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棉区辽阔,品种资源丰富。建国以来进行广泛搜集并积极引进国外材料,至目前止,已搜集、保存棉花品种资源3,000多份,其中直接利用国外种质资源作亲本育成的新品种有100多个。近几年又从各产棉国引进数百个材料,表型多种多样。为了查明利用价值,从生态条件不同的8个国家的材料中,挑选出16个品种(代表国外棉花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2.
一、国外啤酒大麦引进概况 新疆引进和利用国外啤酒大麦品种资源发展大麦生产,建立啤酒大麦生产基地,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美国、匈牙利、澳大利亚、日本、德国、法国引进了一批品种资源,其中部分品种经过试验研究选择,成为适应我区气候特点的主栽品种或搭配品种。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咖啡引种、试种起步较早,1963年就开始进行咖啡种质资源的引进研究及利用推广工作,1992年建立瑞丽咖啡种质资源圃,先后引进高产、优质、抗锈病的优良品种S288和卡蒂姆CIFC7963(F6),通过试验、示范、成果鉴定后在生产上推广使用,推广面积共计2万hm2。1990年从国外引进DTARI028品种,经过10多年的试种观察和选育,于2006年12月通过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的选育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新疆是我国优质棉生产基地,也是我国唯一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全疆1990年种植棉花690×10~4余亩,其中长绒棉93×10~4亩,长绒棉和陆地棉的播种面积仍在扩大。 棉花是常异交作物,异交率一般为10%左右,最高可达30%以上。根据计算,如果一个品种中混有5%的杂株,在不加隔离和选择的情况下,种植4代异交率即达57%。只有在一个自然地区种植一个棉花品种,一个轧花厂只轧一个棉花品种,棉花品种的种性和纯度才能保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5.
棉花生物技术育种研究的现状及前景 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生物技术育种研究的现状及前景(下)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张宝红七、扩大种质保存范围在棉花的发展过程中其种子的可用性不可能永远得到保证,如棉花单体、杂交种不能通过自交产生的种子来保存,由国外引进的某些种质资源在当地不能开花结实;在没有恢复系的情况下不...  相似文献   

6.
选育光周期不敏感的切花菊种质资源和新品种,是国家863计划中切花菊育种的攻坚目标,也是国外、特别是切花菊生产大国日本的主攻目标。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从2003年开始。利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选育出的光周期不敏感绿化菊创新种质资源“G.30”和1个由国外引进的五九菊品种资源材料作亲本,进行本项研究。经过2年的工作,现已取得重要进展,选育出一些基本属于新生态类型的切花菊种质资源,为今后光周期不敏感切花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重要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国外棉花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为丰富棉花育种的遗传基础,进一步提高育成品种的产量、品质及抗性水平,近几年我们引进国外种质资源389份,并对其特征特性、农艺性状及纤维品质进行了测定,评选出一批各具特点的优良种质资源。一、引进材料及鉴定方法引进材料大部分由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部分由出国进修、考察人员带回及国外棉花专家赠送。其中海岛棉5份,其余均为陆地  相似文献   

8.
北疆棉区杂交棉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新疆从内地引进杂交棉品种如标杂系列、鲁杂系列等,在产量和效益上都显著高于本地常规陆地棉品种,充分调动了当地棉农的植棉积极性,使新疆对杂交棉的利用成为目前棉花生产发展热点。但由于新疆特有的“矮、密、早”栽培模式,目前主要是从内地购买杂交种.  相似文献   

