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世界》2020,(6)
正说起夏天,最容易联想到的就是灼热的烈日和不断上升的温度。如何泡茶消暑度过一个炎热的夏天呢?这就要提到颠覆传统泡茶方法的神奇操作——冷泡法。自古以来,茶就以热水冲泡为主,干茶在热水中浸泡后,逐渐吸水、舒展,茶叶的营养与味道也慢慢融入到水中。但是在夏天,品一杯热茶后容易出汗,弄得一身汗会影响到一杯好茶带来的舒适感。冷泡茶别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艺蕴含着无穷的美。在茶艺活动过程中,要使人获得至高的审美感受,必须人、茶、水、器、境、艺六要素俱美。本文从茶人之美、茶叶之美、泡茶用水之美、茶具之美、茶境之美、泡茶技艺之美六个方面对中国茶艺之美进行了赏析。  相似文献   

3.
斗茶是我国古代茶叶品饮方式之一。它是在唐代煎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品茶艺术,是当时茶坛茶叶品评的最高形式。斗茶源于建安(今福建建瓯),始于唐而盛于宋。宋代斗茶不仅是民间百姓寓竞技于品饮的方式,而且成为文人墨客、权贵阶层欣赏茶趣和消闲怡神的玩艺,斗条既是茶叶品质与泡茶水质的竞比,又是一种竞技,  相似文献   

4.
泡茶与饮茶     
王济安 《茶报》2000,(3):16-16,18
茶为国饮。提倡“不吸烟、少饮酒、多喝茶、喝好茶”,其因是饮茶有益于人体健康,以茶养生可获得健康长寿。然而如何饮茶才能达到更好的养生效果呢?这就关系到泡茶与饮茶方法正确与否,也就是现今科学饮茶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5.
人们冲泡茶叶饮用,通常用茶壶冲泡乌龙茶时,习惯上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有些茶人解释这样做是因为要洗去茶叶中不清洁不卫生的夹杂物,如茶灰、尘埃等,而不"洗茶"的人,则被认为是"不讲卫生"、"不懂茶艺".长期以来,有的是"人云亦云",有的人则抱着不求甚解的态度,有时,"洗茶"连茶叶精华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洗掉了.  相似文献   

6.
泡茶喝茶是生活小事,可以说人人都会,泡茶饮茶有许多窍门,同样的茶叶,泡饮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饮用效果。泡饮方法得当,能使茶叶的色、香、味等品质特点充分体现出来,并能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反之亦然。下面欲向广大读者谈谈饮茶技巧的问题。 1.用70—75℃停开的水泡名(嫩)茶绝大部分名茶是嫩茶,特别是绿茶中的名茶更为细嫩。嫩茶含水溶性蛋白质较多,纤维素少,叶细胞壁薄而柔软,其内含物质很易泡出,如用现开的沸水冲泡,茶汤、叶底易产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发现茶叶并饮用以来,茶文化就融入了中华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并不断发展、升华。茶艺是茶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古老的中华茶岂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融汇了古今茶文化的经典。泡茶可修心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无论是俗世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雅致的“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独特作用始终无可取代。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茶的效果,在茶文化中注入了美的要求,所以茶艺成了一种特殊的生活艺术。而茶艺师则是这一生活艺术的传承者,是茶文化的传播使者。但是,许多人以为茶艺师只要会泡茶就行了,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相似文献   

8.
《茶世界》2016,(2)
正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对茶的描写篇幅甚多且细节缜密、意味深远。这种详尽的对茶的描述在文学作品中颇为罕见。《红楼梦》中所描述的主人公均成长在富贵人家,是当时的名门望族,饮茶是上好的茶,茶具是精美奢华的茶具,泡茶的水和泡茶的规矩也是讲究颇多。1茶具:奇品罗列,珍品尽有我国自古对茶就有一种特殊的喜好。差不仅是单纯的饮食更是一种精神文化。饮茶讲究的是"色、香、味、形、器",这其中的器就是盛放  相似文献   

