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改善城市水环境,强化排水管理,完善排水系统,实现雨污分流,深圳市开展了排水管网正本清源行动工程,其目的就是从源头上对乱接乱排、错接乱排、雨污水混流、市政管道不完善等排水管网问题进行梳理,使污水在源头得以收集或处理,杜绝上游污水污染下游雨水或清水,缩小污染范围,从而使得污水得到最大限度的收集,以保证雨水的清澈;使雨水能够干净地流入河道等自然水体,成为重要的生态补水来源,有利于水环境的保护.因此通过清源行动实现雨污分流,将为深圳开展雨洪资源利用提供前提条件,有利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对深圳发展循环经济、解决缺水问题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行船从航道驶入饮水源河道时,会将污水牵引进入饮水源河道。为了改善饮水源河道水质,减少某饮水源河道受到污染,对饮水源河道汊流边界进行优化。利用Mike21FM水动力模块建立了现状河道和汊流边界优化后的饮水源河道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数学模型参数进行率定验证,模拟了现状和优化方案下的饮水源河道流场并计算了不同船行速度牵引进入饮水源河道的污水量。结果表明:优化方案能大幅减少行船驶入饮水源河道时牵引进入饮水源河道的污水量,且船行速度在6节时,行船驶过饮水源河道牵引进入饮水源河道的污水量最少。建议行船在驶入饮水源河道之前减速慢行,可以有效减少船行牵引进入饮用水源河道的污水量。  相似文献   

3.
北方乡镇和村庄大部分地区排水管网不完善,大量污水得不到处理,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水体黑臭.本文以通州农村水环境项目为例,分析了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发展背景和存在的问题,梳理了项目在设计阶段及施工阶段的工作思路和控制要点,对单村建站和联村建站进行了经济比选.并总结了污水治理联村建站模式下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汽解放无锡柴油机厂(以下简称锡柴)的污水管网改造项目顺利通过了无锡市排水管理处、排水总公司、污水处理厂的联合验收。这一雨污分流、泵压输送、管网架空的高科技污水管网改造项目,以其设计的合理性、技术的先进性、效果的环保性走在业内前列。  相似文献   

5.
为选择一种简便、快速、廉价的监测方法代替猪场污水处理中COD的日常监测,通过实验考察了紫外吸光度(UV254)与猪场污水原水COD及MBR处理出水COD的相关性,并验证了NH3-N,NO-3-N和NO-2-N浓度对水样UV254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猪场污水原水和MBR处理出水,UV254与COD有良好的相关性;NH3-N,NO-3-N和NO-2-N浓度对水样UV254影响不显著.UV254代替COD用于猪场污水原水及处理出水的日常监测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对于水质相对稳定的猪场污水,只需简单稀释、比色,即可快速反应水质COD变化情况,实现猪场污水COD的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汽解放无锡柴油机厂(以下简称锡柴)的污水管网改造项目顺利通过了无锡市排水管理处、排水总公司、污水处理厂的联合验收.这一雨污分流、泵压输送、管网架空的高科技污水管网改造项目,以其设计的合理性、技术的先进性、效果的环保性走在业内前列.  相似文献   

7.
太湖流域江苏片区工业源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第一次全国污染物普查数据对太湖流域江苏片区工业源的原始产生量、出厂排放量按行业类别及排放去向进行了统计分析,由于仅COD、氨氮两项指标被纳入普查工业源重点因子,为全面分析工业源污染负荷量,选取常州、苏州、无锡、镇江地区共计1424家典型企业对TN、TP因子进行了补充监测,同时,对各县市共214家污水处理厂排口浓度进行了详细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工业源直排入河量及污水厂处理后入河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江苏片区工业源原始产生废水19.59亿吨、COD 118.7万吨、氨氮3.47万吨,经过企业内部处理后出厂排放废水量约11亿吨,其中35%的废水接入了污水处理厂;太湖流域江苏片区最终入河的工业源污染物量分别为COD 10.6万吨/年、氨氮4665吨/年、总磷934吨/年、总氮1.84万吨/年。  相似文献   

