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致死方式对罗非鱼鱼片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鱼肉的品质,文章通过测定样品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Ca^2+-ATP酶活性以及鱼片色泽和质构指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别评价了4种不同致死方式(I.鳃部放血;II.冰激致死;Ⅲ.敲击头部致死;Ⅳ.敲击头部后放血)对罗非鱼(Oreochromissp.)鱼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贮藏期间4个组的TVB—N显著增大,但Ⅱ组和Ⅲ组的TVB—N显著低于I组和Ⅳ组,有利于鱼片冰藏期的保鲜;4个组鱼片的Ca^2+-ATP酶活性显著下降,Ⅲ和IV2种宰杀方式有利于保持Ca^2+-ATP酶活性;4个组的亮度(L^*)、红绿色值(a^*)和黄蓝色值(b^*)都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I和Ⅳ2种宰杀方法使鱼片L^*较大而a^*较小,但4组之间b^*无显著差异;鱼片的硬度、咀嚼性和胶着性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的趋势,其中Ⅲ组的质构品质保持得最好。综合以上所有指标,可以认为Ⅲ组最有利于罗非鱼片的保鲜,其次为Ⅱ组。  相似文献   

2.
不同烤制时间对沙丁鱼片风味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烤制时间对沙丁鱼片风味及品质的影响,以沙丁鱼为研究对象,研究经不同烤制时间处理的沙丁鱼片的色泽、质构特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沙丁鱼片在不同烤制时间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烤制时间的延长,沙丁鱼肉的硬度、咀嚼度均有提高,弹性下降;电子鼻能够较好区分不同烤制时间得到的沙丁鱼片制品的风味。主成分分析显示各个样品间差异明显,电子鼻区分度良好;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表明,180°C条件下沙丁鱼块在不同烤制时间(0、1、2、3、4 min)下的挥发性成分发生明显变化,主要挥发性物质有醇、醛、酮、酸、酯、烃、芳香族和含氮化合物等。不同烤制时间下,样品中检出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分别为43、47、47、54和46种;酸类、酯类、烃类及芳香族类等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醇类、醛类、酮类等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烤制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吡嗪类、吡咯类、噻唑类等呈香化合物,这些杂环化合物对烤制沙丁鱼片的风味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研究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在冷冻-解冻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鲢于–18℃条件下冻藏10 d,流水解冻后再贮藏于–18℃条件下,5 d后解冻,共反复冷冻-解冻5次。在解冻1、3、5次后随机取3条鲢测定其解冻损失、蒸煮损失、硬度、咀嚼性、恢复性、硫代巴比妥酸(TBA)值、L*值、b*值、盐溶性蛋白(SSP)含量、Ca2+-ATP酶活性、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和感官值等指标,评价反复冷冻-解冻对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第1次冷冻-解冻时,硬度、咀嚼性、恢复性、盐溶性蛋白(SSP)含量和Ca2+-ATP酶活性与鲢初始值相比显著降低(P<0.05),b*值和表面疏水性显著升高(P<0.05);解冻损失、L*值和TBA值在第3次冷冻-解冻时显著上升(P<0.05);总巯基含量在第5次冷冻-解冻时显著下降(P<0.05);而蒸煮损失在冷冻-解冻过程中没有显著变化(P>0.05);感官值在第5次冷冻-解冻时为47,感官品质已不可接受。各指标变化表明,鲢品质会随着反复冷冻-解冻次数增加而下降,在运输、贮藏和销售过程中要防止温度波动,避免反复冻融对鲢品质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金枪鱼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低和利用程度低的问题,并开发金枪鱼加工系列产品,文章以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和感官评分为指标,比较了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脂肪酶对调味腌制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鱼排感官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金枪鱼最佳的调味腌制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不同水质盐度对乌鳢胚胎及仔鱼发育影响的试验,得出乌鳢的胚胎发育对水质盐度的适应范围为0~13.68‰,适宜范围为1.50~7.12‰;其仔鱼较胚胎发育期耐盐能力相对较弱,适应范围为0~5.62‰,适宜范围为0~2.9‰。  相似文献   

6.
