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中坪一号"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Nutt.)Engelm〕为试验材料,通过硝酸钾、赤霉素引发试验、种子解剖、电镜扫描、能谱分析等手段,分析限制野牛草试验材料发芽率低下的原因。种子引发试验参照碱蓬(Suaeda glauce Bge.)种子解除休眠的赤霉素(GA3)和硝酸钾(KNO3)浓度,分设0.5%硝酸钾和20,40,60,100 mg/kg赤霉素等处理。结果表明:野牛草种子休眠类型属机械休眠与生理休眠同时存在,且生理休眠占主导地位的综合休眠;野牛草种球外部的颖苞对种子的强烈束缚引起了机械休眠,而生理后熟是野牛草种子生理休眠的直接原因;赤霉素对休眠程度较深的去颖苞种子引发效果最好,且以60mg/kg浓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以"中坪一号"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Nutt.) Engelm]为试验材料,通过硝酸钾、赤霉素引发试验、种子解剖、电镜扫描、能谱分析等手段,分析限制野牛草试验材料发芽率低下的原因.种子引发试验参照碱蓬(Suaeda glauce Bge.)种子解除休眠的赤霉素(GA3)和硝酸钾(KNO3)浓度,分设0.5%硝酸钾和20,40,60,100 mg/kg赤霉素等处理.结果表明:野牛草种子休眠类型属机械休眠与生理休眠同时存在,且生理休眠占主导地位的综合休眠;野牛草种球外部的颖苞对种子的强烈束缚引起了机械休眠,而生理后熟是野牛草种子生理休眠的直接原因;赤霉素对休眠程度较深的去颖苞种子引发效果最好,且以60 mg/kg浓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外源激素对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种子破除休眠和幼苗生长生理的作用,本研究分别设置3个浓度的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野牛草进行浸种处理,浸种后进行发芽试验,对浸种后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情况、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内源激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赤霉素浸种可以有效增强野牛草种子发芽力,提高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其中,2 000mg·L-1的赤霉素处理效果最显著(P0.05);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浸种可以有效增强野牛草种子的生活力。2)赤霉素处理有助于野牛草幼苗地上部的生长;生长素处理对野牛草幼苗地下部和根冠比有显著(P0.05)的增强作用,其中较低浓度(250mg·L-1)处理效果最明显。3)1 500mg·L-1赤霉素与450mg·L-1生长素浸种均可显著(P0.05)提高野牛草幼苗可溶性糖与淀粉的积累。4)较高浓度的外源赤霉素和生长素浸种处理会使野牛草幼苗内源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ABA)含量上升,其中,2 000 mg·L-1的赤霉素和450mg·L-1的生长素浸种效果最佳。综上所述,打破野牛草种子休眠、促进地上部生长及其幼苗内源赤霉素含量的最佳试剂和浓度为2 000 mg·L-1的赤霉素,增加可溶性糖和淀粉在野牛草幼苗期积累的最佳试剂和浓度是1 500mg·L-1的赤霉素;促进野牛草幼苗地下部生长的最佳试剂和浓度是250mg·L-1的生长素,增加野牛草幼苗内源生长素和脱落酸含量的最佳试剂和浓度是450mg·L-1的生长素。  相似文献   

4.
种子休眠程度深、发芽率低是限制虉草栽培利用的重要因子.通过对3个年份采收的虉草种子发芽试验、吸水率测定及种子萌发抑制物活性的生物鉴定,揭示虉草种子休眠机理;并利用植物激素、硝酸钾和有机溶剂浸泡处理虉草种子,以探寻打破虉草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虉草种子休眠属于种皮吸水障碍、存在萌发抑制物和胚生理休眠的综合性休眠,其中萌发抑制物是限制种子萌发的首要因素.用100mg/L GA3、100mg/L 6BA、150mg/L KT或4g/L KNO3浸泡虉草种子24h可显著提高其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其中以4g/L KNO3浸种24h效果最好,平均发芽率可提高到91 %,比对照高137%;其次是100mg/L GA3浸种24h,平均发芽率为84%,比对照高118%.  相似文献   

