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白痢多发于3~14日龄雏鸡,7~14日龄雏鸡最易感染,14~21日龄以内雏鸡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为最高。球虫病多发于14~15日龄雏鸡。两病常呈暴发,给肉鸡业造成很大损失。介绍了肉仔鸡白痢和球虫病的联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艾维菌父母代肉种鸡经禽脑脊髓炎病毒(AEV)弱毒疫苗免疫后,用琼脂扩散试验对不同免疫期种鸡的后裔雏鸡的母源抗体进行动态监测。结果发现,26周龄种鸡禽脑脊髓炎(AE)抗体阳性率为86.79/6~1009/6.其后裔雏鸡在1~7日龄时母源抗体阳性率为83.3%~100%;14日龄时降至30.0%~70.09/6;多数在21日龄时转阴。36周龄种鸡AE抗体阳性率为56.7%~76.79/6,其后裔雏鸡在1日龄时母源抗体阳性率只有50.0%~76.7%;7日龄时降至10.0%~50.0%;14日龄时全部转阴。表明,雏鸡AE母源抗体水平及其衰减规律受种鸡抗体水平的影响。攻毒保护试验发现,低母源抗体雏鸡(1日龄母源抗体阳性率为50.0%),不但7~28日龄脑内攻毒后6~11d全部发病,而且14日龄颈部皮下攻毒后11~13d也有6/10雏鸡发病;而高母源抗体雏鸡(1日龄的母源抗体为1009/6),虽然14~28日龄对脑内攻毒易感,但是颈部皮下攻毒后观察45d均未发病。证实,雏鸡1日龄的AE母源抗体为50.0%时,很难保护其免受AEV的侵袭。  相似文献   

3.
从1986年11月中旬开始,某鸡场有14批鸡陆续发生新城疫,拖延到1987年4月份时,疫情愈趋严重。此病多发生于20~35日龄的雏鸡,各批死亡率为20~40%,损失甚大。发病的鸡群均出现典型的新城疫症状及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腔上囊炎,是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伤为特征。该病在西双版纳州较常发生,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发,一般多发于18~25日龄的雏鸡,感染1周龄雏鸡极为少见。笔者接诊了一起7日龄雏鸡发生法氏囊病例,现将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鸡球虫病是现代集约化养鸡业中最为常见、多发和危害极大的肠道寄生性原虫病,其防治困难,给养鸡业造成极大损失。从发病规律的调查情况来看,鸡球虫病主要侵害10~50日龄的雏鸡,主要感染部位是盲肠,以病鸡肠炎、消瘦、贫血、产蛋下降、腹泻、拉血痢为特征。雏鸡暴发  相似文献   

6.
鸡曲霉菌病是由烟曲霉菌引起的一种禽的传染病,尤以雏禽的易感性最高,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旦发病,即可造成较大的损失。2000年6~7月,海宁市养鸡户王某、徐某的2批肉雏鸡相继发鸡曲霉菌病,现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徐某自2000年6月11日从杭州某孵坊购入岭南黄雏鸡1500只。王某于2000年6月23日自本市某孵坊购入江村黄雏鸡4000余只。2户发病的共同特点是:从购入雏鸡的第3、4天就有雏鸡死亡,7~10日龄死亡达高峰。到12日龄时,徐某之雏鸡死亡457只,死亡率达到30.47%;王某的雏鸡至10日龄死亡296只,死亡率为7.4%。2批病鸡均…  相似文献   

7.
殷秀玲 《中国家禽》2005,27(17):55-56
雏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雏鸡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发热、拉白色粥样或黏性稀粪便为特征,一般5~6日龄开始发病,7~14日龄发病率与死亡率很高,特别是7~10日龄的雏鸡死亡率最高,严重影响育雏成活率及鸡群质量。  相似文献   

