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97年7月下旬,笔者在吉林省东辽县白泉镇蔬菜田,发现豆角和黄瓜叶片上有斑潜蝇危害,经鉴定,为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这是吉林省首次发现美洲斑潜蝇。调查发现美洲斑潜蝇在东辽县普遍发生,10个乡镇均有疫情分布。从...  相似文献   

2.
据国家对外检疫部门反映,近些年来在进口的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中,常发现混有假高粱籽粒。大连、青岛等地,曾发现侵入的假高粱植株;近年连云港也发现丛生的假高粱,还有其它地方也有发现。1984年我们在重庆朝天门长江  相似文献   

3.
崔广程 《植物保护》1991,17(5):10-10
1990年8月26日,在西藏樟木口岸入境旅客旅检过程中,发现一名外国登山队员携带的行李中有约3公斤菜豆,现场检验发现包装菜豆的食品袋内有一些粉粒,打开其检查观察约有0.5%的豆粒有虫孔,并在个别蛀  相似文献   

4.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水稻害虫,被列为我国二类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国内植物检疫对象。2009年5月我市在房县城关镇首次发现,2010年普查,又在十堰市城区和竹溪县天宝乡发现成虫,竹山县有被害状但未发现成虫,丹江口市、郧西县有疑似为害状,总之,稻水象甲在我市呈蔓延之势,如不采取有效果断措施,将对我市水稻生产产生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去年5月22日我们截留新加坡进境旅客携带的4个芒果中发现10头对外检疫对象—芒果果肉象甲 Stemochotus frigidus F.芒果果肉象甲在汕头口岸是第一次发现。开始我们只发现其中一个芒果表面有一个如绿豆大小的虫孔,从这个虫孔处解剖,剖开后只见果肉里面有一黑褐色虫坑和虫蛀屑与粪便混合物,未见有虫(后来分析,  相似文献   

6.
玉米锈病研究简报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关于玉米锈病,1937—39年戴芳澜、王云章等在陕西、贵州及“西康”,1940—42年先后有叶正棪、杨新美及林亮东等在四川、广西及云南,1944年日人泽田兼吉在台湾,以及47年以后在甘肃、江苏等地均有发现;1950年陈翘邦自胶东黃县采得病害标本,作者于1959—60年间在太安、济南发现该病,1962年在太安再次发现。  相似文献   

7.
宽叶酢浆草(Oxalis latifolia)是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杂草,以鳞茎繁殖和传播扩散。据美国农业部统计,该草在全球各大洲均有分布,在印度、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和乌干达是农田主要杂草,对玉米、陆稻、马铃薯、咖啡、茶叶、甘蔗等多种作物危害。2008年发现分布于昆明的景观绿地以及园林地带,2012年发现保山地区也有分布,但未发现在农田分布。2017年7月笔者在昆明寻甸发现了宽叶酢浆草在大豆地的分布和危害,实地调查发现宽叶酢浆草地上部分密度高达122.3株/m~2,地下鳞茎195.8个/m~2,严重影响当季作物的生长。在及时采取防除、监控措施的同时应加强开展田间防控技术措施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进口羊毛和落毛携带的杂草籽及其萌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羊毛落毛是原毛经过一系列过程,特别是炭化去草过程后梳理下的断毛和散毛,其中混杂的杂草一般认为已失去活力.本文通过对进口澳大利亚原毛和落毛中截获的杂草种类进行鉴定和对种子进行萌发试验,在澳大利亚进口的羊毛原毛中发现有31种杂草籽,其中有15种杂草能萌发,在羊毛落毛中则发现有5种杂草籽,有2种能萌发.  相似文献   

9.
佛手黑斑病——浙江省一种佛手新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手黑斑病是一种近年来发现的新病害。最初于1991年4月在位于金华地区的浙师大校园花圃里发现佛手叶片上有大小不同的灰色病斑,其上长满墨绿色霉状物,初检为交链孢菌(Alternaria sp.),此后又在金华地区其它各地被发现。  相似文献   

