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立宏  方琼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440-16442
2008年1月10日-2月5日桂林出现了一次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通过对桂林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降雪回波的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出桂林市冬季降雪的回波特征,着重提出了“牛眼”的意义及在降雪量分析中的特征和风廓线产品对预报的指示作用,并对新一代天气雷达在降雪监测、降雪预报的应用方面进行了讨论,为南方降雪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做一些总结。  相似文献   

2.
周晓军  梁丛虎  李宁刚 《农业与技术》2014,(3):162+175-162,175
根据近30a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兰州市气象局对强对流天气的气候分布特征。分析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闪电定位资料在兰州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天气雷达始于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经过与电子学技术、气象学以及20世纪50年代后迅速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融合,逐步形成了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雷达气象学。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新一代天气雷达定量探测降水回波的准确性,应定期对CINRAD的回波强度进行定标。概述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定标原理、定标方法,以及一次定标结果,以供其他雷达台站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兴友  徐海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873-13875
介绍相控阵天气雷达研究进展及其技术特点,并利用相控阵天气雷达和抛物面天线雷达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控阵天气雷达比普通雷达具有更灵活快捷的扫描能力,强度回波的分布和数值比较接近,但相控阵雷达的强回波区略强,回波细节更丰富,是探测中小尺度灾害天气系统的更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5.
文中通过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8个气象观测站2013~2016年夏季(5-9月)强对流天气个例的天气实况和甘南雷达回波资料的统计,分别以雷暴、冰雹、短时强降水等针对甘南高原夏季不同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类,4a中全州共计 有379站次雷暴、54站次冰雹、157站次短时强降水,通过不同天气形势背景相似分析法与归纳法得出:甘南高原夏季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具有不同的移动路径和形势特征,分别对不同天气类型建立了相应的预报模型;进一步总结出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在甘南夏季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该文利用探空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天气雷达资料对2016年6—9月大连地区9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即短时强降雨(4次)、雷暴大风(3次)和冰雹(2次)3种强对流类型进行了雷达回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探空资料中K指数适用于短时强降雨识别;CAPE值与探空距离强对流时间密切相关;较大的高低层的温差有利于识别雷暴大风和冰雹;较低的0℃层和-20℃层高度有利于冰雹判别;较大的0~6km深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雷暴大风识别.最大回波强度和所在高度,短时强降雨小于雷暴大风和冰雹;弓状型雷暴大风相对于低仰角径向速度大值区类型的雷暴大风有更长的预警时间提前量;雷暴大风和冰雹的VIL值都相对较大,不利于区分两者.研究结果为大连地区强对流预报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干旱是常见的气象灾害,极有可能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本文研究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人工增雨中的应用,分析建设多普勒天气雷达站的重要性,探究多普勒天气雷达和人工增雨技术的应用原理,从作业要求、监测并预警极端天气、估测降水量、跟踪目标云四方面入手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马虹旭  杨仲江  王伟  才奎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639-9640,9711
根据2007年7月8日阜新强雷暴天气的雷达资料和闪电定位仪资料,分析闪电活动与雷达回波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表明,阜新地区位于"丁"字槽交叉处,并不断有下滑冷空气影响,对应地面暖锋南压至该地区,是造成这次雷暴天气的天气背景。闪电发生的位置变化与飑线强回波移动密切相关,速度回波清晰地反映和预示雷达回波的移动趋势。  相似文献   

9.
利用多普勒雷达产品对比分析了连云港地区8次典型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强度达到45~55dBz和56~65dBz的冰雹云回波顶高度比强降水云回波顶高出3.7、2.6km;在降雹前30min左右,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最大值都高于65kg/m^2,而其他对流性天气最大值仅达到48kg/m^2;冰雹天气的西南气流层分布浅薄,对流层中部干燥,形成上干下湿的形势,有利于冰雹强对流天气的形成:强降水天气的VWP显示湿层深厚,对流层中下层大多为西南急流以及东南暖平流,为强降水天气形成提供了充沛的水汽。  相似文献   

