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25%金库水悬浮剂对苹果和大樱桃褐斑病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苹果褐斑病(Marssonina mali(P.Henn)Ito)和大樱桃褐斑病(Cercospora sp.)是胶东地区发生最为普遍的两种叶部病害。  相似文献   

2.
在吉林省东部山区栽培的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上发现了一种新的叶部病害,在对病原菌鉴定的基础上,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最适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培养基为PDA+五味子煎汁培养基,最适碳源为半乳糖,最适氮源为硫酸铵,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 6.0.分生孢子萌发最低相对湿度为90%,最适pH 7.0,24 h光照和自然光照有利于孢子萌发,菌丝致死温度为46℃,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38℃.  相似文献   

3.
平菇褐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褐斑病给我国平菇生产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菌盖表面出现褐色斑点;如果湿度过高,菌盖表面能形成菌脓;如果感染原基或幼菇,会导致子实体畸形或停止发育。从病斑组织分离出病原细菌T3,根据Biolog自动鉴定系统鉴定结果、16S rDNA序列分析以及嵌套PCR检测结果进行了综合鉴定,确认该病原细菌为Pseudomonas tolaasii。  相似文献   

4.
从辽宁省法库市奥斯达菌业有限公司患褐斑病的金针菇病灶上分离筛选得到4个细菌菌株,采用回接感染实验法证明细菌05Y和05N两个菌株可不同程度地导致金针菇褐斑病的发生.通过光电比浊计数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克菌对金针菇褐斑病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克菌在浓度为0.75‰时的抑菌活性最佳.  相似文献   

5.
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得到连翘褐斑病病原菌,依据科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及其ITS、LSU和SSU序列的多基因联合分析,确定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测定了培养基、温度、pH、光照、碳源和氮源等处理对该病原菌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条件为25~30℃,pH 7.0,碳源为木糖醇和甘露醇,氮源为蛋白胨;产孢最适条件为25℃,pH 7.0,碳源木糖醇,氮源为尿素;孢子萌发最适条件为15~35℃,pH 5~9,碳源为木糖醇,氮源为牛肉浸粉。在测试的8种杀菌剂中,嘧菌环胺(EC50=0.032 mg·L-1)和苯醚甲环唑(EC50=0.054 mg·L-1)对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杜鹃褐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杜鹃褐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并对其rRNA基因内转录间区(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与Genbank中已有的有关序列进行了比较,确定其病原菌为Phomopsis sp.。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苹果套袋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苹果果实病虫害明显减轻,果农全年用药次数减少,从而忽视了叶部病害的防治,使得叶部病害呈逐年加重趋势,苹果褐斑病(Marssonina mali(Henn.)Ito)是田间发生最重的一种叶部病害,常因防治不及时,损失惨重。为了寻找防治苹果褐斑病的有效药剂,2006年我们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河南省濮阳县清河头乡西清河头苹果园,试验树品种为红富士,树龄14年生,行株距为4m×2m。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偏上,树势中庸,为盛果期成龄树,树冠基…  相似文献   

8.
9.
山东省黄瓜棒孢叶斑病(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和防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黄瓜棒孢叶斑病(褐斑病)在山东省的为害、症状特点、生物学特性以及病原菌的鉴定进行了研究。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并结合其rDNA ITS区域的序列分析,将引起山东省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 & Curt)Wei.〕。室内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3 %戊唑醇悬浮剂和33.5 %喹啉铜悬浮剂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0.49 %。  相似文献   

10.
一种平菇褐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将从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褐斑病中分离纯化的240多个菌株中,选出使平菇褐斑病发病快且病情严重的菌株PG1702,对其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G1702为引起平菇细菌性褐斑病的病原菌;显微形态的观察和扩增出的16S rDNA序列与GenBank比对结果表明菌株PG1702为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 Paine).  相似文献   

11.
大樱桃褐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腐病在辽宁大樱桃产区严重发生,对大樱桃褐腐病菌(Monilia fructigena)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从温度、光照、pH以及营养条件几方面对病菌菌丝生长、孢子产生及萌发的环境条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樱桃褐腐病菌菌丝在PSA培养基、25℃、pH 6.0及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产孢最佳条件为PDA、木糖、NH4H2PO4、25℃、pH 6.0;分生孢子在可溶性淀粉、NH4H2PO4、25℃、pH 7.0的条件下萌发率最高。病菌菌丝致死温度为56℃、10 min。  相似文献   

12.
甜樱桃不同品种贮藏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在常规栽培管理条件下,采用自行研制的甜樱桃专用保鲜剂和专用保鲜袋,预冷48h,于0±0.5℃下冷藏,拉宾斯、雷尼、巨红表现为最耐贮藏,红灯、佳红、红艳较耐贮藏,萨米脱和斯坦勒最不耐贮藏。  相似文献   

