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当前眉茶品质存在外形上的“松、扁、碎”和内质上的“烟焦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作者改进的八角滚筒杀青机杀青,能有效地避免“烟焦味”的产生;采用烘-炒-滚干燥工艺,可明显地减轻茶叶“松、扁、碎”的程度,从而可以提高长炒青(眉荼加工的原料)品质一个等至二个等;经精制计算,采用烘-炒-滚干燥工艺的产值高于滚-炒-滚干燥工艺4.24%-27.10%,效应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炒青绿茶初制的不同干燥工艺及技术条件的组合和正交试验,提出了较佳的“烘—炒—滚”工艺及其相应的工艺指标,并从产品的精制率、精茶各花色比例及其品质水平,卖价等几方面作了对比和分析,证实了新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加工工艺对绿茶儿茶素组分和茶多酚保留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方式的杀青、揉捻、干燥等绿茶主要加工工艺对儿茶素组分和茶多酚保留率的影响,采用不同杀青工艺(滚筒杀青、微波杀青、蒸汽杀青)、不同揉捻工艺(轻压揉捻、重压揉捻、传统揉捻)、不同干燥工艺(烘干、炒干、烘炒干)分析绿茶产品中没食子儿茶素(GC)、儿茶素(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等简单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等复杂儿茶素组分的含量及茶多酚含量。结果表明,微波杀青工艺、轻压揉捻工艺、烘炒干工艺较有利于提高EGCG、C、EGC、EC、ECG等儿茶素组分的保留率,而且简单儿茶素组分C在杀青、揉捻、干燥等绿茶主要加工工艺过程中不仅得到了保留,并且可能由于儿茶素在加工过程中的降解、氧化、异构化等作用,其含量反而得到了提高,增幅达34.02%。  相似文献   

4.
不同干燥方式对运用摇青工艺制作的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运用摇青工艺加工制作的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以碧香早一芽二三叶茶鲜叶为试验材料,采用烘-烘-烘、烘-炒-烘、烘-炒-炒3种干燥方式制作工夫红茶,考察其外观品质和生化成分等指标,结果表明,3种干燥方式中,以烘-炒-烘的干燥方式制得的红茶品质最优,条索紧结,干茶色泽乌黑尚油润,花甜香较浓,汤色红明亮,滋味甜醇爽口,叶底红亮匀齐;其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和茶红素等的含量均高于其他两个处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蒸汽、滚筒、微波3种不同的杀青工艺加工超微绿茶粉,比较生化成分、色差及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杀青工艺春茶和秋茶超微绿茶粉,外形、汤色、香气、滋味(春茶)得分均高于蒸汽和滚筒杀青工艺,外形翠绿鲜润,汤色翠绿鲜艳或绿艳,香气清香带蒙香,滋味清鲜回甘(春茶);秋茶超微绿茶粉采用蒸汽杀青可明显减少苦涩味;采用滚筒杀青工艺超微绿茶粉的香气、滋味突现中国绿茶滚炒工艺特征。  相似文献   

6.
“梁野炒绿”初制工艺独特,产品具有“色绿、形美、香高、味醇”的品质特征。其春茶初制茶青鲜叶、摊晾、杀青、揉捻、初炒、毛茶在制品含水量分别为70.92%、58.69%、51.73%、48.34%、38.15%、1.53%为宜;加工过程中的摊晾、杀青、揉捻、初炒、提香等各工艺在制品平均失水率为41.75%、56.06%、61.63%、74.71%、99.36%。  相似文献   

7.
省级名茶“清淮绿梭”属绿茶类,是桐柏县经作站茶叶技术人员根据绿茶的制作原理和名茶色、香、味、形俱佳并有自身特色的质量要求,通过反复实践操作和对比总结研制而成的。该茶以梭状、扁形为外形特点,制作采用“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炒烘结合,变温整形干燥”的办法,工艺流程包括:鲜叶——杀青——整形——干燥等几个主要工序,每个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清淮绿梭”茶属绿茶类,是河南省桐柏县经作站技术人员根据绿茶的制作原理和名茶色、香、味、形俱佳并有自身特色的质量要求研制而成的。该茶以梭状扁形为外形特点,品质特征:条索紧秀,形状如梭,色泽翠绿,光润匀齐,汤色清澈,香气纯正,滋味醇厚,叶底嫩绿匀净。由于采用了“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炒烘结合,变温整形干燥”的独特工艺,使该茶兼具玉叶、毛尖两类茶的优点,有着颜色翠、香气浓、滋味醇、汤色亮的独到品质风韵。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金炒,半烘炒及烘青等工艺对扁形名茶品质及其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烘炒工艺茶叶的品质及其多酚、水浸出物、叶绿素、茶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等含量均高于烘青及金炒工艺,为扁形名茶的最佳新工艺。  相似文献   

10.
在银杏叶茶初制加工过程中,干燥工艺对银杏叶茶香、味的影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2002~2003年对春嫩叶和秋成叶的干燥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烘-摊晾-炒-趁热装袋-烘”的干燥方法,可提高银杏叶茶的香气,滋味更纯正。  相似文献   

