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4种禾本科小麦族植物微观形貌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麦族4种植物花粉粒和气孔的微现特征的异同,并探讨花粉粒和气孔大小与染色体组倍数的关系。[方法]通过扫描电镜对二倍体长稳偃麦草、中阍偃麦草、普通小麦、和八倍体小偃麦的花粉粒和叶表面的微观形貌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4种植物在花粉粒形态、大小、表面突起,萌发孔和叶表面气孔大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二倍体长穗偃麦草与其他3种植物的花粉粒和气孔的微观特征差异明显。可见,小麦族二倍体物种与六倍体物种、八倍体物种在花粉粒和气孔的微观特征方面有明显差异,但六倍体和八倍体物种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用花粉粒和气孔的一些微观特征作为鉴别二倍体和六倍体、八倍体等染色体组倍数相差较大的物种有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4种不同品种石榴的叶表皮特征电镜扫描观察(英文)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assification of pomegranate cultivars and studies of 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pomegranate cultivars.[Method] The electron microscope scanning was used to comparatively observe leaf epidermal structures of 4 pomegranate cultivars.[Result] The upper epidermal structures of 4 pomegranate cultivars were similar and showed reticular structure .However, the differences existed in lower epidermis,such as cell shape,cell size and arrangement mode of cell as well as stomatal density,while the structures of leaf vein in lower epidermis of 4 pomegranate cultivars were similar.[Conclusion] The research provided morphological references for studying heterosis of pomegranate to some extent.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在隔离的人工接种条件下,用小麦白粉菌的2个分离菌成功地侵染了小麦族的12属40个材料(不包括小麦属)。实验证明小麦白粉菌的侵染范围并不只限于小麦属,而是较为广泛地侵染小麦族的一些属和种。多数材料在接种后所产生的繁殖体,回接小麦也获成功。根据试验结果和野外调查,四川西部常见的披硷草和鹅观草等野生禾本科植物,可能在小麦白粉属的越夏和初侵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鹅观草属(Roegneria)属于禾本科小麦族,其物种都是含St与Y染色体组的异源多倍体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只有一个种分布于南欧,另一个种从亚洲一直分布到北美洲的阿拉斯加。由于St染色体组的显性遗传特性使含St染色体组的属,例如:Pseudoroegeria(St),Elymus(StH),Roegneria(StY)和Campeiostachys(HStY),在形态上表现出非常相似。更由于1984年Lve发表他划时代的以染色体组组成来界定的小麦族属的自然系统时还不知道Y染色体组的存在,因此他把鹅观草属合并到披碱草属(Elymus)中,从而导致一些人至今仍然信奉他的系统而不承认鹅观草属。虽然现今对Y染色体组的研究已经取得巨大进步,所属物种也已十分清楚。其中当然也有传统的形态学分类对显性遗传造成的趋同熟视无睹带来的错误,以及一些大形态分类学家的错误分类的影响。现在发表的这个修订了的鹅观草属是基于形态观察、多变量形态统计分析、细胞遗传与分子遗传的研究成果综合判定的。这些成果来自不同的学者也包括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5.