9.
新疆长绒棉育种现状、趋势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新疆自1953年引种长绒棉成功以来育成品种的现状、分布和趋势,以及新品种对新疆长绒棉生产的影响等;总结新疆长绒棉育成品种现状,提出相应对策,为新疆长绒棉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2013~2018年,以不同时期新疆培育的79个长绒棉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多点试验;收集、汇总与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并对比分析。【结果】66年来,新疆育成了74个综合性状优良的长绒棉新品种,保障了新疆长绒棉的生产需要;主栽品种有军海1号等10个,与引种初期长绒棉品种相比,主栽品种普遍较引进品种经济性状显著提升,助推了新疆长绒棉产业的发展;新疆长绒棉品种改良经分了引种试种-驯化-选择生产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过程。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育成品种质量迅速提升,如军海1号和新海10号等;育种平台不断完善,为长绒棉新品种研发提供了保障。66年来新疆农科院经作所、兵团第一师农科所、巴州农科所3个单位共育成了新疆超过84%的长绒棉品种数量,是长绒棉育种育种研究的优棉团队;虽然新疆长绒棉育种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品种株型、品种类型单一、丰产稳产品种缺乏、适应性亟待改善、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开发尚落后等问题。【结论】应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新情况,设定育种目标,提高品种丰产稳产性,加强病、虫、逆等保障性状的改良,促进实现育种整体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阿瓦提县2010年-2015年的棉花生产数据为依据,对其种植面积、产量、投入和产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阿瓦提县长绒棉产量比较平稳,品种也较为优越,但种植面积逐年缩减,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导致棉花收益有所降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自然因素、市场因素、社会因素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建议加大科技支撑,加快新品种,新技术试验,保护长绒棉优势资源。  相似文献   

11.
正新疆是我国棉花主要栽培区域,也是我国唯一的长绒棉产区,由于品种适应性和气候条件的限制,适宜种植长绒棉的区域仅分布于新疆阿克苏、巴州、吐鲁番等地的小块区域。近年来,纺织企业对高品质棉花的需求增加,而北疆棉花品质仍待提高,品质问题制约棉花产业发展,亟待突破。因此,在北疆棉区  相似文献   

12.
高粱种质资源是高粱改良的基础,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高粱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厚的物质条件。中国的及外引的高粱种质资源在高粱品种改良中得到了广泛地利用。建国初期,全国各地从搜集的高粱地方品种资源中经鉴定,筛选出一批优良品种应用于生产。在引进外国高粱雄性不育系资源后,中国开创了高粱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高粱种质资源作为恢复系的直接来源得到了广泛地利用。据不完全统计,在20世纪80年代前中国推广的152个杂交种中,涉及到90个恢复系,其中直接利用地方品种资源为63个,占总数的70%。后来,利用我国和外国品种资源进行杂交,选育出一批又一批优良亲本系,并组配出高产杂交种应用于生产,促进了高粱生产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利用高粱种质资源,应进一步拓宽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建立核心种质库,采取多点鉴定、渐渗杂交、热带种质转换和转基因等技术手段,以创造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近期美国大豆育种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大豆育种普遍面临着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通过品种资源交换,引进优良的品种和种质资源,用以拓宽品种的遗传基础,对选育高产、抗病虫、优质新品种,使品种的产量潜力有所突破是非常重要的。孙志强(1990)报道,东北地区杂交育成168个大豆品种的基因库中,引入37份种质,这些材料累积遗传贡献为6.39%。崔章林等(1998)统计,1961~1980年我国育成的大豆品种亲本中,有3%为国外引种。1981~1995年间则有13%为国外引种。说明国外种质的引进在我国大豆育种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美国是世界上大豆的第一大生产国,其大豆育种水平堪称世界一流,为此,探…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棉花种质资源纤维品质性状多样性,筛选出高品质种质资源,为棉花品种改良奠定基础。【方法】以新引进的120份国内外棉花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田间种植的方法,利用田间表型结合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其纤维品质的品质性状整体状况及形状间的相关性,结合分子标记手段,分析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结果】120份资源上半部平均长度均在33 mm以下,其中31份棉花样品马克隆值属于A级范围,断裂比强度最小为24.08,最大为38.4。共检测到95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5.58个多态性位点。供试材料可分为2个类群,分类结果与其品质性状大致相同。【结论】120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PSP25523-1、苏联棉5系、苏联棉28系和鄂抗棉7共4份材料纤维品质优良,可以作为优质亲本改良新疆棉花。  相似文献   

