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石油危机及环保的双重压力下,乙醇无疑是当今车用化石燃料最具潜力的替代品。使用乙醇燃料不但可以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同时可以降低汽车的有害排放。通过调查乙醇燃料及乙醇燃料汽车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分析了乙醇燃料的生产工艺、市场的合理价格,研究了乙醇掺合比例对燃料及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用醇类燃料作为石油的替代燃料是我国解决能源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重点研究了掺混10%和15%两种不同比例乙醇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对燃用多种比例乙醇/柴油的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燃料燃油消耗率较高,对经济性影响不大,加入十六烷改进剂后,CO和NOX排放量进一步降低,但总碳氢排放量进一步升高.  相似文献   

3.
生物乙醇在汽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地介绍了生物乙醇的应用,以乙醇汽油为研究对象,在汽油机上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汽油机在不进行任何调整的情况下,燃烧掺和乙醇的汽油其动力性基本不变,汽油机的排放明显降低.乙醇是一种理想的代用燃料,为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自2006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以来,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作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在众多可再生能源作物中,甜高粱以其高含糖量、高生物产量、高乙醇转化率和高抗逆性的特点成为符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国国土、气候条件,既产能源又产粮食的理想作物,它的开发利用为生产燃料乙醇原料的多元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5.
用能源作物甜高粱茎秆制取乙醇,不与农民争粮食,不与粮食争土地,符合国情。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便开展了用甜高粱茎秆生产乙醇的研究,同时也进行了在汽油中混入燃料乙醇的行车试验,都取得了满意效果。据报道,1公顷甜高粱茎秆可生产3~4吨乙醇。甜高粱秸秆的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秸秆燃料乙醇废渣的材料化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和煤炭等化石资源的消耗大幅度上升,化石能源短缺危机已迫在眉睫,对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关注渐成热点,纤维素燃料乙醇的研究开发备受各国关注。提高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向液体燃料转化水平及经济性,已经成为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以及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我国的秸秆燃料乙醇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秸秆的收储运、原料预处理、酶水解和戊糖发酵等关键技术方面都取得了突破,但是对生产过程中富含木质素的残渣还没有进一步开发利用。对这种富含木质素的残渣进行开发利用,可从根本上提高秸秆燃料乙醇生产过程的经济性,将是一项融节能、环保及自然资源充分利用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7.
典型生物质能技术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战略性问题,发展环境友好生物质能源及其生物基产品产业技术已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保障生态链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沼气利用、生物质成型固体燃料、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生物质发电等多种形式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模式.文章在比较分析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基础上,提出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的阶段发展模式和区域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随着畜牧业和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玉米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世界能源争夺愈发激烈,玉米乙醇燃料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更是将玉米生产推向了能源战略的高度。由此可见,玉米种植既是世界粮食安全的保证,又是能源安全的重要补充,所以,玉米的稳产高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1制约玉米稳产高产的瓶颈  相似文献   

9.
随着汽车、拖拉机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造成汽油、柴油能源日趋紧张。汽油和柴油仅是石油产品的一部分,而作为石油副产品的液化石油气(LPC)和压缩天然气(CNG),还未得到充分利用。目前,这部分能源只有一部分用做生活燃料,而有相当数量白白烧掉。如何充分利用这一部分能源,并寻找新的替代能源,是当今各国重点的研究项目。 一、国外发动机代用燃料现状 发动机燃用代用燃料主要是减轻对石油燃料(汽油、柴油)的压力,及降低发动机有害物的排放量。汽油机的代用燃料主要有甲醇、乙醇、压缩天然气和液化  相似文献   