活品流通过程中虾夷扇贝风味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探索采捕后活品贝类品质的变化规律及评价体系,本研究以活品底播虾夷扇贝为研究对象,针对其闭壳肌的感官及理化特性,系统探讨了在活品流通过程中的风味品质变化规律.根据产业现有的流通模式,建立湿运和干运2条模拟流通链进行为期7d的跟踪研究,通过感官及理化分析监测其风味品质的变化情况;感官监测的指标包含气味、滋味、后味、质地及色泽等5个方面,理化分析包括游离氨基酸、核苷酸关联物、糖原、状态指数CI、剪切力以及蒸煮损失率等指标;针对分析检测结果,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分析风味特征的变化规律,再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2)对感官和理化二者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流通链初期,采捕后的剧烈胁迫导致风味品质短暂下降,感官分析出现了苦味、酸味等非愉悦描述词;流通链中期,逐渐适应并处于比较稳定的净化环境条件,风味品质得到恢复,风味特征主要体现在甜味、鲜味、海鲜味等愉悦描述词方面;流通链后期,苦味及酸味等非愉悦描述词再次出现.理化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活品流通过程中扇贝的生命状态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对比干运与湿运,无论是感官品质还是生命状态,均发现干运在较短期运输(≤2d)时优于湿运,湿运则在较长运输期(≥3 d)时显现出一定优势.感官与理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有关联的特征指标分别为,感官特征的甜(T-ST)、鲜(AT-UM)和奶香(O-DR),理化指标的Gly、Glu、Arg、ATP、AEC及CI,这些指标能够较客观地反映采捕后虾夷扇贝活品流通过程中的风味品质差异,可为建立活品贝类流通过程的品质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同养殖模式的凡纳滨对虾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仪器分析法(营养成份分析和质构分析)与感官评价法有机结合,以对虾口感为主要考核指标,建立对虾品质鉴定体系,并以此法对无公害海水养殖、传统海水养殖及传统淡水养殖对虾3种不同养殖模式下生产的对虾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对虾的机体营养成分组成差异不大,只有无公害虾肌苷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余两组,达2.76 mg·g-1.氨基酸分析中表明:无公害海水养殖对虾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及氨基酸总量等指标优于其余样品;无公害虾的感官指标基本上与海水虾相似,3种虾的色泽和气味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无公害虾的滋味及口感均比其它两组对照好;多汁性指标则以淡水虾最佳.在质构分析方面,3种虾硬度指标差异显著(P<0.05),无公害虾与海水虾在肌肉的弹性及咀嚼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淡水虾差异显著(P<0.05),其结果与感官评价基本一致.本文全面比较3种对虾品质上差异,揭示对虾口感差异内在因素,为对虾品质评价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吴燕燕  陈茜  石慧  魏涯  王悦齐 《水产学报》2022,46(7):1188-1200
为探究不同方式干燥卵形鲳鲹鱼片的风味差异,实验选取冰鲜卵形鲳鲹为原料,采用热风干燥、热泵干燥和冷冻干燥3种方式干制卵形鲳鲹鱼片,分别测定并分析其TBA值、呈味核苷酸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等指标。结果显示,干燥后的卵形鲳鲹鱼片中TBA值与K值均显著上升,其中冷冻干燥鱼肉的TBA值仅比冰鲜鱼片增加1.6倍,但热泵干燥和热风干燥则分别增加了5.5和4.5倍。干燥后鱼肉中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味精当量较冰鲜卵形鲳鲹鱼片显著降低,其中热风干燥鱼肉的味精当量则下降了50.83%。热泵干燥鱼肉中苦味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19.11%和7.37%,而冷冻干燥组鱼肉中甜味氨基酸相对百分含量最高,为53.62%。3种干燥方式中,热泵干燥卵形鲳鲹的味精当量最高,为4.47谷氨酸钠(MGS)/100 g,表明热泵干燥卵形鲳鲹鱼片的鲜味程度最高。就挥发性风味成分而言,热泵干燥鱼肉酯类和酮类较多,其主要呈现果香味和焙烤坚果味;热风干燥中烃类和芳香类的相对含量约占70%,醛类和酯类相对含量达20%;而冷冻干燥中烃类与芳香类相对含量占到90%以上,醛类和酯类相对含量不足8%,其风味...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乌鳢精子在pH5.02-10.88的缓冲液中的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结果表明:pH7.5左右,乌鳢精子的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最长,分别达98.54秒和215.24秒。pH低于5.5时,精子活动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0.
