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广东省惠阳市某集约化养猪场1999年~2000年度的繁殖母猪(长白×大约克)窝产仔数进行调查分析,着重讨论不同繁殖季节对母猪窝产仔数的影响。924窝不同季节配种的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0.04头,第四季度配种的母猪(n=265)平均窝产仔数最高,为10.38头,第二季度配种的母猪(n=181)平均窝产仔数最低,为9.68头,两者差异显著(P<0.05)。510窝不同季节分娩的母猪平均窝产仔数为10.13头,第二季度分娩母猪(n=141)平均窝产仔数最高,为10.44头:第一季度分娩的母猪(n=109)最低,为9.72头,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母猪不同分娩季节对初生仔猪24小时成活率的影响明显,第四季度初生仔猪成活率最高,为95.45%;第二季度最低,为85.88%,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不同繁殖季节对母猪窝产仔数、初生仔猪成活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不同繁殖季节对母猪产仔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东省惠阳市某集约化养猪场1999-2000年度的繁殖母猪(长白×大约克)窝产仔数进行调查分析,着重讨论不同繁殖季节对母猪窝产仔数的影响。924窝不同季节配种的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0.04头,第四季度配种的母猪(n=265)平均窝产仔数最高,为10.38头;第二季度配种的母猪(n=181)平均窝产仔数最低,为9.68头,两者差异显著(p<0.05)。510窝不同季节分娩的母猪平均窝产仔数为10.13头,第二季度分娩的母猪(n=141)平均窝产仔数最高,为10.44头;第一季度分娩的母猪(n=109)最低,为9.72头,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母猪不同分娩季节对初生仔猪24 h成活率的影响明显,第四季度初生仔猪成活率最高,为95.45%;第二季度最低,为85.88%,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不同繁殖季节对母猪窝产仔数、初生仔猪成活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生大豆对两品种母猪繁殖性能及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8头妊娠的长白与松辽黑母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6头,3头长白母猪,3头松辽黑母猪),按日粮组成分为RS组(生大豆)、SBM(豆粕组)、CGM(玉米蛋白粉组)。测定母猪的繁殖性能和仔猪的生产性能,3组母猪的窝平均产仔数、仔猪初生重、20d窝重、断奶成活率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3种饲粮的母猪所产的仔猪,其生产性能间的差异也不显著(P>0.05),因此,生大豆可以作为妊娠母猪的唯一或主要蛋白源。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胎次、年度、季节对丹系长白猪、大白猪窝产仔数、仔猪初生重、仔猪均匀度等繁殖性能指标的影响,并比较两个品种的差异,对300头丹系长白猪、299头丹系大白猪繁殖记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丹系长白猪、大白猪初产母猪窝产仔数低于经产母猪,长白猪仔猪初生重随胎次的增加逐渐降低,而大白仔猪初生重随着胎次的增加逐渐升高;仔猪均匀度均随着胎次的增加而升高;2018—2021年窝产仔数逐年升高,仔猪均匀度年度间没有表现出规律性;春季与秋季分娩的母猪窝产仔数高于夏季和冬季,秋季仔猪初生重表现最差,仔猪均匀度秋季表现最佳;从窝产仔数、初生重与仔猪均匀度来看丹系长白猪性能略优于大白猪。  相似文献   

5.
将18头妊娠的长白与松辽黑母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6头。3头长白母猪,3头松辽黑母猪),按日粮组成分为RS组(生大豆)、SBM(豆粕组),CCM(玉米蛋白粉组)。测定母猪的繁殖性能和仔猪的生产性能,3组母猪的窝平均产仔数、仔猪初生重、20d窝重、断奶成活率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3种饲粮的母猪所产的仔猪,其生产性能问的差异也不显著(P〉0.05),因此,生大豆可以作为妊娠母猪的唯一或主要蛋白源。  相似文献   

6.
