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丹晖 《甘肃农业》2012,(23):94-96
当前社会转型中由于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西北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深刻探讨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和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是预防和化解西北民族地区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群体性事件也进入频发期,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破坏经济建设、干扰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深入探索当前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成因、特点,研究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已成为当前政府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结合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与社会结构深度调整时期的现状,针对社会矛盾与冲突加剧、农村正成为群体性事件多发地的问题,从社会背景、地方政府、农民自身三个方面分析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因果机制,提出综合社会治理、加强地方政府建设、提高农民法律意识与自组织化程度的解决对策,以期有效解决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缓解农村社会矛盾与冲突,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新时期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特征,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从经济学的角度探求群体利益受损的原因,以及群体为何采取这种极端的利益诉求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民族聚居或多民族杂居的民族地区,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呈频发趋势。民族地区的群体性事件,由于其破坏的严重性和影响的深远性,每次爆发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群体性事件有一定的民族性、政治性、国际性特点,行为带有强烈的偏激性。剖析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诸如经济发展滞后、民族差别明显等因素外,地方官员官僚作风导致的干群关系紧张、民众的法律维权意识不足、国际敌对势力的挑唆等也是重要方面。我们希望民族地区稳定和平,不希望群体性事件给其带来伤害。为此,我们需要在深入了解原因的前提下,提高应对的针对性,努力发展民族经济和教育事业,培训少数民族干部,并讲求应对事件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农村群体性事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从而成为学界和政界关注的焦点。该文主要从研究方法、课题项目和文献内容结构三个方面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研究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展望。研究认为亟需建立农村社会状况的评价预警机制,监测农村中的不稳定因素,发现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化解,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最大化地减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李振义 《甘肃农业》2006,(7):131-132
现阶段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归根结底是“三农”问题长期沉淀而未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的结果。由于产生原因的复杂性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危害性,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综合治理,包括政策向“三农”倾斜,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等。只有建立健全预防及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幅度日益加大,诸多领域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解决而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正确认识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客观分析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成因,从源头上预防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从农村群体性事件看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社会的转型提高了农民的利益主体意识,却没有给农民提供制度化的利益表达空间和渠道,致使农村社会各种利益分化与矛盾冲突不断增加,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成为影响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拓宽农民利益表达渠道,提高农民的利益表达权利意识,完善农民的维权组织,引导他们合理的利益诉求通过合法的形式来表达,从而提升他们的政治参与能力,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城镇化加速推进中农村土地征用产生的诸多问题.指出面对土地征用的巨大利益,一些地方的政府机关不惜违法违规,部分干部也是玩忽懈怠,加之法制的不健全,致使很多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得不到很好的维护,极易引起群体性事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即要从政策的制定、落实,以及相关法律条款的完善与执行入手;要加强对政府机关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督与惩戒力度;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消除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0):204-206
江西省近些年城镇化不断提高,农村地区因基层干部不依法行政、农民法律意识不强、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导致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解决农村群体性事件应以法律为导向,从事前的预警机制到事中的应急处置机制,再到事后的调处法律机制,构建符合江西省省情的法律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场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笔者长期工作在农场,对农场职工的喜怒哀乐较为了解,现就农场群体事件发生的原因、特点作一简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赵飞 《河南农业》2009,(12):59-60
群体性事件。是指某些利益要求相同或相近的群众或个别团体、个别组织,在其利益受到损害或不能得到满足时,受人策动,经过酝酿,最终采取集会、游行、集体上访、集体罢课、罢市、罢工、集体冲击党政机关、重点建设工程和其它要害部位,集体阻断交通,集体械斗甚至集体采取打、砸、烧、杀、抢等方式,以解决问题,并造成甚至引发某种治安后果的非法集体活动,是一种危机性社会事件。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群体事件作为社会冲突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等有着显著影响。首先它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最明显,其次是对政府形象和民众心理的影响,最后是对国家安全和地区形象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袁也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5):189-190,211
农民工群体是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社会变革出现的一个新的群体。为城市的建设和正常运转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由于社会的偏见与歧视、自我认知的模糊、尴尬的社会身份、无良的企业以及相关社会保障政策的缺失等,使得以农民工为主角的社会冲突事件频频发生,尤以经济型利益冲突群体事件为众。以2012年初在河南省兰考县农民工群体冲突事件为例,试图从群体行为的角度,探讨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以及对缓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一些反思与提议。  相似文献   

16.
群体性事件目前处于多发和高发期。如何防范和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突出问题。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根源,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未雨绸缪,采取更加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正当权益受损严重,就是当前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政治和经济根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高发频发,给社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引起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在当前的网络信息时代,网络舆情的推波助澜作用尤其值得注意。网络舆情参与主体多元、载体多样、信息传递双向,并且传播能力高,其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这种负面影响是我们在治理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必须要认真对待的。为此,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加强网络舆情的预警,增加政府信息的透明度,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发挥好网络"意见领袖"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试述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和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社会变迁速度的加快,中国的社会结构急剧变化,贫富阶层逐步分化,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提供了社会基础。在当前大力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大背景下,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所带来的社会风险,正成为一个严峻而紧迫的问题。群体性事件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变革有着密切联系。研究分析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探析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和谐视角,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总体稳定,农民安居乐业。但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其中之一是由农村问题引发的农民集体上访、告状,甚至围攻乡镇政府、堵塞交通等群体性事件多发。去年上半年,有些省由农村问题引发的群体事件占群体事件总量的30%以上,居全国各类群体性事件的第二位。这些群体性事件干扰了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此,本刊邀请我国有关研究机构和著名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专题研究。我们编发这组文章,希望能给做农村工作的领导干部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新的启迪,新的认识,新的帮助。 超重负担带来超常行动 ——农村群体性事件原因分析之一 农村群体性事件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没有得到实质  相似文献   

20.
当前,环境群体性事件高发,一再刷新纪录,惊爆民众眼球,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成为我们不得不认真面对的社会问题。尽管我们一直强调要创新社会治理,提升治理的有效性,但当前的现实表明,对于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不匹配、环境信息沟通不足、预防机制的有效性不足等问题客观存在。为此,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民众生活质量的立场出发,我们要努力探讨各种必要措施,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推动企业主动承担社会环境责任,搭建民众参与平台,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进而有效规避环境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