臭氧水对军曹鱼片的减菌效果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比较了不同质量浓度的臭氧水处理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鱼片对其减菌效果和品质的影响。在15 ℃条件下分别以质量浓度为4 mgL-1、5 mgL-1、6 mgL-1和7 mgL-1的流动臭氧水处理军曹鱼片,以减菌率、感官和色泽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7 mgL-1的流动臭氧水处理军曹鱼片10 min可以达到一个较好的减菌效果,减菌率达到81.12%,且该臭氧水质量浓度对军曹鱼的品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乌鳢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伟  高天翔  王俊  宋娜 《水产学报》2017,41(10):1521-1532
为了解乌鳢群体遗传变异规律,本研究对8个群体共212个个体的mtDNA控制区全序列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群体历史动态分析。结果显示,乌鳢控制区全序列长度为907 bp,乌鳢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水平变化较大,中国黄河及以北的乌鳢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水平比淮河和长江等南方群体相对较低,所有群体表现出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水平(h0.5%)。基于单倍型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和群体聚类树结果均未显示出与地理位置相对应的谱系结构。单倍型网络图显示存在多个主单倍型。遗传结构分析显示,不同水系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相同水系间遗传差异较小。群体历史动态分析显示,中国乌鳢所有群体有效种群数量在中更新世晚期到晚更新世0.222—0.050百万年出现了一次较明显的快速增长,之后在晚更新世末次冰期0.050—0.010百万年出现了有效种群下降,伴随着全新世到来,在0.010百万年之后,乌鳢群体又发生了一次较小的有效种群增长。洞庭湖群体则发生一次有效种群的快速增长,增长时间大约在0.160百万年。研究表明,青藏高原隆起后,东亚季风在中国南北方气候的差异和秦岭山脉屏障对季风的阻断作用加大了这一差异,可能对乌鳢群体的遗传多样度差异造成一定影响。乌鳢群体不存在显著的谱系结构可能与乌鳢遗传分化时间较短有关,但是地理隔离等因素导致了不同水系间确切的遗传差异。第四纪更新世气候的波动,尤其是中更新世间冰期气候的转暖、末次盛冰期的降温和冰后期全新世的到来可能对乌鳢群体的数量和栖息地的扩缩起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周瑜  陈舜胜 《水产学报》2022,46(12):2452-2466
为了弥补传统上海熏鱼的不足,实验以大口黑鲈替代草鱼制作上海熏鱼,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和正交实验设计改良上海熏鱼的加工工艺,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PME-GC-MS)分别测定油爆后的上海熏鱼、用油爆后浸渍液(仅由酱油、白砂糖和植物油组成)处理的上海熏鱼、上海熏鱼成品(油爆后浸渍液由酱油、白砂糖、植物油、食用盐和香辛料组成)中的挥发性风味活性物质,通过GC-MS的定性定量分析得出上海熏鱼的主要风味化合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呈味核苷酸。结果显示,优化工艺参数为油爆时间6 min,油爆后浸渍液中酱油/白砂糖=4∶3。3个样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分别有37、47和55种,其中醛酮类、醇类、烃类、芳香类和含氮含硫类物质是上海熏鱼的主要风味化合物。肌苷酸是主要鲜味核苷酸。研究表明,高温油爆过程中发生的美拉德反应、热降解、脂肪酸氧化有助于去除鱼腥味,形成上海熏鱼的特色风味。浸渍和油爆是提高鱼肉制品品质的优良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3.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1) the effects of replacement of fish oil by vegetable oils on flesh quality and (2) the effects of a washout with a return to fish oil on flesh quality of turbot. In a first period of 3 months, three isonitrogenous and isolipidic diets containing 9% of added marine fish oil (FO), soybean oil (SO) or linseed oil (LO) were fed to triplicate groups of 25 marketable size turbot (initial body weight: 579±1 g) grown in sea water at the temperature of 17 °C.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period, all groups of turbot were fed with the diet containing fish oil (diet FO) for a further period of 2 months. The gutted and fillet yields were not affected by the incorporation of vegetable oils. However, soybean or linseed oil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organoleptic quality of flesh particularly odour, colour and texture. A more pronounced potatoes odour and a lower fat texture were observed in dorsal fillet of turbot fed soybean oil diet. During the washout period, the differences observed between treatments in first period on sensory attributes disappeared.