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种苹果砧木抗旱性的研究选择了较抗旱的苹果砧木花叶海棠、新疆野苹果和适应性较广的湖北海棠及未经利用的变叶海棠、小金海棠为试材,用抗旱较差的三叶海棠作对照。在人工气候室中,通过高渗培养液的水培方法,研究了干旱对各苹果种类生长和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同时通...  相似文献   

2.
苹果砧木耐盐性田间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7~ 1998年在山东省东营市盐碱地农场分别种植 14种 1年生苹果砧木苗和 6种砧木的1年生嫁接苗 ,发现砧木珠美海棠 ( Malus  zumi)、小金海棠 ( M.xiaojinensis)耐盐性较强 ;M2 6、MM10 6、M9、八棱海棠 ( M.micromalus)耐盐性中等 ;丽江山定子 ( M.rockii)和 A2不耐盐。不同砧穗组合的耐盐能力主要取决于砧木 ,同一种砧木嫁接不同品种的耐盐性相当。轻度盐碱地育苗、覆膜铺草等栽培措施能提高苹果苗对盐胁迫适应性能力  相似文献   

3.
变叶海棠起源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4对AFLP引物组合( EcoRⅠAAC +M seⅠCAC, EcoRⅠACG +M seⅠCAG, EcoRⅠACC + MseⅠCTA, EcoRⅠACT +MseⅠCAG) 对花叶海棠、陇东海棠和变叶海棠不同的变异类型进行分析, 共得到扩增位点231个, 其中多态性位点211个, 多态性比例为91.34% , 区分率达100%; 利用AFLP标记对变叶海棠、陇东海棠、花叶海棠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与形态学、细胞学和同工酶的结果一致, AFLP数据表明变叶海棠是花叶海棠和陇东海棠的杂交种, 从而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变叶海棠的杂种起源。变叶海棠的变异类型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变叶海棠与花叶海棠和陇东海棠产生渗入杂交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果树文摘     
<正> 花叶海棠作苹果砧木调查初报在青海省,花叶海棠分布极为广泛,海拔2 700~2800m左右的林区均有分布,循化、化隆、民和、贵德等县群众历来有用花叶海棠作砧木嫁接苹果、沙果的习惯。据调查,花叶海棠嫁接苹果后有生长矮小、结果早的趋势,18年生金冠植株生长量,花叶海棠砧的为海棠砧的47%,4年生翠秋苹  相似文献   

5.
在利用ITS序列初步证明苹果属植物变叶海棠(Malus toringoides Hughes.)杂种起源的基础上,对其3个自然居群(马尔康雅尔珠林场、柯河和下阿坝)47个样品(其中18个新样品)的核糖体DNA的ITS区进行了进一步测序分析。以窄叶海棠(M.angustifolia Michx.)、草原海棠(M.ioensis Britt.)和台湾林檎(M.doumeri Chev.)作为外类群,结合已报道的变叶海棠的ITS序列,对变叶海棠及其假定亲本的种间特异位点和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用软件RDP3beta27对变叶海棠的ITS序列进行了重组检测。结果表明,变叶海棠居群有3种ITS拷贝变异类型:1)与陇东海棠(M.kansuensis Schneid.)相似的ITS拷贝;2)与花叶海棠(M.transitoria Schneid.)相似的ITS拷贝;3)杂合的ITS拷贝。在ITS基因树上3类ITS拷贝分别与2个推测亲本单独聚在一支(自展值分别为100%和92%);杂合的ITS拷贝虽与花叶海棠聚在同一大支(B),但杂合的ITS拷贝在B支内形成具有94%自展值支持的次级分支。重组检测支持杂合ITS拷贝是假定亲本ITS重组进化的产物。上述结果为变叶海棠的杂种起源提供了进一步的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6.
苹果砧木耐盐性鉴定及其指标判定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采用NaCl型盐渍土浸提液,对19种苹果砧木进行了耐盐性测定。以相对生长量(RG)和盐害指数(SI)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耐盐能力高H(3.0mg/g)、中M(2.5mg/g)、低L(2.0mg/g)3组,其中Luo-2、Luo-1、珠眉海棠(Malus zumi Rehd.)属于H组,Luo-2优选株系耐盐能力达3.5mg/g。通过判别分析表明,以3.0mg/g和3.5mg/g两个盐浓度下的RG和SI值可以准确鉴定苹果砧木耐盐能力的高低,且有利于把H、M和L区分开来。RG与RI显著负相关,均可以单独作为苹果砧木耐盐能力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7.
水培条件下葡萄砧木对氯化钠的耐性鉴定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水培法,以盐害指数(SI)和死亡率为指标,对30份葡萄砧木进行了氯化钠的耐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种质的耐盐力从0.1%~0.4%不等;野生葡萄中的香槟尼的耐盐性好;沙地葡萄和山美杂种的耐盐性较差;河岸葡萄各品种间的耐盐性差异较大,其中,多数品种的耐盐力居中;河岸葡萄与沙地葡萄、冬葡萄的杂种后代的耐盐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我国广泛作为砧木的贝达葡萄的耐盐性居中。  相似文献   