测定84头新关系杜洛克母猪的窝产活仔数、分娩胎次、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分别按照窝产活仔数分组进行方差分析和性状间的相关回归分析,探讨分娩胎次对猪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组间差异均呈极显著(P〈0.01),初生窝重在窝产活仔猪数为9头和10头,7、8、9头差异不显著,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21日龄窝重在窝产活仔数为7、8、9、10、13头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对窝产活仔数与分娩胎次、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进行相关分析,分娩胎次与21日龄窝重指标不相关,其余各组指标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综合分析表明猪窝产活仔数在10~12头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猪窝产活仔数与初生窝重及断奶窝重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试验农场种猪场健康、繁殖正常的147头长白母猪的窝产活仔猪数(X)、初生窝重(y1)、断奶窝重(y2),分别按照窝产活仔猪数分组进行方差分析和性状间的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组间差异均呈极显著(P相似文献   

8.
为防止夏季暑热期间仔猪初生重及哺育率的下降 ,采用 2 2头日本Hypor系统妊娠后期母猪进行饲料中动物性油脂添加试验 ,其中C对照组 13头 ,F试验组 9头。对F试验组母猪从分娩前 2 0日至泌乳期 14日在种猪用配合饲料中添加粉末动物性油脂 10 0g d·头。结果表明 :1.仔猪初生重F试验组比C对照组重 0 .14kg 头。 2 1日龄断奶是时仔猪窝重F组比C组多 6 .48kg 窝 ,其差异均显著 (P <0 .0 5 )。 2 .平均总产仔猪数两组间无差异 ,但平均成活产仔数、断奶头数F组比C组分别多 0 .5 6头 窝 ,0 .95头 窝 ,差异显著 (P <0 .0 5及P <0 .0 1)。  相似文献   

9.
测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试验农场种猪场健康、繁殖正常的147头长白母猪的窝产活仔猪数(X)、初生窝重(Y1)、断奶窝重(Y2),分别按照窝产活仔猪数分组进行方差分析和性状间的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组间差异均呈极显著(P〈0.01),初生窝重的多重比较在窝产活仔猪数为8头和9头,10头和11头,11头和12头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断奶窝重在窝产活仔猪数为10、11、12头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对窝产活仔猪数(X)与初生窝重(Y1)、断奶窝重(Y2)进行相关分析,其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经分析得出窝产活仔猪数在10~12头之间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一群224头的母猪(康贝尔22和康贝尔29)(头胎母猪72头、2胎母猪24头、3胎母猪36头以及4胎或以上母猪92头),该母猪群在分娩前14 d分组,并分别按3种饲喂方案中的一种进行饲喂,以确定妊娠后期增加喂料量对提高仔猪初生重及窝仔重的有效性。将商品猪场同一周、同一批次配种的小母猪和经产母猪随机分为3组,按3种喂料方式(每日增加喂料量:0、0.91kg、1.82 kg)中的一种进行饲喂。饲喂试验猪要符合母猪胎龄和体况评分要求。分娩前14 d开始按试验规定的喂料量饲喂妊娠母猪。分娩前两天,试验母猪转入产房,在此,改用哺乳料,饲喂量减至每天1.82 kg,直到分娩。妊娠日粮配方中赖氨酸总量达到0.55%,所有其他的营养成分均达到或超过NRC(1998)要求。分娩时按窝称量每头仔猪吃奶前的个体初生重。所有非试验母猪分娩后称量吃奶后的仔猪总窝重。所有的记录均应把死胎和木乃伊胎儿纳入分析范围,结果组与组之间总产仔数和活仔数差异不显著。窝仔重、产活仔总重、仔猪个体重和死胎个体重在经产母猪(2胎或以上)之间差异不显著。不管如何,日喂料量增加1.82 kg的头胎母猪组与日喂料不增加的头胎母猪相比,窝仔重明显重,差异显著(P=0.019),分别为18.7 kg∶16.1 kg;同样,活仔总重也明显重,差异显著(P=0.030),分别为16.6 kg∶15.1 kg。此外,日喂料量增加1.82 kg的头胎母猪组与日喂料不增加的头胎母猪相比,活仔个体初生重明显要重,差异显著(P0.001),分别为1.438 kg∶1.312 kg。基于这些数据,从妊娠100 d到分娩前,头胎母猪日喂料量增加1.82 kg,可以提高仔猪初生重,但对经产母猪,无助于提高其仔猪初生重。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繁殖性能及体况的关系,试验测定了分娩前3天进入产房的经产待产母猪的背膘厚,根据背膘测定结果选取其中24头母猪,再根据背膘厚度不同将其分为试验Ⅰ组(背膘厚13~≤17 mm)、试验Ⅱ组(背膘厚17~≤21 mm)和试验Ⅲ组(背膘厚21~≤24 mm),每组8头猪,即8个重复,后续对试验母猪的繁殖性能、体况进行测定,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其繁殖性能及体况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母猪分娩前背膘厚对母猪总产仔数、仔猪初生重、仔猪21日龄窝重、仔猪28日龄断奶重及母猪发情间隔均有显著影响(P0. 