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利斌 《甘肃农业》2006,(11):33-35
通过对人口增长、农村贫困和资源环境退化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人口增长是资源过快耗竭和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而资源希缺和环境恶化又导致了农村贫困,同时农村贫困又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环境退化。认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采取正确的对策,对于减缓我国农村环境资源退化、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以往人们通常将发展理解为单纯的经济增长。然而,伴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快速增加,出现了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在满足当代人发展需要的同时,为后代留下一个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环境。这样的抉择,既是历史教训使然,更是日益突出的资源和环境形势使然。  相似文献   

3.
人口的生产、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矛盾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如何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以人口大省山东为例,在分析了山东省人口、资源和环境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后,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山东省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指出健全、高效的资源环境制度与规则体系对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山东省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还要依赖于制度建设,以完善的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资源环境法律体系和强有力的实施环境机制促进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会政策和农村环境政策关系到今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包括人口政策、劳动力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和农业环境政策,通过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为未来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2011—2020年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为促进广西农村振兴及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借鉴。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根据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等原则选取各系统指标,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广西农村2011—2020年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并对其进行划分及评价。结果表明,2011—2020年,10年间,广西农村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程度呈现曲折上升发展趋势,但是总体来说,协调发展程度较低。因此,广西农村应采取措施关注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广西农村全面振兴及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杨世英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0):20-21,71
对广德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概况进行综述分析,深刻剖析四者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提出正确解决广德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主要包括: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保护耕地、森林、矿产等资源,加强生态保护等。  相似文献   

7.
郑州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系统论为基础,建立了郑州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出了2009~2014年郑州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得分,发现4个子系统的得分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采用变异系数协调度模型测算出郑州市2009~2014年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结果显示4个子系统的协调度总体上不断提高,其中2005~2008年快速上升,2009~2014年呈调整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8.
以系统论为基础,建立了郑州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出了20092014年郑州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得分,发现4个子系统的得分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采用变异系数协调度模型测算出郑州市20092014年郑州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得分,发现4个子系统的得分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采用变异系数协调度模型测算出郑州市20092014年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结果显示4个子系统的协调度总体上不断提高,其中20052014年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结果显示4个子系统的协调度总体上不断提高,其中20052008年快速上升,20092008年快速上升,20092014年呈调整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2001—2015年聊城市统计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人口与资源环境指标体系,并根据协调发展度模型分析了聊城市2001—2015年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程度与发展类型,结果表明:聊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类型在2007—2009年属于失调衰退型,依次表现为严重失调衰退类、中度失调衰退类、轻度失调衰退类;2009—2015年间协调发展状况有所好转,依次表现为勉强协调发展类、中级协调发展类、初级协调发展类。  相似文献   

10.
杨静  孙文生 《湖北农业科学》2011,(21):4524-4527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采用1998~2009年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数据,构建了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及模糊隶属度综合评价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发现资源环境问题是导致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侧重从资源环境保护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分析了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提出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循环经济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人口经济密度、乡村人口控制、生态适度人口与现实人口密度之比和农业人口比重等4个方面入手,分析了西部农村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认为由政府主导实施西部农村人口向江河湖库灌区收缩和分层次向农村城镇转移战略,是减轻西部资源环境压力和农村人口致富的最好方案。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人口一步步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农村人口一步步向城市人口转变,因而导致农业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小,城市人口却越来越大,这是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基本含义.我国人口城市化是从“十一五”时期开始的,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是城乡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还是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其发展进程中,农村人口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往往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浅析,提出合理途径,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严丽丽 《湖北农业科学》2011,(17):3647-3650
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发展问题的现状,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勾画出了我国农村人口全面发展的架构,并提出了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宋佩茹  田秀山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39-3141
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一直是各国科学家所关注的问题,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口数量以几何级数增长,人均占有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少。目前,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如泥石流、沙尘暴、干旱、洪涝等,已经对人类的生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生态危机在我国更不容乐观,由于风沙所造成的土壤流失面积每年达到153万km2。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如何能使我国的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探讨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人口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1910~1970年间美国农村人口数量急剧下降。这一时期美国城市化的迅速扩展推动了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化,大量农村人口通过城市建设或向城市移民而转变为城市人口,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加重了城市的人口压力。美国工业化的推进改变了以人力生产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村劳动力人口不断下降,引发了进城务工人口的增加与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等问题。面对人口结构急剧变动引发的不良后果,美国各届政府通过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摆脱困境,顺利实现了人口结构骤变时的稳定转型。  相似文献   

17.
动态地考察人口与耕地资源的数量变化发现:人口的发展呈上升趋势,而耕地的发展呈下降趋势。这种人口与耕地资源发展的反向变化,我们称其为人口耕地资源“剪刀差”模式。本文从规范与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它存在的必然性及其产生的生态效应,认为:为了避免我国农村人口的盲目膨胀和耕地资源的大量非农占用、消耗所产生的负生态效应,应该全面实施“农村人地工程”,并提出了实施“农村人地工程”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探索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能为黔西南州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本文分析了黔西南州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指出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促进黔西南州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型生育文化代表了我国生育文化的前进方向,推行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对我国现阶段的人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生产方式较落后,经济发展较缓慢,传统观念仍在起重要作用,农村人口发展面临着挑战,因此,在农村推行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对改善和解决农村人口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