10.
1996年1月27日,新塘动植物检疫局的检疫人员在广东省增城市新塘口岸东洲湾码头对一批用集装箱运输进境的菲律宾芒果进行检疫时,发现箱内混装有25箱产自西澳大利亚的芒果,经检疫人员对这些芒果进行现场开箱检疫后,发现芒果中有实蝇幼虫和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毛竹受毛竹黑叶蜂危害后,竹叶中单宁含量随着危害的加重显著增加,干物质单宁的含量由未受害时0.386 mg/g增加到重度受害时的0.553 mg/g;总酚含量随着受害程度的加重呈显著下降趋势,由未受害时3.763 mg/g下降到中度受害时的3.126 mg/g,再下降到重度受害时的2.653 mg/g;竹叶中黄酮的含量呈上升趋势,由未受害时2.631 mg/g增加到重度受害时的3.658 mg/g。试验得出:毛竹受毛竹黑叶蜂危害后竹叶中单宁、总酚、黄酮含量变化均属于毛竹受害后的生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青海湖区域云、降水特征及降水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1995-2004年5~9月青海湖区域刚察、共和、天峻、海晏4站地面观测资料,对该地区主要降水云状和降水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混合云的降水频率最高,其次是积云,层云较低;降水特征有明显的差异,降水强度、降水次数南部明显小于北部,大降水东北部多于西南部;刚察、天峻混合性降水出现频率最高,共和阵性降水最高,海晏连续性降水最高,各站降水最高频数多出现在8月;降水概率各站之间有明显差异,降水最大值多出现在7月,其次为6,8两月,低云量进入统计后,部分站出现双峰型变化特征.对积云和层状云产生的降水效率估算结果表明,高层云降水效率较高,积雨云降水效率较低,混合云降水效率在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3.
实验研究表明 ,在河道过水动水条件下 ,太行山前冲洪积平原地下调蓄功能不仅与总过水量、过水时间有关 ,而且还与河道过水流量的大小有关 ;平均每增加 1个流量 ,引起距河道 95m处地下水位上升 0 .0 31~ 0 .0 36m。距河道不同距离的地下水 ,获取河道渗漏补给的初始时间和强度存在一个随着距离增长而逐步衰减的过程 ;但是地下水位对河道渗漏补给的响应规律是一致的 ,初期为补给强度快速增大过程 ,达到极限后 ,转变为缓慢衰减过程。最有利地下水获取河道渗漏补给的地下水位埋深为 2 .0~ 2 .5m ,入渗速率大小与河道地层岩性有关。一般规律是 ,颗粒愈粗 ,入渗率愈大 ;当地下水埋深小于 2 .0m时 ,受支持毛细水顶托作用影响 ,亚沙土比粉沙的入渗率大。总之 ,山前冲洪积平原具有较强的地下调蓄能力 ,但不恒量 ,是随着各种因素改变而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4.
呼伦贝尔岭东南旱作丘陵区气候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三道沟镇商品粮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的光合、光温、气候、气候-土壤资源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量条件是限制该地区粮食增产的主要非可控因素,如能改善热量条件,还有20%~30%的增产潜力;该地区的降水条件对玉米、大豆、马铃薯、水稻四种主要粮食作物的满足程度在80%左右,表明降水量及其季节分布是该镇粮食产量低的制约因素之一,存在的问题是水分利用率较低;土壤养分状况对马铃薯和水稻增产未表现明显的限制作用,而对玉米和大豆增产却是最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5.
甘肃北砸山沙冬青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甘肃省的北砸(音)山区选择不同坡向,在不同坡位上采用样方和样线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沙冬青群落和种群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沙冬青种群稳定,山地阳坡中部的种群稳定增长,人为干扰较频繁的山坡下部为下降型种群.在山地阳坡和阴坡的上部,中龄个体比例最大,幼龄次之,老龄最少,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该部位的种群将较稳定.阳坡沙冬青的密度和生长势均大于阴坡,在同一坡向上,山坡中部的种群密度最大,绝对密度约为5 000株/hm~2.在阴坡,沙冬青个体的总平均高度略大于阳坡,但阴坡植株基部的分枝数小于阳坡.不同龄级沙冬青植株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冠幅.所观测年的沙冬青植株间的生长量差异较小,但同株的生长具有年际差异.不同坡向的沙冬青种群分布格局相似,山坡上部和中部的种群呈均匀分布;在坡体下部,种群则以母株为中心,形成集群分布.北砸山沙冬青种群分布位置特殊,有可能成为沙冬青种群未来存在和扩展的重要源地,应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6.
近50年来新疆人口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人口增长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个方面,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人口增长又受政治、历史、经济和自然等多因素的制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人口年均增长速率2.97%,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3%,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地区。其原因主要是:(1)高出生率导致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55年至2005年的50年期间,新疆人口的平均自然增长率17.9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20‰;(2)20世纪50~6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造成的,到1967年底,全疆迁移净增人口共257.22×104人,平均每年迁移净增人口都在15万人以上,从1968年起,人口增长完全依赖自然增长。新疆人口分布的空间变化规律总体分布趋势为西密东疏,北多南少;山区和盆地相交的山前冲洪积扇缘绿洲地带最多,盆地中心及其盆地周围山区人烟稀少。新疆人口密度明显增加,高值区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低值区的范围在缩小。  相似文献   