5.
膜苞鸢尾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苞鸢尾(Iris scariosa)种子存在休眠。通过萌发抑制物测定、胚培养、低温层积、赤霉素处理等方式对其休眠及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膜苞鸢尾种皮及胚乳均透水性良好,最适萌发温度为15/25℃,对光照要求不严;胚无休眠特性,种皮与珠孔端处胚乳对种子萌发有机械束缚;种皮与胚乳中分别含有水和醇溶性抑制物;低温层积能有效打破膜苞鸢尾种子休眠,沙藏40 d萌发效果最佳;NaOH处理浓度低于10%对种子萌发影响不大,但从10%开始随浓度增高萌发率明显降低,而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种子萌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破除沙生针茅(Stipaglareosa)种子休眠,采用不同种子处理方法,测定各种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明确解除种子休眠的有效途径。结果显示,1)解除种皮休眠:60℃蒸馏水浸泡种子24h,种子吸水率、发芽率、发芽势分别达到26.32%、38%和32%;机械划破种皮,种子发芽率达到34%。2)解除胚生理休眠:-20、-20℃变温处理96h,发芽率、发芽势分别达到48%和46%;切除种子3/4胚乳,发芽率、发芽势分别达到58%和54%;用80mg·L-1赤霉素(GA3)水溶液浸泡种子24h,发芽率、发芽势分别达到54%和48%。3)解除种子综合休眠:采用变温+浸泡+GA3方法,发芽率、发芽势分别达到78%和76%。种子存在的萌发抑制物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大于种皮不透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种子发芽高峰期集中于前2~5d,切除胚乳和GA3水溶液浸泡种子,发芽高峰期集中于前2~8d。  相似文献   

7.
赵傲雪  张晓娟  刘慧慧  曾彦军 《草业科学》2016,33(11):2248-2253
以采集于甘肃省临泽县境内的芒颖大麦草(Hordeum jubatum)种子为材料,测定了种子的休眠率,并研究了去除种柄、预先冷冻、预先干热、硝酸钾(KNO_3)、赤霉素(GA3)、蒸馏水浸种和开水浸种7种处理方法破除休眠的效果。结果显示,参试种子的休眠率为73%~77%。预先冷冻、预先干热、KNO_3、GA3和蒸馏水浸种均能显著降低参试种子的休眠率(P0.05),但以预先冷冻和GA3溶液预湿发芽床两种处理的效果为最好。预先冷冻和GA3处理后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指数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2%、89%和39.80、42.99;平均萌发时间为最小值,分别为2.43和3.10d。去除种柄和开水浸种均未能有效破除种子休眠(P0.05)。综上分析认为,参试种子休眠属于轻度生理休眠。  相似文献   

8.
蒺藜苜蓿种子休眠机制及其破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种子生活力、发芽率、吸水率及粗提物的生物活性;并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浸种后4℃低温层积或同浓度硝普钠(SNP)浸种,揭示蒺藜苜蓿种子休眠原因及破除方法.结果表明:蒺藜苜蓿种子具有生活力;30 d内裸粒种子发芽率为100%;破皮种子的吸水率显著高于完整种子;随着蒺藜苜蓿各部分粗提物浓度的升高,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显著降低;0.1~0.7 mmo·L-1的GA3浸种后低温层积或同浓度SNP浸种均可以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其中以0.1 mmol·L-1 GA3浸种后低温层积或同浓度的SNP处理效果最好.表明蒺藜苜蓿种子的休眠属于综合性休眠,可用GA3浸种后低温层积或SNP浸种来解除其休眠.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麻花秦艽种子的休眠类型及其解除方法,运用了冷层积(4℃)和不同浓度赤霉素(GA3)溶液对种子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麻花秦艽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在4℃层积处理30d后种子萌发率有了显著提高,在60 d时,萌发率达到90.6%;赤霉素处理对打破种子休眠作用非常明显,800 ppm浸泡种子24 h后,4℃条件下10 d...  相似文献   