8.
苹果属植物种质多样性的SLAF-seq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源  王大江  王昆  丛佩华  李连文  朴继成 《园艺学报》2020,47(10):1869-1882
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特异性位点扩增片段测序技术(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SLAF-seq)对509份苹果属植物种质进行测序,获得586 454个SLAF标签,其中多态性SLAF标签463 612个;经过序列比对,根据完整度 > 0.94、次要等位基因频率(MAF)> 0.05,过滤筛选得到46 460个多态性单核苷酸(SNP)位点;基于这些SNP位点构建苹果属植物不同种的系统发生树并分析主成分。结果表明,通过SLAF-seq技术能够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快速开发高通量的SNP标记,并直接用于苹果属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34种509份苹果属植物的多样性水平较高(He = 0.318,I = 0.488,Ae = 1.520),在多于1份试材的种群中,变叶海棠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中国苹果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综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苹果属植物分为5个基本的类群,Ⅰ山荆子类群,Ⅱ苹果属植物野生种类群,Ⅲ苹果栽培品种类群,Ⅳ以中国苹果、八棱海棠、花红、楸子和海棠花为主的类群,Ⅴ新疆野苹果类群。野生种丽江山荆子、山楂海棠、陇东海棠、变叶海棠、花叶海棠、滇池海棠和沧江海棠聚类比较紧密,栽培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栽培品种与东方苹果和森林苹果等野生种聚在一起,新疆野苹果与中国原产苹果属栽培种的亲缘与起源演化关系有待于进一步考究。  相似文献   

9.
五种苹果砧木的生长及生理特性对盐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八棱海棠(Malus robusta)、平顶海棠(Malus prunifolia)、红果海棠(Malus sieboldii)、珠美海棠(Malus zumi)、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一年生实生苗为试材,对其进行盐胁迫处理,比较其耐盐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增加,参试植物的新梢生长量、叶面积和叶片厚度、根系活力降低,盐害率和盐害指数增加,其中八棱海棠的变化幅度最小,红果海棠相对较大;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变化各异,但八棱海棠和平顶海棠的变化较小;参试植株的可溶性糖及丙二醛(MDA)含量均随盐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受不同程度影响,八棱海棠的SOD活性变化较小;八棱海棠的隶属函数平均值最大,红果海棠的最小。结合其形态表现综合分析认为,5种苹果砧木的耐盐性强弱依次为:八棱海棠、西府海棠、平顶海棠、珠美海棠、红果海棠。  相似文献   