10.
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产品,分析了2020年6月5日克拉玛依市一次强对流天气.结果表明:西伯利亚低槽、低层垂直风切变和中层冷空气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雷达回波的演变发展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相吻合,是能开展强对流天气预测预报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1.
对2014年7月8日和8月5日白城市2次强对流雷达回波资料和二次产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2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虽然很难预测,但是从雷达资料中还是可以得出一定的预报特征:该风暴具有明显"V"型缺口特征,预示风暴中可能有大冰雹生成;通过分析垂直液态含水量的大值区,为预测冰雹落区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冰雹指数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潘军  刘峰  钟加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810-11816
使用常规探测资料、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FY2C红外云图,分析2008年09号热带气旋"北冕"的活动情况及其对华南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北冕"维持时间较短,强度较弱,但在华南沿海2次登陆,产生的强降水和雷暴天气对华南中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影响极大。在登陆前,热带气旋外围的水汽输送带与大陆上东移的弱冷空气遭遇,激发出强烈的雷暴影响华南沿海地区;在登陆时和登陆后,在热带气旋中心和由于弱冷空气侵入形成的热带气旋内部的中尺度切变线附近产生的强降水和雷暴天气影响热带气旋中心经过的区域和北部湾地区。  相似文献   

13.
将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充分应用到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工作中,剔除因天气和算法产生的虚假信息,增强气象预报的准确性水平.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天气雷达产品在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中的应用,以提升天气雷达产品在气象业务中的利用率,进一步促进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4.
陈礼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551-3553
1010号台风"莫兰蒂"属于少见的近海加强的微型台风,其影响程度重、移动路径曲折、范围小、强度强,预报和防御的难度大。为此,针对该台风的部分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着重运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对该台风近海时的定位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气象学有了新的突破,多普勒天气雷达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给全世界气象站点提供了重要的气象信息。本文通过对多普勒天气雷达的简单介绍、多普勒天气雷达与传统天气雷达的对比以及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进而对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07年7月24日河套南部庆城县强冰雹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和西峰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分析,探讨此次低涡强冰雹的新一代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河套低涡在铅直剖面上对应有深厚的正涡度场分布;提出河套低涡影响下大冰雹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预警指标模型:降雹前强度R≥57 dBz且随高度有"跃增"特征,径向速度V回波的中气旋M和≥±20 m/s的速度中心在2~11 km高度上活跃,云顶高度ET"跃升"显著,垂直液态水含量VIL≥45 kg/m2大值中心面积迅速扩大,对有效实施人影防雹增雨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已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设备,目前高压领域的许多应用往往需要通过IGBT高压串联等技术来实现。介绍了IGBT的特性和一般应用,详细分析它在CINRAD/SC天气雷达中的应用,给出采用普通万用表检测IGBT的方法以及在储藏、测试和维修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利用河北新乐多普勒雷达的探测资料和气象常规资料,通过对河北省中南部的两次灾害性天气(2005年7月12日和7月31日)对比分析,得出了对流天气(冰雹、大风)发生时有利的多普勒雷达产品的演变特征,“快速减少的垂直积分液态水可以引起风灾”、“逆风区”是造成灾害性天气的最明显和直接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监控系统传输资料种类,包括雷达产品资料、雷达状态监测资料、雷达基数据产品、雷达拼图资料等,并介绍了监控系统功能设计和监控系统实现技术,以期促进该系统的推广应用,保证数据资料传输的及时与准确。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资料、713雷达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FY-2E红外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1年中卫市两次冰雹天气过程,通过大尺度环流形势、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雹和短时强降水出现时间段为回波发展的成熟阶段和成熟后期及消散的初期,回波强度在减小到30 dbz以下时,强对流天气天气基本结束,冰雹天气出现时段对应回波的成熟后期和消散初期。自动站资料分析可见,23日冰雹天气与25日冰雹天气过程,地面都有中尺度低压形成,地面风场存在气旋性的辐合区或辐合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