10.
马蔺种子的休眠特性及提高发芽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 《草业与畜牧》2010,(4):18-19,38
对马蔺种子的发芽率及体眠因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马蔺种子在正常情况下很难发芽,存在休眠现象,属综合性休眠;磨破种皮、赤霉素浸种、浓硫酸浸种均能提高马蔺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用浓度为75×10-6 的赤霉素浸种能显著提高马蔺种子的发芽率.用浓硫磁浸泡马蔺种子,最适处理时间为1h,发芽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放牧和割草利用对星星草种群冬眠构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星星草Puccinella tenuiflora为多年生丛生型禾草。在松嫩平原生长季末期,碱化草甸星星草种群的冬眠构件是由冬眠芽和冬眠苗组成的,割草场和放牧场星星草种群均以冬眠苗占优势地位。其中,割草场星星草种群的冬眠苗为5 254.4±2 568.1个/m2,占85.6%,冬眠芽为1 011.2±891.2个/m2,占14.4%;放牧场的冬眠苗为2 608.0±1 160.2个/m2,占73.6%,冬眠芽为979.2±804.8个/m2,占26.4%。割草有利于星星草种群和无性系冬眠构件的形成,尤其有利于冬眠苗的形成。割草场和放牧场星星草无性系冬眠构件的总量及冬眠苗的数量均随着丛径的增加呈直线函数增加。  相似文献   

12.
45个苜蓿品种秋眠级初步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11个苜蓿秋眠性标准品种为对照,依据Teuber等方法连续两年(2013年和2014年)在内蒙古西部干旱地区评定国内和国外引进的共45个苜蓿品种的秋眠级,建立了11个标准品种秋眠级与秋季再生株高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苜蓿秋季刈割后第21天的再生自然株高与原秋眠级存在真实的线性回归关系,R2分别为0.9643和0.9867。相关性分析表明,11个标准对照品种的实际秋眠级与原秋眠级之间相关系数为0.994,存在极显著正相关;13个已知原秋眠级的引进品种的实际秋眠级与原秋眠级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69,存在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表明,21个国内苜蓿品种中90%的为秋眠和极秋眠类型,其中渝苜1号、甘农5号和凉苜1号实际秋眠级评定结果分别为6.8,7.4和8.5,属于非秋眠类型,国外引进品种秋眠类型多样性高,各种类型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3.
辽东半岛不同生境天然结缕草种群冬眠构件的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生物的构件理论,将冬眠苗和冬眠芽视为结缕草种群的冬眠构件,并将全体冬眠苗和冬眠芽看作潜在种群,将全体分蘖株看作现实种群,分析了4个不同生境中冬眠苗和冬眠芽的结构以及潜在种群与现实种群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同一生境中结缕草种群的冬眠苗和冬眠芽具有相似的结构;不同生境中,结缕草种群的冬眠构件数量、分蘖株数量差异极显著,但根状茎冬眠构件占分蘖株数量的比率没有显著差异,从而揭示了不同生境结缕草种群保持大小相对稳定及其与生境长期适应的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14.
樊文娜  严学兵  王成章 《草业科学》2010,27(11):109-114
苜蓿(Medicago sativa)秋眠性是苜蓿的一种生长特性,是苜蓿应对环境变化的一种特殊休眠方式,不仅和日照长度及光周期敏感度有关,它也是昼夜规律循环、光照、温度等多种因素及休眠相关基因调控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内外最新试验研究发现,植物的休眠受多种植物激素、光敏色素及其相关基因的调控。苜蓿中的植物激素、光敏色素在对苜蓿秋眠的调控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本研究对苜蓿秋眠性和光周期与光敏色素、植物激素的关系进行了介绍,并对休眠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不同休眠玉米种子内源激素的含量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元奇  冷亦峰  夏超  周树峰  兰海 《草业学报》2015,24(12):213-219
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7个不同休眠性的玉米自交系鲜种子内源激素ZT、GA3、IAA和AB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分析了各种激素及其相互作用对玉米种子休眠的影响,为阐明玉米种子休眠机理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ZT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与种子休眠性呈负相关性,具有对种子萌发抑制物的拮抗作用;GA3具有解除休眠和促进萌发的功能,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是必需的;IAA与休眠不具有相关性;ABA具有拮抗GA3的作用,诱导种子休眠,抑制萌发。种子的休眠是几种激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种子休眠程度与种子内起促进作用和起抑制作用的激素之间的比例密切相关。强休眠特性玉米自交系具有以下特征:ZT和GA3含量低,ABA含量高,ZT/ABA值与GA3/ABA值较小,各激素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6.
湖南稷子(Echinochloa frumentacea)具有优良的抗逆性和较高的饲用价值,既可作为改良盐碱地的先锋植物又可用作青饲料以及调制干草或青贮。然而其种子具有一定的休眠性,休眠种子的发芽率较低,限制了湖南稷子的生产效率。本研究以2020,2021年收获的湖南稷子种子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激素诱导方法对于解除湖南稷子种子休眠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0.05%GA3 20℃~35℃,0.05%GA3 20℃~30℃,预冷20℃~30℃,0.05%KNO325℃,预冷+0.05%KNO315℃~25℃处理可使种子发芽率平均达到86%以上,且幼苗生长状况良好。综合考虑发芽试验结果和实际操作上的难易程度后得出结论: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Top of paper test on germination, TP),0.05%GA3 20℃~35℃,0.05%GA3 20℃~30℃处理为湖南稷子种子的最佳标准发芽方法。  相似文献   