05),但对母猪产活仔数没有显著影响(P0. 05)。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母猪断奶时背膘厚关联度最大,其次与母猪总产仔数关联度较大;母猪分娩前背膘厚13~≤17 mm时,其与仔猪初生重关联度最大,其次与仔猪21日龄窝重关联度较大;母猪分娩前背膘厚17~≤21 mm时,其与母猪断奶体重关联度最大,其次与仔猪初生重关联度较大;母猪分娩前背膘厚21~≤24 mm时,其与28日龄仔猪断奶重关联度最大,其次与仔猪初生重关联度较大。说明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一些繁殖性能关联度较大,可以通过营养手段调控母猪背膘厚来改善母猪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配对设计 ,将 2 0头繁殖母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从空怀至分娩用EM发酵饲料替代 2 0 %的基础日粮 ,对照组始终喂基础日粮。结果表明 :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 2 5 .2 5 %、2 9.79%、2 8.99% ,差异极显著 (P <0 .0 1) ;初生重、2 0日龄窝重、断奶重、断奶窝重和断奶仔猪数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8.91%、4 .76 %、18.0 0 %、12 .79%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13.
《养猪》2015,(6)
以262窝PIC母猪所产的2 396头仔猪为研究对象,探讨窝产活仔数对仔猪初生重、28日龄断奶重及断奶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窝产活仔数的增加,仔猪初生窝重、28日龄断奶窝重增加,断奶成活率降低。不同窝产活仔数间的初生窝重差异极显著(P0.01),窝产活仔数9~11头间的断奶窝重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大于窝产活仔数6、7头(P0.01),断奶成活率以窝产活仔数6~11头较好(90%以上);不同窝产活仔数间的初生个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窝产活仔数6~10头间的断奶个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极显著大于窝产活仔数11头和12头(P0.01)。窝产活仔数与初生窝重、28日龄断奶窝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7和0.589;与初生个体重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05;与28日龄断奶个体重及28日龄断奶成活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7和-0.581。本试验条件下,窝产活仔数在10~11头之间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影响母猪产仔性能因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云  曾勇庆 《养猪》2013,(1):33-35
对山东省某大型种猪场2009--2010年间的1 101窝次的繁殖母猪(包括大白、长白、杜洛克3个品种)的部分繁殖性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品种、胎次和产仔季节等因素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产仔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品种因素对母猪产仔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长白猪在窝产仔数和仔猪初生重方面均表现最好,杜洛克猪产仔数最低,但仔猪的初生重显著高于大白猪.胎次因素对母猪产仔性能也有显著影响(P<0.05),表现为第1胎至第5胎母猪的窝产仔数逐渐增加,经产母猪的产仔数显著高于初产母猪.季节因素显著影响仔猪的初生重(P<0.05),但对母猪的窝产仔数影响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母猪的窝产仔数愈多,仔猪初生重就愈低,并且窝内仔猪初生重的离散性就愈大,即初生仔猪的均匀度愈低.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窝产活仔数对仔猪初生重及断奶重的影响,试验在某国家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分别选择窝产活仔数为9~13头仔猪的6窝,共计30窝330头哺乳仔猪,分别测定初生重、断奶头数及21日龄断奶重,并对窝产活仔数进行方差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初生重除9头组与11,12,13头组间差异显著外(P0.05),其他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重除9头组与11,12,13头组及10头组与12,13头组间差异显著外(P0.05),其他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窝产活仔数与初生重及断奶重均呈极强负相关(R=-0.587,-0.734,P0.01)。