17.
The state–variable approach to systems analysis and dynamic simulation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state of each system at any moment may be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d and that changes in state may be described by mathematical equations. The basic distinction between state, rate and driving variables in this approach is illustrated by examples The conflict resulting from the large number of state variables that may be distinguished in any ecological system and the small number that can be handled in simulation models is treated and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unique and recurring systems, especially with reference to the problem of model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18.
西安南郊夏季土壤碳排放量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NaOH溶液吸收CO2 的原理 ,对西安南郊土壤CO2 释放量进行观测 ,并探讨了土壤CO2 释放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资料表明 ,温度升高 ,土壤CO2 释放量增大 ;夏季早晚期土壤CO2 排放量较低 ,夏季中期的月份CO2 排放量较高 ;农田玉米地CO2 排放量较低 ,草地和林地CO2 排放量较大 ;与春秋季相比 ,夏季土壤CO2 排放量较大 ;CO2 排放量在一昼夜内具明显的变化规律性 ,这种规律主要是受温度变化控制的。CO2 排放量变化显示 ,深厚黄土层中土壤微生物夜间活动强度大于白天。  相似文献   

19.
农户是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农户的耕地利用行为在耕地保护中尤其耕地质量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鉴于当前针对农户耕地利用行为及耕地保护认知水平的研究尺度范围较小、难以代表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户耕地保护的现状,文中基于全国10个粮食主产区1198份农户问卷调查,从大区域尺度上针对农户的耕地利用行为、利用效益及保护认知水平进行了调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耕地利用现状不佳,耕地利用以短期效益为主,影响耕地质量的保护,农户的耕地保护认知水平总体较低;2)税费支农政策对大部分传统种植业农户家庭收入所起作用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要素价格涨幅较大、农田基础设施不健全及户均耕地规模较小。最后针对上述问题,从加强农户耕地保护意识、改革农产品价格体系、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基本农田整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A. D. MADDEN 《Weed Research》1995,35(4):289-294
It is widely assumed that organisms that evolve resistance to a triazine suffer from a fitness deficit in the absence of that herbicide. Arguments for this view are examined, and previously published evidence is discussed. A simple model was developed to examine the genetics of resistance in triazine-resistant plant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a founder effect is in operation. The model examined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extent to which plants in the sprayed population are related will increase rapidly under continual selection, even whe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input of genes from non-selected populations. The possible consequences of the above hypothesis on the validity of competition experimen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