8.
1流行病学 本病每年各季均可发生,各日龄段的鸡甚至鸡胚都可以感染,但以30~65日龄的雏鸡为多发阶段,地面和网上平养多发且严重。感染病鸡常呈慢性、局部病灶性过程,若出现败血症,可见急性死亡。  相似文献   

9.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鸡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其特征是雏鸡呈败血症经过,表现急性下痢,排出白色糊状粪便,故名雏鸡白痢。雏鸡发生白痢死亡率高,而成年鸡则为无症状的带菌者。本病严重危害雏鸡的成活率,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的损失。1临床症状7~10日龄发病增多。2~3周龄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支气管炎(IBV)有嗜呼吸道型、嗜肾型、嗜消化道型和嗜生殖器官型等多种类型。呼吸道型不同日龄均易发生,雏鸡死亡率一般在20%以上,育成鸡、成鸡基本无死亡现象;肾型主要发生在雏鸡,多发生于14~40日龄,死亡率在30%~50%左右;腺胃型发病鸡群多见于20~40日龄的雏鸡,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本次试验就雏鸡首免日龄进行探讨,选用三组雏鸡分别在1日龄、7日龄、14日龄进行首免试验。通过红细胞凝集抑制(HI)试验检测雏鸡母源抗体及免疫抗体效价(各组雏鸡母源抗体效价log^2的反对数值(本文以下相同)平均为22.33、21.33、20.67;各组雏鸡免疫后13天抗体效价平均分别为211.33、20.33、29.67),并结合免疫保护攻毒试验(保护率分别为1日龄;100%;7日龄:90%;14日龄:90%),得出:本次试验雏鸡在母源抗体效严为22.33的1日龄进行首免最合适。  相似文献   

12.
仔猪下痢是仔猪哺乳期和断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指黄痢、白痢、红痢和水肿病。黄、白痢各种日龄仔猪均可发生。黄痢发病月份多为4~7月,最高发生在5月份;白痢多发生于7~10月份,最高为10月份。黄、白痢的发病日龄多在1~3日龄、7~14日龄及断奶后的一段时间内;红痢各种日龄猪均可感染.但比黄、白痢发生的少;猪水肿病多发于5~15周龄的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了解0~2周龄肉用雏鸡的营养特点,即此阶段如何从内源(卵黄囊)营养转变为外源(饲料)营养,以及外源蛋氨酸(Met)和胱氨酸(Cys)营养水平与体组织内该两种氨基酸营养的相关性。试验用600只爱拔益加(AA)鸡,均分10个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于0~2周龄雏鸡日粮中分别添力00%,0.20%,0.30%,0.40%和0,80%的DL-蛋氨酸,以及0.15%,0.20%,0.30%和0.40%的DL-胱氨酸。观察1,3,5,7,14日龄雏鸡体内卵黄囊、肝脏和血浆等组织中相应氨基酸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0~2周龄雏鸡的营养特点是1~3日龄的营养完全来自于卵黄囊,5~7日龄是卵黄囊营养转变为饲料营养的过渡期,8~14日龄的营养已完全来自饲料;1~7日龄期间,雏鸡的卵黄囊、血浆和肝脏中的蛋氨酸含量不受日粮内蛋氨酸水平的影响,但14日龄时,血浆和肝脏中的蛋氨酸含量随日粮蛋氨酸水平的提高显上升趋势。证明蛋氨酸对0~2周龄雏鸡的重要性。而雏鸡对日粮中胱氨酸的变化不敏感,未见有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鸡球虫病分布广泛,多发于3月龄以内雏鸡,尤以15~50日龄雏鸡最易感染,其发病率高达50%~70%,病死率为20%~30%,严重者可达80%。近年来,鸡球虫的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和普遍.新药研制日益艰难且药物残留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学者为控制鸡球虫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直在探索防治鸡球虫病的方法,免疫增强剂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正> 曲霉菌病,又名霉菌性肺炎,呈急性暴发,常见于15~30日龄雏鸡。发病率高,可造成大批死亡,给养鸡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本人结合临床实践,特将此病简介如下: 本病多发于霉雨潮湿季节,鸡舍潮湿、饲养密度过大,舍内空气流通不好时更易发生。  相似文献   