说明当窝产活仔数从9~13头逐渐升高时,初生重及断奶重有呈下降的趋势,且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猪产仔间隔对繁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78窝豫农白猪的产仔资料分析表明,当母猪分娩持续时间在120~240min之间,平均产仔间隔小于15min时,产仔数、产活仔数较高。产仔成活率在母猪分娩持续时间大于240min为84.21%,平均产仔间隔大于30min为84.94%。窝产仔10头以上产仔间隔为17.27min,窝产仔10头以下产仔间隔为25.17min,两者差异显著(P<0.05)。初产与经产母猪产仔间隔相差不显著。产仔间隔时间与产仔数呈中等负相关,与初生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311窝长大母猪所产的3 148头仔猪为研究对象,探讨窝产活仔数对初生重、28日龄断奶重及哺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窝产活仔数的增加,仔猪初生窝重、28日龄断奶窝重增加,而初生个体重、哺育率降低。相近窝产活仔数间的初生重、28日龄断奶重、哺育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不同梯度间差异极显著(P<0.01)。窝产活仔数与初生窝重、28日龄断奶窝重均成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9和0.525;与初生窝均重成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44;与28日龄断奶个体重成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51;与28日龄哺育率成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63。本试验条件下,窝产活仔数在10~11头之间可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米糠油提取物对泌乳母猪氧化应激状态、繁殖性能和粪便菌群组成的影响,试验将28头配种时间相近、健康的2~6胎次二元母猪(长白×大白)分为两组,每组14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从产前1周至产后3周在基础日粮中每天添加米糠油提取物500 mg,记录并统计母猪分娩产程、初生活仔数、仔猪初生平均重、仔猪初生窝重、断奶仔猪数和仔猪21日龄断奶窝重及产后1周仔猪存活率,收集母猪分娩当天粪便用于16S rDNA微生物组学分析,采集母猪产后1周血液用于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浓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产程显著缩短(P<0.05),断奶仔猪数显著增加(P<0.05),初生活仔数、仔猪初生平均重、仔猪初生窝重、仔猪21日龄断奶窝增重和产后1周仔猪存活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中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CAT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MDA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母猪分娩当天粪便中广古菌门、纤维杆菌门、甲烷短杆菌属和瘤胃球菌科_UCG-002的相对丰度显著降...  相似文献   

19.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标记(RAPD)对獭兔部分繁殖性能进行了相关研究。选用15条随机引物,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共筛选到与獭兔部分繁殖性能之间存在一定相关的4个引物,OPAl、OPA7、OPA14和OPA15,分别检测到9、6、8和8个条带。OPAl引物的2号条带有和无两组的初生重、初生窝重之间分别存在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差异。OPA7引物的4号条带有和无两组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重、初生窝重之间分别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OPA14引物的6号条带有和无两组的初生重、初生窝重之间均存在显著(P〈0.05)的差异。OPA15引物的2号条带有和无两组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之间均存在极显著(P〈0.01)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选取品种和胎次一致的经产母猪 2 8头 ,随机分成 2组 ,对处理组母猪进行口服维生素A、维生素E和肌注乙烯雌酚、孕酮、亚硒酸钠 -维生素E等一系列处理。试验表明 ,处理组窝平均产仔数较对照组增加 1.14头 ,提高 10 .4 % ;受胎率较对照组提高 2 1.5 % ,分娩率提高 14 .4 % ,两组之间以上各项差异显著 (P <0 .0 5 ) ;仔猪初生重提高 8%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由此说明药物处理对母猪产仔性能的提高有效果 ,但对初生重的提高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