10.
柴油-米糠油生物柴油-甲、乙醇混合燃料特性实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董英  林琳  徐斌 《农业机械学报》2007,38(11):26-30
利用三元相图研究了柴油-米糠油生物柴油-乙醇混合燃料在不同温度和不同乙醇质量分数下的稳定性。选取不同配比的混合燃料对其燃料特性以及在发动机上燃用时燃烧和排放状况进行了研究,并与普通柴油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随着温度降低,三相系统的稳定性降低;乙醇的含水率对系统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含水率越大系统稳定性越差;混合燃料的燃料特性和普通柴油有一定差别,但总体上并不十分明显;随着混合燃料中乙醇含量增加,发动机输出功率降低,有效燃油消耗率增加,但与普通柴油相差并不大;CO、HC、NOx的排放量也随着乙醇含量增加而增加。掺入米糠油生物柴油可以明显改善柴油醇的燃料特性以及燃烧和排放状况。  相似文献   

11.
车用乙醇汽油指一种由食品和乙醇汽油各种各样的植物纤维加工的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一定比例的混合部署的生成替代能源。随着石油资源不断短缺,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来缓解转变我国的能源紧张,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民的收入,增加就业机会等许多方面将扮演着积极的角色。文章围绕着车用乙醇汽油用途及特点,通过与无铅汽油之间的排放物比较,与普通汽油对电喷汽油机性能的影响比较,进行一系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我国目前交通现状以及能源短缺造成的危机,大力鼓励发展甲醇作为汽车新能源,可以缓解交通行业的能源危机,进一步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甲醇作为汽车燃料的优势以及所具有的经济效益。另外甲醇作为汽车燃料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了一些发展意见。发展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是我国新时期根据本国资源特点走出的一条新型的能源道路,对我国新能源战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贤 《中国农机化》2012,(3):162-164
介绍乙醇、汽油、柴油三种燃料互相混合作为代用燃料的研究现状,指出乙醇汽油已经基本作为比较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乙醇柴油还处于深化研究阶段,汽油柴油混合在HCCI燃烧领域试验性研究获得了成功,而乙醇汽油柴油共同配比作为混合燃料的研究还基本属于空白,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4.
生物秸秆固化燃料——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显得尤为重要。生物质能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4位。据专家预测,生物质能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下世纪中叶,采用新技术生产的各种生物质替代燃料,将占全球总燃料消耗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在柴油机上燃用柴油/乙醇混合燃料对发动机燃烧特性、燃油效耗率及排气烟度的影响,为柴油/乙醇混合燃料在柴油机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理化性质,详细介绍了目前乙醇柴油燃料在互溶性和燃烧排放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今后柴油内燃机燃用乙醇燃料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我国拖拉机能源技术的开发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农业生产中,拖拉机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工具,拖拉机工作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问题一直是技术开发的热点,尤其是拖拉机用燃料的开发一直得到该技术领域中的科研人员的关注。为此,概述了我国拖拉机用能源专利技术的发展概况,介绍了拖拉机用非燃料类能源、燃料类能源的国内发明专利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1玉米秸秆的利用前景我国是能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能源问题是一个国家发展前景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我国又是纯石油进口国,国际油价又不断上升,高成本的能源消耗将严重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国际能源机构的有关研究表明,农作物秸秆为低碳燃料,且硫含量、碳含量均比目前大量使用的煤炭低,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每两吨秸秆的热值相当于一吨煤,  相似文献   

19.
柴油/乙醇混合燃料特性及对增压发动机性能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不同掺混比例的柴油、乙醇混合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结合十三工况实验分析了混合燃料对增压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乙醇掺混比例的增加,混合燃料的低热值、十六烷值、粘度逐渐降低,混合燃料的低温蒸馏特性较强.发动机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乙醇掺烧比例的增加,混合燃料的动力性逐渐降低、小负荷工况下经济性恶化严重.混合燃料的CO、HC、微粒、NOx比排放逐渐增加,干碳烟比排放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0.
在能源日益消耗的今天,循环能源、可持续能源的研究尤为重要。生物质能源是一种绿色能源,它是基于能源农业发展的前提,由于生物质能源对农作物的需求很大,而生物质能替代化石燃料,成为新的能源资源,必须培育能源农业。在这一过程之中,传统农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希望,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