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changes in organoleptic properties occurring due to the intake of vegetable oils can be reduced with a return to a fish-oil-based diet.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近来鳢科鱼类疫病频发的病因,实验对采集的患病杂交鳢病料分别从细菌学和病毒学两方面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排除细菌感染的可能后,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回归感染实验、电镜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进行病毒学分析,最终分离到一株弹状病毒,命名为HSHRV-C1207(Hybrid Snakehead Rhabdovirus-C1207)。实验结果显示,该病毒在EPC、FHM、GSB、SFC、CIK等 8种细胞中都能复制,并对其中6种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PE)。用分离的病毒进行回归感染实验,可使感染的杂交鳢复制出自然发病鱼的相同症状,且死亡率达90%。感染病料组织液的EPC细胞固定后经电镜观察,发现细胞质内有大量子弹状病毒聚集,直径约60 nm,长度约为160 nm,形态和排列方式与已报道的鱼类弹状病毒相似。参考OIE中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的检测引物及根据乌鳢弹状病毒(SHRV)、鳜鱼弹状病毒(SCRV)、比目鱼弹状病毒(HIRRV)的G蛋白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对自然发病病料组织、接种病料组织的细胞进行RT-PCR扩增,仅针对SCRV的引物能扩增出大小约350 bp 的片段。对HSHRV-C1207株的G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其核苷酸序列同SCRV和SHRV的同源性分别为93.8% 和 20.4%,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是93.7%和18.3%。用G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与其它弹状病毒的G蛋白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毒株与水泡性病毒属聚为一支,其中与SCRV的亲缘关系最近,而与属于诺拉弹状病毒属的SHRV相距甚远,可能为SCRV的变异株或一个新的毒株。  相似文献   

15.
孔雨昕  田佳鑫  彭思博  王桂芹 《水产学报》2021,45(10):1764-1774
为研究3种乳酸菌对乌鳢生长、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选用初始体质量为(3.43±0.05) g的乌鳢36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和添加了10~8 CFU/g的乳酸乳球菌L21(L21组)、植物乳杆菌W21(W21组)、粪肠球菌L2(L2组)的实验饲料,8周后,采集乌鳢血清、肝脏、脾脏、肾脏和肠道,以检测相关指标以及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的3种乳酸菌均可显著提高乌鳢的平均增重率(AWGR)、特定生长率(SGR)及饲料效率(FER),其中L21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L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及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W21和L2组溶菌酶(LZM)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免疫球蛋白M(IgM)活性均不显著。各组织中IL-1β、IL-8、IL-10和TNF-α基因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乳酸菌对肠道中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本实验条件下,乳酸乳球菌L21对乌鳢的应用效果最好,能够提高乌鳢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免疫基因表达,但对血清抗氧化能力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对乌鳢生长、肠道菌群组成和微生物相关氨基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分别用豆粕替代0、25%、50%和75%的鱼粉配制4组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8.65±0.25) g的幼鱼(分别命名为G1、G2、G3和G4组),养殖实验在室内纤维玻璃钢桶中进行,实验周期为21 d。结果显示,各组间幼鱼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G4组乌鳢幼鱼的生长性能显著低于G1和G2组,而G3组幼鱼生长性能与其余3组差异不显著。厚壁菌门在G1和G2组乌鳢肠道中的比例显著高于G3组,且在G4组中的比例最低;变形菌门在G1和G2组中的比例显著低于G3和G4组;G4组中乳球菌属、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链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的比例显著低于其余3组。另外,G4组幼鱼肠道微生物谷丙转氨酶、腺苷脱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3组,而G1组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最高。研究表明,豆粕替代鱼粉除了对乌鳢幼鱼的生长产生影响外,也显著影响了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微生物相关氨基酸代谢酶的活性,本研究结果对于从微生态角度进一步理解豆粕在乌鳢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鱼鳞蛋白酶解物为基料的涂膜剂对鲫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凯风  罗永康  冯启超  姚磊 《水产学报》2011,35(7):1113-1119