16.
教科书及绝大部分养鸡生产者、专家、学者均认为球虫病大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雏鸡或35~60日龄的青年鸡,笼养鸡、成年鸡较少发病。根据我们对层叠式笼养蛋鸡饲养实践,需要对这一养殖模式下的产蛋鸡球虫病重新认识,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1.25×107C.baileyi卵囊的剂量人工经口感染3~75日龄雏鸡,通过C.baileyi卵囊排出规律和临床发病情况的观察,研究了雏鸡对C.baileyi感染的年龄免疫现象。结果表明,3~75日龄雏鸡均能感染C.baileyi;3~10日龄雏鸡易感性高,感染后排出印囊的量大,排出印囊的时间长,持续到感染后第20天;20日龄以上的雏鸡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后排出卵囊的量逐渐减少,排出印囊的时间缩短,仅持续到感染后第15天。50日龄以下的雏鸡感染后排出卵囊的量明显地高于50日龄以上的雏鸡,50~75日龄的雏鸡易感性很低,排出卵囊的量趋于恒定地极少量排出。从而揭示随着雏鸡年龄增长免疫系统发育逐步完善,感染后排出印囊的量逐渐减少、排出卵囊的时间缩短、对C.baileyi的易感性逐渐降低的规律。首次实验证实C.baileyi作为一种原发性病原主要侵害50日龄以下的雏鸡,尤其是10日龄以内的雏鸡易感性最高,发病和死亡主要见于10日龄以内感染的雏鸡。  相似文献   

18.
当鸡的体温降至某一温度时,鸡群中有50%的鸡发生死亡,这时的温度称低限致死体温。1日龄雏鸡的低限致死体温为15.4~15.8℃,4日龄为16.2~16.6℃.8日龄为16.6~16.8℃,2周龄为19.0~20.4℃,而成年母鸡为22.7~23.5℃。由此可见,鸡的日龄越小,对低温的耐受力越大,但御寒力则正好相反,如成年鸡能在零下50℃的环境下耐受1小时,而1日龄雏鸡对10℃环境的暴露无耐受力,尤其在食物不充分时,15℃便是1日龄雏鸡的致死温度。如果温度县诼渐下降.即使25℃环境.也能使雏鸡致死。  相似文献   

19.
在养鸡过程中,雏鸡的死亡占有较大的比例。在引起雏鸡病亡的诸多因素中,人们总认为传染病是首位或归结于孵化上的问题,而忽略了环境因素对雏鸡健康的重大影响。据调查结果表明,环境恶劣、管理粗放是造成雏鸡死亡的重要原因,约占雏鸡死亡总数的70%,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低温鸡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的环境温度条件下,能保持体温相对恒定。当鸡的体温降至某一温度时,鸡群中有50%的鸡发生死亡,这时的体温称为低限致死体温。据资料介绍,1日龄幼龄的低限致死体温为15.4~15.8℃,4日龄16.2~16.6℃,8…  相似文献   

20.
1 发病情况 我市一养鸡场2005年1月8日出雏3000只当地土鸡。采用的免疫程序是鸡新城疫Ⅳ系弱毒冻干苗10日龄、28日龄饮水和鸡法氏囊弱毒冻干苗14日龄、30日龄饮水。雏鸡于35日龄开始出现拉稀、打呼噜症状,夜间更为明显。粪便呈白色、黄白色,并出现死亡。先后用痢特灵、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等抗菌性药物及添加营养性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42日龄时,雏鸡表现张嘴呼吸、肿颈、发出气管椤音,有的鼻流黏液,头、眼水肿,发出特殊的嘶哑叫声,每天死亡50~60只。发病率为75%,病死率为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