10.
尹承苗  相立  孙传香  沈向  陈学森  周慧  毛志泉 《园艺学报》2016,43(12):2423-2431
为了更好地利用砧木抗性来综合防控苹果连作障碍,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富平楸子 [M. prunifolia(Willd)Borkh.]、八棱海棠(M. micromalus Makino)、新疆野苹果 [M. sieversii (Le deb.)Roem.]、山荆子 [M. baccata(Linn.)Borkh.] 为试材,探讨了不同苹果砧木对连作土壤中的酶活性、微生物以及酚酸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平邑甜茶为砧木的土壤磷酸酶活性最高,八棱海棠为砧木的土壤蔗糖酶活性最高,富平楸子为砧木的土壤脲酶活性最高;平邑甜茶为砧木的土壤真菌数量最低,富平楸子和平邑甜茶为砧木的土壤细菌数量较高,平邑甜茶为砧木的土壤细菌/真菌比值最高。从总酚酸含量来看,平邑甜茶为砧木的土壤酚酸含量最低,八棱海棠为砧木的土壤酚酸含量最高。综上,平邑甜茶为砧木的土壤真菌数量最少,土壤总酚酸含量最低,且相关土壤酶活性较高,说明其对连作土壤环境的改善效果最佳,更适合作为砧木综合防控苹果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苹果砧木杂种后代的生根能力、耐盐碱性和对苹果腐烂病的抗病性。【方法】以八棱海棠בM9’杂种后代为试材,在对2 a生实生苗田间黄化指数调查的同时,对杂种后代无性系绿枝扦插苗的生根移栽率、100 mmol·L-1Na Cl处理30 d后的盐害指数、p H 9.0的Na2CO3处理30 d后的碱害指数及落叶后1 a生枝离体接种苹果腐烂病菌后的抗病性进行了观测。【结果】生根移栽率100%的株系占49.63%。田间黄化指数、盐害指数及碱害指数均表现明显变异,变异系数分别为69.17%、98.29%和74.95%。腐烂病感染度变异系数为27.26%。黄化指数观测中,供试的2 007株实生苗分离为高耐黄化、耐黄化、中等耐黄化、低耐黄化和不耐黄化5个等级,分别占群体的10.16%、17.44%、34.78%、21.62%和15.99%;耐盐性观测中,供试的762个株系分离为22.05%高耐盐、41.86%耐盐、25.85%中等耐盐、8.27%低耐盐和1.97%不耐盐;耐碱性观测中,供试的1 016个株系分离为37.60%高耐碱、29.72%耐碱、19.69%中等耐碱、9.74%低耐碱和3.25%不耐碱;黄化指数与盐害指数的相关系数r=-0.001,黄化指数与碱害指数的相关系数r=0.056,盐害指数与碱害指数的相关系数r=0.055。抗腐烂病观测中,供试的1 108株实生苗分离为8.66%抗腐烂病、51.53%中抗腐烂病、26.90%中感腐烂病和12.91%感腐烂病。【结论】杂种实生苗绿枝扦插生根移栽率在100%的株系占49.63%,后代生根能力强。杂种后代在耐盐性、耐碱性和耐田间黄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综合上述观测的5个性状的表型,筛选出抗病抗逆初选优系5个。  相似文献   

12.
用AFLP分析小金海棠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金海棠、变叶海棠居群内分化出的似小金海棠的植株、变叶海棠×陇东海棠(似小金海棠)、陇东海棠、变叶海棠进行了AFLP分析。结果表明:小金海棠、变叶海棠居群内分化出的似小金海棠的植株和变叶海棠×陇东海棠(似小金海棠)具有高度的遗传一致性,相似性系数为0.977~0.986;小金海棠与陇东海棠和变叶海棠之间有相近的亲缘关系,小金海棠的谱带有98.08%是来自于变叶海棠和陇东海棠的叠加。该研究表明小金海棠是变叶海棠物种分化及陇东海棠种质渗入所形成的多倍体杂种。  相似文献   

13.
变叶海棠种群多样性的形成与分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杂种指数和形象化散点图法, 探明了变叶海棠以兼性无融合生殖方式与陇东海棠和花叶海棠产生渗入杂交变异, 又以无融合生殖方式保持新产生变异的遗传, 经过数千万年的世代繁衍,形成现今这样极其复杂多样的渗入杂交群体, 该群体为3 个种的杂交复合体。由于杂种的全部或部分能育子代中发生的基因重组和增加基因的突变, 丰富了物种的基因库, 从而深入的揭示了变叶海棠具有多种高抗性的遗传机理。在变叶海棠居群内保护或栽植适量的陇东海棠和花叶海棠, 对于保持和促进变叶海棠多样性的形成与分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十九种苹果属植物的抗寒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9种苹果属植物为试材,研究了在人工模拟冷冻和自然条件下低温对与抗寒性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这些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综合分析和评价了这些苹果材料的抗寒性。人工冷冻受害程度直接鉴定的结果为:4x湖北海棠、崂山柰子、石柱湖北海棠和南坪湖北海棠抗寒性强,马尔康海棠、变叶海棠Ⅱ和石柱三叶海棠抗寒性弱,其余居中。枝条可溶性糖含量、束缚水含量等10个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x湖北海棠、石柱湖北海棠和崂山柰子抗寒力极强,昭觉海棠、南坪湖北海棠和莱芜难咽抗寒力强,马尔康海棠、变叶海棠Ⅱ和交流岛三叶海棠抗寒力极弱,其余居中。  相似文献   