研究了鱼鳞蛋白酶解物为基料的复合涂膜剂对鲫4 ℃贮藏过程中其鲜度指标变化和保鲜效果的影响。实验将去鳞、去内脏并洗净后的鲫分别于4 ℃的鱼鳞蛋白酶解物溶液和添加了迷迭香的鱼鳞蛋白酶解物溶液中浸泡1.5 min,沥干后用保鲜膜包好于4 ℃条件下贮藏。通过测定鱼体贮藏过程中细菌总数、TBA值、TVB-N值、K值、重量损失、感官评分等鲜度指标的变化规律,评价了鱼鳞蛋白酶解物对鲫在4 ℃贮藏条件下保鲜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涂有鱼鳞蛋白酶解物的鲫的细菌总数、TVB-N值、K值、TBA值、重量损失在10 d内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而感官品质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在4 ℃条件下能延长鲫贮藏期8 d左右;涂有添加了迷迭香提取物的鱼鳞蛋白酶解物的鲫的TVB-N值、K值、重量损失在4~6 d内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而感官品质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但不能有效延长鱼体的贮藏期。鱼鳞蛋白经过胃蛋白酶在一定条件下酶解后,其产物对鱼体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是一种良好的鱼体生物保鲜涂膜材料,但不适宜与迷迭香提取物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8.
Detailed accounts supported by experimental data are furnished regarding the haemat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host fish, Channa striatus infested by the isopod, Alitropus typus.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infested fish become anaemic through loss of blood as shown by a reduction in the total erythrocyte count, haemoglobin content and haematocrit. Considering the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ean corpuscular haemoglobin, mean corpuscular haemoglobin concentration and volume index, the anaemia can be designated as macrocytic and hypochromic. The total and differential counts of white blood corpuscles of the infested fish indicate leucopenia coupled with lymphocytosis. The percentages of monocytes, neutrophils and macrophages, which were 0.65%, 0.39% and 1.04%, respectively, after 24 h of infestation, had increased to 2.31%, 4.91% and 2.02%, respectively, after 96 h of infestation and declined thereafter.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鱼蛋白水解物对黄颡鱼生产性能的影响,以日本鳀粉为对照,以实用型黄颡鱼饲料配方模式为基础开展实验:1以30.5%鱼粉为对照(FM),在相同配方模式下,以6%鱼蛋白水解物(MPH6)替代20%的鱼粉;2以30.5%鱼粉为对照(FM),在无鱼粉日粮中分别添加3%(FPH3)、6%(FPH6)、12%(FPH12)鱼蛋白水解物;共设计5组等氮等能实验日粮,在池塘网箱中养殖黄颡鱼[初始体质量(30.08±0.35)g]60 d。结果显示:与FM相比,FPH12在SGR、FCR、PRR和FRR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而MPH6、FPH3、FPH6组SGR降低了15.45%~24.39%,FCR升高了32.14%~42.86%,MPH6、FPH6差异显著,在PRR和FRR方面,MPH6、FPH3、FPH6组PRR降低了21.11%~27.78%,MPH6组FRR降低了41.51%;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FPH3、FPH6、FPH12肌肉多种游离氨基酸水平显著高于FM,其中Thr、Val、His与其在日粮中的水平显著相关;FPH6组HSI显著低于FM,鱼蛋白水解物对CP、VSI、肠体比的影响不显著;血清AST、ALT、HDL、LDL、TP、CHOL、TG无显著差异,FPH3组ALB显著低于FM。研究表明:黄颡鱼日粮中,12%鱼蛋白水解物(干物质)与30.5%鱼粉在生长速度、饲料效率、血清生理指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等效性;过高的植物蛋白日粮影响了黄颡鱼的生产性能;饲喂鱼蛋白水解物日粮使黄颡鱼肌肉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升高,特别是呈味氨基酸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