实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了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圆柏(Sabina chinensis(L.)Ant)、杜松(Juniperus rigida Sieb,et Zucc)、铺地柏(Sabina procumbens(Endl.)Iwata et Kusaka)4种柏科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3种常见细菌性病害抑菌效果的研究。用液体悬浮培养法分别测定了4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3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实验结果表明:4种柏科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供试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侧柏的抑菌作用最强。不同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不同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则表现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杨柳科植物染色体数目及其进化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8种3变种2杂交种杨树的染色体数目,结果均为2n=38,其中3种1杂交种为首次报道。统计了277种杨柳科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分析了其可能的进化途径,初步结论如下:(1)现代杨柳科植物是一群具有多个染色体基数、处在不同倍性水平的多倍体系列;(2)其次生基数X_2=19,11,12和14,这些次生基数可能是古多倍体起源的;(3)杨柳科植物染色体的原始基数可能是X=6;(4)现代杨属和钻天柳属植物染色体数目的进化处在同一水平上,即古多倍体水平上;而柳属中大约50%的种进化为次生多倍体,最高为16倍体。绘出了杨柳科植物染色体进化谱,讨论了该科植物染色体基数进化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8种3变种2杂交种杨树的染色体数目,结果均为2n=38,其中3种1杂交种为首次报道。统计了277种杨柳科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分析了其可能的进化途径,初步结论如下:(1)现代杨柳科植物是一群具有多个染色体基数、处在不同倍性水平的多倍体系列;(2)其次生基数X_2=19,11,12和14,这些次生基数可能是古多倍体起源的;(3)杨柳科植物染色体的原始基数可能是X=6;(4)现代杨属和钻天柳属植物染色体数目的进化处在同一水平上,即古多倍体水平上;而柳属中大约50%的种进化为次生多倍体,最高为16倍体。绘出了杨柳科植物染色体进化谱,讨论了该科植物染色体基数进化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脾脏细胞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对两种生活于近海沿岸的(鱼叚)虎鱼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纹缟(鱼叚)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 phalus)2n=44,NF=76,有10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6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6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竿(鱼叚)虎鱼(Luciogobius guttatusGill)2n=44,NF=72,有7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7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8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未发现有异形染色体。  相似文献   

9.
用60%乙醇分别提取了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子与艾蒿(Artemisia argyi)、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的叶和茎提取物,并用浸渍法和三角烧瓶熏蒸法测定了提取物对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复组蚊的幼虫和成虫杀虫和驱避效果。结果表明,苍耳子、艾蒿叶与茎和紫茉莉叶与茎植物提取物对蚊的IV龄幼虫毒杀作用的LC50值分别是0.373 6、1.630 7、2.715 5、6.841 1和3.981 8 mg/mL,对成虫毒杀作用的LC50值分别是0.017 85、0.042 85、0.018 09、0.034 40和0.068 74 g/250 mL;5种提取物对幼虫的毒杀作用由强到弱依次是苍耳子、艾蒿叶、艾蒿茎、紫茉莉茎、紫茉莉叶,对成虫的毒杀作用由强到弱依次是苍耳子、艾蒿茎、紫茉莉叶、艾蒿叶、紫茉莉茎。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粳(糯)稻品种的特征特性,筛选出适合江苏省响水县温光资源种植的粳(糯)稻品种,选择23个粳(糯)稻品种(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连粳18307、连脆粳、南粳5718、宁粳12、连粳17号特征特性和产量水平表现均较好,连粳18307仍未通过审定;南粳5718为优良食味稻米,目前在响水县大面积种植表现较好,与...  相似文献   

11.
禾本科三个物种花粉粒及叶片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八倍体小黑麦、二倍体黑麦以及普通小麦的微形态特征,探讨它们的染色体组倍性及亲缘关系。[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二倍体黑麦、普通小麦和八倍体小黑麦的花粉粒和叶片表面形态与微结构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二倍体黑麦、普通小麦和八倍体小黑麦的花粉粒和叶片表面微观形态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八倍体小黑麦的一些微观形态特征介于二倍体黑麦和普通小麦之间。通过对比发现,三者的花粉粒大都为近圆形,在萌发孔和表面饰纹上有明显的差异,萌发孔从大到小依次为普通小麦、八倍体小黑麦、二倍体黑麦;在叶片下表皮特征、气孔大小和特征以及刺毛等方面,八倍体小黑麦都要明显不同于普通小麦和二倍体黑麦。[结论]花粉粒和叶片表面形态与微结构可作为区分种属差异的一项指标,同时对鉴定利用染色体工程创造的不同倍性新的多倍体物种以及研究物种的亲缘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小麦族StH基因组物种的胚乳细胞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族含StH、St、H基因组的披碱草属、偃麦草属、猬草属、拟鹅观草属和大麦属共5属16份材料的胚乳细胞特征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属种植物种子胚乳细胞存在丰富的多样性,不同物种的胚乳细胞在大小、形状和数量上均表现出差异,但不能很好地反映属以及基因组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禾本科3个物种花粉粒及叶片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通小麦(2n=6x=42)作母本,与二倍体黑麦(2n=2x=14)进行杂交,并进行染色体加倍,所获得的新物种就是八倍体小黑麦(2n=8x=56)。八倍体小黑麦的植物学形态介于双亲之间,兼有两者的性状。  相似文献   

14.