15.
外来种质对中国玉米生产的遗传贡献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广泛采用少数优良种质资源,会引起作物遗传多样性下降,降低品种抗病和抗逆能力,影响作物的产量。引进和利用外来种质资源是丰富作物遗传多样性、促进品种更新换代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我国20个玉米主产省区15年(1982-1997)主要品种的亲缘关系和遗传构成,研究外来种质资源,特别是美国和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以下简称CG系统)对我国玉米遗传贡献的时空变化和对中国玉米生产的经济影响。结果表明,美国种质和CG系统的种质对我国玉米的遗传贡献一直呈增长趋势,尤其是CG系统的遗传贡献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增长迅速;美国遗传贡献率每增加1%,中国玉米单产将提高0.2%或者0.01吨/公顷;CG系统遗传贡献每增加1%,玉米单产将提高0.025吨/公顷,高于美国种质对我国玉米产量潜力的作用。中国政府应支持和鼓励研究人员在引进与利用美国种质的同时,加强对来自CG系统种质的研究、开发与利用,从而更好地为中国玉米生产的发展提供资源储备。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在棉花科研和生产上的应用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经过近10年的努力,有了初步进展,已涉及及到棉花生长发育模拟,棉花生产管理决策,棉花昆虫种群动态模拟,棉花害虫管理,棉花品种资源研究等方面,但存在研究力量分散,经费不足,科研条件差,低水平重复劳动较严重,以及科研与生产脱节造成的成果转化困难等问题,我国发展计算机在棉花科研和生产上的应用研究的对策为:采取“引进、改造、利用”的方针,稳定基础性研究,确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探究玉米种质资源改良创新的目标和方法,通过对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利用的回顾与分析,揭示了不同玉米种植区域种质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现阶段国外种质资源在我国的利用情况。国外玉米品种大范围进入中国玉米种子市场,给我国原有的玉米品种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已经改变了我国玉米生产的栽培模式和栽培方式。因此,对外来种质资源的利用及改良创新现有的玉米种质资源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棉花作为新疆的支柱产业,由于新疆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是我国长绒棉主产区,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广大职工及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2011年以来,由于国际市场疲软,国内纺织行业不景气,棉花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严重影响棉花生产和棉农的利益。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过剩 国内资源环,如何缓解这种局面,如何面对困难与挑战,是摆在各级政府和植棉户面前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9.
推广新疆棉花自育抗病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全国棉花生产基地,2001年生产年度棉花产量达160×104t多.新疆具有较好的棉花生长条件,日照长、积温高、干燥少雨、灌溉植棉,无论长绒棉、陆地棉均以色泽洁白、含杂少、品质较稳定、纤维长度、强力、马克隆值等物理性能较好,深受国内外商家欢迎.要想保证棉花质量和产量,棉花品种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近40年广西引进甘蔗种质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提高甘蔗引种利用效率及推动甘蔗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统计1982—2020年广西引进的甘蔗种质资源,分析引进种质资源的直接利用、育种利用、育成后代的应用及研究利用情况,总结引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1982—2020年,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其他省(市)引进甘蔗种质资源共1044份(包括花穗238份),其中1993年以来引进甘蔗种质资源751份(包括花穗26份);引进甘蔗种质资源作为亲本配置了杂交组合2771个,进入区试且亲本含有引进种质资源血缘的品系有43个;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育成的58个桂糖系列甘蔗品种中有40个含有引进种质资源血缘,其中美国CP系列亲本占37.9%,我国台湾ROC系列亲本占34.5%,美国CP系列和我国台湾ROC系列甘蔗种质资源在广西甘蔗育种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引进的甘蔗种质资源在抗病育种及分子育种方面也逐步开展研究。但目前广西甘蔗引种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引进甘蔗种质在适应性上普遍存在较大问题;(2)引进别国或地区优良甘蔗种质的同时有可能会带来新的病虫害,给甘蔗产业的安全生产增加风险。(3)引进的种质资源未能在国内育种单位间充分共享。【建议】应加强优异甘蔗种质资源的引进;规范甘蔗引种程序,严格遵守引种检疫规程;重视引进种质资源数据库的构建及共享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