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微课"作为现代网络发展推进下产生的新兴产物,将其有机应用于中职机电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极大地丰富了当前中职教学实践的手段和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途径。但就目前"微课"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中职教学改革与发展进程。基于此,本文对微课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传统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将“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该课程教学中。通过探索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等优点,并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针对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建议和策略。因此,“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中是可行的,可为工科其他课程采用该教学模式提供实际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丰富教学资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逐渐成为中职教学的主要模式。《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利用微课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机械制图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机械制图能力。文章对《中职机械制图》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微课教学资源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供广大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4.
工业机器人实训课程是中职数控专业中以实训为主的专业课程,此课程应用微课能有效帮助学生预习、学习和复习。本文在阐述工业机器人实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常用焊接指令"实训教学为例,介绍了在工业机器人实训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的做法和经验体会,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时代,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也使得一些产业出现了多样的生产模式。教育事业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成下也得到了提升,微课就是其改变自我、追赶潮流的一大形式。而对于中职学校来说,中职学生以学会一门技术为主要学习任务,许多加工工艺的学习需要精益求精,而教师又无法时时做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指导,因此微课就成了中职院校一些教学科目教学过程中很好的选择。笔者以微课在中职数控车床教学中的应用为例,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微课开发主要有课堂实拍与PPT录屏两种方法,且逐渐形成了多教师讲授型微课。这种微课虽然同样短小精悍,但却无法与学生互动,仍有明显的“教师一言堂”问题,以致学生无法通过微课真正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得到学业方面的提升。对此,深入探讨了基于手机平台的“微视频+微练习”中职机械微课学习平台建设,期望能对当前僵化的微课形式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7.
《汽车营销实务》课程共分七个模块,课程所涵括的知识点非常多,尤其每个模块中的异议处理是职业院校学生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文章立足实践,探讨基于"微课"教学模式在《汽车营销实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认为"微课"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微课利用5~10min的短视频讲解单个的知识点,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反复观看学习,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德国职教六步教学法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教学策略之一。农机维修的课程缺乏先进的检查设备,学习条件也较为艰苦。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指导示范-学生被动模仿练习的模式进行。而德国职教六步教学法教学方法通过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设计解决问题,能较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课前发布任务、课中合理安排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讨论实施维修的时间、课后安排学生复习,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培养主动学习习惯、学校搭建一体化多功能实训平台,把良好的六步教学法设计在中职职业学校教学中,不仅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相似文献   

9.
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实操能力,围绕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使学生懂原理、会设计、能验证、知标准的教学目标,笔者以"双作用气缸的自动伸缩控制"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应用分析,借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微课的形式,将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从而有效化解了重难点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表明:微课"电液气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设计,提高了教学效率及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互联网+"的环境中成长起来,获得信息的平台与渠道相较以往越来越广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再适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依据布卢姆掌握学习法与建构主义学习思想的理论指导,教师通过课前指导学生学习微课并按照自主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课中审阅微导学并通过课堂提问和排疑解难完成教学任务,课后通过网络平台等手段完成实际教学应用以及评价的综合手段,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生态化课堂",意在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机械制图与CAD技术"课程的特点及云班课的使用优点,对基于云班课的"机械制图与CAD技术"混合式教学过程进行了分析。在"机械制图与CAD技术"课程中实现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结合,新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并达到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特点是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针对以往"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课题组提出了"微课+泛雅+学习通"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泛雅+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将生活学习中相关的现象作为案例引入课程,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并与实际联系起来。教学实践证明,利用"泛雅+学习通"的教学方法,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了趣味课堂预期教学效果,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移动通讯技术迅猛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微课得到各大院校的认可,微课教学成为必然趋势,其能克服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必须加大机械设计基础微课开发和实践研究力度,发挥微课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文章对此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机械制图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知识点多、内容枯燥、学习难度大、学生学习兴趣低等问题,利用混合式教学对机械制图课程进行教学设计。针对目前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在结合多媒体和板书线下教学的基础上,借助云班课手机互动线上教学平台,综合采用分层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机械类中职学校《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一直是学生感到较难学习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长期课题。本文就《工程力学》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和尝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兴趣,导致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工作效果不理想,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中职学生爱上专业学习,是一个值得中职专业课教师思考的问题。在中职机电专业课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中职机电专业课教学效果,促进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的教学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7.
项目教学法目前在各个专业和课程应用比较广泛.主要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目前中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针对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措施,为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结合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特点,应将理论和实际进一步结合,从而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达到愿学、爱学、会用、巧用的学习效...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目前中职学生在《机械制图》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的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归纳学生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三维模型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验证该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因此教师在开展钳工实训教学课程时,就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枷锁,充分挖掘微课的正向引导价值,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进而激发学生在学习钳工技能的探索热情和积极性。只有构建以微课为载体,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才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推动《钳工实训》课程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时代,知识种类众多,对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知识能力,还应具备岗位适应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汽车专业关乎我国未来的经济支柱型产业,学生自主能力培养是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鉴于此,文章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要求出发,探讨中职汽车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