小麦族猬草属和近缘属物种醇溶蛋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小麦族猬草属、赖草属、新麦草属、拟鹅观草属、披碱草属和Lophopyrum共6属19份材料进行醇溶蛋白遗传分析。结果表明:①19份材料共出现19种不同的醇溶蛋白图谱,共分离出56条带纹,多态性高达100%,说明属间和种间具有丰富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态性;②Hystrix duthieissp.duthiei与H.duthieissp.longearistata的亲缘关系较近,它们与H.patula的亲缘关系较远;Psathyrostachys juncea和Psa.huashanica亲缘关系较远;Lophopyrum elongatum和Lo.bessarabicum的亲缘关系较远;③含相似染色体组的物种能各自聚类在一起,它们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④醇溶蛋白揭示的亲缘关系与形态学、细胞学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醇溶蛋白能够用于小麦族多年生物种系统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山茶属植物的研究提供孢粉学资料,验证花粉形态在植物识别与鉴定应用中的可行性,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山茶科山茶属4种植物的花粉表面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4种山茶属植物花粉在形状、大小、P/E值和外壁纹饰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其花粉外壁纹饰分属不同的类型: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网状,凹脉金花茶(Camellia impressinervis)近脑纹状(近蠕虫状纹饰),蒙自连蕊茶(Camellia forrestii)皱波状,贵州连蕊茶(Camellia costi)皱网状,其中,贵州连蕊茶的网脊上密布疣点(疣状突起),可能是一个进化特征;4种植物的P/E值和P值呈明显的正相关(r2=0.827 2),具有较大的P/E值和P值的两种连蕊茶组植物处于较高的进化地位,山茶属不同种植物花粉外壁纹饰和P/E值反映了物种间的差异,也反映出近缘物种间一定的进化和亲缘关系,可为组间分类及进化关系研究提供孢粉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小麦族猬草属和赖草属物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种猬草属和12种赖草属植物叶表皮进行光镜观察,发现叶下表皮呈现较丰富的微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长细胞形态、短细胞类型及分布、刺毛的有无、气孔器的形态与分布等;表皮微形态的性状组合特征与植物所生长的生态环境有较大的关联;叶表皮微形态具有区分物种的价值,但在属间或属内分组水平上的分类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7.