9.
丁俊之 《中国茶叶》2005,27(5):43-43
人们用茶壶冲泡乌龙茶时,习惯把第一泡茶水倒掉,这一程序称之为"洗茶".按<中国茶叶大辞典>"洗茶"条的解释:"洗去了散茶表面杂质,且可诱发茶香、茶味,并认为这是一种古人遗风习惯.而不洗茶,往往被认为是"不讲卫生","不懂茶艺".长期以来,人云亦云,有的饮茶者抱着不求甚解的态度,殊不知洗茶连茶叶精华也在不知不觉中洗掉了.  相似文献   

10.
谢萍娟 《福建茶叶》2000,(Z1):26-28
中国是茶的故乡 ,是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得茶而解之” ,从远古神农时代至今 ,中国茶叶发展已经有 50 0 0多年的悠久历史。茶叶的利用由单纯药用发展到被普遍饮用 ,逐渐上升为有讲究的品饮 ,成了一门艺术。茶的品饮是茶文化中最直观的部分。品茶与简单的饮茶解渴层次上是不同的 ,同样是泡茶 ,“饮”只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需求 ,而“品”则包涵了精神上的追求 ,且远胜于物质上的需求 ,从饮茶发展到品茶用水、选茶、择具、环境种种的考究 ,是茶的品饮被冠以“文化”和“艺术”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茶叶沏泡技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饮料,是家庭开门七件事之一。客来敬茶,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凡亲朋戚友进门时,总是先沏茶迎接,以示礼节、情谊。工余饭后,三五知己围坐一起,边叙家常边品茶,更有一番情趣。招待来客时,敬上好茶,献上沏茶技艺,使热闹气氛大增,也增添饮茶的乐趣。冲泡一杯好茶,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结晶。茶叶的冲泡是一门学问,正如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的:“茶滋于水,水籍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茶、水、器、火四者相联,才能将茶叶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色、香、味、形充分发挥出来,使茶叶的营养成分尽量地被人们享用。  相似文献   

12.
加大发展中国袋泡茶力度 提高经济效益(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茗 《广东茶业》1995,(2):6-12
(三)袋泡茶品质与纸、机性能的分析 根据实验观察分析,袋泡茶冲泡时茶袋悬浮于杯,于是水分子不断浸入袋内而迫使汁向袋外进行循环。致使杯中茶汤物不断增多,同时杯中茶汤的浓度与散泡茶相对而言,也比较均匀,而散泡时,由于冲泡后,茶叶很快沉于杯底,浸出茶汁比重较水为大,这样就很难向上扩散,而造成杯中上、下层茶汤浓度显著的差别。于是当倾倒茶汤时,显而易见,开始倒出的茶汤浓度淡,而后倒出的茶汤比较浓。也就是散泡茶浸出的茶叶容易积累在茶渣中,致使茶汤的浸出物表现上较袋泡茶为少。所以,袋泡茶较散泡茶汤滋味就显得浓。  相似文献   

13.
泡出一杯好茶是不容易的,需一择茶、二择水、三择具、四择法。择水对茶叶冲泡关系更大,选用好水泡茶,才能显出茶的色香味。自古以来,泡茶很重视水的选择。王安石诗句:“水甘茶串香”,说明了好水泡茶,茶味才会香醇甘美。我国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激勿食之”,说明用泉水泡茶最好.泉水要选择慢慢流出的山泉,含钙和镁化合物最少的是最好的泉水。我国有许多名泉,都以宜于泡茶而著称。扬子江中南儒水,深居长江中心盘涡险处,唐代刘伯刍把它举为煎茶水…  相似文献   

