I号进行了杀虫效果试验,并就施药对大袋蛾存活幼虫头宽、体长、体重  相似文献   

12.
应用5%杀铃脲悬浮剂防治松毛虫幼虫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杀铃脲悬浮剂属苯甲酰脲类昆虫生长调节剂,是一种高效无公害杀虫剂。为推广生物及仿生杀虫剂,找出最佳的使用剂量,利用杀铃脲悬浮剂与化学农药20%氰戊菊酯乳油进行防治松毛虫幼虫试验,结果表明:5%杀铃脲悬浮剂1 500倍液防治松毛虫幼虫72h杀虫效果达到96%以上,与20%氰戊菊酯乳油的防治效果基本相同;但其无公害,具有对害虫天敌、人畜更安全等特点,因此更具推广性。  相似文献   

13.
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大面积防治松毛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出现一类昆虫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苯基苯酰基脲类衍生物。目前国际上研究最多的是灭幼脲Ⅰ号和Ⅱ号。最近我国吉林省通化市化工研究所生产的一氯取代苯基甲酰基脲称为灭幼脲Ⅲ号(苏脲Ⅰ号)。这类化合物具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酶和干扰几丁质在表皮中沉积的作用,可破坏昆虫体内的生理平衡,抑制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一类抗几丁质  相似文献   

14.
杀铃脲是一种新型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已应用到农林害虫的综合治理中,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研究表明利用杀铃脲防治美国白蛾,可使其幼虫内表皮的组成成份发生改变。利用10ppm或20ppm的杀铃脲处理后的幼虫内表皮的几丁质沉积量,可分别比对照减少17.74%和21.24%,脂肪和灰份的含量也有所增加。利用该药剂处理后,幼虫生长缓慢,头宽、体长和体重均小于对照组,且其体壁缺少硬度,不能在蜕皮、变态过程中给肌肉以足够的支持。这表明杀铃脲具有抑制美国白蛾幼虫体壁的几丁质合成和沉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特异性杀虫剂——灭幼脲Ⅰ、Ⅲ号宋永刚灭幼脲类杀虫剂是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它是一类干扰昆虫表皮几了质合成的苯甲酰基苯基脲类衍生物,被誉为“理想的环境化学物”。它的特点是使昆虫的发育、行动、习性、繁殖等受到阻碍和抑制,从而达到控制害...  相似文献   

16.
<正> 灭幼脲Ⅲ号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杀虫剂,其主要作用是抑制昆虫体壁几丁质的合成,对高等动物及其它有益生物比较安全,可望成为综合防治松毛虫的主要手段之一。1984年5-6月,我们在河北省东陵林场西山林区,采用灭幼脲Ⅲ号进行了林间防治松毛虫试验和残效期试验,并对该杀虫剂的后效作用及对寄生性天敌的影响做了初步的测定和观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出现的一类昆虫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它是一类干扰昆虫表皮几丁质合成苯酰苯基脲类衍生物(Benzoylphenylureas),因为只对幼虫具有阻止脱皮的生物活性,简称灭幼脲类.这类化合物与一般常规杀虫剂不同,它是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酶和干扰几丁质合成,抑制昆虫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苯甲酰脲类(BPUs)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防治。综述BPUs化合物的种类、合成途径及在林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并对该类化合物对靶标害虫的作用机理研究分歧进行系统分析,讨论BPUs化合物对昆虫表皮离子通道的影响、对几丁质合成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对昆虫磺酰脲受体蛋白的作用等;结合目前林业害虫防治进展,展望该类杀虫剂未来的研究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了探讨防治林木害虫的经济、有效、安全的新型药剂,我们于1984—1987年,在河南省的大别山区、东部平原区和郑州市内,采用地面常量和飞机超低容量的方法喷洒新农药—苏脲Ⅰ号、灭幼脲Ⅰ号和Ⅱ号,对马  相似文献   

20.
杀铃脲是一种新型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已应用到农林害虫的综合治理中,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研究表明利用杀铃脲防治美国白蛾,可使其幼虫内表皮的组分发生改变。利用10pmm或20ppm的杀铃脲处理后的幼虫内表皮几丁质沉积量,可分别比对照减少17.74%和21.24%,脂肪和灰分的含量也有所增加。利用该药剂处理后,幼虫生长缓慢,头宽,体长和体重均小于对照组,且其体壁缺少硬度,不能在蜕皮、变态过程中给肌肉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