17.
覆雪厚度对不同秋眠级苜蓿抗寒性及越冬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覆雪厚度对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抗寒性及越冬率的影响,选择秋眠级分别为2级的皇后(Alfaqueen)、5级的巨能551(Magna551)、8级的WL525HQ和10级的赛迪10(Sardi10)紫花苜蓿,设定0,10和15 cm三个覆雪厚度处理,通过动态观测紫花苜蓿根冠处及田间土层(1~10 cm)的温度、根颈中丙二醛(MDA)、可溶性糖(WSC)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及越冬率。结果表明,无积雪覆盖时低秋眠级(2和5级)紫花苜蓿越冬率分别为:64%和59%;而高秋眠级(8和10级)紫花苜蓿全部死亡。覆雪厚度10 cm即可以保证除秋眠级10(赛迪10)外的苜蓿安全越冬,且越冬率均在90%以上。随着覆雪厚度的增加,积雪对紫花苜蓿根冠及根颈下土层温度有显著影响,能显著提高各秋眠级紫花苜蓿的越冬率(P<0.05),降低MDA的含量,增加非/极非秋眠型的紫花苜蓿根颈中SP和WSC的含量。运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无覆雪条件下苜蓿品种的抗寒性及越冬率顺序为:皇后>巨能551;覆雪厚度10 cm下苜蓿的抗寒性及越冬率顺序为:巨能551>皇后>WL525HQ>赛迪10;覆雪厚度15 cm下苜蓿的抗寒性及越冬率顺序为:巨能551>皇后=WL525HQ=赛迪10。  相似文献   

18.
牧草种子休眠解除方法综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朱宇旌  刘艳 《草业科学》2003,20(3):24-27
解除牧草种子休眠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2个方面。物理处理包括温度处理。机构处理,干湿交错处理,电场处理等。化学处理包括无机化学药物处理,有机化学药物处理,植物激素处理和磁化水与稀土微肥溶液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