14.
"茶为国饮",反映了茶与民众生活的普遍联系。饮用一杯好茶,不仅要有好的茶叶,还要有好水与之匹配。本次试验通过对7种水样的理化分析检测,21组茶汤中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检测,按照国家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结合其茶汤的感官审评结果,探究其不同饮用水冲泡同种茶叶的效果和同种饮用水冲泡不同茶叶存在的差异,进而为人们泡茶择水提供有益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众所周知,茶叶的色、香、味品质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冲泡而释放出来的。"龙井茶,虎跑水",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冲泡用水、用具及其泡制方法对冲泡茶汤的风味品质有显著影响,历史上紫砂壶和瓷碗等茶用器皿也因此被大量应用于传统茶叶的冲泡。从已有的研究和日常生活经验分析,不同材质的泡茶器皿冲泡茶叶具有不同的特点及其适应性,对茶汁风味品质和卫生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玻璃、塑料、陶器、瓷器、不锈钢、纸质等不同材质的茶用冲泡用具被不断开发出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各类不同材料和涂层的纳米陶瓷杯不断被开发出来,但其泡茶效果及其安全性问题并未见系统的研究报道。为此,我们收集了市场上一些典型的特殊陶瓷杯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对了解市场上  相似文献   

16.
一、茶叶深加工概况茶叶深加工是以茶 (包括茶鲜叶、制茶品、茶副品、原茶类或代用茶 )为原料 ,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 ,从深度广度研究开发新形态、新产品和食用添加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社会文明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对食品、饮料等追求营养、保健、方便、口感好、卫生安全饮品。茶叶作为饮料已有几千年历史 ,被世人认为是饮料之尊 ,形成了灿烂东方茶文化 ,客人过门敬茶的良好习惯历史悠久。茶叶传统泡饮方式 ,即在家庭、茶楼、公共活动场所必须有茶具容器用沸水泡茶才能饮用 ,且饮用需要时间慢斟细品 ,领悟茶的内…  相似文献   

17.
研究茶叶的人都承认泡茶用的水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有的甚至收到从各地寄去的饮水请他们研究对茶叶的影响,或者要改变茶叶的种类这个问题是在茶与咖啡贸易什志九月号一篇关于研究泡菜的文章中提到过。据作者和纽约乔奇·弗来特门 GeogeFriedman 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与茶     
欧阳修的一生,与茶相伴。他爱茶、好饮茶,常常作咏茶诗,或记录饮茶之事,或表达爱茶之情,又或赞茶之性。对茶事,他多有参与,既考评茶叶品质和泡茶之水品,又与友人互寄茶叶与水。对茶与国家政治经济的关系,他见解独到,建议中肯,积极参与茶法改革。欧阳修对茶的喜爱,不但体现在个人生活与精神修养上,而且与他的政治见解和爱国之情相互交融。本文从欧阳修的咏茶诗、欧阳修的茶事活动、欧阳修的茶利观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全面考证欧阳修与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周磊 《福建茶叶》2016,(2):93-94
"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这个就是说的我国历史悠久的茶壶艺术。茶壶是我国传统茶文化中必备的泡茶器皿。它属于茶具的一种,主要构造由壹身部分、上层壹盖、以及底部与圈足合并组成,本文从茶壶的艺术角度入手,结合平面设计的特殊性,对茶壹元素的多彩渲染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本分析法解读苏东坡茶诗文本的内容,分析宋代的茶事、茶艺和茶俗,识别当时考究的泡茶器具;欣赏煎茶、分茶、斗茶等高超的泡茶技艺;领略茶叶待客赠友以增进友谊的风俗。文章进一步梳理宋代社会背景,深层次剖析苏东坡创作茶诗的原因、政治、经济、饮茶文化和纳俗入雅的诗风等呼唤诗人求新立异,苏东坡顺应了时代要求;此外,苏东坡自身的嗜好和仕途经历也促使他对香茗情有独衷,择茶入诗。苏东坡的茶诗有益于当今茶产业的繁荣发展,对"一带一路"倡议下茶旅游产业的拓展也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