8.
初期雨水是典型的面源污染来源。随着人们对水环境的重视,为了有效减少初雨污染,利用雨水资源,避免城市内涝,不少城市在排水系统中建造雨水调蓄池用于收集初雨,然后输送雨水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文章主要对初期雨水调蓄池的工作原理、运行模式、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降雨对河流水质的不确定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降雨对河流有机污染物稀释和降解的确定性数学模型,运用未确知数学中盲数等工具,对降雨期间的河流水质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降雨的影响,河流在丰水年丰水期的水质较枯水年枯水期得到明显的改善,自净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利用盲数运算方法得到了洋河3个断面对应不同可信度的COD浓度区间,其中对应最大可信度的COD浓度区间,可以为制定雨水对河道的清污作用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深圳市目前水污染治理工程实际,就旱季截污管、污水处理厂、污水回用、污泥处置、对雨季污染控制及河道生态改造工程中常见技术问题,从水利和市政工程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整理了近远期工程措施衔接的关系,为循序渐进改善水环境避免近远期措施错位脱节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水污染程度的快速检测方法,以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为检测指标,通过使用双波长紫外光检测法对5种水样(湖水水样、水沟水样、猪场污水1、猪场污水2、猪场污水3)吸光度进行检测,结合标准曲线预测COD浓度,并与标准方法测量的COD值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大部分水样的有机物在紫外波段处具有很强的吸收性,在254nm附近处溶液浓度和吸光度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都大于0.9,在546nm处,并非每种水样都有吸光度值;湖水水样、猪场污水2、猪场污水3的COD浓度值相对误差均在5%左右,水沟水样和猪场污水1的浓度值相对误差在10%左右。研究表明,双波长紫外光检测法可实现对水污染程度的快速检测,为自动化在线检测提供数据支持以及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滨城区不同下垫面初期径流随降雨量的不同进行取样,针对雨水径流的悬浮物浓度和COD污染物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雨水径流的初期冲刷效果明显,且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符合指数形式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滨城区不同下垫面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弃流量,并且根据本地降雨特性,分析是否需要进行初期雨水弃流。为滨城区雨水集蓄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农灌为出路的城镇污水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传统城镇污水管理中存在的下水道管理目标失当、污水处理系统工艺落后、出水管理不严格等缺陷,提出了以农灌作为城镇污水最终出路时应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调整下水道管理优先目标、加强城镇污水纳网管理和排水许可管理、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水质管理并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出水监测并实行公开制度、明确农灌用水条件等,以保证城镇污水安全、高效、合理的回用于农田灌溉。  相似文献   

14.
屋面集雨径流水质及初期弃流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屋面初期雨水径流水质进行了现场试验,对雨水径流的悬浮物和COD污染物指标进行了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屋面雨水径流的初期冲刷效果明显,且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符合指数形式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屋面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弃流量,为雨水集蓄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ABR-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 考察了影响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因素和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ABR水力停留时间为12h,SBR厌氧时间为2h、曝气时间为3.5h,ABR-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出水COD和SS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出水的氨氮、TN和TP均优于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为了系统分析城市内涝发生机理,明确不同情景下的内涝风险和引发内涝积水原因,提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建议,以北京市清河内典型流域老龙口沟为例,利用InfoWorks ICM软件分别构建降雨-产流、管网汇流、河道汇流与地表漫流模型,并耦合形成精细化综合洪涝模型。在此基础上模拟不同暴雨情景下的管网排水状态、河道行洪与地表漫流过程。结果表明:雨水管网建设标准偏低,低于1年一遇雨水管网不达标率高达79%;河道抵御暴雨洪水能力较强,现状行洪能力高于50年一遇洪水行洪要求;内涝积水点多集中于低洼道路和建筑区低洼处以及河道拐弯处。通过模拟结果分析该流域的内涝积水问题由不透水下垫面比例高、管网排水能力弱、局部地形低洼、局地强降雨易发等多因素综合造成,研究可为内涝问题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屠宰及肉类加工污水中COD、氨氮等浓度高,因此对污水处理技术工艺要求较高。研究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工艺,通过试验及实例分析表明:二级生化处理后段加生物曝气池(BAF)深度处理工艺可有效去除水中污染物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河道水土流失情况,将三维网应用于河道边坡的建设中。阐述三维网的特性及作用,介绍其施工方法。结合三维网植草的作用,通过设计模拟冲刷试验测试三维网在河道生态边坡中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三维网与植物的结合可大大减缓雨水自然下落时对土壤冲刷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结果显示: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NH+4-N、TN、COD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2.9%、59.1%、65.1%和76.0%,出水基本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污染物的去除率受季节和温度的影响,其中,NH+4-N、TN和COD的去除率受季节变化影响显著,而TP的去除率受季节变化影响不明显.以石膏作为人工湿地的添加剂可有效弥补因基质净化能力降低而导致TP去除率下降的缺陷,强化了人工湿地对TP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江苏溧水县岔河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在降雨条件下农田排水口与近农田河道中氮素浓度的差异,分析了TN、NH4+-N和NO3--N在不同生态护坡河道中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产流初期农田排水出口氮素浓度较高,此后呈下降趋势,而河道中不同形态氮素浓度大多先于径流达到峰值,TN、NH4+-N浓度均呈现随降雨径流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NO3--N变化趋势比较平缓。且可溶性氮是氮素流失主要形态。TN、NH4+-N和NO3--N浓度在空间上也有其变化规律,由于河道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使得河道断面浓度明显低于农田排水出口,并且经过生态整治的河道在降雨径流条件下对氮素有较好的截留作用。而不同治理模式的河段对氮素的截留效果有明显差异,采用自然生态治理模式和植生型抛石护岸的河段对氮的截留效果要优于采用浆砌石护坡的河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