13.
甜樱桃温室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温室栽培的主栽品种为红灯和拉宾斯,授粉品种为红艳或佳红.测定出不同品种低温需求量,确定了花芽分化时期,适宜的栽植密度、树形和摘心长度等温室栽培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解决温室甜樱桃隔年结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绝大部分甜樱桃品种自交不亲和,因此自交不亲和基因型的鉴定对于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甜樱桃主栽品种为试材,建立基于PCR技术的甜樱桃品种S基因型鉴定技术。试验根据已发表的樱桃S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组合BFP73/74,BFP93/94,结合S1、S5基因的特异扩增引物,利用扩增片段长度的不同,就可以对樱桃品种的S基因型进行鉴定。通过对已知S基因型品种基因组的扩增,最终建立了基于PCR技术的甜樱桃品种S基因型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15.
1-甲基环丙烯对甜樱桃果实褐变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预实验基础上,(24±1)°C,RH80%-90%条件下,采用1μL/L甲基环丙烯(1-MCP)对甜樱桃处理24h,后置于(0±0.5)℃条件下冷藏18d,对果实的褐变参数及相关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μL/L1-MCP明显抑制甜樱桃果实L觹和H°值的下降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上升。(0±0.5)℃贮藏18d后,1-MCP处理的果实风味和口感无明显变化,色泽和综合评分明显优于对照(P<0.05)。  相似文献   

16.
为摸索适宜甜樱桃的SSR反应体系,利用正交设计对Mg2+、dNTPs、引物、Taq酶和模板DNA等5种因素4个水平进行筛选和优化,20μL反应体系中,Mg2+、dNTPs和引物的最适浓度为1.5mmol/L、0.2mmol/L、0.4μmol/L,Taq酶宜加入1U,模板DNA应加入10~40ng;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6.0~62.8℃。用10对引物及建成的反应体系对10个供试品种扩增,6%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品种间DNA谱带多态性丰富,共有29个等位位点,证实该体系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7.
大樱桃花芽形态分化期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徒手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意大利早红‘‘红灯‘‘先锋‘‘拉宾斯‘‘斯太拉‘‘斯帕克里‘‘萨姆‘等7个不同成熟期大樱桃品种的花芽形态分化期,并绘制花芽形态分化示意图.观察结果表明:大樱桃花芽形态分化开始于6月上旬,集中分化期在7-8 月份,且分化速度较快.9月上旬花束状果枝上的花芽分化基本结束.大樱桃花芽分化开始的时期与品种的成熟期没有相关性,与芽体的大小也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休眠期甜樱桃幼树体内氮素的运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盆栽2a生甜樱桃庄园为试材,运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甜樱桃幼树在休眠期植株体内氮素的运转。结果表明,当年秋季吸收的15N积累趋势和总氮积累趋势一致,即根部大于地上部,而且更趋向于在根中积累。2005年12月8日与10月25日相比,芽、1a生木质、多年生木质、砧段木质、大根木质中氮含量减少,而1a生枝皮、多年生枝皮、砧段皮、大根皮、粗根、细根中氮含量增加,此期所有部位的NDFF值均降低。2006年2月12日与2005年12月8日相比除砧段皮氮含量降低外,其他部分的氮含量都有所增加,NDFF值均增加;与2006年2月12日相比,2006年4月21日芽、砧段皮、大根皮、细根的氮含量增加,各部位NDFF值均降低。秋季吸收的氮素可贮藏在根和枝干中,但贮藏在细根和粗根中的量大于枝干中的量。甜樱桃植株在休眠期间也具有吸氮能力,只是在不同的阶段其吸氮能力不同;同时此期氮素发生了再分配,由木质部运往皮部。  相似文献   

19.
甜樱桃红色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开发功能性食用色素新资源,以酿酒剩余皮渣为原料,采用水浸提-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甜樱桃红色素,并从还原能力、抗脂质过氧化和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3个方面研究了甜樱桃红色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可以有效分离纯化甜樱桃皮渣中的红色素,甜樱桃红色素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并可有效抑制亚油酸的过氧化和邻苯三酚自氧化,且抑制效果与浓度密切相关。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其对亚油酸过氧化和邻苯三酚自氧化的最大抑制率分别可达到99.53%和99.11%。因此,甜樱桃红色素是一种具有良好抗氧化活性的功能性天然食用色素。  相似文献   

20.
对甜樱桃的贮藏保鲜试验表明,MAP与专用保鲜剂结合可有效地保持果实的鲜食品质,减少果实的腐烂和褐变,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延长果实的贮藏期.‘红灯‘甜樱桃贮藏保鲜80 d果实的腐烂率为3.62%;对照果实只贮藏了40 d.‘雷尼‘甜樱桃贮藏保鲜110 d果实的腐烂率为2.1%,褐变率为0,果柄抽干率为0.32%;对照果实只贮藏了50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