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本文以湖南省常德市36年来黄脊竹蝗的发生面积为依据,先运用波谱分析法确定了其发生周期,再用马尔柯夫链法预测了其未来的发生状态。结果表明,黄脊竹蝗的大、小发生周期分别为17年和9年,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1989年发生状态为较重灾害,也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说明此种方法基本可靠,可作为制定防治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杨扇舟蛾发生期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基础上,对杨扇舟蛾进行了发生期预测,其方法是在到达始盛期、高峰期标准时,分别加上该虫在当地卵的发育历期。  相似文献   

5.
竹篦舟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蓖舟蛾是竹林重要害虫之一,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浙江省一年4代,以幼虫在竹上越冬,中午气温高时,可以取食。成虫分别于4月初~6月上旬、6月上旬~7月中旬、8月上旬~9月中旬、9月中旬~11月上旬出现;幼虫取食期为4月底~7月初、6月下旬~8月底、8月中旬~10月中旬、10月初~下年5月上旬。各代幼虫食叶量分别为411.85、390.02、335.85、324.95cm~2。产卵量为80~490粒。天敌有黑卵蜂、赤眼蜂、猎蝽、内茧蜂、瘦姬蜂、啮小蜂等。防治方法以保护天敌、灯光诱蛾及药剂防治为主。  相似文献   

6.
竹蓖舟蛾是竹林重要害虫之一,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浙江省一年4代,以幼虫在竹子越冬,中午气温高时,可以取食,成虫分别于4月初-6月上旬、6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上旬-9月中旬、9月中旬-11月上旬出现,幼虫取食期4月底-7月底、6月下旬-8月底、8月中旬-10月下旬、10月初-下年5月上旬。各代幼虫食叶量分别为411.85、390.02、335.85、324.95cm^2。产卵量为80-490粒。天敌有黑卵蜂、赤眼蜂、猎蝽、内茧蜂、瘦姬蜂、啮小蜂等,防治方法以保护天敌、灯光诱蛾及药剂防治为主。  相似文献   

7.
杨扇舟蛾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林业加速发展 ,树木种植成倍增加 ,逐步改善着生态环境。乡土适宜树种毛白杨给四旁绿化披上绿装 ,但近两年衡水市部分县市区主干公路的毛白杨在 6~ 8月份被害虫吃的秃光如秋 ,树下满是黑色的粪便 ,给树木生长和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极大影响。虽已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但没有被人们所认识 ,仍没控制其危害。加之去冬今春天气干旱、高温、少雨雪 ,造成害虫的存活率较高。1 识别杨扇舟蛾的危害状为 ,幼虫 3龄前集中缀叶成苞在内啃食叶肉 ,3龄后分散取食全叶 ,幼虫食量随虫龄增大而增加 ,5龄幼虫食叶量占总食叶量的 70 %左右…  相似文献   

8.
竹篦舟蛾是危害竹林的主要害虫之一,2008年在株洲县首次暴发成灾。本文对竹篦舟蛾的生活习性、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竹篦舟蛾在株洲县1年发生3代;危害以7—8月最为严重;在防治中,应以营林措施和生物防治为主。在成虫高发期内,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可减少下代幼虫密度;危害严重时,用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9.
栎粉舟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栎粉舟蛾又名旋风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主要为害栎树、板栗等,对栎类树木为害最重。丹凤县森防检疫站于1994年至1996年对该虫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进行了观察和探索,现简介如下: 1.形态特征: 成虫:灰褐色中型蛾子,有光泽,体长20mm左右,前翅狭长,近外缘1/3处有一白  相似文献   

10.
应用白僵菌防治竹镂舟蛾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剂量白僵菌对不同代数竹镂舟蛾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白僵菌可作为福建省永春县一都镇竹镂舟蛾第1代和第3代的优良无公害生物防治药剂,其防治效果较好,尤其对第1代防治15 d后其校正死亡率最高可达95.52%,但第2代防治效果较差,可能与试验期间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有关,在防治时应考虑选择其他药剂。  相似文献   

11.
以桃江县武潭镇2014年放烟防治竹镂舟蛾为例,从施药前的虫情调查、施药前的准备、放烟施药、烟雾机故障排除和保养以及放烟施药的速度与效果等方面对丘陵区竹镂舟蛾烟雾机放烟防治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竹镂舟蛾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探索竹镂舟蛾的无公害防治方法和措施,使用森得保粉剂、苦参.烟碱烟剂和高渗苯氧威烟雾剂进行防治试验,防治效果均可达80%以上,可在竹镂舟蛾危害时应用。  相似文献   

13.
5种生物农药喷雾防治竹镂舟蛾幼虫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无公害防控竹镂舟蛾的关键技术,在福建政和县选择竹镂舟蛾为害的毛竹林设立试验研究区,选用1.5%苦参碱可溶液、3%高渗苯氧威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1.2%烟碱·苦参碱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等5种生物农药,应用无人机喷雾技术,开展防治竹镂舟蛾幼虫用药的最佳使用剂量筛选试验,并检测竹林土壤和竹笋中的农药残留。结果显示:药后5 d, 5种农药均有2个浓度水平对竹镂舟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86%以上;农药的最佳浓度水平(用纯净水以体积比稀释的倍数)是:1.5%苦参碱和1.2%烟碱·苦参碱均为1 500倍液,3%高渗苯氧威为2 500倍液,25%阿维·灭幼脲为1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为800倍液。在竹笋和土壤中均未检出所施的农药成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的5种农药对竹镂舟蛾幼虫致死作用强、防效好,且不会产生农药残留,竹林喷施这5种农药,可大幅降低竹镂舟蛾幼虫的虫口数量,达到无公害防控竹镂舟蛾成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21个县市11个舞毒蛾发生区、10个未发生区近10年的气象因子数据,以气候数据的关键因子绘制21县(市)的气候特征图,结合舞毒蛾寄主植物在上海的分布,分析舞毒蛾在上海市的适生性;进一步利用判别分析法建立舞毒蛾在我国的分布预测模型,模型的预测正确率为100%。结果表明,根据气候特征图、舞毒蛾的寄主植物以及预测模型的判定,上海市具备舞毒蛾发生和危害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5.
杉木炭疽病发生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数量化理论I原理建立杉木炭疽病发生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杉木炭疽病发病率同海拔、坡向、坡位、土层厚度、林龄和质地有大或较大的相关;杉木炭疽病感染指数同坡向、坡位、海拔、质地、紧密度和土层厚度有大或较大的相关。  相似文献   

16.
基于谱分析的天目山毛竹林生长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growth cycle of moso bamboo ( Phyllostachys edulis) stand is an important basis in management decision. In general,there is two years cycle of on-year or off-year phenomenon during moso bamboo stand ...  相似文献   

17.
中华鼢鼠、甘肃鼢鼠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甘肃省5个试验区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华鼢鼠、甘肃鼢鼠在本省的雌雄比例为1.15:1,每年可繁殖1胎,平均每胎产仔2.38只;可取食植物27科49种;全年活动呈双峰形曲线。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毛虫防治关键期与防治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防治关键期,发现马尾松毛虫种群密度快速增长期在增殖期末期,在增殖期末期开展有效的防治,可以预防马尾松毛虫暴发成灾,并依据这一原理编制了马尾松毛虫防治月历和防治周期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