秦素平  张志雯  陈于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821-17822
[目的]研究3种木犀科药用植物花粉形态特征,为木犀科药用植物的孢粉学研究提供资料。[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木犀科的迎春(J.nudiflorum)、连翘(F.suspensa)和金钟花(F.viridissima)3种药用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3种木犀科植物的花粉粒赤道面观呈椭圆形、卵圆形,极面观呈3裂圆球形、3裂片状,外壁表面具有清楚的网状雕纹,网眼大小不等,呈不规则形,但不同类型之间存在差异。[结论]该研究可为这3种木犀科植物的种间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使用扫描电镜对中国繁柳组34个种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繁柳组中大部分种类在蜡质层类型,气孔形态,气孔外拱盖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其中,蜡质层类型有5种,分别是平滑蜡质层、壳状蜡质层、痂状蜡质层、锥形纤维体和鳞片状纤维体,其中锥形纤维体和鳞片状纤维体均为柳属所特有的蜡质类型。气孔外拱盖形态主要分为隆起和扁平2种,其中27种气孔外拱盖隆起,所占繁柳组34个种的比例为84.3%。叶表皮微形态对繁柳组一些表型相似的种类有很好的鉴别作用,对验证繁柳组分类处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卵母细胞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制作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猪GV期和体外成熟MⅡ期卵母细胞(抽吸法采集)为研究对象。①扫描电镜样本制备:供试GV期和MⅡ期卵母细胞于PBS(pH值7.4)中清洗后,部分转入0.1%透明质酸酶中,38.5℃孵育15min,微吸管吹打去除卵丘细胞(CC),即获得无卵丘细胞的卵母细胞,用以观察卵母细胞外透明带(ZP)结构;取去除卵丘细胞的部分卵母细胞,经PBS液洗后,再置于0.5%链霉蛋白酶中,在实体显微镜下观察,待透明带溶解时,小心地将卵母细胞转入PBS中,即获得了无透明带的卵母细胞,用以观察卵母细胞膜表面的微绒毛(Mv)。未去除卵丘细胞的卵母细胞、去除卵丘细胞的卵母细胞及去除透明带的卵母细胞分别经PBS洗2~4次后,于2.5%戊二醛中4℃固定6h,再经PBS清洗3次,每次30min;再于1%锇酸中固定1.5h,然后再经PBS清洗3次,每次30min;之后,用乙醇逐级(30%、50%、70%、90%、100%、100%)脱水,每级20min;样品脱水后,用乙酸异戊脂置换;置换后的样品直接移到样品台上,再放入临界点干燥仪干燥,粘台,IB-5离子溅射仪喷金,置于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拍照。②透射电镜样本制备:供试卵母细胞也经PBS清洗,戊二醛固定,琼脂包埋后锇酸固定,乙醇脱水,步骤基本同上,只是最后用环氧丙烷置换。脱水后的样品于Epon-812树脂和丙酮等体积混合液中渗透4h,再在纯Epon-812中渗透过夜;然后将样品包埋,放入聚合器中聚合(35℃,24h;45℃,24h;60℃,48h);聚合后的样品在实体显微镜下修块,半薄切片定位,重新包埋,LKB—V超薄切片机切片;超薄切片用醋酸双氧铀-柠檬酸铅双重染色,样品自然干燥后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拍照。[结果]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形态结构完好,超微结构清晰。扫描电镜下,GV期卵母细胞的卯丘细胞紧密包围在卯母细胞外,微绒毛呈致密状垂直于卵膜表面,透明带呈不规则的蜂窝状,有小梁突起。在体外成熟MⅡ期卵母细胞中,卵丘细胞变得松散,卵母细胞表面的微绒毛结构显得更光滑,透明带呈不规则的蜂窝样,但蜂窝状结构增多,且小梁突起更明显。透射电镜下,GV期卵母细胞的卵丘细胞在透明带周围紧密排布,并有大量突起伸人透明带中;卵母细胞微绒毛数量较多、相对较长,且也伸人透明带中;线粒体呈圆形,多为横嵴并清晰,成簇分布于皮质区;脂滴以两种不同形式存在于大部分细胞质内,一种呈均质状,另一种不均质且有透亮条纹,两种形式的脂滴常相邻存在,并以均质脂滴居多。脂滴外包有不连续的滑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由多层扁平囊泡及大小泡组成;在MⅡ期卵母细胞中,卵丘细胞间缝隙连接增大,出现了明显的卵周隙;与培养前卵母细胞相比,微绒毛相对较短、较粗,且从ZP内撤回;线粒体体积增大,仍成簇伴随着脂滴分布;脂滴仍以两种不同形式存在,但以不均质脂滴居多;不均质脂滴呈球状,且上透亮条纹增多,电子密度更高;皮质颗粒位于卵质膜下,呈单层排列。[结论]证实该方法适用于卵母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的制样,另外,此法也适用于休积小、数量少、游离细胞的电镜样本制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