15.
苹果砧木耐盐性比较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试验采用盆栽的方法,对8种类型的苹果砧木一年生苗进行耐盐性比较试验.观察在不同盐类比例和浓度处理的条件下,不同类型砧木的耐盐表现及不同盐类对砧木的危害性,结果表明8种类型砧木都能忍耐0.2%以下的全盐,其中以八楞海棠耐盐性最强,能忍耐到全盐0.23~0.3%,超过0.3%时,幼苗不能成活,小克来和崂山柰子最不耐盐,一般不能超过0.2%全盐,其余5种类型砧木介于两者之间.试验还表明,C1-对幼苗的危害性最大,而SO_4-和低浓度的HCO_3-对幼苗危害性很小.  相似文献   

16.
苹果实生矮化砧樱桃叶海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给南方苹果生产提供优良的实生矮化砧木,我们从1971~1979年用樱桃叶海棠(Malus sp.)与目前南方常用的两种苹果砧木——湖北海棠(M.hupehensis)、花红(M.asiatica)和本省的其他四种苹果砧木——黄柴子(M.sieboidii的一个类型)、  相似文献   

17.
以八棱海棠(Mulus robusta)、平顶海棠(M.prunifolia)、圆叶海棠(M.prunifoliavar.ringo)、西府海棠(M.micromalus)、红果海棠(M.sieboldii)和珠美海棠(M.zumi)为砧木,嫁接"绿宝"苹果(M.domestica‘Bramley′s seedling’),对接穗与砧木新梢的解剖结构以及嫁接口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测定,以了解"绿宝"苹果与不同砧木的嫁接亲和性。结果表明:"绿宝"苹果与八棱海棠、平顶海棠的枝皮率差异不显著,新梢横断面的组织结构相差较小,而与珠美海棠和红果海棠的枝皮率存在显著差异,且组织结构相差较大;"绿宝"苹果嫁接在八棱海棠和平顶海棠上,其嫁接口砧穗的结构差异较小,愈合良好;而嫁接在珠美海棠和红果海棠上,接口砧穗的结构差异较大,愈合较差,砧穗较易分离。综合分析认为,八棱海棠、平顶海棠和圆叶海棠为"绿宝"苹果适宜的嫁接砧木。  相似文献   

18.
变叶海棠变异类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形象化散点图研究变叶海棠的起源和进化。结果表明,其变异类型可能系变叶海棠和陇东海棠或花叶海棠之间的天然杂交种,该假设需要用现代新方法来证实。  相似文献   

19.
变叶海棠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8对引物对变叶海棠30个不同的变异类型进行了AFLP分析, 共扩增出656条带, 其中多态性带为568条, 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71条多态性带, 多态性带百分率为86.59% , 各变异类型多态性比例介于0.3582~0.6296之间; 依据简单匹配系数对AFLP扩增结果进行UPGMA聚类, 30个变异类型在0.68水平上分为12个类群; 该试验从DNA水平上探明了变叶海棠的遗传多样性是变叶海棠与陇东海棠和花叶海棠产生渗入杂交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新疆南疆盐渍化土壤苹果栽培极需抗盐砧木,作者以八棱海棠(Malus robusta Rehd)和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Roem)为试材,在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盆栽,研究其若干生理生化指标和叶片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在不同胁迫强度下,从叶片细胞质膜透性看,八棱海棠比新疆野苹果耐盐潜力略高;从可溶性蛋白含量看,八棱海棠具有比新疆野苹果更强的抑制细胞脱水能力。叶片解剖观察表明,与新疆野苹果相比,八棱海棠的叶片组织结构在高盐胁迫下表现更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