11.
绿茶又名为不发酵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具有种类多、产量高、分布广、汤清叶绿的特点,备受人们的喜爱。人们通常以茶树的新梢作为绿茶的原料,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过高温杀青消灭各种氧化酶,后利用揉捻、干燥等传统工艺把茶叶制成鲜嫩清香的绿茶。茶叶的加工工艺是决定绿茶档次高低的决定因素,下面笔者将从"优化高档绿茶的杀青工艺""提升高档绿茶的揉捻和解块工艺""革新高档绿茶的干燥和烘、滚工艺"三面方对如何采用加工新工艺制成高档绿茶进行浅显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杀青方式对秋季绿名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秋季不同品种茶鲜叶进行绿茶杀青工艺试验,从杀青叶叶象、成品茶感官品质和内含物3个方面分析了杀青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认为:微波、汽热杀青能很好地保持绿茶色泽和提高茶叶鲜味品质,更适于秋季绿名茶的杀青工艺,锅炒杀青虽然熟粟香更明显,但对于叶质较厚的中、大叶种,不容易杀透、杀匀,而且苦涩味较重。  相似文献   

13.
一、绿茶品质的形成和杀青过程的主要化学变化 绿茶产品花色较多,其种类有炒青、烘青、晒青、蒸青之分,外形有长、扁、圆、针、卷、片之别,其品质的形成,无论制成哪一种绿茶,都是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个过程。绿茶在干燥过程因工艺操作不同,可制成长条、圆柱、扁条、弯曲等各种不同形态的绿茶,而绿茶初制的化学变化主要取决于杀青阶段掌握正确的温度以钝化鲜叶中酶的活性之后,使鲜叶中的化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建阳市被称为中国水仙品种发源地,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其独特加工工艺,形成闽北水仙特有品质特征,传统加工工艺“未有良心”的开面采,萎凋时“用苦竹棚成焙火于下,宜俟基烟尽,开于于上烘之”,做青:务须密室须揉4次,以天气为标准,做到看天做青,杀青揉捻,能起螺头为最妙,纸包复焙尤为妙。经过传统与现代工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闽北水仙”和“水仙白”的花色。  相似文献   

15.
不同工艺杀青对夏秋绿茶化学成分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利用夏秋季鲜叶原料对不同工艺杀青绿茶化学成分的含量和品质进行了研究。湿热杀青有利于茶多酚物质和蛋白质的水解,茶多酚含量降低、氨基酸含量增加,有利于绿茶品质。干热不同杀青方法中,虽然锅炒杀青氨基酸含量较高,但同时茶多酚含量也较高,品质总分较低。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应用间歇式顺流干燥工艺研制而成的5HSY-1型移动式、多功能谷物烘干机,并阐述了间歇式顺流干燥工艺的干燥机理。该机具有降水幅度大、干燥均匀、单位热耗低、耗煤量低、烘后品质好等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鲜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Fr.)Sing.]杀青方法及干燥工艺,比较了不同杀青方法和干燥工艺对金针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漂烫、蒸气和微波杀青处理15 s均可以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热风干燥温度50℃、装载高度1.0 cm时金针菇干燥速度较快,品质较好;采用DSC法测定金针菇菇柄和菇帽的共晶点分别为-16.5、-18.8℃,共熔点分别为-1.7、-1.4℃;不同杀青处理冷冻干燥过程中金针菇水分含量变化情况不同,冻干22 h时,水分含量为漂烫杀青鲜样蒸气杀青微波杀青;不同干燥工艺得到的金针菇品质分析中,冻干样品品质最好,其次是变温热风干燥样品;综合成本因素,变温干燥是处理金针菇经济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家蚕茧干燥新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茧干燥过程中以全茧干基含水率计算出灶烘率较准确。本研究在实验室内测得半干茧及适干茧的全茧干基含水率分别为56.7%和8.7%。另根据现有理论烘率参数,推算出江浙鲁等地各季不同茧层率的蚕茧出灶时,主要干燥成数所对应的理论烘率值;同时探讨了任一干燥阶段的蛹体干燥程度随时检定的方法和标准。  相似文献   

19.
水稻间歇式顺流干燥工艺及最佳工艺参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对水稻间歇式顺流干燥工艺的试验研究中,借助于自选研制的顺流干燥试验台,采用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设计方案,研究了热风温度、表现风速、干燥时间、谷层厚度四因素对单位热耗、最终水分、爆腰率增值、小时去水量、小时降水率、干燥强度等性能指标的影响,建立了描述稻谷间歇式顺流干燥工艺的数学模型;用图形法分析干燥工艺参数对主要性能指标的影响。试验表明,间歇式顺流干燥工艺具有干燥均匀、能耗低、烘后粮食品质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一、油料的榨前处理使用小型螺旋榨油机榨油时,油料的榨前处理很重要。现介绍几种油料的榨前处理方法:1.菜籽。入榨前,清除砂、石等杂物,然后加热烘炒,烘炒时要勤搅动,力求温度均匀。烘炒程度可采用如下方法判断:取几粒热菜籽,用手指甲按破,若壳与心成粉状,说明菜籽太干,压榨时油流不畅,饼不成型,此时要加入适量水拌匀,再进行压榨;若壳与心连在一起,说明菜籽太湿,压榨时油中有沫,油流不畅,饼不成型,或虽成型却极软,此时可继续烘炒,但要严格控制火候;若菜籽壳、心分离,心成两片,说明烘炒合适,压榨时加1%的水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