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大栗鳃金龟成虫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6种杀虫剂对大栗鳃金龟Melolontha hippocastani mongolica Ménétriés成虫进行室内药效试验,筛选出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10%联苯菊酯乳油、3%高渗苯氧威乳油和45%马拉硫磷乳油4种有效杀虫剂,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施药48 h后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400倍液、800倍液,45%马拉硫磷3 000倍液,10%联苯菊酯乳油3 000倍液防治效果均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2.
几种杀虫剂对大栗鳃金龟幼虫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8种杀虫剂对大栗鳃金龟幼虫进行室内药效试验,筛选出4种有效杀虫剂,并开展了田间防治试验。室内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施药10 d后,40%辛硫磷乳油0.125%药液和50%敌.辛乳油0.33%、0.167%药液处理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大栗鳃金龟自1985年首次在临夏太子山林区发生后,以5年为一周期于1990年、1995年定期发生。该虫以幼虫和成虫在土壤内越冬,也以幼虫和成虫对林木幼苗造成巨大为害。幼虫期采用50%辛硫磷乳剂6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600倍液,防治效果达90%以上。成虫期采用黑光灯诱杀、人工捕捉,25%氧乐菊酿乳剂800倍液或“666”烟剂防治,均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简写PRA)方法,对大栗鳃金龟的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的危险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管理难度等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作出危险性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栗鳃金龟在我国属中度危险的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5.
研究结果表明:云杉幼树主干新梢生长量损失率与大栗鳃金龟幼虫虫口密度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线性关系,虫口密度越大,云杉主干新梢生长量损失率越高;临夏州大栗鳃金龟幼虫田间治指标确定为3头/m2。  相似文献   

6.
对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Melolontha hippocastani mongolica Menetries成虫的出土、取食、交配、产卵等进行了观察研究.在康定,成虫4月底开始出土,5月中旬-6月下旬为出土高峰期.成虫可多次交配,交配时间为(115.6±24.4)min(n=10).交配日节律呈"M"形,在中午和晚上各有1个高峰.产卵前,成虫潜入地表下10 cm以内做一圆形产卵室,卵产于其中,堆状,每室产卵(33.7±7.0)粒(n=10).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观测,研究了大栗鳃金龟发育历期、越冬状况、幼虫周年垂直活动规律、成虫消长发生危害规律。采用回归与相关分析法、期距法、物候期法、有效基数预测法进行了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经过3年实际应用预测结果和实际发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调查发现,大栗鳃金龟幼虫发生与环境因子关系密切,表现为无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重于有林地、灌木林地,郁闭度低的林分重于高的林分,疏松的土壤重于紧密土壤,坡面重于脊部与谷部,一些谷部及易形成积水的地方,虫口密度接近于零。指出气候变迁及生态环境恶性发展,是太子山浅山地带大栗鳃金龟危害逐渐严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两种新型药剂对东北大黑鳃金龟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 5种杀虫剂进行初选的基础上 ,确定 3%米乐尔颗粒剂和 4 0 %毒丝本乳油的最佳使用剂量为米乐尔每公顷用量 4 5 kg,毒丝本每公顷用量 2 2 5 0 ml,达到防治要求 ;米乐尔和毒丝本对 1龄幼虫的杀虫效果明显高于 3龄幼虫 ;春季做床时 ,用 3%米乐尔颗粒剂作毒土层效果优于 4 0 %毒丝本乳油 ,而毒土层法对东北大黑鳃金龟的防效又好于定植或出苗后在床面喷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东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是黑龙江省农业和林业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对苗圃育苗造成很大威胁,严重影响了林业生产。1 生活史 东北大黑鳃金龟在黑龙江省东部2~3年1代,以成虫、2龄幼虫、3龄幼虫在土内越冬。越冬成虫在5月下旬开始出土活动,在6月中旬开始产卵,6月下旬卵开始孵化。6月下旬以前产出的卵当年可以发育进入3龄,7月中旬以前产出的卵当年只能进入2龄,7月下旬以后产出的卵当年只能进入1龄。8月中旬以后孵化的1龄幼虫因不能正常越冬而死亡。9月下旬,2、…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方法提取三种生态型沙地云杉总DNA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地云杉为内蒙古特有树种,干旱适应性强,是我国西部重要造林树种。在长期适应干旱生态条件的过程中沙地云杉形成了紫果型、绿果型和红果型3种生态型。前期研究证明:紫果型沙地云杉有更强的抗旱能力,绿果型抗旱能力弱,红果型处于二者之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过渡类型。本文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详细叙述了沙地云杉总DNA的提取过程、方法,并对已知的植物DNA提取方法作了针对性的改良;对实验过程提取DNA的影响作了分析。为今后针对进行沙地云杉的植物基因研究和生物工程打下基础,对扩大沙地云杉造林面积和西部大开发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应用天目丝有机肥对1 a生樟子松苗进行浸根移栽试验,结果表明:苗高比对照增长了32%;地径比对照增长了20%;主根长比对照增长了19%;侧根数比对照增长了17%.天日丝有机肥溶液配制的最佳质量浓度为500 mg·L-1.  相似文献   

13.
蒙古栎作为一种适应性强树种,在辽西地区都有种植,但是由于其生长缓慢,导致数量不多。文章以辽宁阜新的蒙古栎种子为对象,通过两种种子处理方法来探讨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去芽法处理的种子能很好促进苗木的生长,而多芽法处理的种子对苗木的生长起到了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批樟子松不同种源试验林的调查分析得知,地理种源不同,樟子松的高生长、生长节律及适应性均存在着明显差异,树高生长差异大于胸径生长差异。不同种源物候期略有差别,纬度高的种源,物候期到来略早,纬度低的到来略迟,相差1~4d。一般人工林种源生长好于天然林种源,低纬度种源好于高纬度种源。经过十几年的种源试验表明,9007(净月潭)、9014(章古台)、9006(高峰)、9012(青山)号为最佳种源(产地)。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木材常规干燥各种控制方法的特点及应用,对比分析了各种控制方法间的联系与差异。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鸢尾属观赏价值高、应用形式多样,可在乌鲁木齐地区越冬,是一种较好的园林绿化材料。通过对鸢尾属植物两种育苗方式的研究,掌握其方法,以期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主要通过杂交、分株的方式对鸢尾属植物育苗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育苗可获得不同性状的子代,但生产周期较长,环节较多,可能造成成苗率低。分株育苗方式具有周期短、性状稳定的特点,但无法获得新性状。应在实际生产应根据生产目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育苗方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林间防治试验发现,DCPV不同施药方式对马尾松毛虫幼虫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效,其中DCPV超低容量油剂与DCPV烟雾剂的防治综合表现略优于常规喷雾,DCPV-Bt-Bb复配施药方式则表现出了较好的速效性,与化学农药相比,在防效、处理区供试虫死亡率、残存虫带毒率等方面DCPV不同施药方式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